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臣藥(minister drug[1])又稱"輔藥"。是指方劑中輔助君藥(或加強君藥功效[2])治療主證的藥物。
臣藥有兩種意義:①輔助羣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②針對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其藥力小於君藥,如麻黃湯中的桂枝。
4 關於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是方劑組成的基本原則[3]。方劑的組成有一定的規律,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
君是指方中治療主證,起主要作用的藥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幾味。臣是協助主藥或加強主藥功效的藥物。佐是協助主藥治療兼證或抑制主藥的毒性和峻烈之性或是反佐的藥物。使是引導各藥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各藥的作用。例如,麻黃湯是治療傷寒表證的方劑,其中麻黃是君藥,發汗解表;桂枝是臣藥,協助麻黃解表;杏仁是佐藥,助麻黃平喘;甘草是使藥,調和諸藥。
目前,有把君臣佐使改爲主藥、輔藥、佐藥、引藥的,這樣更切近實用。
在組方體例上,君藥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病情比較複雜,亦可用至二三味[4]。君藥不宜過多,多則藥力分散,而且互相牽制,影響療效。臣藥可多於君藥,佐藥常常多於臣藥,而使藥則一二味足矣。總之,在一首方劑中,君藥是不可缺少的,而臣、佐、使是否均需具備,以及其藥味的多少,則應根據病情和治療的需要以及所選藥物的作用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