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黃龍湯同名方劑約有十首,其中《傷寒六書》卷三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大黃12g、芒硝(沖服)9g、枳實9g、厚朴12g、人蔘6g、當歸9g、桔梗3g、生薑3片、大棗2枚、甘草3g,具有瀉熱通便,益氣養血,回虛逐實,補瀉兼施之功效,主治因邪熱入裏與腸中糟粕互結兼誤治損傷氣血所致的陽明腑實兼氣血不足證。本方是治療裏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證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傷寒、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等病症屬陽明腑實而兼氣血不足者。
3 《傷寒六書》卷三方之黃龍湯
黃龍湯是治療陽明腑實徵便祕的良劑,但從該方劑的上述作用看,中醫學對該類疾病不僅僅是簡單的對症治療,而且是全面的、整體的、從病因及發病機理的多個環節進行治療。從現代醫學角度看,該方劑雖然對上述適應證均有整體治療作用,但再加上有效的抗生素等西醫治療,其治療效果可能更顯著。對危重患者且忌單以此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1]
3.1 方名
3.2 組成
大黃12g、芒硝(沖服)9g、枳實9g、厚朴12g、人蔘6g、當歸9g、桔梗3g、生薑3片、大棗2枚、甘草3g[2]
大黃9g、芒硝6g、枳實9g、厚朴9g、甘草3g、人蔘6g、當歸9g、生薑3片 大棗2枚、桔梗1撮[3]
3.3 功效主治
《傷寒六書》卷三方之黃龍湯具有回虛逐實,補瀉兼施,瀉熱通便,益氣養血之功效。主治裏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證。症見下利清水,色純青,或大便祕結,脘腹脹滿,硬痛拒按,身熱口渴,倦怠少氣,譫語,甚或神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黑,脈虛。
傷寒熱邪傳裏,胃中燥屎結實,而致結熱利證,心下硬痛,下利純清水,譫語發渴,身熱。溫疫應下失下,耽擱失治,或爲緩藥羈遲,火邪壅閉,耗氣搏血,精神殆盡,元神將脫,邪火獨存,以致循衣摸牀,撮空理線,筋惕肉瞤,肢體振戰,目中不了了。
3.4 用法用量
水2鍾,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後再加桔梗煎1沸,熱服爲度。
3.5 方解
本方原治熱結旁流而兼氣血兩虛證,後世用治溫病應下失下,邪實正虛者。邪熱入裏與腸中糟粕互結,故大便祕結,脘腹脹滿疼痛拒按,身熱口渴,舌苔焦黃或焦黑,或自利清水,色純青,即“熱結旁流”證;素體不足或裏熱實證誤治而耗傷氣血,故見神倦少氣,脈虛等症;餘如譫語,神昏,肢厥,撮空等,均爲熱結於裏,上擾神明之證。此時邪實正虛,治宜攻下熱結,益氣養血。方中大黃、芒硝、枳實、厚朴攻下熱結,盪滌胃腸實熱積滯;人蔘、甘草、當歸益氣養血,扶正達邪,使之攻不傷正。用法中加桔梗宣肺通腸腑;生薑、大棗養胃和中。諸藥合用,而成攻下扶正、邪正合治之良方。
3.6 運用
1.本方是治療裏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證的代表方劑。凡臨牀上出現以大便祕結,或自利清水、脘腹脹滿、神倦少氣、舌苔焦黃、脈虛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2.若熱結裏實而氣陰不足較甚者,加生白朮、玄蔘、麥冬、生地等益氣滋陰之品;年老氣虛者,可去芒硝。
4.粘連性腸梗阻:邱某某,男,42歲,農民。患者於1970年曾行“胃全切除術”,這次因進食紅薯葉後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便排氣2天,於1983年9月18日入院。X線腹部透視,診爲粘連性腸梗阻,經用大承氣湯治療後病情依然,次日患者精神蔞靡,面色不華,眼窩下陷,臥牀呻吟不已,舌淡微胖,苔黃白相兼而厚膩,脈象細弦,重按無力。改投黃龍湯;大黃(後下)10g,芒消(另衝)10g,厚朴15g,枳實15g,黨蔘25g,當歸10g,桔梗10g,甘草5g,白芍15g,頭二煎混合取計500毫升。服後諸症頓消,守方稍加出入,調治兩天出院。
3.7 現代適應證
適應證:用於傷寒、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等病見陽明腑實而兼氣血不足者。
3.7.1 傷寒
傷寒是由帶菌者經消化道傳播的一種傳染病,傷寒桿菌經口進入消化道後再經腸黏膜入集合淋巴結、孤立淋巴濾泡及腸繫膜淋巴結繁殖,再經門靜脈或胸導管進入血流形成初期菌血症,在骨髓、肝脾、淋巴結等組織中增殖後再次人血形成二次菌血症,然後經血流或膽道進入膽囊,再由膽囊排入腸道與原已致敏的腸道淋巴組織發生劇烈的遲髮型變態反應。使淋巴結增生,壞死脫落後形成潰瘍,長期感染以及發熱消耗,導致貧血、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損傷。主要病變在小腸,以迴腸壁病變最重,淋巴濾泡腫脹,腸壁黏膜及黏膜下層壞死,壞死組織脫落形成潰瘍,嚴重者可穿孔,肝、腎、脾、骨髓也可浸潤。傷寒內毒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導致貧血,臨牀上主要表現爲發熱、肝脾腫大、玫瑰疹、腹瀉、便血、貧血。白細胞減少時,可併發肝炎或心肌炎、腎炎、肺炎等。
3.7.2 副傷寒
副傷寒與傷寒發病機理幾乎相同,是由副傷寒桿菌感染所致,臨牀症狀也較傷寒輕。
3.7.3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腦膜炎雙球菌經患者或帶菌者咳嗽等借飛沫進入空氣,後經被感染者呼吸道進入鼻咽部發生輕度上呼吸道炎症症狀,再經黏膜人血形成菌血症或敗血症。暴發型者由流腦內毒素導致微循環障礙而發生感染性休克,進而發生DIC和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若病變集中於腦部血管則產生腦水腫、高顱壓徵;普通型流腦病變僅表現在大腦半球、顱底軟腦膜充血、水腫和滲出,嚴重者腦血管發生狹窄或阻塞,腦實質發生病變發生腦炎,重者可並發腦疝和腦積水。臨牀上主要表現爲突發高熱、皮膚瘀點、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徵。
3.7.4 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俗稱大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經蚊蟲叮咬傳播的一種傳染病,當蚊蟲叮咬帶乙型腦炎病毒的豬或人再去叮咬正常人時,部分免疫功能較差的人則會發病。乙腦病毒進入血液循環首先形成病毒血癥,當人體抵抗力強時,病毒很快被消滅,不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若病毒量大,人體抵禦力低則進人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神經元變性、壞死、噬神經細胞現象,特異性動員被激活的炎性細胞。大腦皮質、深部灰質神經核、腦幹、小腦乃至脊髓等部均可有廣泛的損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參與是腦損傷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改變是腦及有關中樞神經組織血管擴張、充血、血流淤滯,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壞死、脫落,出血血管周圍淋巴細胞及大單核細胞浸潤,膠質細胞瀰漫性增生,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等。
上述各種疾病出現陽明腑實、氣血不足、口渴、大便祕結、脘腹脹滿、神倦少氣、神昏肢厥等症狀時,大部分爲發病初期,此時的腹脹便祕乃中毒性腸麻痹,一是腸循環功能障礙;二是腸蠕動功能、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所致。
3.8 藥理作用
3.8.1 對肝膽及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大黃口服後其結合型蒽苷在大腸被細菌酶分解生成苷元,部分蒽苷吸收後經肝臟轉化還原成苷元,苷元可刺激腸黏膜及腸壁肌層的神經叢,同時蒽酮具有膽鹼樣作用,可興奮腸平滑肌M受體,三者均可直接增強腸管平滑肌細胞的興奮性,從而刺激腸蠕動;大黃抑制腸平滑肌上Na+-K+-ATP酶,抑制Na+從腸腔轉入細胞內,使腸腔內滲透壓增高,腸容積擴大,機械刺激腸壁使蠕動加快;大黃所含的番瀉苷作用於結腸中段和遠端,抑制Na+和水的吸收,阻止糖的吸收,從而使腸道內容物水分增加,排出稀便;同時大黃鞣製有收斂止瀉作用,因此大黃對腸道功能具有雙相調節作用;大黃對腸黏膜屏障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而且可防止腸道細菌移居;大黃可明顯減輕肝細胞腫脹、變性、壞死,促進肝細胞RNA合成及再生,抑制肝炎病毒,改善肝微循環,延長肝內毛細膽管,鬆弛膽管括約肌,促進膽囊收縮,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同時大黃可抑制胃液分泌,促進胃黏膜PGE生成,增強黏膜屏障功能,具有抗潰瘍作用。芒硝主要成分爲含水硫酸鈉、少量氯化納、硫酸鎂及其他微量元素,這些離子不易被腸壁吸收,使腸管內液體處於高滲狀態,腸管內液體增多、腸管擴張對腸管產生機械性刺激,同時硫酸鈉本身對腸管也有刺激作用,從而使腸蠕動增強而具瀉下作用;同時芒硝還能使膽管括約肌鬆弛,膽囊收縮,促進膽汁排泄。大黃、芒硝等組成的大承氣湯對腸管的推動作用明顯增強。枳實對胃腸平滑肌呈現雙相作用,既能興奮胃腸,使蠕動增強,又有降低腸道平滑肌張力和解痙作用;當機體病理性機能亢進如胃腸痙攣、泄瀉時,枳實抑制之,產生解痙、止泄、止痛作用;當機體機能狀態低下如胃擴張、胃下垂、胃腸無力型消化不良、腸梗阻、腹脹時,枳實則興奮之,增強腸蠕動,從而使胃腸蠕動恢復正常。同時可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具有抗潰瘍作用。厚朴不僅對應激性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腸管平滑肌小劑量興奮、大劑量抑制;厚朴能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厚朴酚不僅能抗肝炎病毒,而且能明顯防止肝纖維化及肝硬化形成,並能提高免疫性肝纖維化血漿SOD活性,降低LPO含量,降低ALT及AST。人蔘也有保肝抗潰瘍作用。甘草能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黏液分泌,促進胃黏膜細胞的已糖胺成分合成,刺激胃黏膜細胞合成和釋放具有黏膜保護作用的內源性前列腺素,促進消化道上皮細胞再生;保護胃黏膜細胞,因而具有抗潰瘍作用,同時對腸道平滑肌具有解痙作用;甘草甜素及甘草製劑對肝損傷有顯著保護作用,減輕肝細胞氣球樣變性及壞死,抑制肝纖維組織增生及間質性炎症,並使血中ALT、MDA降低;甘草酸二胺能保護肝細胞膜,改善肝功能,甘草酸對HBV有直接抑制作用。當歸可顯著降低肝臟膠原蛋白含量,抑制肝纖維化,其所含阿魏酸可明顯增加肝GSH-Px活性,降低MDX含量及ALT,具有明顯保肝作用,同時其揮發油、水提取物等均能明顯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汁中固體及膽酸的排泄量,阿魏酸還能對抗Ach引起的腸收縮,抑制腹瀉。桔梗皁苷可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抗潰瘍作用,桔梗皁苷還可降低肝內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膽固醇及膽酸的排泄。生薑油具有明顯防治肝損害作用;生薑丙酮提取物具有顯著利膽作用;生薑煎劑可促進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內源性PG,具有胃黏膜保護作用;生薑煎劑能促進胃液分泌,弱化蛋白酶作用,強化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對胰蛋白酶則有顯著抑制作用,明顯降低其對澱粉和脂肪的消化作用。大棗有明顯護肝作用。
綜上所述,該方劑對上述適應證併發便祕可以通過增加腸液,使糞便稀釋,增加腸蠕動而解除便祕,同時對腸蠕動又具有雙相調節作用,使蠕動不至於過強,更重要的是該方劑具有抗應激性潰瘍和保肝作用,這對於重症流腦、乙腦、傷寒併發應液性潰瘍及中毒性肝炎確有拮抗作用。
3.8.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大黃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及陰性菌都有抑制作用,尤其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炭疽桿菌敏感,同時對幽門螺旋桿菌、厭氧脆弱擬桿菌也有抑制作用;對大多數致病性真菌如許蘭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流感病毒、HSV-1、CM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芒硝對膽道及腸道致病菌如副傷寒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枳實所含柚皮苷元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部分真菌及酵母菌也有抑制作用,同時有抗病毒作用,特別是對HIV有抑制作用。厚朴煎劑具有廣譜抗菌作用,除對上述多數細菌及真菌有抗菌作用外,還有抗肝炎病毒作用。甘草除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阿米巴原蟲、滴蟲有抑制作用外,還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特別是對艾滋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對HIV、肝炎病毒、水皰口炎病毒、腺病毒Ⅲ型、單純皰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抗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強;甘草酸單胺可直接滅活HIV;甘草多糖可抑制水皰口炎病毒、牛痘病毒、單純皰疹病毒Ⅰ型。當歸注射液對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生薑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沙門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桿菌有抑制作用,對堇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對陰道滴蟲也有抑制作用,對HBsAg有拮抗作用。總之,該方劑不僅具有廣譜抗菌活性,而且對真菌、病毒、原蟲均有抑制作用,這對於上述適應證的感染源可起到有利控制作用。
3.8.3 對心血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大黃具有強心作用,同時能抑制細胞膜Na+-K+-ATP酶,提高血漿滲透壓,稀釋血液,降低血漿黏滯度,改善微循環障礙,改善血液流變性;大黃具有穩定溶血酶體膜、阻止細胞鈣離子內流、抗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的作用,同時又能減輕腎小管的硬化和高代謝,抑制系膜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生長,此種作用在上述適應證併發腎功能衰竭的預防和治療中可發揮作用。枳實對心臟α及β受體有興奮作用,因此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泵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增加心臟指數,同時能收縮血管,升高血壓,在休克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厚朴則通過抑制血栓素的生成及抑制細胞內鈣的轉運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厚朴鹼則具有降壓作用。人蔘所含皁苷及人蔘三醇型皁苷可促進兒茶酚胺釋放,抑制心肌細胞膜Na+-K+-ATP酶,使細胞內Na+增加,並促進Na+-Ca2+交換,使心肌細胞內Ca2+增加,因而具有強心作用,可增加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搏量;同時人蔘皁苷降低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向組織釋放更多的氧,從而起到抗缺氧作用;人蔘可增加心臟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對心肌特別是心肌缺血後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損傷有保護作用,對外周血管也有擴張作用;人蔘對血壓有雙相調節作用,小劑量升高血壓,大劑量降低血壓,既可使高血壓病人血壓下降,又可使低血壓和休克病人血壓回升;人蔘皁苷Rg1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人蔘還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當歸可減慢傳導,延長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延長平臺期,抑制異位節律點及提高致顫閾,從而具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當歸還能穩定細胞膜、保護線粒體及溶酶體,增加抗缺氧能力,清除自由基;當歸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梗死的範圍,而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當歸還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滯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甘草有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甘草黃酮對多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次酸有血管緊張素ⅡAT1受體激動劑樣作用,甘草甜素有抗凝作用,並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桔梗亦有降血脂的作用,同時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有降血壓作用。枳實可降低冠狀阻力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脈血流,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搏出量,改善心泵功能,提高總外周阻力,升高血壓,抗休克。生薑則有興奮血管中樞作用,6-薑辣醇、8-薑辣醇、10-薑辣醇均爲強心藥,對血壓有一過性降低、明顯升壓、持續降壓三相作用。通過上述各項作用對於重症流腦、乙腦、傷寒併發心功能障礙、微循環障礙和血液流變學異常可起到積極預防和治療作用,同時改善腸道微循環障礙及缺血缺氧,糾正中毒性腸麻痹而消除便祕。
3.8.4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大黃可顯著提高感染動物的免疫功能,並在體內誘生干擾素,同時使血中TNF-α及IL-6水平降低;大黃對腸黏膜細胞和腦細胞可發揮多種免疫調節作用,同時保護骨髓血細胞免受免疫抑制劑的破壞;大黃還能協調植物血凝素激活單核細胞分泌IL-2及IFN-γ而具有免疫增強作用。芒硝可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升高血中WBC數,提高脾臟指數。枳實水提取液及所含多種黃酮均可抑制反應素抗體產生的被動皮膚過敏反應;橙皮苷及川陳皮素可抑制化合物48/80誘導的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對Ⅰ型變態反應有明顯抑制作用。人蔘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廣泛的影響,不僅對正常動物而且對免疫功能低下的動物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人蔘皁苷和人蔘多糖;人蔘可促進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加血清特異性抗體的濃度,通過提高cAMP促進淋巴細胞成熟和分化,繼而促進淋轉,促進脾T細胞對COA的增殖反應,促進IL-2的產生和提高脾臟NK細胞的活性;人蔘根和莖葉的多糖還具有抗補體活性。當歸對體液的免疫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中當歸免疫活性多糖具有免疫佐劑樣活性,有良好的抗補體活性和干擾素誘導活性,對脾細胞有促有絲分裂活性,對免疫多糖應答的B淋巴細胞可使分化到不同成熟階段,部分細胞羣成熟爲抗體分泌細胞,同時還能直接激活參與抗體反應的T淋巴細胞而不誘導胸腺細胞和抗氫化可的松胸腺細胞的增殖,因此當歸具有明顯的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時當歸所含阿魏酸對Ⅰ、Ⅱ、Ⅲ、Ⅳ型變態反應均有抑制作用。厚朴可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而且對Ⅰ、Ⅳ型變態反應有抑制作用。甘草有干擾素誘導作用,增強NK細胞的活性,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體產生,對過敏性休克具有保護性效應;甘草酸能增加脾臟和胸腺的重量,甘草多糖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及單核細胞吞噬功能,因而能促進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強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細胞比率,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體補體經典途徑的抑制劑。桔梗水提取物可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強中性WBC殺菌能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生薑對5-HT有拮抗作用。大棗則能提高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大棗多糖能促進淋巴細胞增殖,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細胞分解。
這些免疫增強作用對於乙腦、傷寒、流腦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起到明顯的促進和恢復作用,對發病中各種免疫反應、免疫紊亂起到有力的調節作用。
3.8.5 抗炎、抗氧化作用
大黃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使白三烯B4、前列腺素E合成減少,5-羥基二十碳四烯酸合成和釋放減少,大黃素協調PHA激活單核細胞分泌IL-2級INF-γ而具有抗炎作用;對炎症早期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滲出、白細胞遊走等均有較好的對抗作用,同時能清除氧自由基、H2O2及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芒硝具有抗炎消腫作用。枳實所含柚皮柑、橙皮苷等均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對非脂質過氧化有一定抑制作用,並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RBC膜過氧化。厚朴所含厚朴酚可抑制炎症時白細胞遊走,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纖維組織增生,提高血漿SOD活性,降低LPO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人蔘皁苷R0對急、慢性炎症均有顯著抑制作用,能顯著抗炎消腫,降低炎性組織中的羥脯氨酸的濃度。當歸能清除羥自由基和氧自由基,增強血中SOD活性,具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甘草通過抑制PGE2作用及減少內源性PGE2的產生而發揮抗炎作用,對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而且對變態反應性炎症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類似於保泰松或氫化可的松。桔梗皁苷對炎症的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均有抑制作用。生薑也具有抗炎消腫作用,對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明顯抑制作用,這對於上述感染性疾病的炎症,大有裨益。
3.8.6 對中樞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作用
大黃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同時通過降低中樞神經系統升高體溫的介質PGE2及cAMP水平而具有解熱降溫作用。枳實也具有一定的退熱作用。厚朴中所含厚朴酚通過抑制多突觸反射而引起的中樞性肌肉鬆弛,通過抑制脊髓興奮性前體穀氨酸的作用而產生脊髓抑制,能抑制腦幹網狀激活系統及丘腦下部激活系統,對中樞多巴胺系統也有抑制作用,同時具有鎮痛作用。甘草中所含FM100有一定鎮靜、鎮痛及抗驚厥作用,而且甘草具有一定的中樞性鎮咳作用;甘草酸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腦線粒體ATP酶、腦組織乳酸脫氫酶的活性,減輕腦水腫,甘草黃酮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當歸注射液可明顯改善大腦急性腦缺血症狀,加快腦組織血液循環,抑制血漿TXB2的產生,增加血漿6-Keto-PGF1α水平,糾正腦缺血TXA2/PGI2比值,降低腦缺血的死亡率,促進腦缺血、腦損傷後神經再生、再支配及修復相關蛋白,減少神經細胞凋亡的發生,對半暗帶細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人蔘所含人蔘皁苷能抑制缺氧對海馬細胞的損傷,促進腦蛋白質RNA、DNA的合成,其中人參二醇皁苷及人蔘三醇皁苷對紋狀體Na+-K+-ATP酶均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對K+-ATP酶也有抑制作用,對Ca2+-APT酶人蔘二醇皁苷可激活之,三醇皁苷則抑制之,Mg2+-APT酶被二醇皁苷所興奮、三醇皁苷所抑制;人蔘對大腦顯著興奮和抑制呈雙相作用,可改善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學習和記憶功能;人蔘皁苷對垂體一腎上腺皮質功能有刺激作用,使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皮質激素,內分泌功能增強,使胰島素釋放增加,腎上腺釋放兒茶酚胺類介質增加,使血清甲狀腺素和皮質酮水平恢復正常,從而增強內分泌功能;人蔘皁苷可增加缺血再灌注腦血流量,減少Ca2+沉積,減輕腦水腫,促進再灌注恢復,增加大腦對葡萄糖的攝取,使葡萄糖代謝從無氧代謝途徑轉變爲有氧代謝途徑,使大腦合理利用葡萄糖氧化產能。桔梗皁苷具有鎮靜和鎮痛作用。生薑對血管運動中樞和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並有解熱鎮痛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大棗多糖可提高血中SOD及CAT活力,並有清除自由基、降低LPO的作用。上述中樞性鎮驚作用及抗缺血缺氧作用對乙腦、流腦所致驚厥及腦功能障礙尤爲重要,其對內分泌功能的增強在上述適應證併發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時內分泌功能紊亂有十分重要的治療作用。
3.8.7 對造血功能及氧化損傷的影響
人蔘通過骨髓DNA、RNA、蛋白質及脂質的合成促進骨髓細胞有絲分裂,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對骨髓多潛能幹細胞具有明顯促進作用,促進紅系血細胞分化及紅系、粒系、巨核系組成的混合集落形成,促進淋巴細胞及骨髓基質細胞分泌造血因子GH-CSF及造血相關因子IL-3及IL-6等,並促進對鐵的攝取,因而能增加正常或貧血病人的RBC、WBC及血紅蛋白,增加外周血細胞數。當歸能明顯地促進血紅蛋白及WBC、RBC的生成,在外源性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存在條件下,當歸多糖對單系造血祖細胞和多向性造血祖細胞的增殖分化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經當歸多糖誘導後骨髓基質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單核細胞等表達GM-CSF、IL-3蛋白、IL-6蛋白水平提高。
該方劑的這些作用對於傷寒桿菌對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以及腦膜炎雙球菌內毒素、乙腦病毒對造血功能的抑制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對上述適應證氧自由基的損傷以及由此誘導的惡性循環可起到積極作用。
3.9 各家論述
1.《溫疫論》:大虛不補,虛何由以回?大實不瀉,邪何由以去?勉用參、地以回虛,承氣以逐實,此補瀉兼施之法也。
2.《張氏醫通》:湯取黃龍命名,專攻中央燥土,上既燥竭,雖三承氣萃集一方,不得參、歸鼓舞胃氣,烏能興雲致雨?或者以爲因虛用參,殊不知參在羣行劑中,則迅掃之威愈猛,安望其有補益之力歟!
3.《傷寒瘟疫條辨》:虛人熱結於裏,攻之不行,乃腸胃枯涸之故,故陶氏加參、歸、地於大承氣湯中以助氣血,建背城之功。
3.10 歌訣
黃龍湯枳朴硝黃,參歸桔棗共生薑;陽明腑實氣血弱,通便不礙氣血傷。
3.11 摘錄
《傷寒六書》卷三
4 《類證·活人書》卷十九方之黃龍湯
4.1 處方
4.2 製法
上藥銼如麻豆大。
4.3 功能主治
《類證·活人書》卷十九方之黃龍湯治妊娠寒熱頭痛,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產後傷風,熱人胞宮,寒熱如瘧;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復,餘熱不解。
4.4 用法用量
4.5 摘錄
《類證·活人書》卷十九
5 《竹林女科證治》卷一方之黃龍湯
5.1 處方
黃耆4.5克(炙)當歸 白芍 白朮(蜜炙)蒼朮(米泔浸)陳皮各3克 生地黃 甘草(炙)各9克 熟地黃15克 柴胡6克
黃耆1錢5分(蜜多),當歸1錢,白芍1錢,白朮(蜜炙)1錢,蒼朮(米泔浸)1錢,陳皮1錢,生地黃3錢,甘草(炙)3錢,熟地黃5錢,柴胡2錢。
5.2 功能主治
《竹林女科證治》卷一方之黃龍湯治婦人先由勞役,脾胃虛損,以致漏下不止,其色鮮紅,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體發熱,大便泄瀉,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5.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5.4 摘錄
《竹林女科證治》卷一
6 《普濟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之黃龍湯
6.1 處方
山茱萸1錢,山藥1錢,生乾地黃1錢,澤瀉1錢,赤茯苓1錢,甘草1錢,腦子少許,麝香少許。
6.2 製法
上爲末。
6.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之黃龍湯主治嬰兒出胎,血肉未斂,面目俱黃,不啼,鼻幹撮口,四肢不能伸縮。
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溫水點服。
6.5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
7 《肘後方》卷二方之黃龍湯
7.1 處方
糞汁(絞,陳久者佳)。
7.2 功能主治
《肘後方》卷二方之黃龍湯主治傷寒已6-7日,熱極,心下煩悶,狂言見鬼,欲起走;食菌遇毒死。瘟病垂死。
7.3 用法用量
飲數合至1-2升。
7.4 摘錄
《肘後方》卷二
9 《活人書》卷十九方之黃龍湯
9.1 方名
9.2 別名
9.3 組成
9.4 主治
《活人書》卷十九方之黃龍湯主治妊婦寒熱頭痛,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並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復,餘熱不解。
9.5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煎1盞,去滓溫服。
9.6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9.7 附註
9.8 摘錄
《活人書》卷十九
11 《杏苑》卷八方之黃龍湯
11.1 方名
11.2 組成
柴胡1錢5分,黃芩1錢,人蔘1錢,川芎1錢,白朮8分,甘草1分,橘紅1錢,竹茹慄大1團。
11.3 主治
《杏苑》卷八方之黃龍湯主治經水適斷,寒熱如瘧,頭疼咳嗽,噁心欲吐,噦逆不已。
11.4 用法用量
11.5 加減
不嘔,去竹茹。
11.6 摘錄
《杏苑》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