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urcuma[朗道漢英字典]
Curcuma long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turmeric[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curcumin[朗道漢英字典]
turmeric yellow[朗道漢英字典]
curcuma[朗道漢英字典]
Curcuma longa L.[朗道漢英字典]
radices curcumae longae[朗道漢英字典]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朗道漢英字典]
terra merita[朗道漢英字典]
turmeric[朗道漢英字典]
turmeric rhizome[朗道漢英字典]
curcumae longae,rhizom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erra merit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urmeric[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turmeric(《中醫藥學名詞(2004)》)
9 原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葉2列,長橢圓形,長20~40cm,寬6~1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花莖由葉鞘內抽出,穗狀花序圓柱狀;櫻部苞片粉紅色,下部的綠色,內含數花;花萼綠白色,具3鈍齒;花冠漏斗形,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上面1片較大,長圓形,略成兜狀;脣瓣長圓形,3淺圓裂,黃色;藥隔基部有距。蒴果膜質,球形。花期8~11月。
10 採收與初加工
冬季或早春採挖,洗淨,除去細根,煮或蒸至透心,曬乾。
11 生藥性狀
根莖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有的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表面深黃色,有皺縮紋理和留有葉痕的明顯的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鬚根痕。質堅實,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狀,有蠟樣光澤,內皮支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14 薑黃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
17 薑黃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Jianghuang
CURCUMAE LONGAE RHIZOMA
17.2 來源
本品爲姜科植物薑黃Curcuma longa L.的乾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洗淨,煮或蒸至透心,曬乾,除去鬚根。
17.3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有的具短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鬚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17.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扁平,壁薄。皮層寬廣,有葉跡維管束;外側近表皮處有6~8列木栓細胞,扁平;內皮層細胞凱氏點明顯。中柱鞘爲1~2列薄壁細胞;維管束外韌型,散在,近中柱鞘處較多,向內漸減少。薄壁細胞含油滴、澱粉粒及紅棕色色素。
(2)取本品粉末0.2g,加無水乙醇20ml,振搖,放置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薑黃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薑黃素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4µ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分別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和熒光斑點。
17.5 檢查
17.5.1 水分
不得過16.0%(附錄Ⅸ H第二法)。
17.5.2 總灰分
不得過7.0%(附錄Ⅸ 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2.0%。
17.7 含量測定
17.7.1 揮發油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X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7.0%(ml/g)。
17.7.2 薑黃素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17.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430nm。理論板數按薑黃素峯計算應不低於4000。
17.7.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薑黃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0µg的溶液,即得。
17.7.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細粉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17.7.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µ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薑黃素(C21H20O6)不得少於1.0%。
17.8 薑黃飲片
17.8.1 炮製
除去雜質,略泡,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爲不規則或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深黃色,有時可見環節。切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內皮層環紋明顯,纖維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微苦、辛。
17.8.2 檢查
17.8.2.1 水分
同藥材,不得過13.0%。
17.8.3 含量測定
同藥材,含揮發油不得少於5.0%(ml/g);含薑黃素(C21H20O6)不得少於0.90%。
17.8.4 鑑別、檢查
17.8.5 浸出物
同藥材。
17.8.6 性味與歸經
辛、苦,溫。歸脾、肝經。
17.8.7 功能與主治
破血行氣,痛經止痛。用於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痛經經閉,癥瘕,風溼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17.8.8 用法與用量
3~10g。外用適量。
17.8.9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