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針刺手法·飛法
飛法(needle-handle twisting)爲針刺手法名[1]。出《神應經》。指針刺後,用右手拇食兩指執持針柄,細細捻搓數次,然後張開兩指,一搓一放,反覆數次,狀如飛鳥展翅的催氣方法[2]。
4.1 操作方法
針刺後,用右手拇食兩指執持針柄,細細捻搓數次,然後張開兩指,一搓一放,反覆數次,狀如飛鳥展翅的催氣方法。
進針後,右手大指、食指捻針時,把食指向前連搓三下,放開手指,因稱之爲“飛”,一捻一放,反覆數次,可使針感增強。
入針後,以拇食兩指連捻針柄數下,突然鬆開手指,使針顫動,如飛鳥展翅之狀[3]。
用拇指與食、中指相對捏持針柄,一捻一放,捻時食、中指內屈,使針順轉(左轉),放時食、中指外伸,搓動針柄,使針逆轉(右轉),當手指放開時,其針顫動有如飛鳥展翅。
4.2 飛法的作用
5 將針向前推進
《金針賦》:“補者一退三飛”,“瀉者一飛三退”,是以捻鍼時食指向後稱爲退,向前稱爲“飛”。
《神應經》:“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針,卻用食指連搓三下(原注:謂之飛),仍輕提往左轉,略退針半分許,謂之三飛一退。”其含義與《針經指南》所載的搓法同。飛又可解釋作進。《鍼灸問對》:“飛者進也。”故近世對一退三飛、一飛三退,通常理解爲一退三進、一進三退。
參見“一退三飛”:
一退三飛爲刺法術語。出《金針賦》。與一飛三退相對。捻鍼時食指向後退一次,向前飛(搓)三次。以飛爲主,屬補法。[4]
參見“一飛三退”:
一飛三退爲刺法術語。出《金針賦》。其法與“一退三飛”相對。“退”,指捻針時食指向後退,“飛”,指捻針時食指向前搓,並離開針柄,大指與其餘四指分開有如展翅狀。“一飛三退”是捻鍼時食指一次飛(搓),三次退,以退爲主,屬瀉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