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迴腸爲人體部位名[1]。迴腸爲小腸的下段[2]。相當於解剖學的迴腸和結腸上段。《黃帝內經靈樞·腸胃》:“迴腸當臍左環,回周葉積而下,回運環反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
空腸和迴腸統稱小腸,長3~5m。迴腸爲小腸遠側段的3/5,位於腹腔下部偏右,部分迴腸還處於盆腔中。小腸壁爲漿膜包裹,漿膜下爲肌層。肌纖維排列方向是外縱行、內環行。近側段肌層較厚,向遠側段逐漸變薄,近回盲部又增厚。粘膜層鬆弛,形成環狀皺襞(圖7.10.1-0-1)。
小腸系膜根部起於第1或第2腰椎的左側,向右下方斜行,止於右骶髂關節的前方。全長約15cm。小腸系膜及其根部均爲兩層腹膜所構成,其間含有血管、神經和淋巴組織。由於小腸的長度大大地超過其系膜根部的長度,而且系膜根部距腸管的距離是中央部較長、兩端較短,所以小腸系膜呈扇形,並有多處摺疊。迴腸系膜的特點是脂肪組織較多,血管弓較小而密集。
4 迴腸的血液供應
迴腸的血液供應來自腸繫膜上動脈的迴腸動脈分支和回結腸動脈分支(圖7.10.1-0-2)。迴腸的動脈分支和回結腸的動脈分支,均形成動脈弓。動脈弓各自分支,彼此交通,形成粗細不同的1級、2級和3級動脈網。3級動脈網在靠近腸壁處發出一系列的細小分支穿入腸壁。由於腸壁內的細小動脈分支彼此吻合甚少,所以腸段切斷應呈扇形(即適當地多切除對系膜緣腸壁),以確保其血供充分,防止術後發生尿瘻或腸瘻。又由於動脈弓完整,呈網狀分支,所以只要能保留兩根以上的動脈弓,遊離腸管的血供不受影響。迴腸靜脈的分佈與動脈相似,只是分支較少,互相交通也較稀疏。迴腸靜脈最後匯入腸繫膜上靜脈,與脾靜脈匯合成爲靜脈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