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中祛寒 中醫學 中藥材 回陽通脈 消痰下氣 中藥學
bái jiāng
白姜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乾薑之別名[1]。
白姜、均姜[2]。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乾燥根莖。主產四川、貴州等地。
辛,熱,入心、肺、脾、腎經。
功在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消痰下氣。主治胃腹冷痛脹滿,虛寒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溼痹。
煎服:3~9g。
孕婦慎服。
炮姜:溫中止瀉,止血。治寒性腹瀉,虛寒吐血、便血,崩漏,產後瘀血腹痛。
本品含揮發油,主成分爲姜烯酮、α-薑黃烯(α-curcumene)、姜烯(Zingiberene)、6-薑辣醇、龍腦、檸檬醛等。
本品能反射性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和交感神經,使血壓上升。本品成分還可麻醉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