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dryi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torrefaction[朗道漢英字典]
4 中藥炮製方法之一·乾燥
乾燥(drying[1])爲中藥炮製方法之一[2]。是指藥材中水分氣化蒸發的過程。即新鮮藥材或藥材切制成飲片後,採取曬乾、烘乾、陰乾和低溫冰凍等方法減少藥材含水量的過程。藥材經乾燥後,能保存藥效,利於貯藏。
4.1 關於炮製
炮製又稱炮炙、修治、修事[3]。泛指藥材的加工處理,如切飲片、炙、煅、蒸、淬等。藥物炮製,早在《內經》和《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至劉宋·雷斆著成《雷公炮炙論》,是我國最早的製藥專書。炮製的目的在於:
2.便於製劑和服用。如代赭石、磁石、牡蠣、鱉甲等,採用煅制,使質地鬆脆,易於研碎,有助於煎出有效成分。
3.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用生薑制過,巴豆去油等。
4.改變藥物性能,加強療效。如生地清熱涼血,經用酒蒸曬成爲熟地後,就變爲溫性而滋腎補血;常山用醋制,催吐的作用加強,用酒制可減弱其催吐的作用。炮製總分爲水制、火制、水火合制。水制有洗、漂、泡、漬、水飛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