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ortex dictam[朗道漢英字典]
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rtex Dictamn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Cortex Dictamn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來源及產地
芸香科植物白鮮Dictamnusdasycarpus Turcz.的根皮。主產遼寧、河北、四川、江蘇、安徽。
8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氣。根數條叢生。莖直立,高50~65cm。羽狀複葉互生,小葉9~13片,卵形至橢圓形,長3~9cm,寬1.5~4cm,先端短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寬楔形,兩面密佈腺點;葉柄及吉軸兩側有狹翼。總狀花序頂生,密被柔毛及腺點;花白色或淡紅色,萼片5; 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佈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細柔毛。種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於山坡叢林中。主產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亦產。
10 性狀
根皮呈捲筒或雙捲筒狀,長5~15cm,直徑1~2cm,厚0.2~0.5mm。外表麪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縱紋及根痕;內表面類白色,平滑。質鬆脆,易折斷,斷面乳白色,有白色亮點。氣羶,味微苦。
12 功能主治
2.治急、慢性黃疸型肝炎,風溼熱痹,產褥熱,婦人陰中腫痛。煎服:3~9g。
白鮮皮爲眼科常用除溼止癢藥,具有除溼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眼瞼皮膚溼熱瘡疹、瞼眩赤爛、目癢不止者。本品能除溼止癢、清熱解毒,可配伍苦蔘、地膚子等。
13 化學成分
根含白鮮鹼、茵芋鹼、γ-崖椒鹼、黃柏內酯、梣皮酮、谷甾醇、皁苷等。
含白鮮鹼(dictamine)、茵芋鹼(skimmianine)、崖椒鹼(γ-fagarine)、前茵芋鹼(preskimmianine)、檸檬苦素(limonin)、黃柏酮(obakunone)岑酮(fraxinellone)。
15 白鮮皮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Baixianpi
DICTAMNI CORTEX
15.2 來源
本品爲芸香科植物白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乾燥根皮。春,秋二季採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剝取根皮,乾燥。
15.3 性狀
本品呈捲筒狀,長5~15cm,直徑1~2cm,厚0.2~0.5cm。外表麪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細縱皺紋和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小點;內表面類白色,有細縱紋。質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不平坦,略呈層片狀,剝去外層,迎光可見閃爍的小亮點。有羊羶氣,味微苦。
15.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爲10餘列細胞。栓內層狹窄,纖維多單個散在,黃色,直徑25~100um,壁厚,層紋明顯。韌皮部寬廣,射線寬1~3列細胞;纖維單個散在。薄壁組織中有多數草酸鈣簇晶,直徑5~3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柏酮對照品和棒酮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環己烷一乙酸乙酯(3:3: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5.5 檢查
15.5.1 水分
不得過14.0%(附錄ⅨH第一法)。
15.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於20.0%。
15.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15.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一水(60:4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36nm。理論板數以棒酮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15.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梣酮對照品、黃柏酮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分別製成每1ml含棒酮60μg、黃柏酮0.1mg的溶液,即得。
15.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粗粉(過四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5.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梣酮(C14H1603)不得少於0.050%,黃柏酮(C26H3407)不得少於0.15%。
15.8 白鮮皮飲片
15.8.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細縱皺紋及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小點;內表面類白色,有細縱紋。切面類白色,略呈層片狀。有羊羶氣,味微苦。
15.8.2 鑑別
(除橫切面外) 同藥材。
15.8.3 檢查 、浸出物、含量測定
同藥材。
15.8.4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脾、胃、膀胱經。
15.8.5 功能與主治
清熱燥溼,祛風解毒。用於溼熱瘡毒,黃水淋漓,溼疹,風疹,疥癬瘡癩,風溼熱痹,黃疸尿赤。
15.8.6 用法與用量
5~1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粉敷。
15.8.7 貯藏
15.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