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國家基本藥物
序號 |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 藥品名稱 | 劑型 | 規格 | 單位 | 零售指導價格 | 類別 | 備註 |
502 | 70 | 氟哌啶醇 | 片劑 | 2mg*100 | 盒(瓶) | 10.0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
503 | 70 | 氟哌啶醇 | 注射劑 | 5mg:1ml | 瓶(支) | 3.0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
504 | 70 | 癸酸氟哌啶醇 | 注射劑 | 50mg:1ml | 瓶(支) | 22.7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4 概述
氟哌啶醇是一種抗精神病藥。爲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可抑制皮質下、腦幹網狀結構,有抗GABA、多巴胺能作用及微弱的抗中樞膽鹼能作用。口服吸收良好,分佈全身脂肪組織內,然後緩慢釋放。在體內有一定蓄積作用,血藥峯值可持續數天。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幻覺、 妄想、行爲障礙、思維障礙等陽性體徵,多種精神障礙、譫妄狀態、兒童行爲障礙和性格異常、精神運動性激越、抽動一穢語綜合徵和舞蹈病。還具有鎮吐和鎮靜作用。治療安全範圍較小。本藥與其他抗精神病聯合使用時劑量必須減少,因長效製劑達峯時間爲3~4d,若不注意調整劑量以及嚴密觀察,可能會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急性攝入的中毒劑量有高度的個體差異。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謹慎加量。
5 氟哌啶醇藥典標準
5.1 品名
5.1.1 中文名
5.1.2 漢語拼音
Fupaidingchun
5.1.3 英文名
Haloperidol
5.2 結構式
5.3 分子式與分子量
C21H23ClFNO2 375.87
5.4 來源(名稱)、含量(效價)
本品爲1-(4-氟苯基)-4-[4-(4-氯苯基)-4-羥基-1-哌啶基]-1-丁酮。按乾燥品計算,含C21H23ClFNO2不得少於98.5%。
5.5 性狀
本品爲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
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溶解,在乙醇中略溶,在乙醚中微溶,在水中幾乎不溶。
5.5.1 熔點
本品的熔點(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 C)爲149~153℃。
5.5.2 吸收係數
避光操作。取本品適量,精密稱定,加鹽酸溶液(9→100)-甲醇(1:99)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Ⅳ A),在244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吸收係數(()爲338~360。
5.6 鑑別
(1)取三氧化鉻的飽和硫酸溶液約1ml,置小試管中,轉動試管,溶液應能均勻塗於管壁;加本品約2mg,微溫,轉動試管,溶液應不能再均勻塗於管壁,而類似油垢存在於管壁。
(2)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藥品紅外光譜集》281圖)一致。
(3)取本品約20mg,照氧瓶燃燒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Ⅶ C)進行有機破壞,用氫氧化鈉試液5ml爲吸收液,吸收完全後,加稀硝酸使成酸性後,緩緩煮沸2分鐘,溶液應顯氯化物的鑑別反應(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Ⅲ)。
5.7 檢查
5.7.1 酸性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0mg,加乳酸溶液(0.5→100)10ml,加熱溶解後,溶液應澄清。
5.7.2 有關物質
避光操作。取本品約50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動相定量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對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Ⅴ D)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05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50:50)(用磷酸調節pH值至4.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20nm。氟哌啶醇峯的保留時間約爲13分鐘,氟哌啶醇峯與相鄰雜質峯的分離度應符合要求。量取對照溶液1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靈敏度,使主成分色譜峯的峯高約爲滿量程的20%;再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溶液各15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至主成分峯保留時間的2.5倍,供試品溶液中如有雜質峯,單個雜質峯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峯面積的0.5倍(0.5%),各雜質峯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峯面積(1.0%)。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任何小於對照溶液主峯面積0.05倍的色譜峯可忽略不計。
5.7.3 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60℃減壓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L)。
5.7.4 熾灼殘渣
不得過0.1%(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N)。
5.8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加冰醋酸20ml,微溫使溶解,放冷,加萘酚苯甲醇指示液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顯綠色,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當於37.59mg的C21H23ClFNO2。
5.9 類別
5.10 貯藏
5.11 製劑
5.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6 氟哌啶醇說明書
6.1 藥品名稱
6.2 英文名稱
Haloperidol
6.3 別名
氟哌丁苯;氟哌醇;滷吡醇;滷比醇;Serenace;Duraperidol;Halperon;Serenase;Haldol
6.4 分類
神經系統藥物 > 抗精神、抗抑鬱、抗焦慮症藥物 > 丁酰苯類藥
6.5 劑型
1.片劑:1mg,2mg,4mg;
2.注射劑(粉):5mg;
6.6 氟哌啶醇的藥理作用
1.氟哌啶醇能阻斷腦內多巴胺受體,抑制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效應,並能增快增多腦內多巴胺的轉化。此外,還能阻斷α-腎上腺素能受體產生相應的生理作用。氟哌啶醇的作用與氯丙嗪類似,但阻斷多巴胺受體的作用更強,具有較強的抗精神病作用和止吐作用,其相對作用強度約爲氯丙嗪的50倍。而鎮靜作用、M-膽鹼能受體阻斷和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作用均較氯丙嗪爲弱,因此心血管不良反應較少,抗膽鹼作用引起的不良反應也較輕。
2.氟哌啶醇有良好的抗躁狂、抗幻覺、抗妄想作用,對控制興奮、躁動效果尤爲顯著,對慢性退縮患者有一定激活作用。但對聯想障礙、淡漠、抑鬱、人格障礙等症狀療效差。氟哌啶醇還能消除不自主運動,還能減輕或消除伴有的精神症狀。此外,氟哌啶醇對非精神病的情感障礙(如焦慮、緊張)和持續性呃逆亦有療效。
6.7 氟哌啶醇的藥代動力學
氟哌啶醇可迅速從胃腸道吸收。口服5h、肌內注射約20min達血藥峯值,tl/2爲12~36h。吸收入血後,約92%與血漿蛋白結合;可分佈全身,透過血-腦脊液屏障,並可進入乳汁。在肝內代謝,其代謝物隨尿、糞便排出。有證據表明,氟哌啶醇存在腸肝循環。
6.8 氟哌啶醇的適應證
特點是抗焦慮症、抗精神病作用強而久,對精神分裂症與其他精神病的躁狂症狀都有效。鎮吐作用亦較強,但鎮靜作用弱。
1.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尤其是攻擊性和激動性行爲的偏執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3.用於運動障礙性疾病如Tourette綜合徵(多發性抽動-穢語綜合徵)、慢性舞蹈症等。
6.9 氟哌啶醇的禁忌證
1.對氟哌啶醇過敏者;
2.基底神經節病變者;
3.心功能不全者;
6.化療後的嚴重嘔吐;
7.哺乳期婦女。
6.10 注意事項
1.(1)心臟疾病(尤其是心絞痛)患者;(2)癲癇患者;(3)青光眼患者;(4)肝功能不全者;(5)甲亢或中毒性甲狀腺腫大患者;(6)肺功能不全者;(7)腎功能不全及尿瀦留者;(8)急性卟啉症患者;(9)兒童;(10)孕婦。
2.藥物對兒童的影響:氟哌啶醇可引起嚴重的肌張力障礙。特別是對兒童和青少年,故兒童用藥時應特別謹慎。
3.藥物對老人的影響:老年人在開始時宜用小量,然後緩慢加藥,調整用量,以避免錐體外系反應及持久的遲發性運動障礙出現。
4.用藥前後及用藥時應當檢查或監測:(1)白細胞計數;(2)大量或長期服用,需定期檢查肝功能;(3)密切注意遲發性運動障礙的早期症狀。
5.使用時必須注意劑量個體化,宜從小劑量開始,一般需經過3周左右才能顯示較好的療效。經服用有效量鞏固治療後,可逐漸減少至最低的有效量,根據臨牀需要進行維持治療。
6.錐體外系症狀爲氟哌啶醇治療初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與用量有關,調整用量後可使該不良反應減輕。有時,在治療中聯合抗帕金森氏病藥物可使錐體外系症狀好轉。這種聯合治療不應超過3個月,否則將會增加遲發性運動障礙的發生率。
7.長期使用氟哌啶醇或用量較大時,應注意觀察遲發性運動障礙的早期症狀。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遲發性運動障礙的症狀常持續存在,不易控制。舌部蠕動爲識別這種不良反應的先兆症狀。
8.氟哌啶醇可控制躁狂抑鬱症的躁狂發作,但突然停藥,有時會促使抑鬱發作。
9.長期用藥者停藥時,應在幾周之內逐漸減少藥量,驟然停藥可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
10.噁心爲氟哌啶醇的毒性先兆之一,有時會被合用的止吐藥掩蓋而不易識別,需注意。
12.用藥過量及中毒的表現有:呼吸困難、血壓降低、嚴重精神萎靡或疲乏無力、肌肉顫抖或粗大的震顫以及肌肉無力或發僵等。兒童氟哌啶醇過量反應包括嗜睡、不寧、精神錯亂、嚴重的錐體外系反應和體溫過低等。此外尚有心動過緩(可能繼發於體溫過低)和嚴重的遲發性高血壓。逾量中毒時的處理:無特殊的拮抗藥。應採用洗胃、支持和對症治療。不得使用腎上腺素,治療血壓降低時可用去甲腎上腺上腺上腺素。
6.11 氟哌啶醇的不良反應
1.在大劑量用藥時,可出現錐體外系反應、(尤其是甲亢患者)震顫麻痹綜合徵、肌張力障礙、靜坐不能等症狀。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易發生急性肌張力障礙。
2.在長期用藥中可引起遲發性運動障礙。還可出現口乾、視力模糊、煩躁不安、焦慮和抑鬱。
3.偶見粒細胞減少、角膜和晶體混濁、膽汁淤積性肝炎及輕微低血壓。
4.超劑量可致角弓反張、抽搐和昏迷等急性腦病症狀。一旦發現,應立即停藥,並進行對症處理及支持療法,適當應用抗膽鹼能藥。
6.12 氟哌啶醇的用法用量
1.成人開始口服劑量2~4mg,每天2~3次,逐漸增至8~12mg,每天2~3次。一般劑量爲每天20~30mg,維持治療2~4mg,每天2~3次。兒童及老年人的劑量宜減半。控制急性症狀可肌內注射5~10mg,每天2~3次。必要時可用20~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劑內靜脈輸注。
2.用於不自主運動:口服1~2mg,每天3次。
3.用於情感障礙:口服0.5mg,每天2次。
5.用於噁心、嘔吐:可口服1mg,每天2次。也可肌內注射1~2mg,每天2次。
6.氟哌啶醇亦可供靜脈注射:將氟哌啶醇加入25%葡萄糖注射劑20ml緩慢(1~2min)推注。
7.氟哌啶醇的癸酸酯是一種新型長效製劑,肌內注射後瀦留於組織中,經酯酶水解使氟哌啶醇遊離而發揮作用。
6.13 藥物相互作用
1.參見氯丙嗪。
2.用氟哌啶醇同時飲酒,易產生嚴重的低血壓和(或)深度昏迷。使用其他中樞神經抑制藥可加強中樞神經抑制作用。
6.抗膽鹼能藥與氟哌啶醇合用,雖可減少錐體外系不良反應,但有可能使眼壓增高,或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內氟哌啶醇濃度。
7.腎上腺素與氟哌啶醇合用時,由於阻斷了α-受體,使β-受體的活動佔優勢,導致血壓下降。
8.甲基多巴與氟哌啶醇合用時,可導致精神錯亂、意識障礙、思維遲緩與定向障礙。
9.甲氧氯普氯普胺與氟哌啶醇合用時,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可能增高。
10.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可明顯降低氟哌啶醇的血藥濃度。苯妥英鈉還可能加重抗精神病藥引起的運動障礙。
11.用藥期間飲酒,可促使酒精中毒,易產生嚴重的低血壓和(或)深度昏迷。
13.用藥期間飲茶或咖啡,可影響氟哌啶醇的吸收,降低療效。氟哌啶醇溶液加入咖啡時易產生沉澱。
14.氟哌啶醇與檳榔同服,可因檳榔的膽鹼能活性而加重錐體外系反應。
6.14 專家點評
是常用的抗精神病藥物之一,鎮靜作用比氯丙嗪弱、止吐作用較強,對體溫及血壓無影響。抗焦慮、抗精神病的作用特強、療效高、見效快、毒性較低。對於幻覺妄想有明顯作用,並對慢性退縮患者有一定激活作用。因極易出現錐體外系症狀。臨牀用藥不宜過長及劑量過大。
7 氟哌啶醇中毒
氟哌啶醇(氟哌丁苯,氟哌醇,滷吡醇)可抑制皮質下、腦幹網狀結構,有抗GABA、多巴胺能作用及微弱的抗中樞膽鹼能作用。口服吸收良好,2~6h血濃度達峯值,血漿蛋白結合率92%,半衰期13~40h;肌注後10~20min血濃度達峯。分佈全身脂肪組織內,然後緩慢釋放。在體內有一定蓄積作用,血藥峯值可持續數天。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幻覺、 妄想、行爲障礙、思維障礙等陽性體徵,多種精神障礙、譫妄狀態、兒童行爲障礙和性格異常、精神運動性激越、抽動一穢語綜合徵和舞蹈病。還具有鎮吐和鎮靜作用。血藥濃度一般維持在4.2~20ng/ml時,療效滿意。治療安全範圍較小。本藥與其他抗精神病聯合使用時劑量必須減少,因長效製劑達峯時間爲3~4d,若不注意調整劑量以及嚴密觀察,可能會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急性攝入的中毒劑量有高度的個體差異。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0.025~0.05mg/(kg·d),謹慎加量。[1]
7.1 臨牀表現
1.治療量與氯丙嗪相似,其毒性反應可出現錐體外系、抗膽鹼能副作用和體位性低血壓,且錐體外系反應多見而嚴重。可有失眠、頭痛、口乾和消化道症狀。白細胞減少常見,也可影響肝功。
7.2 診斷
1.有服用或誤服氟哌啶醇史,出現上述臨牀表現。
2.排除其他藥物中毒可能性。
7.3 治療
8 參考資料
- ^ [1]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