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氏醫案繹注》:卷七
冬間久服姜棗湯。且飲都中藥燒酒一瓶。孟英曰∶是矣。以西洋參犀角生地銀花綠豆梔子元參茯苓羚羊茅根爲劑。衝入熱童溲灌之。(脈以沉分爲主。按之數。陰虛挾熱。此方系脈證互參。西洋參三錢。鎊犀角羚次尖各四錢。
-
《外科全生集》:[卷三諸藥法制及藥性]沉香
幹研末或酒磨,以煎劑衝服。治腫毒,心腹痛,調中補髒,益精神,壯陽。《外科全生集》清王洪緒公元1740年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三、醫論]77.論衝氣上衝之病因病狀病脈及治法
蠣、代赭石各八錢,生山藥、生芡實各六錢,半夏、生杭芍各四錢,芒硝、蘇子各二錢,濃樸、甘草各錢半。一劑後,脈即柔和。按方略有加減,數劑全愈。陳修園謂龍骨、牡蠣爲治痰之神品,然泛用之多不見效,惟以治此證
-
《祖劑》:[卷之四礬石丸]礬石湯
用礬石(二兩)上下班一味以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良治香港腳衝心《祖劑》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祖劑》:[卷之一桂枝湯]桂苓五味甘草湯
即桂枝甘草湯加茯苓五味子治氣從小腹上衝胸咽小便難時覆冒者《祖劑》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祖劑》:[卷之二茯苓杏仁甘草湯]苓甘五味姜辛湯
即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各三兩)治眼前湯衝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治其咳滿《祖劑》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壽世保元》:[卷八初生雜症論]囟填
熱或寒。乘於脾家。致髒與腑不調。其氣上衝。爲之填脹。囟突而高。如物堆垛。毛髮短黃自汗是也。若寒氣上衝則牽硬熱氣上衝則柔軟。寒者溫之。熱者涼之。劑量輕重。《壽世保元》明龔廷賢公元1368年—1644年
-
《醫學衷中參西錄》:[五、醫案(十五)溫病門]37.溫病兼衝氣上衝
退氣平,痰涎亦減十之七八,脈象亦近平和。其大便猶未通下,遂即原方將石膏、龍骨、牡蠣各減半,再煎服一劑,大便通下,病全愈。幫助方書用石膏未有與赭石並用者,即愚生平用石膏亦未嘗與赭石並用,恐其寒涼之性與
-
《醫學衷中參西錄》:[四、醫話]19.答金××問治吐血後咳嗽法
熟地(一兩)淨萸肉(六錢)懷牛膝(六錢)柏子仁(六錢)生龍骨(四錢)生牡蠣(四錢)生赭石(四錢)生雞內金(二錢)玄蔘(二錢)炙甘草(二錢)日服一劑,煎渣重服。《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張錫純公元1909年
-
《祖劑》:[卷之二茯苓杏仁甘草湯]桂苓五味甘草湯
苓(四兩)五味子(半升)甘草(炙三兩)治咳逆倚息不得小青龍湯主之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用此湯治其氣衝《祖劑》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傷寒括要》:[卷下太陽篇七十三方]瓜蒂散
之。病在上者。因而越之。邪客胸中。至氣衝不得息。非吐之不可也。寒氣在胸。瓜蒂之苦寒。從其。然此爲快劑。重亡津液。與梔子豉湯。大不相侔也。故亡血虛家。特爲申禁。《傷寒括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
-
《瘍科心得集》:[卷中辨腸風髒毒論]附∶婦人崩中證
。若勞動過極,臟腑俱傷,以致衝任氣虛不能約制經血,故忽然而下,謂之崩中暴下。治宜大補氣血之藥,舉養脾胃,微加鎮墜心火之劑,以治其心,補陰瀉陽,經自止矣。《瘍科心得集》清高秉鈞公元1644-1911年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一、醫方(二十九)治女科方]8.加味麥門冬湯
言素有短氣之病,今則益加重耳。恍悟其胸中大氣,必然下陷,故不任半夏之降也。遂改用拙擬升陷湯,連服十劑。短氣愈,而倒經之病亦愈。一少婦,倒經半載不愈。診其脈微弱而遲,兩寸不起,呼吸自覺短氣,知其亦胸中
-
《女科經綸》:[卷五產後證上]產後危證有三衝三急
乎?古人未嘗不用汗下,不用寒涼。而暴病勢緊,不得不猛治者,下手稍軟,畏縮逡巡,去生便遠。唯病氣久衰者,非但不可峻攻,亦不可峻補,必緩劑輕劑,以俟胃氣之復耳。《女科經綸》清蕭壎公元1644-1911年
-
《醫學衷中參西錄》:[五、醫案(二)氣病門]8.肝氣鬱兼胃氣不降
結者,因胃氣原宜息息下行,傳送飲食下爲二便,今其胃氣既不下降,是以大便燥結也。擬治以舒肝降胃安衝之劑。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山藥(一兩)天冬(一兩)寸麥冬(六錢去心)清半夏(四錢水洗三次)碎竹茹
-
《醫學衷中參西錄》:[五、醫案(十三)癇痙癲狂門]7.神經鍺亂
兩尺不實者,下焦之氣化不固也,因下焦有虛脫之象,是以衝氣易挾胃氣上衝也。此當治以降胃、斂衝、鎮肝之劑,更兼用涼潤滋陰之品,以養肝血,清肝熱,庶能治癒。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靈磁石(五錢軋細)生懷山藥
-
《竹泉生女科集要》:[氣化次序說調血下]血崩屬之實熱第四
)嫩白薇大生地地骨皮元參生黨蔘金櫻子黃柏炭麥冬肉醋白芍丹蔘北條參龍骨木耳炭芥穗炭北五味甘草服前藥數劑,尺脈靜,宜與補氣血之品,佐以和血。蓋失血家氣必虛,衝任脈傷,又服涼劑,恐凝結也,然必戒客止百日。
-
《嬰童百問》:[卷之四]囟陷、囟填第三十三問
填脹,囟突而高,如物堆起,毛皮短黃自汗是也。若寒氣上衝則牢靳,熱氣上衝則柔軟,寒者溫之,熱者涼之,劑量輕重,兼與調氣。小兒肝盛,風熱反攻亦然,此症未易退瘥,或熱症用大連翹散以消之,有表熱症,柴胡散主
-
《醫宗金鑑》:[外科卷下總綱]黃膜上衝歌
極,此因脾胃熱風攻。 通脾瀉胃黃芩黑,防軍知母梔膏茺,立應白芷羊躑躅,鵝不食草麝歸雄。 方劑:通脾瀉胃湯方 黃芩一錢五分 黑參 防風 大黃 知母(炒) 梔子(□)各一錢 石 膏(□)
-
《成方切用》:[卷八下瀉火門]滋腎丸
不珀燈瀉火而清肺,滋水之化源也。若熱在下焦而不渴,是絕其流而溺不泄也,須用氣味俱濃陰中飲食膀胱積熱劑,上焦中有分氣去桂名療腎滋本丸,治腎虛目昏。去桂加黃連,名黃柏滋腎丸,治上熱下冷。(陽極似陰。)酒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一、醫方(一)治陰虛勞熱方]11.鎮攝湯
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氣外泄,衝脈逆氣上幹之證,慎勿作實證治之。若用開通之藥,兇危立見。服此湯數劑後脈見柔和,即病有轉機,多服自愈。野臺參(五錢)生赭石(軋細,五錢)生芡實(五錢)生山藥(五錢)萸
-
《證治準繩·雜病》:[第三冊諸嘔逆門]諸逆衝上
正元散,或四柱散去木香用沉香,並以鹽煎,下黑錫丹,或靈砂丹、三炒丹,不效則以前藥下硃砂丹。(此多用香燥剛熱之劑,若陰虛內熱者,誤用立殆,醫者審之。)《證治準繩·雜病》明王肯堂公元1368-1644年
-
《驗方新編》:[卷十八乳部]治乳結欲作瘡並退回乳方
橘核,葫蘆各三錢,焙研末,黃酒沖服。如一劑不能全消回退,再服三劑必愈。又方,麥芽四兩,炒研末,分作四服,以兩日服完,開水送下,退乳甚效。《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備要》:[禽獸部]五靈脂
靈脂一兩,雄黃五錢,酒調服,滓敷患處,治毒蛇咬傷。李仲南曰∶五靈脂治崩中,非正治之藥。乃去風之劑,衝、任經虛,被風襲傷營血,以致崩中暴下,與荊芥、防風治崩義同。方悟古人識見深遠如此。時珍曰∶此亦一說
-
《本草從新》:[卷十六禽獸部]五靈脂
滓敷患處、治毒蛇咬傷。)血虛無瘀者忌用。(李仲南永類鈐方曰∶五靈脂治崩中、非正治之藥、乃去風之劑、衝任經虛、被風襲傷營血、以致崩中暴下、與荊芥防風治崩、義同、方悟古人識見深遠如此、時珍曰∶此亦一說、
-
《古方匯精》:[卷四兒科門]瀉毒飲(二十九)
生地元參全歸(各一兩)淨銀花(八錢)生甘草(五錢)法制半夏(三錢)加金汁半酒杯。辰砂一分。沖服。二劑。照前蒸方。兩日六次。痘瘡復起。貫漿不足。或多此火有餘而氣虛也。接服托里益氣湯。《古方匯精》清愛虛
-
《喉科指掌》:[卷之四喉風門第四]腫爛喉風
藥不能入,再用六味湯加∶淡豆豉木通山梔鹽水炒知母(各一錢)花粉當歸柏子仁(各錢半)丹皮(二錢)生地(錢半)浮石(三錢。)連服二帖兼用柏枝汁一鍾,衝藥漱之,六劑乃安。《喉科指掌》清張宗良公元1757年
-
《祖劑》:[卷之一升麻鱉甲湯]大黃甘草湯
用大黃(四兩)甘草(一兩)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治內熱熾盛幽門不通上衝吸門食出《祖劑》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古方匯精》:[卷二瘋痰瘡毒類]瘡久不愈效方(十八)
(不拘膿顆疥瘡俱效。)大生地赤首烏(各三錢)當歸身淨銀花炒白芍(各一錢五分)生甘草(六分)川芎(水煎。衝酒一杯。間日一劑。《古方匯精》清愛虛老人公元1644-1911年
-
《古方匯精》:[卷一內症門]滋源飲(三十四)
一兩搗汁)洋蔘(二錢蜜炙)甘草(五分微炙)棗仁(炒)茯神麥冬(各二錢去用洋蔘等五味。白水煎成。衝生地汁服。日二劑。旬日取效。接服六味丸(方見前八)可愈。《古方匯精》清愛虛老人公元1644-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