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名称与定位
wèi英文:《耳穴名称与定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34-2008)。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人体耳穴的名称和耳穴的标准定位,适用于耳穴名称和定位。
针灸穴位别名速查手册
cháshǒucè英文:《针灸穴位别名速查手册》为书名。李顺保,王立群编著。2009年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集针灸穴位别名于一册,共收入穴位别名1057个,均采集于众多中医典籍,集腋成裘。所收录穴位别名量为各相关医籍之最,并标明出处。有一穴
无名穴
拼音:wúmíngxué英文:无名穴为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后正中线,当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间。主治癫狂。略向上斜刺0.5~1寸。灸3~5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无名疮
拼音:wúmíngchuāng英文:undefinedcarbuncle;无名疮为古病名。非痈疽疥癣人不能识者之疮疡。《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此疮非痈非疽,非癣非疥,状如恶疮,或瘥或剧,人不能名,故名无名疮也。”指古时尚未明确的某些外科
于名鹏
拼音:yúmíngpéng于名鹏清代医家。履贯未详。字秉壅。曾著有《庸谭广编》四卷、《痘疹庸谈广编》十卷行世。对痘疹病颇有个人见解。
药味别名录及续录
ùlù》《药味别名录及续录》药学著作。共二册。高洁编。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验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全书收载500余种药物的别名。分正、续两册。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
无名疬
拼音:wúmínglì英文:suddenswollenscrofula;无名疬为病名,即瘰疬之迅即发生红肿者。出《疬科全书》:“亦有骤然红肿,非色欲所致,即餐膳不谨,此无定名,随症皆可致此。”治宜豁痰散结,可内服消肿汤方。
中国医学人名志
拼音:zhōngguóyīxuérénmíngzhì英文:《中国医学人名志》为医史著作。陈邦贤、严菱舟合编。本书以姓氏笔划为序,收录并简介民国以前历代医家约2600余人。其中有些资料注明了出处,便于读者检索。为1949年以来较有影响的医学人
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zhíwùmíngshítúkǎo英文:ZhiwuMingshiTukao;TextualResearchonRealityandTitlesofPlants《植物名实图考》为中药著作。三十八卷。清·吴其濬撰。刊于1848年。系作者通
名医类案
作。十二卷。明·江瓘编,其子应宿增补。成书于1552年。后经清乾隆年间魏之琇等重校,即今流通本。全书集录明嘉靖以前历代名医治案,按病证分类编纂。分205门,包括外感伤寒温病及其他内科杂病、外、妇、儿科等多种病证,病案记录较详,辨证、方药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