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rhizoma cibotii[朗道漢英字典]
cibot rhizom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ibotii rhizom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ast Asian Tree Fern Rhizome[中華本草]
Rhizome of East Asian Tree Fern[中華本草]
Rhizome of Scythian Lamb[中華本草]
CIBOTII RHIZOMA[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Rhizoma Ciboti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ibot rhizom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狗脊爲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 J.Sm.的乾燥根莖。呈不規則的長塊狀,長10~30cm,直徑2~10cm。表面深棕色,殘留金黃色絨毛;上面有數個紅棕色的木質葉柄,下面殘存黑色細根。質堅硬,不易折斷。無臭,味淡、微澀。生狗脊片呈不規則長條形或圓形,長5~20cm,直徑2~10cm,厚1.5~5mm;切面淺棕色,較平滑,近邊緣1~4mm處有1條棕黃色隆起的木質部環紋或條紋,邊緣不整齊,偶有金黃色絨毛殘留;質脆,易折斷,有粉性。熟狗脊片呈黑棕色,質堅硬,木質部環紋明顯。砂炒狗脊稍鼓起,質鬆脆,表面棕褐色,無絨毛[1]。蒸狗脊表面褐色,質地堅硬,角質,微有香氣,味微甘。酒狗脊表面暗褐色,質堅硬,角質,微有酒香氣。
狗脊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祛風溼,補肝腎,強腰膝的功效。用於風溼痹痛,腰膝痠軟,下肢無力。生狗脊質地堅硬,並在邊緣覆有金黃色絨毛,不易除去。以祛風溼,利關節爲主,用於風寒溼痹,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狗脊經砂炒後質變酥脆,便於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也便於除去殘存絨毛。砂炒狗脊以補肝腎,強筋骨爲主。用於肝腎不足或衝任虛寒的腰痛腳軟,遺精,遺尿,婦女帶下等。狗脊經蒸制或酒拌蒸後,補肝腎、強腰膝的作用增強。
5 拉丁名
Rhizoma Ciboti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英文名
cibot rhizome(《中醫藥學名詞(2004)》)
East Asian Tree Fern Rhizome, Rhizome of East Asian Tree Fern,(《中華本草》)
9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唐本草》:此藥(狗脊)苗似貫衆,根長多歧,狀如狗脊骨,其肉作青綠色,今京下用者是。陶所說乃有刺萆,非狗脊也,今江左俗猶用之。
《本草圖經》:狗脊,今太行山、淄、溫、眉州亦有。根黑色,長三、四寸,兩指許大;苗頭細碎,青色,高一尺已來;無花;其莖葉似貫衆而細,其根長而多歧似狗脊骨,故以名之。
10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狗脊爲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 J.Sm.的乾燥根莖。
《中藥大辭典》:狗脊爲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的根莖。此外,鱗毛蕨科植物的根莖,在陝西地區亦作狗脊入藥,當地習稱"黑狗脊"。幹品狀如狗脊骨,無金黃色絨毛。
《中華本草》:狗脊爲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L.)J.Smith[Polypodium barometz L.]的根莖。
《植物名實圖考》所載,系烏毛蕨科植物狗脊蕨。其根莖在湖南、江西、廣西亦有作狗脊使用者。在華東、華南及四川等地則作爲貫衆入藥。
11 原植物形態
《中藥大辭典》:金毛狗脊爲多年生樹蕨,高達2.5~3米。根莖平臥,有時轉爲直立,短而粗壯,帶木質,密被棕黃色帶有金色光澤的長柔毛。葉多數,叢生成冠狀,大形;葉柄粗壯,褐色,基部密被金黃色長柔毛和黃色狹長披針形鱗片;葉片卵圓形,長可達2米,3回羽狀分裂;下部羽片卵狀披針形,長30~60釐米,寬15~30釐米,上部羽片逐漸短小,至頂部呈挾羽尾狀:小羽片線狀披針形,漸尖,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密接,狹矩圓形或近於鐮刀形,長0.5~1釐米,寬2~4毫米;亞革質,上面暗綠色,下麪粉灰色,葉脈開放,不分枝。孢子囊羣着生於邊緣的側脈頂上,略成矩圓形,每裂片上2~12枚,囊羣蓋側裂呈雙脣狀,棕褐色。
《中華本草》:金毛狗爲多年生樹蕨,高達2.5-3m。根莖平臥,有時轉爲直立,短而粗壯,帶木質,密被棕黃色帶有金色光澤的長柔毛。葉多數,叢生成冠狀,大形;葉柄粗壯,褐色,基部密被金黃色長柔毛和黃色狹長披針形鱗片;葉片卵圓形,長可達2m,3回羽狀分裂;下部羽片卵狀披針形,長30~60cm,寬15~30cm,上部羽片逐漸短小,至頂部呈狹羽尾狀;小羽片線狀披針形,漸尖,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密接,狹矩圓形或近於鐮刀形,長0.5~1cm,寬2-4mm;亞革質,上面暗綠色,下麪粉灰色,葉脈開放,不分枝。孢子囊羣着生於邊緣的側脈頂上,略成矩圓形,每裂片上2-12枚,囊羣蓋側裂呈雙脣狀,棕褐色。
12 產地
《中藥大辭典》:生於山腳溝邊,或林下陰處酸性土壤。分佈我國西南、南部、東南及河南、湖北等地。主產四川、福建、浙江。此外,廣西、廣東、貴州、江西、湖北等地亦產。
13 採收與初加工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秋、冬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或去硬根、葉柄及金黃色絨毛,切厚片,乾燥,爲“生狗脊片”;蒸後曬至六、七成千,切厚片,乾燥,爲“熟狗脊片”。
《中華本草》:秋、冬兩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或去硬根、葉柄及金黃色絨毛,切厚片,乾燥,爲“生狗脊片”;水煮或蒸後,曬至六七成幹,切厚片,乾燥,爲“熟狗脊片”。
《中藥大辭典》:秋末冬初地上部分枯萎時採挖,除去泥砂,曬乾,或削去細根、葉柄及黃色柔毛後,切片曬乾者爲生狗脊;如經蒸煮後,曬至六、七成干時,再切片曬乾者爲熟狗脊。廣西、浙江等地加工時每100斤狗脊加入3~5斤黑豆皮,煮至顏色變黑後,撈出曬乾。
14 生藥性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本品呈不規則的長塊狀,長10~30cm,直徑2~10cm。表面深棕色,殘留金黃色絨毛;上面有數個紅棕色的木質葉柄,下面殘存黑色細根。質堅硬,不易折斷。無臭,味淡、微澀。生狗脊片呈不規則長條形或圓形,長5~20cm,直徑2~10cm,厚1.5~5mm;切面淺棕色,較平滑,近邊緣1~4mm處有1條棕黃色隆起的木質部環紋或條紋,邊緣不整齊,偶有金黃色絨毛殘留;質脆,易折斷,有粉性。熟狗脊片呈黑棕色,質堅硬。
《中藥大辭典》:狗脊根莖呈不規則的長塊狀,長8~18釐米,直徑3~7釐米。外附光亮的金黃色長柔毛,上部有幾個棕紅色木質的葉柄,中部及下部叢生多數棕黑色細根。質堅硬,難折斷。氣無,味淡,微澀。狗脊片呈不規則長形,圓形或長橢圓形。縱切片長約6~20釐米,寬3~5釐米;橫切片直徑2.5~5釐米,厚2~5毫米,邊緣均不整齊。生狗脊片表面有時有未去盡的金黃色柔毛;在近外皮約3~5毫米處,有一圈凸出的明顯內皮層(縱片之圈多不連貫),表面近於深棕色,平滑,細膩,內部則爲淺棕色,較粗糙,有粉性。熱狗脊片爲黑棕色或棕黃色,其他與生者相同。以片厚薄均勻、堅實無毛、不空心者爲佳。
《中華本草》:
狗脊根莖呈不規則的長塊狀,長10~30cm,直徑2~10cm。表面深棕色,密被光亮的金黃色茸毛,上部有數個棕紅色葉柄殘基,下部叢生多數棕黑色細根。質堅硬,難折斷。氣無,味微澀。
生狗脊片呈不規則長條形或圓形縱片,長5~20cm,寬2~8cm,厚1.5-5mm;周邊不整齊,外表深棕色,偶有未去盡的金黃色茸毛;斷面淺棕色,近外皮2-5mm處有1條凸起的棕黃色木質部環紋或條紋。質堅硬,易折斷。
熟狗脊片全體呈黑棕色,木質部環紋明顯。
15 狗脊的鑑別
15.1 顯微鑑別
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非腺毛,黃棕色。厚壁細胞10-20列,黃棕色,壁孔明顯,內含澱粉粒。雙韌管狀中柱,木質部由數列管胞組成,其內外均有韌皮部及內皮層。皮層及髓部較寬,無爲薄壁細胞,內含澱粉粒或黃棕色物質。
葉柄基部橫切面:分體中柱多呈“U”形,30餘個斷續排列成雙鉤狀。木質部居中,外圍爲韌皮部、內皮層。
15.2 理化鑑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殘存金黃色的非腺毛。其內有10餘列棕黃色厚壁細胞,壁孔明顯。木質部排列成環,由管胞組成,其內外均有韌皮部和內皮層。皮層和髓均由薄壁細胞組成,細胞充滿澱粉粒,有的含黃棕色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狗脊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6μl、對照藥材溶液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3:5:6: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三氯化鐵溶液一1%鐵氰化鉀溶液(1:1)(臨用配製),放置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6 狗脊的炮製
宋代有火燎去毛(《博濟方》)、去毛醋炙、酥炙去毛(《聖濟總錄》)、炙去毛後焙制(《普濟本事方》)、火燎去毛酒浸蒸焙乾(《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火炮(《女科百問》)等炮製方法。
明、清時代增加了去毛淨後米醋煮、炒去毛淨、火煅後去毛用淨肉(《普濟方》)、炙制(《醫學綱目》)、酒浸(《外科啓玄》)、酒浸炒去毛(《本經逢原》)等炮製方法。
明代對狗脊的炮製作用也有論述,如“狗脊,今人惟銼炒去毛須用”(《本草綱目》);“去毛切,酒拌蒸,熬膏良”(《醫學入門》)。
16.1 狗脊的炮製方法
16.1.1 狗脊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未切片者,浸泡,潤透,切厚片(或蒸軟後切片),乾燥。篩去碎屑。
16.1.2 砂炒狗脊
將砂置熱鍋內,用武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時,投入狗脊片,不斷翻動,炒至鼓起,鱗片呈焦褐色時取出,篩去砂,放涼,除去殘存絨毛。
16.1.3 蒸狗脊
取淨狗脊片置蒸籠內,用武火加熱,蒸4~6小時,停火,悶6~8小時,取出,乾燥。
16.1.4 酒狗脊
取淨狗脊片,加定量黃酒拌勻,潤透後,置蒸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蒸4~6小時,取出,乾燥。
每100kg狗脊片,用黃酒15kg。
16.2 成品性狀
狗脊爲不規則的橢圓形或圓形厚片,切面淺棕色,較平滑,近邊緣1~4mm處有一條棕黃色隆起的木質部環紋或條紋,中間淺棕色,滿布小點,周邊不整齊,偶有金黃色絨毛殘留;質脆,易折斷,有粉性。味微澀。
砂炒狗脊稍鼓起,質鬆脆,表面棕褐色,無絨毛。
酒狗脊表面暗褐色,質堅硬,角質,微有酒香氣。
16.3 炮製作用
狗脊質地堅硬,並在邊緣覆有金黃色絨毛,不易除去。以祛風溼,利關節爲主,用於風寒溼痹,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如治風溼痹痛的狗脊散(《太平聖惠方》)及腎虛腰痛的腎氣丸(《古今錄驗方》)。
狗脊經砂炒後質變酥脆,便於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也便於除去殘存絨毛。砂炒狗脊以補肝腎,強筋骨爲主。用於肝腎不足或衝任虛寒的腰痛腳軟,遺精,遺尿,婦女帶下等。如治腰痛腳軟的狗脊飲,治遺精、遺尿及女子帶下的白蘞丸(《太平聖惠方》)。
16.4 炮製研究
經實驗首次從狗脊中提出揮發油,但其含量很低,且炮製後更低,揮發油的氣味與炮製時逸出的氣味相同,可以認爲,刺激性成分可能是揮發油,但狗脊尚有昇華性,昇華物和揮發油是否一物以及刺激性成分究竟是哪一種需深入研究。另外經GC-MS分析,揮發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其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酸和十八碳二烯酸,炮製後這兩種成分明顯增加,尤其是單蒸和酒蒸品,可能是異構體的轉化所致。十六碳酸具抗炎作用,十八碳二烯酸具降血脂作用,也可能與狗脊祛風溼止痛作用有關。炮製後1,3-苯間二氮雜環戊烯和十五碳酸均未檢出,異十六碳酸在單蒸和酒蒸品中亦未檢出,而在酒蒸品中卻增加了異十八碳二烯和十八碳酸,炮製後刺激性緩和可能與雜環等化合物的未檢出有關。
實驗還表明,狗脊及其不同炮製品均能對抗凝血酶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而砂燙品的作用最強。
16.5 貯存方法
17 性味歸經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狗脊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
《神農本草經》:"味苦,平。"
《吳普本草》:"桐君、黃帝、岐伯、雷公、扁鵲:甘,無毒。李氏:溫。"
《藥性論》、"味苦辛,微熱。"
《本草求真》:"入肝、腎。"
《本草再新》:"入心、肝、腎三經。"
18 狗脊的功效與主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狗脊具有祛風溼,補肝腎,強腰膝的功效。用於風溼痹痛,腰膝痠軟,下肢無力。
《中藥大辭典》:狗脊具有補肝腎,除風溼,健腰腳,利關節的功效。治腰背痠疼,膝痛腳弱,寒溼周痹,失溺,尿頻,遺精,白帶。
《中華本草》:狗脊具有除風溼、健腰腳、利關節的功效。主腎虛腰痛脊強、足膝軟弱無力、風溼痹痛、尿頻、遺精、白帶過多。
生以祛風溼,利關節爲主,用於風寒溼痹,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如治風溼痹痛的狗脊散(《太平聖惠方》)及腎虛腰痛的腎氣丸(《古今錄驗方》)。
砂炒狗脊以補肝腎,強筋骨爲主。用於肝腎不足或衝任虛寒的腰痛腳軟,遺精,遺尿,婦女帶下等。如治腰痛腳軟的狗脊飲,治遺精、遺尿及女子帶下的白蘞丸(《太平聖惠方》)。
狗脊具有強腰膝,祛風溼,利關節的功效,治肝腎不足,腰背痠痛,腳軟無力,尿頻,遺精,婦女白帶,風溼痹痛:煎服:10~15g。
《神農本草經》:"主腰背強,機關緩急,周痹寒溼,膝痛。頗利老人。"
《名醫別錄》:"療失溺不節,男子腳弱腰痛,風邪淋露,少氣目闇,堅脊,利俯仰,女子傷中,關節重。"
《藥性論》:"治男子女人毒風軟腳,邪氣溼痹,腎氣虛弱,補益男子,紋筋骨。"
《本草綱目》:"強肝腎,健骨,治風虛。"
《玉楸藥解》:"泄溼去寒,起痿止痛,泄腎肝溼氣,通關利竅,強筋壯骨,治腰痛膝疼,足腫腿弱,遺精帶濁。"
19 狗脊的化學成分
《中藥大辭典》:金毛狗脊根莖含澱粉30%左右。狗脊蕨根莖含澱粉高達48.5%,並含鞣質類。
《中華本草》:含蕨素(pterosin)R,金粉蕨素(onitin),金粉蕨素-2'-O-葡萄糖甙(onitin-2'-O-β-D-glucoside),金粉蕨素-2'-O-阿洛糖甙(onitin-2'-O-β-D-alloside),歐蕨伊魯甙(ptaquiloside),蕨素Z。
23 狗脊組方精選
23.1 治五種腰痛,利腳膝
狗脊二兩,萆薢二兩(銼),兔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幹別搗)。上藥搗羅爲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三十丸,以新萆薢漬酒二七日,取此酒下藥。(《太平聖惠方》狗脊丸)
23.2 治男女一切風疾
金毛狗脊(鹽泥固濟,火煅紅,去毛用肉,出火氣,剉)、萆薢、蘇木節、川烏頭(生用)。上各等分,爲細末,米醋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空心服。(《普濟方》四寶丹)
23.3 治風溼骨痛、腰膝無力
金毛狗脊根莖六錢,香樟根、馬鞭草各四錢,杜仲、續斷各五錢,鐵腳威靈仙三錢,紅牛膝二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23.4 固精強骨
金毛狗脊、遠志肉、白茯神、當歸身等分。爲末,煉蜜丸,梧子大。每酒服五十丸。(《瀕湖集簡方》)
23.5 治病後足腫
23.6 治腰痛及小便過多
23.7 治年老尿多
金毛狗脊根莖、大夜關門、蜂糖罐根、小棕根各五錢。燉豬肉喫。(《貴州草藥》)
23.8 治室女衝任虛寒、帶下純白
鹿茸(醋蒸,焙)二兩,白蘞、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兩。上爲細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爲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普濟方》白蘞丸)
24 古人論述
《本草經疏》:"狗脊,苦能燥溼,甘能益血,溫能養氣,是補而能走之藥也。腎虛則腰背強,機關有緩急之病,滋腎益氣血,則腰背不強,機關無緩急之患矣。周痹寒溼膝痛者,腎氣不足,而爲風寒溼之邪所中也,茲得補則邪散痹除而膝亦利矣。老人腎氣衰乏,肝血亦虛,則筋骨不健,補腎入骨,故利老人也。失溺不節,腎氣虛脫故也。《經》曰,腰者腎之府,動搖不能,腎將憊矣。此腰痛亦指腎虛而爲溼邪所乘者言也。氣血不足,則風邪乘虛客之也。淋露者,腎氣與帶脈衝任俱虛所致也。少氣者,陽虛也。目得血而能視,水旺則瞳子精明,肝腎俱虛,故目闇。女子傷中,關節重者,血虛兼有溼也,除溼益腎,則諸病自寥,脊堅則俯仰自利矣。"
《本草述》"《神農本草經》於狗脊主治,首雲腰背,次乃及機關緩急,更次乃及膝也,豈非知所先後哉。又如療腳弱,並毒風軟腳,皆由大關節之處,有留滯邪氣惡血,故在下部之經脈有傷,而見於腳者,其機關不利如是耳。然則狗脊主氣乎?主血乎?夫其所治,《名醫別錄》言風邪淋露,少氣目闇。甄權又言毒風軟腳,腎氣虛弱,即此可以思其功。夫經脈所以濡筋骨、利機關,非血無以濡之,非氣無以呴之。故此味乃主下焦肝腎之陰氣,與上焦心肺之陽氣微不同耳。《神農本草經》謂頗利老人,緣老人下焦之陰氣多虛,多有不利故也。更繹《神農本草經》但言寒溼,而《名醫別錄》、甄權又出風邪毒風之治,非有二也。蓋腎者水髒,全藉風木以達陽而化陰;風木虛,則陽不達,陽不達,則陰不化,陰不化,則寒溼病乎血,病乎血則風化自病而爲風邪,久之爲毒風,還病於腎臟,而爲腎臟風毒。或有化爲溼熱,以爲肝種種之病者,皆坐風虛也。此味能益腎氣,若主輔得宜,使陽得達而陰得化,有何關節不利而風溼不廖乎。但病各有所因,則劑各有所主,誠即方書治寒溼腳氣,必用益陽氣、除寒溼之劑;治風溼,必用活血、除風溼之劑,而此特逐隊以奏功。又有腳氣宜補心腎者,主以益心腎之味,而此特佐之。然則此味固不任攻擊之功,即冀其奏補益之效,亦未能專恃也矣。"
《本草求真》"狗脊,何書既言補血滋水,又曰去溼除風,能使腳弱、腰痛、失溺,周痹俱治,是明因其味苦,苦則能以燥溼;又因其味甘,甘則能以益血;又因其氣溫,溫則能以補腎養氣。蓋溼除而氣自周,氣周而溺不失,血補而筋自強,筋強而風不作,是補而能走之藥也。故凡一切骨節諸疾,有此藥味燥入,則關節自強,而俯仰亦利,非若巴戟性兼辛散,能於風溼則直除耳。"
《本經續疏》"狗脊,《神農本草經》所主機關緩急,冠於周痹之前,而寒溼膝痛,繫於周痹之後,以明寒溼膝痛之非周痹,惟機關緩急乃爲周痹,而腰背強則狗脊之主證,爲兩病之所均有也。此《神農本草經》之最明析周詳,遙應《黃帝內經靈樞·周痹篇》黍銖無漏者也。雖然,味苦氣平,則性專主降。惟其苦中有甘,平而微溫,乃爲降中有升。降中有升,是以下不能至地,本專主降,是以上不能至天,而盤旋於中下之際。爲活利之所憑藉,非補虛亦非泄邪,有邪者能活利,無邪者亦能活利,是以頗利老人句,著於周痹膝痛兩證之外,以見其不專治邪耳。其《名醫別錄》以療失溺不節,更治男女有異何也?蓋溺雖出於膀胱,而啓閉由於腎,啓閉之以時,猶關節之以利,利者過利,必有不利者過於不利,利者以時,則不利者利矣;所以然者,腎固主藏五臟六腑之精而敷布於周身百節者也,故以啓閉之機關,可驗屈伸之機關,以屈伸之機關,可揣啓閉之機關,用是知狗脊所治之失溺不節,必機關有倔強之萌者矣。治痿者獨取陽明,陽明者主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病涉宗筋,男女自應有別。腳弱俯仰不利,痿之似而緩急之根,關節重則痹之似而亦緩急之根,其源於溼一也。特宗筋縱者,其病也疾,宗筋縮者,其病也徐。故男子用狗脊,遇弱而無力,即應投之。女子用狗脊,雖至關節已重可也。"
《本草正義》"狗脊本有二種,一種似狗之脊骨,古之所用也;一種有金毛而極似狗形,今謂之爲金毛狗脊,瀕湖《本草綱目》已備載之,趙氏《本草綱目拾遺》據《職方典》謂出於粵西之南寧府,即蕨根也。今之所用,皆即此種,能溫養肝腎,通調百脈,強腰膝,堅脊骨,利關節,而驅痹著,起痿廢,又能固攝衝帶,堅強督任,療治女子經帶淋露,功效甚宏,誠虛弱衰老恆用之品。且溫而不燥,走而不泄,尤爲有利無弊,頗有溫和中正氣象,而人多忽之,不以爲重,殊可惜也。""繆氏《經疏》謂腎虛有熱,小水不利,或短澀赤黃,口苦舌幹者忌用,蓋以其性溫而示之禁例也。然狗脊性溫,乃溫和溫養之用,非溫熱溫燥之例,如果肝腎之虛,陰不涵陽,以此固攝下元,引經嚮導。亦無不可。"
《神農本草經》主腰背強,機關緩急,周痹寒溼,膝痛。頗利老人。
《名醫別錄》療失溺不節,男子腳弱腰痛,風邪淋露,少氣目眩,堅脊,利俯仰,女子傷中,關節重。
《藥性論》治男子女人毒風軟腳,邪氣溼痹,腎氣虛弱,補益男子,續筋骨。
《本草綱目》強肝腎,健骨,治風虛。
25 狗脊的藥典標準
25.1 品名
Gouji
CIBOTII RHIZOMA
25.2 來源
本品爲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 J.Sm.的乾燥根莖。秋、冬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或去硬根、葉柄及金黃色絨毛,切厚片,乾燥,爲“生狗脊片”;蒸後曬至六、七成千,切厚片,乾燥,爲“熟狗脊片”。
25.3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長塊狀,長10~30cm,直徑2~10cm。表面深棕色,殘留金黃色絨毛;上面有數個紅棕色的木質葉柄,下面殘存黑色細根。質堅硬,不易折斷。無臭,味淡、微澀。生狗脊片呈不規則長條形或圓形,長5~20cm,直徑2~10cm,厚1.5~5mm;切面淺棕色,較平滑,近邊緣1~4mm處有1條棕黃色隆起的木質部環紋或條紋,邊緣不整齊,偶有金黃色絨毛殘留;質脆,易折斷,有粉性。熟狗脊片呈黑棕色,質堅硬。
25.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殘存金黃色的非腺毛。其內有10餘列棕黃色厚壁細胞,壁孔明顯。木質部排列成環,由管胞組成,其內外均有韌皮部和內皮層。皮層和髓均由薄壁細胞組成,細胞充滿澱粉粒,有的含黃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狗脊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6μl、對照藥材溶液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3:5:6: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三氯化鐵溶液一1%鐵氰化鉀溶液(1:1)(臨用配製),放置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5.5 檢查
25.5.1 水分
不得過13.0%(附錄ⅨH 第一法)。
25.5.2 總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K)。
2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20.0%。
25.7 狗脊飲片
25.7.1 炮製
25.7.1.1 狗脊
25.7.1.1.1 性狀、鑑別、檢查、浸出物
同藥材。
25.7.1.2 燙狗脊
取生狗脊片,照燙法(附錄ⅡD)用砂燙至鼓起,放涼後除去殘存絨毛。
本品形如狗脊片,表面略鼓起。棕褐色。氣微,味淡、微澀。
25.7.1.2.1 鑑別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原兒茶醛對照品、原兒茶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6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2:2:l:0.8)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三氯化鐵溶液-l%鐵氰化鉀溶液(1:1)(臨用配製)。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原兒茶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一1%冰醋酸溶液(70:30)混合溶液製成每1m1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人甲醇-1%冰醋酸溶液(70:30)混合溶液2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1%冰醋酸溶液(70:30)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原兒茶酸(C7H6O4)不得少於0.020%。
25.7.1.2.2 檢查、浸出物
同藥材。
25.7.2 性味與歸經
苦、甘,溫。歸肝、腎經。
25.7.3 功能與主治
25.7.4 用法與用量
6~12g。
25.7.5 貯藏
25.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