3 概述
健忘(amnesia[1])爲症狀名[2]。是指以記憶力減退、遇事易忘爲主要表現的疾病[3]。見《嚴氏濟生方》卷四。亦稱善忘、喜忘[4]、多忘。健忘與生性遲鈍、天資不足者不同[5]。歷代醫家認爲本病與心脾腎有關。《醫方集解·補養之劑》曾經指出:“人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也。”《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健忘證治》說:“脾主意與思,意者記所往事,思則兼心之所爲也……今脾受病,則意舍不清,心神不寧,使人健忘,盡心力思量不來者,是也……二者通治。”可見本病多由心脾不足、腎精虛衰而起。蓋心脾主血,腎主精髓,思慮過度,傷及心脾,則陰血損耗;房事不節,精虧髓減,則腦失所養,皆能令人健忘。高年神衰,亦多患此。
5 健忘的病因
多因心、腎、腦髓不足所致。
《醫林改錯·腦髓說》:“所以小兒無記性者,腦髓未滿;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
《類證治裁》卷四:“健忘者,陡然忘之,盡力思索不來也。夫人之神宅於心,心之精依於腎,而腦爲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實記性所憑也。”“小兒善忘者,腦未滿也。老人健忘者,腦漸空也。”
6 健忘的辨證治療
健忘常與不寐並見,二者在病因證治方面亦有密切聯繫,治療原則一般以養心血、補脾腎爲主。須交通心腎。
6.1 健忘·痰濁上擾證
健忘·痰濁上擾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phlegm-turbidity)是指痰濁壅盛,擾及心神,以健忘嗜臥,頭暈胸悶,嘔惡,咳吐痰涎,苔膩,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
6.2 健忘·肝氣鬱結證
健忘·肝氣鬱結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是指肝氣鬱結,氣機不暢,以健忘心悸,胸悶脅脹,善驚易恐,喜太息,苔薄,脈弦細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
6.3 健忘·血瘀閉阻證
健忘·血瘀閉阻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blood stasis)是指瘀血阻滯腦絡,以遇事善忘,心悸胸悶,言語遲緩,神思欠敏,表現呆鈍,面脣暗紅,舌紫暗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血瘀於內,喜忘如狂者,用代抵當丸。
6.4 健忘·心脾兩虛證
健忘·心脾兩虛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是指心脾兩虛,心神失養,以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舌淡,脈細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
思慮傷脾者證見精神疲倦,食少心悸,不寐健忘。治宜補養心脾,用歸脾湯[備註]歸脾湯(《嚴氏濟生方》):黨蔘、黃芪、白朮、茯神、酸棗仁、龍眼、術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主之。
6.5 健忘·腎精虧虛證
健忘·腎精虧虛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essence insufficiency)是指腎精虧虛,心神失養,以健忘,形體疲憊,腰痠腿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
腎精虧耗者證見腰痠乏力,甚則滑精早泄,若陰虛則舌紅,脈細數,用六味地黃丸[備註]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誑直訣》):熟地黃、山藥、茯苓、丹皮、澤瀉、山茱萸加酸棗仁、五味子、遠志、菖蒲之類,若陰陽兩虛,舌淡,脈沉細者,則六味地黃丸加鹿角膠、蓯蓉、巴戟天、紫河車等品。
6.6 健忘·心腎不交證
健忘·心腎不交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incoordina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是指心火腎水,上下不交,以遇事善忘,腰痠腿軟,或有遺精,頭暈耳鳴,或手足心熱,心煩失眠,舌紅,苔薄白,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
6.7 健忘·年老神衰證
健忘·年老神衰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senile neurasthenia)是指年齡較大,心神衰退,以遇事善忘,形體衰憊,神志恍惚,氣短乏力,腰痠腿軟,納少尿頻,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
年老神衰而健忘,多屬生理衰退的現象,與因病而致健忘不同,藥難取效。
年高神衰者,用加減固本丸。
6.8 健忘·痰瘀閉阻證
健忘·痰瘀閉阻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phlegm and static blood)是指痰停血瘀,痹阻心神,以遇事善忘,兼語言遲緩,神思欠敏,表情呆鈍,舌有瘀點,苔白膩,脈滑或細澀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
6.9 素體不足,勞心過度
7 健忘的推拿治療
健忘多因思慮過度、脾虛生化乏源、心腎不足、腦髓失養所致。治療的方法應是養精填髓、益氣養血、化痰通竅、滋陰補腎、祛痰醒腦。除了藥物及食物治療外,推拿治療不失爲一種好方法[6]。
7.1 選穴
7.2 操作方法
拿頭頂,按揉顳部(太陽穴)、視神經交叉點(風池穴),摩面、梳頭數次。拿頸項(肩井穴),腦爲元神之府,頸項上承頭面,下續軀幹,活動多而易勞損,頭面頸項按摩具有祛風通絡,寧神開竅的作用。左右結構:㨰揉脊柱(督脈),按揉夾脊(膀胱經線),重點按揉腰骶部(腎俞、命門、腰陽關、命門)。
督脈主一身之陽,夾脊屬太陽膀胱經,腰爲腎之府,腎藏先天之精,故腰背部保健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防衰老的作用。擦胸揉腹,順時針方向摩腹,揉胃脘,摩臍,揉天樞,摩丹田,按揉足三裏、三陰交。
8 健忘患者日常保健
利用日曆、便籤紙隨時記錄自己的生活信息,用有規律的生活來調整自己的狀態。
患者應多參加集體生活,避免生活孤單,應在家人的陪同下,適當地參加一些體力鍛鍊,如每天堅持30分鐘的慢跑等,它可以讓患者體質增強、全身血液循環充分,腦部得到的營養和氧氣更多。
9 醫案
李某,男,76歲。記憶力進行性下降1年佘,伴有失眠、,心情焦慮,曾行內科治療,效果不顯著。按照上法治療,每天1次,1星期治療6次。1個月後患者感覺神清氣爽,精神較前明顯好轉,自我感覺近期記憶力無下降。繼續治療。
11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9.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68.
- ^ [5]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
- ^ [6] 柴鐵劬主編.推拿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