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edebourellae,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aposhnikoviae,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Saposhnikov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國家基本藥物
序號 |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 藥品名稱 | 劑型 | 規格 | 單位 | 零售指導價格 | 類別 | 備註 |
65 | 5 | 防風通聖顆粒 | 顆粒劑 | 3g | 袋 | 1.7元 | 中成藥部分 | * |
55 | 5 | 防風通聖丸 | 水丸 | 6g | 袋 | 0.65元 | 中成藥部分 | * |
56 | 5 | 防風通聖丸 | 水丸 | 12g | 袋 | 1.2元 | 中成藥部分 | |
57 | 5 | 防風通聖丸 | 水丸 | 30g | 瓶 | 2.9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 | 5 | 防風通聖丸 | 水丸 | 36g | 瓶 | 3.4元 | 中成藥部分 | |
59 | 5 | 防風通聖丸 | 水丸 | 48g | 瓶 | 4.5元 | 中成藥部分 | |
60 | 5 | 防風通聖丸 | 水丸 | 50g | 瓶 | 4.6元 | 中成藥部分 | |
61 | 5 | 防風通聖丸 | 水丸 | 60g | 瓶 | 5.5元 | 中成藥部分 | |
62 | 5 | 防風通聖丸 | 水丸 | 120g | 瓶 | 10.4元 | 中成藥部分 | |
63 | 5 | 防風通聖丸 | 水丸 | 300g | 瓶 | 24.3元 | 中成藥部分 | |
64 | 5 | 防風通聖丸 | 濃縮丸 | 200丸 | 瓶 | 7.3元 | 中成藥部分 | *△ |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5 拉丁名
Radix Saposhnikov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英文名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9 植物形態
防風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單生,二歧分枝。基生葉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披針形,葉柄長2~6.5cm;頂生葉簡化,具擴展葉鞘。復傘形花序;無總苞片,少有1片;傘幅5~9;小總苞片4~5;花梗4~9;花黃色。雙懸果矩圓狀寬卵形,扁平,側棱具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12 性狀
根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15~30cm,直徑0.5~2cm。表面灰棕色,有縱槽,並有橫向皮孔及點狀根痕。根頭部密集環節,上有棕竭色毛狀殘存葉基。體輕質松,斷面不平坦,皮部深棕色,有裂隙、木部淺黃色。氣特異,味微甘。
14 功能主治
功在祛風,解表,勝溼,止痛,解痙,止癢。治風寒感冒,頭痛身疼,面癱,風溼痹痛,四肢攣急,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瘡疥癬,皮膚瘙癢,破傷風。炒至焦黃,治腹瀉;炒炭治便血,崩漏。
防風爲眼科常用祛風散寒藥,具有祛風勝溼,除癢止痛,散頭目滯氣的功效:
(1)防風廣泛用於風邪外襲所致頭目疼痛、眼瞼生瘡、椒瘡、迎風流淚、暴風客熱、黑睛生翳等。常與荊芥,羌活配伍,祛風散邪,如羌活勝風湯。若用於風邪化熱,或風熱所致目病,常與連翹,黃芩配伍,祛風清熱,如散熱消毒飲子。
(2)防風用於風邪客於瞼眥所致目癢,甚或癢若蟲行。常與荊芥穗、川芎配伍,如驅風一字散。
(3)防風用於風牽偏視,本品祛風且人肝經,常與白附子、膽南星、殭蠶同用,以祛風痰,如正容湯。
(4)防風可入肝腎二經,引陰精上承,滋潤目竅。內障眼病多因肝腎陰精虧虛,不能上承,目失所養而成。因而在補益肝腎時常用防風爲引經藥,對增強藥劑作用,提高治療效果,有所助益。
19 防風的藥典標準
19.1 品名
19.2 來源
本品爲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未抽花莖植株的根,除去鬚根和泥沙,曬乾。
19.3 性狀
本品呈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下部漸細,有的略彎曲,長15~30cm,直徑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縱皺紋、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及點狀的細根痕。根頭部有明顯密集的環紋,有的環紋上殘存棕褐色毛狀葉基。體輕,質松,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有裂隙,木部淺黃色。氣特異,味微甘。
19.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爲5~30列細胞。栓內層窄,有較大的橢圓形油管。韌皮部較寬,有多數類圓形油管,周圍分泌細胞4~8個,管內可見金黃色分泌物;射線多彎曲,外側常成裂隙。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甚多,呈放射狀排列。根頭處有髓,薄壁組織中偶見石細胞。
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徑17~60μm,充滿金黃色分泌物。葉基維管束常伴有纖維束。網紋導管直徑14~85μm。石細胞少見,黃綠色,長圓形或類長方形,壁較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防風對照藥材l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對照品、5-0-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9.5 檢查
19.5.1 水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H 第一法)。
19.5.2 總灰分
不得過6.5%(附錄ⅨK)。
19.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1.5%(附錄ⅨK)。
19.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3.0%。
19.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19.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40:6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54nm。理論板數按升麻素苷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
19.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升麻素苷對照品及5-0-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分別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60μg的溶液,即得。
19.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細粉約0.2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稱定重量,水浴迴流2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9.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各3μl與供試品溶液2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升麻素苷(C22H28011)和5-0-甲基維斯阿米醇苷(C22H28010)的總量不得少於0.24%。
19.8 防風飲片
19.8.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爲圓形或橢圓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有縱皺紋、有的可見橫長皮孔樣突起、窯集的環紋或殘存的毛狀葉基。切麪皮部淺棕色,有裂隙,木部淺黃色,具放射狀紋理。氣特異,味微甘。
19.8.2 鑑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
同藥材。
19.8.3 性味與歸經
19.8.4 功能與主治
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用於感冒頭痛,風溼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
19.8.5 用法與用量
5~10g。
19.8.6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19.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