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Pángguāngshū BL28[中國鍼灸學詞典]
pángguāngshù[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28[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L28[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膀胱俞 | ||
---|---|---|---|
漢語拼音 | Pangguangshu | ||
羅馬拼音 | Pangkuangshu | ||
美國英譯名 | Bladder Locus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BL28 | |
日本 | 28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V28 | |
富耶氏 | V28 | ||
德國 | B28 | ||
英國 | B28 | ||
美國 | BI28 |
膀胱俞爲經穴名(Pángguāngshù[1]BL28)。出《脈經》。屬足太陽膀胱經[2]。膀胱俞是膀胱的背俞穴。膀胱爲六腑之一,俞即輸注,本穴是膀胱之氣轉輸的部位,故名膀胱俞。膀胱俞主治前陰、腰骶等疾患:如小便赤澀,尿失禁,遺尿,癃閉,疝氣偏墜,陰內溼癢腫痛,陰部生瘡,泄瀉,痢疾,腹痛,腰腿疼痛,遺精,小便不利,腰骶部疼痛,尿頻,陽痿,便祕,腰骶強痛,陰部溼癢腫痛,腰骶痛,尿路感染,現代又多用膀胱俞治療膀胱炎,尿道炎,腎炎,糖尿病,性機能障礙,腰骶神經痛,腸炎,坐骨神經痛,膀胱炎,腳氣,子宮內膜炎等。
6 穴名解
膀胱爲六腑之一,俞即輸注,本穴是膀胱之氣轉輸的部位,故名膀胱俞。
膀胱,是人體貯尿的一個肌性囊狀器官,六腑之一。《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膀胱者,津液之府也。”膀胱爲津之府、水之門,外俞內府,彼此相通。本穴系膀胱在背之俞穴,內應膀胱,是膀胱之氣轉輸、輸注之所,爲治膀胱疾患要穴,故名之。[3]
8 所屬部位
臀部[4]
9 膀胱俞的定位
標準定位:膀胱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後孔[5]。
膀胱俞位於骶部,橫平第二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1.5寸,俯臥取穴。
當骼後上棘內緣下與骶骨間凹陷中;一說“除脊各寸半”(《鍼灸資生經》)。
膀胱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膀胱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11 膀胱俞穴位解剖
膀胱俞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有骶外側動、靜脈後支。分佈着第一、二骶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皮膚由第五腰神經和第一、二、三骶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分佈。該部位,背闊肌與骶棘肌以腱膜起始,所以肌性結構較少。其深面爲骶髂關節,該關節的關節面平淺,關節囊堅厚而緊張,關節腔狹小而呈裂隙狀,周圍有堅強的韌帶附着,以適應負重。
11.1 層次解剖
11.2 穴區神經、血管
12 膀胱俞的功效與作用
膀胱俞歸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骶正中嵴旁,與膀胱腑內外相應,又是膀胱之氣轉輸之處,膀胱爲州都之官,主藏津液,故可治療小便異常[9]。
膀胱與腎相表裏,腎主生殖,其部位在腰骶部,腰爲腎之府,取膀胱俞可治療男性病和腰骶強痛。
13 膀胱俞主治病證
膀胱俞主治前陰、腰骶等疾患:如小便赤澀,尿失禁,遺尿,癃閉,疝氣偏墜,陰內溼癢腫痛,陰部生瘡,泄瀉,痢疾,腹痛,腰腿疼痛,遺精,小便不利,腰骶部疼痛,尿頻,陽痿,便祕,腰骶強痛,陰部溼癢腫痛,腰骶痛,尿路感染,現代又多用膀胱俞治療膀胱炎,尿道炎,腎炎,糖尿病,性機能障礙,腰骶神經痛,腸炎,坐骨神經痛,膀胱炎,腳氣,子宮內膜炎等。
膀胱俞主治前陰、腰骶等疾患:如小便赤澀、尿失禁、遺尿、癃閉、疝氣偏墜、陰內溼癢腫痛、陰部生瘡、泄瀉、痢疾、腹痛、腰腿疼痛等。
膀胱俞穴主治小便不利,尿頻,遺尿,癃閉;遺精,陽痿;泄瀉,便祕;腰骶強痛。
膀胱俞主治遺尿,癃閉,泄瀉,陰部溼癢腫痛,腰骶痛;以及尿路感染等。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般直刺0.5~1.0寸。
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脹感,可向下肢放散,也可經臀部向膕部放散。
直刺1~1.5寸。
注意:膀胱俞深部近於膀胱,針前排空小便,針刺宜緩慢,以免刺傷膀胱。
14.2 灸法
可灸。
15 膀胱俞的配伍
膀胱俞配中極,爲俞募配穴法,有清熱利溼的作用,主治水道不利,癃閉,小便赤澀。
膀胱俞配筋縮、犢鼻、有通經活絡,健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強痛,下肢無力。
17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腰脊痛強引背少腹、俯仰難、不得仰息、腳痿重、尻不舉、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俞主之。
《醫心方》:主脊痛強引背,少腹俯仰難,尿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
18 膀胱俞研究進展
18.1 對膀胱的影響
膀胱俞對膀胱功能影響比較顯著,主要是調整作用。當針刺膀胱俞時,捻鍼可引起膀胱收縮,內壓升高;捻鍼停止時膀胱則鬆弛,內壓下降。動物實驗也證實,給半清醒麻痹狀態下的家兔針刺“膀胱俞”,可使平靜狀態的膀胱收縮增加,內壓升高,其內壓上升有效率達97.82%。針刺對照點(離“膀胱俞”1 cm處)對膀胱功能的影響不明顯。另有通過動物實驗和解剖特徵的比較分析,結果表明針刺對膀胱功能有顯著的特異性,“膀胱俞”的針刺有效率最高。針刺“膀胱俞”也可使平靜狀態下的膀胱收縮,內壓上升;使處於節律性收縮狀態的膀胱收縮增強,內壓升高。非穴位對照點一般不影響膀胱功能。
針刺膀胱俞以及中極等穴,對神經系統功能正常的尿瀦留患者,捻鍼時可使逼尿肌收縮,停止捻鍼時則舒張。
18.2 對排尿中樞的影響
有人用家兔做實驗,切斷腦幹,電刺激與單位放電引導以探討針刺對排尿中樞的作用,在下丘腦後部或腦橋、延髓之間切斷腦幹,針刺“膀胱俞”引起的膀胱反應幾乎減半。再在延髓、脊髓間切斷神經通路,針效消失,恢復極微。在電刺激下丘腦乳頭上區與底丘腦引起膀胱收縮的區域進行微電極探查,結果201個單位中有151個爲興奮型單位,50個爲抑制型單位。在電刺激延髓網狀結構引起膀胱反應的區域引導單位放電,結果154個單位中有79個爲興奮型單位,75個爲抑制型單位。針刺“膀胱俞”可使興奮型單位放電增加,接着膀胱收縮;抑制型單位放電減少,膀胱內壓上升。上述結果表明了下丘腦後部及延髓網狀結構存在着一些與膀胱功能有關的興奮型與抑制型單位,它們對針刺膀胱俞有特異的效應。
18.3 治療遺尿
以針刺膀胱俞爲主治療遺尿147例,主穴取膀胱俞,配穴取百會、中極、三陰交、關元、足三裏、脾俞、神門。採用捻轉補法,7歲以下兒童不留針,8歲以上留針15~30 min,針後加艾條灸,以局部皮膚潮紅爲度,每次取3個腧穴即可。10次爲一療程。結果:147例全部顯效,療效較佳。
18.4 治療腎絞痛
在膀胱俞、腎俞刺絡拔罐治療腎絞痛30例。結果:顯效19例,佔63.3%;好轉8例,佔26.7%;無效3例,佔10%。總有效率爲90%。
18.5 治療泌尿系感染
18.6 治療前列腺炎
取膀胱俞、中極、三陰交等,用氦-氖激光治療45例,治療後檢測前列腺液:磷脂體增加45.2%,白細胞減少40.9%,膿細胞下降68.4%,有較好療效。
19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7.
-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9.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99.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42-243.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0.
-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