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WS/T 203—2001 shū xuè yī xué cháng yòng shù yǔ
3 基本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WS/T 203—2001《輸血醫學常用術語》(Standard terminology for blood transfusion medicine)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於2001年07月20日批准,自2002年01月01日起實施。
4 標準全文
輸血醫學常用術語
4.1 1 範圍
本標準確定了輸血醫學專業常用管理和技術術語的規範用詞及其涵義。
本標準適用於輸血醫學專業及其相關領域對輸血常用術語的引用和釋義。
4.2 2 定義
本標準採用下列定義。
2.1 輸血醫學 transfusion medicine
研究與臨牀輸血治療相關課題的醫學科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其主要研究對象是:採供血機構及其管理、獻血者的徵集與管理、血液樣品採集及檢驗、血液成分的研製及質量控制、血型及配血、HLA分型和組織相容性試驗、外周血保存、骨髓和臍血幹細胞分離與儲存、血液代用品研製、輸血指徵和各種成分血適應證、自身輸血、治療性血液單採、輸血相關疾病和輸血併發症及其預防等。
2.2 血液 blood
2.3 獻血 blood donation
2.4 輸血 blood transfusion
4.3 3 管理術語
4.3.1 3.1 獻血管理
3.1.1 獻血法 law of blood donation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簡稱。由立法機構制定,闡明獻血工作的宗旨、管理原則和執法依據的法律文件。
3.1.2 獻血法規 regulation for blood donation
爲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頒佈的管理和技術系列指導文件及地方相關法令和法規。
3.1.3 血液規劃 blood programme
根據本地區人口、產業結構、醫療機構的設置和規模,對近期和遠期血液供求狀況所作的估計,對血源、採血和醫療用血所作的統籌策劃。
3.1.4 血源管理 management of blood resources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獻血工作的統一組織、協調和監督。
3.1.5 血源 blood resources
可提供血液的適齡健康人羣。
3.1.6 輸血管理 blood transfusion administration
3.1.7 臨牀用血 blood for clinical use
3.1.8 無償獻血證 certificate for volunteer blood donation
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製作,記載無償獻血者概況及獻血情況的榮譽證書。
4.3.2 3.2 採供血機構
3.2.1 血站 blood station
不以營利爲目的,採集、製備、儲存血液並向臨牀提供血液的公益性衛生機構。
3.2.2 血液中心 blood center
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在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首府市設置的血站。
3.2.3 中心血站 central blood station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在設區的市設置的血站。
3.2.4 基層血站 grass-roots blood station
或是basic-level blood station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在縣及縣級市設置的血站。
3.2.5 中心血庫 central blood bank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批准,暫時承擔血站職能的衛生事業機構。
3.2.6 獻血點 blood donation room
因採供血需要,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由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在本轄區內設置的獻血點(室)。
3.2.7 醫院輸血科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3.2.8 血漿站 plasma centre
4.3.3 3.3 血站質量管理
3.3.1 質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並在質量體系中通過諸如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使其實施的全部管理職能的所有活動。
3.3.2 質量方針 quality policy
3.3.3 質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3.3.4 質量保證 quality assurance
爲了提供足夠的信任表明實體能夠滿足質量要求,而在質量體系中實施並根據需要進行證實的全部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活動。
3.3.5 血站質量管理規範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 for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
闡明血站質量宗旨、目標、質量體系要素、管理和技術監控重點的文件。
3.3.6 血站標準操作規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 for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描述血站各項管理或技術活動的作業指導文件。
3.3.7 血液質量 blood quality
3.3.8 血液安全性 blood safety
3.3.9 血液有效性 blood validity
4.3.4 3.4 記錄管理
3.4.1 血站記錄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 records
反映血站管理和技術工作中實施標準實際狀況的規範化文本。
3.4.2 血液記錄查詢 blood record inquiry
能追蹤到血液任一製品從原始獻血者至各種製品最終處置的原始記錄和全過程質量控制狀況文本記錄的調查。
3.4.3 記錄保密 ensure confidentiality for records
對血站記錄中涉及獻血者、受血者或其家屬名譽和個人隱私內容所採取的防擴散措施。
3.4.4 記錄保管系統 record-keeping system
對記錄收集、整理、建檔、存檔、檢索和使用的管理和技術系統。
4.4 4 選擇獻血者
4.4.1 4.1 獻血者
4.1.1 獻血者 blood donor
適齡健康自願提供血液者。
4.1.2 成分獻血者 blood component donor
適齡健康自願提供血液某一或某些成分者。
4.1.3 無償獻血者 volunteer donors of blood
不謀取經濟報酬的獻血者。
4.1.4 有償獻血者 paid donor
接受經濟報酬的獻血者。
4.1.5 獻血標準 criteria for blood donation
《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的簡稱,是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獻血者健康條件所作的規定。
4.1.6 獻血卡 card for blood donation
4.4.2 4.2 健康徵詢
4.2.1 健康情況徵詢表 medical history questionnaire
4.2.2 病毒性肝炎史 history of viral hepatitis
注:可引發肝炎的病毒主要有:各型肝炎病毒、鉅細胞病毒、EB病毒、黃熱病病毒、風疹病毒、皰疹病毒、腺病毒、某些腸道病毒等。
4.2.3 克-雅病家族病史 family history of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在家族或同居者中有人曾患有海綿狀病毒性腦病者。
4.2.4 風險行爲 risk behavior
4.2.5 非腸道藥物 parenteral drugs
4.5 5 獻血者血液檢驗
4.5.1 5.1 血紅蛋白
5.1.1 硫酸銅法 copper sulfate method
用硫酸銅密度液(硫酸銅比重液)測定血液樣品密度合格下限的方法。
注:合格下限男性獻血者爲1.0520,近似於血紅蛋白120 g/L。
合格下限女性獻血者爲1.0500,近似於血紅蛋白110 g/L。
5.1.2 血液密度 blood density
5.1.3 血紅蛋白測定法 hemoglobinometry
5.1.4 毛細管比積法 capillary method for hematocrit assay
以毛細玻璃管吸入血液樣品,經離心後在座標圖上讀出細胞比積,折算成血紅蛋白含量的方法。
4.5.2 5.2 傳染病篩選
5.2.1 傳染病篩選 infectious agents screening
5.2.2 傳染病標誌物 infectious markers
血液中可檢出的傳染病病原體抗原、抗體及其他感染徵象物的總稱。
5.2.3 替代物檢測 surrogate testing
對感染病原體的非特異性標誌的一種檢測。替代物往往能夠說明病原體的存在,但其不是該病原體感染的特異性標誌。
5.2.4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ase,ALT
存在於肝、胃等細胞內的一種酶,各種原因引起的細胞損害均可導致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增高。
5.2.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5.2.6 乙型肝炎核心抗體 antibodies to hepatitis B core,anti-HBc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相應抗體。
5.2.7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 antibodies to hepatitis C virus,anti-HCV
機體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反應性抗體,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標誌物。
5.2.8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 antibodies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nti-HIV 機體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反應性抗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標誌物。
5.2.9 梅毒血漿反應素syphilis plasma reagin
注:雅司病、瘧疾、瘤形麻風、血吸蟲病等患者血清均可同心類脂試劑發生凝集。
5.2.10 酶聯免疫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根據免疫學抗原抗體特異結合的原理,以酶標記抗體或抗原,檢測相應抗原或抗體的方法。
5.2.11 蛋白印跡法 western blot
在轉印有純化抗原蛋白電泳條的載體上,檢測相應抗體的方法。在輸血傳播疾病檢測中,用作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的確認試驗方法。
5.2.12 重組免疫印跡法 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
以重組基因抗原轉印到載體上,檢測相應抗體的酶免疫試驗方法。在經血傳播疾病檢測中,是檢測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更敏感更特異的方法。
5.2.13 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 rapid plasma reagin assay,RPR
以合成心類脂爲主要原料的試劑吸附於炭粉顆粒,用於檢測梅毒血漿反應素的快速方法。
5.2.14 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 syphilis spirillum antibody hemoagglutination assay
以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原致敏的紅細胞,檢測梅毒相應抗體的血凝試驗方法。
5.2.15 光密度 optical density O.D
5.2.16 界限值 cut off value
5.2.17 確證試驗 confirmatory test
對某一檢驗項目呈陽性或陰性反應的樣品,採用更爲特異、靈敏、準確和可靠的技術予以進一步確認的檢測方法。
5.2.18 陽性 positive
檢測試驗呈現的正面結果。如:在傳染病篩選記錄和報告中是指已檢出傳染病標誌物。
5.2.19 陰性 negative
檢測試驗呈現的負面結果。如:在傳染病篩選記錄和報告中是指未檢出傳染病標誌物。
5.2.20 可疑 indeterminate
5.2.21 假陽性 false positive
5.2.22 假陰性 false negative
5.2.23 初檢 first testing
5.2.24 複檢 retesting
5.2.25 重驗 repeat testing
4.5.3 5.3 篩選實驗室質控
5.3.1 室內質控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5.3.2 靈敏度 sensitivity
5.3.3 特異性 specificity
5.3.4 質控血清 quality control serum
在規定條件下保持檢測目標物質量恆定,用於室內或室間質量控制的參比血清。
5.3.5 最佳條件變異 optimal conditions variance,OCV
在同一實驗室條件下,對某一檢驗項目所能達到的最佳精密度水平。
5.3.6 常規條件變異 routine condition variance,RCV
5.3.7 誤差 error
5.3.8 室間質量評價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
由權威機構認可的單位或實驗室,對全國或本行業實驗室的檢驗質量進行的監測和評定。
4.6 6 血液採集
4.6.1 6.1 採血
6.1.1 確認獻血者 donor checking
採血前對獻血者身份、獻血卡和獻血標籤的姓名、血型、獻血編號等事項的核對過程。
6.1.2 肘前區域 antecubital area
6.1.3 碘酊 iodine tincture
6.1.4 血袋 blood bag
6.1.5 採血袋 blood collecting bag
由採血針、採血導管和含適量抗凝劑的容器所組成,用於採血的全密封塑料容器。
6.1.6 轉移袋 transfer bag
由導管和塑料容器所組成,用於血液成分的分離製備、保存的全密封塑料容器。
6.1.7 採血 blood collection
6.1.8 全血 whole blood
6.1.9 (血液)單位 (blood) unit
血液的計量名稱。以200 mL全血爲1個單位。從1單位全血製備的任一成分也爲1個單位。
4.6.2 6.2 無菌操作
6.2.1 無菌操作 aseptic procedure
6.2.2 消毒 disinfection
採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學等方法殺滅和清除病原微生物達到無害化處理的過程。
6.2.3 紫外線輻射消毒 disinfection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
使用發射波長253.7 nm的紫外線燈輻射殺滅微生物的過程。
6.2.4 滅菌 sterilization
6.2.5 無菌 sterilitv
6.2.6 無熱原 pyrogen-free
6.2.7 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 sterile disposable syringe
6.2.8 潔淨區 clean areas
由同一等級潔淨室所組成的區域。
6.2.9 潔淨室 clean room
潔淨度、溫度、溼度、壓差、送風量和噪音等符合工藝規範要求的工作室。
6.2.10 潔淨度 cleanliness
6.2.11 淨化 purification
6.2.12 空氣淨化 air purification
6.2.13 人員淨化 worker cleaning
6.2.14 風淋 air shower
強風吹除人員、物料表面塵粒的過程。
6.2.15 人流 pedestrian flow
工作人員按工藝流程要求在操作時所移動的路線。
6.2.16 物流 goods flow
產品和物料按工藝流程要求所移動的路線。
4.6.3 6.3 抗凝劑
6.3.1 抗凝劑 anticoagulant
6.3.2 ACD-B液 acid citrate dextrose B solution
6.3.3 CPD液 citrate phosphate dextrose solution
血液抗凝和保存用含枸櫞酸、枸櫞酸鈉、磷酸二氫鈉和葡萄糖的溶液。
6.3.4 CPD-A液 citrate phosphate dextrose adenine solution
6.3.5 CP2D液 citrate phosphate 2 dextrose solution
6.3.6 CP2D-A液 citrate phosphate 2 dextrose adenine solution
4.6.4 6.4 獻血反應
6.4.1 獻血反應 adverse donation reactions
6.4.2 獻血護理 the care of blood donors
6.4.3 血腫 hematoma
6.4.4 暈針 postphlebotomy adverse reaction
獻血者在採血現場出現的血管迷走神經症狀。如:緊張焦慮、心跳呼吸加快、面色蒼白並伴有輕
6.4.5 暈厥 faint
初起爲血管迷走神經反應、進而失去知覺、脈搏減慢、呼吸表淺的獻血反應。
6.4.6 驚厥 convulsions
表現爲四肢、軀幹與顏面部骨髂肌非自主地陣攣或強直性抽搐,並伴有關節運動與意識障礙的罕見獻血反應。
6.4.7 換氣過度 hyperventilation
成人每分鐘靜態換氣超過10 L導致的呼吸性鹼中毒。偶見於獻血者精神過度緊張者。表現爲呼吸急促、肌肉痙攣,但神志清醒。
6.4.8 意外傷害 accident injury
6.4.9 空氣栓塞 air embolism
6.4.10 靜脈炎 phlehitis
4.7 7 成分血製備
4.7.1 7.1 血細胞及血漿
7.1.1 紅細胞 red blood cells
血液中無細胞核、富含血紅蛋白、具運氧功能、呈紅色扁盤狀的細胞。
7.1.2 血小板 platelets
7.1.3 粒細胞 granulocytes
7.1.4 血漿 plasma
血液中的液體部分,它攜帶細胞和其他物質如蛋白、凝血因子和化合物。
4.7.2 7.2 成分血製備
7.2.1 成分血 blood components
7.2.2 成分用全血 whole blood for component preparation
7.2.3 離心 centrifugation
7.2.4 白膜層 buffer coat
全血經離心或自然沉降後,在血漿層與細胞層之間所呈現的灰白色膜狀層。該層富含血小板和粒細胞。
7.2.5 細胞層 cellular fraction
7.2.6 洗滌 washing
7.2.7 濾除白細胞 leukocyte filtrated
7.2.8 全密封分離 separation using a sterile closed system
4.7.3 7.3 紅細胞成分
7.3.1 濃縮紅細胞 red cells concentrate
7.3.2 懸浮紅細胞 red cells suspension
7.3.3 少白細胞紅細胞 leukocyte-reduced red blood cells
至少保留80%全血紅細胞,白細胞數少於規定標準的紅細胞成分。
爲預防CMV感染和HLA同種免疫,白細胞數應少於5×106。
7.3.4 洗滌紅細胞 washed red blood cells
7.3.5 冰凍紅細胞 frozen red blood cells
7.3.6 照射紅細胞 irradiated red blood cells
經2500 cGy~5000 cGy輻射劑量照射的紅細胞成分。
7.3.7 復壯紅細胞 rejuvenated red blood cells
對在2~6℃已過期3天的紅細胞,採用已知的方法恢復其2,3-二磷酸甘油酸酯(簡稱2,3-DPG)和三磷酸腺苷(簡稱ATP)到正常水平以上的紅細胞成分。
4.7.4 7.4 血漿成分
7.4.1 新鮮冰凍血漿 fresh frozen plasma,FFP
注:採用ACD抗凝劑應在6h內凍存。
7.4.2 24小時內冰凍血漿 plasma,frozen within 24 hours of collection
7.4.4 冷沉澱 cryoprecipitate
抗血友病因子冷沉澱 cryoprecipitated antihemophilic factor(AHF)
新鮮冰凍血漿經6℃融化後,具有凝血因子Ⅶ、纖維蛋白原和vW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的冷不溶解成分。
4.7.5 7.5 血小板成分
7.5.1 濃縮血小板 platelet concentrate
4.7.6 7.6 血液成分單採
7.6.1 單採 apheresis
採出獻血者全血,分離出某種或某些成分,將其餘成分回輸給獻血者的過程。
7.6.2 單採協議書 informed consent for apheresis
闡明單採的意義、過程、採集量、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並經單採獻血者同意和簽名的文件。
7.6.3 單採血漿 pheresis plasma
7.6.4 單採血小板 pheresis platelets
7.6.5 單採粒細胞 pheresis granulocytes
4.8 8 標籤與條碼
4.8.1 8.1 標籤
8.1.1 標籤 label
附有文字、圖形符號、條碼的說明貼籤。
8.1.2 血袋標籤 label of blood collection bag
由生產廠商貼在採血袋表面,符合GB 14232—1993規定要求的標籤。
8.1.3 原血標籤 label of unit identification
8.1.4 血型標籤 label of blood group
8.1.5 血型標誌色 label color as blood group marker
以不同的顏色作爲ABO和Rh不同血型標籤的底色。例如:以藍、黃、粉紅、白色分別作爲O、A、B、AB血型的標籤底色。
8.1.6 成分血標籤 label of blood components
標有成分血中文全稱、規格、條碼、抗凝劑、產品標準號和批准文號的標籤。
8.1.7 採血日期標籤 label of blood collection date
以ISO 2014標準標明的全血或成分採集日期和時間的標籤。
注:日期的表達是以年月日爲序,1~9月或1~9日前加O。
8.1.8 失效期標籤 label of expiration date
8.1.9 特殊標籤 special label
指不合格、可疑待查、自身用血、鉅細胞病毒(CMV)陰性、照射血液、合成血等特定專用標籤。
8.1.10 使用說明 instruction
對產品的品名、性狀、成分含量、適應證、禁忌證、用法用量、注意事項、規格、貯存要求等所作的說明。
8.1.11 警示說明 caution
在標籤上對產品某些不安全因素所作的提示性說明。如:“輸血可能感染傳染病病原體”等。
4.8.2 8.2 條碼
8.2.1 輸血條碼 bar code for blood transfusion
全血及成分血各種標籤中使用的條碼。如:國際輸血協會推薦使用的ISBT 128條碼。
4.9 9 貯存、運輸和有效期
4.9.1 9.1 貯存設備
9.1.1 貯血冷藏箱 refrigerator used for stored blood and blood component
箱內保持在2~6℃,有氣流風扇、溫度連續監測和聲光報警裝置、專用於貯存全血和含液態紅細胞成分血的冷藏箱。
9.1.2 血小板保存箱 platelet incubators
恆溫、搖擺幅度和頻率符合血小板保存需求的20~24℃恆溫箱。
9.1.3 速凍冰箱 rapid freezer
用於速凍新鮮血漿的-40℃以下低溫冰箱。
9.1.4 貯存冰箱 storage freezer
9.1.5 液氮貯槽 liquid nitrogen pool
氣相溫度保持在-120℃以下,用於保存冰凍紅細胞的液氮容器。
4.9.2 9.2 庫存管理
9.2.1 血液庫存調控 blood inventory control
根據血液需求和血液庫存狀況,對採血或供血進行調整的管理措施。
9.2.2 血液入庫驗收 blood inspection prior to acceptance
對入庫血液的品種、數量、血型、標籤、包裝、外觀進行覈對和檢查的過程。
9.2.3 拒收血液 blood refused to acceptance
待入庫血液中,發現標籤不符、模糊、失落.容器滲漏,內容物混濁、溶血、沉澱、凝塊、變色等不安全因素,給予拒絕入庫的處理措施。
9.2.4 庫存血液登記 registration for stored blood
9.2.5 血液溫度監控 bloo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對血液貯存溫度進行的自動和人工觀察、記錄、報警和應急處理的管理程序。
9.2.6 血液有效期 period of blood validity
9.2.7 血液預約 blood order
4.9.3 9.3 運輸
9.3.1 血液出庫覈對 blood inspection prior to issue
對出庫血液的品種、數量、血型、有效期、外觀所作的核對和檢查。
9.3.2 送血 blood delivery
按血液運輸規定的要求,按預約的品種、數量、時間將血液送至預定地點的服務過程。
9.3.3 血液運輸 blood transportation
全血及液體紅細胞成分在1~10℃、其他產品在貯存溫度下的運輸。
4.10 10 血型及配血
4.10.1 10.1 血型
10.1.1 血型 blood group
10.1.2 遺傳多態性 genetic polymorphism
10.1.3 紅細胞血型系統 red cell blood group system
注:紅細胞血型系統劃分爲:23個紅細胞血型系統、相關抗原組、高頻率抗原組和低頻率抗原組。
10.1.4 紅細胞表面抗原 red cell surface antigen
4.10.2 10.2 ABO血型
10.2.1 A抗原 A antigen
在H物質上連接N-乙酰-D-氨基半乳糖胺,具有A特異性的抗原。
10.2.2 B抗原 B antigen
10.2.3 H抗原 H antigen
注:H抗原雖是A、B抗原的前身物,但不是ABO血型系統抗原。
10.2.4 天然抗體 natural antibody
10.2.5 預期抗體 expected antibody
若已知紅細胞ABO血型,按蘭斯坦納法則可預知的ABO血型抗體。
10.2.6 蘭斯坦納法則 Landsteiner's rule
在ABO血型系統中,每個人(4個月以下嬰兒除外)的血漿中都含有針對自身紅細胞所缺乏A、B抗原的抗體。
10.2.7 抗A anti-A
10.2.8 抗B anti-B
10.2.9 A型 group A
紅細胞上有八抗原、血漿中有抗B的血型。紅細胞與抗A血型試劑凝集與抗B血型試劑不凝集:其血清與B型紅細胞凝集,與A型、O型紅細胞均不凝集。
10.2.10 B型 group B
紅細胞上有B抗原、血漿中有抗A的血型。紅細胞與抗B血型試劑凝集,與抗A血型試劑不凝集;其血清與A型紅細胞凝集,與B型、O型紅細胞均不凝集。
10.2.11 O型 group O
紅細胞上無A、B抗原、血漿中有抗A、抗B的血型。在體外紅細胞與抗A、抗B血型試劑均不凝集;其血清與A型和B型紅細胞均凝集、與O型紅細胞不凝集。
10.2.12 AB型 group AB
紅細胞上有A和B抗原,血漿中無抗A、抗B的血型。紅細胞與抗A、抗B血型試劑均凝集;其血清與A型、B型和O型紅細胞均不凝集。
10.2.13 A亞型 subgroups of A
根據紅細胞A、H抗原及其血清、唾液的血清學反應特性,鑑別並分型爲A1、Aint、A2、A3、Ax、Am等亞型的總稱。
10.2.14 B亞型 suhgroups of B
根據紅細胞B、H抗原及其血清、唾液的血清學反應特性,參照A亞型平行分型爲B1、Bint、B2、B3、Bx、Bm等亞型的總稱。
10.2.15 順式AB型 cis-AB group
A、B基因同在一條染色體上,並一起傳遞的AB型。若雙親中一個是O型,一個是cis-AB型,其子代爲O型或AB型,而不是A或B型。該血型只能從家系調查中被發現。
10.2.16 孟買型 Bombay phenotype
紅細胞和唾液中沒有A、B和H抗原,基因型爲hh、表型爲Oh的血型。紅細胞同抗H、抗A、抗B抗體均不凝集;而血清中有抗H、抗A和抗B。
10.2.17 類孟買型 para-Bombay phenotypes
H基因被調節基因zz部分抑制的表型。該型紅細胞上沒有H抗原;同歐洲荊豆提取的抗-H不凝集;同抗A或抗B呈微弱凝集或不凝集。
4.10.3 10.3 ABO血型定型
10.3.1 細胞定型cell grouping
正定型 forward typing(許用術語)
用抗A、抗B血型試劑,檢測紅細胞上是否存在A、B抗原以確定血型的方法。
10.3.2 血清定型 serum typing
反定型 reverse typing(許用術語)
用A和B型試劑紅細胞,檢測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抗B抗體以確定血型的方法。
10.3.3 抗A定型試劑 anti-A typing reagent
只同有A抗原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並符合規定要求的抗A試劑。
10.3.4 抗B定型試劑 anti-B typing reagent
只同有B抗原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並符合規定要求的抗B試劑。
10.3.5 抗A、B定型試劑 anti-A、B typjng reagent
只同有A、B或A+B抗原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並符合規定要求的抗A、B試劑。
10.3.6 A型試劑紅細胞 group A reagent red cells
同抗A血清發生凝集反應的A型紅細胞,一般由3人份以上A型紅細胞混合而成。
10.3.7 B型試劑紅細胞 group B reagent red cells
同抗B血清發生凝集反應的B型紅細胞,一般由3人份以上B型紅細胞混合而成。
10.3.8 凝集 agglutination
10.3.9 假凝集 pseudo-agglutination
10.3.10 緡錢狀凝集 rouleaux formation
10.3.11 冷凝集反應 cold-reactive agglutination
4.10.4 10.4 Rh血型系統
10.4.1 Rh血型系統 Rh blood group system
與輸血安全相關第二個被發現的紅細胞血型系統,該血型系統有Cc、Dd和Ee三對等位基因。
10.4.2 Rh抗原 Rh antigen
C、D、E、c、e等抗原的總稱。d抗原至今未發現.d用以表示D抗原不存在的符號。
10.4.3 Rh單型 Rh haplotype
親代任何一方所提供的Rh三個緊密相連的等位基因組。Rh共有8種常見單倍型。
10.4.4 Rh表型 Rh phenotype
由Rh基因控制可被Rh定型試劑檢出的型別。常見的Rh表型有18種。
10.4.5 D抗原 D antigen
10.4.6 Rh D血型鑑定 Rh D typing
10.4.7 Rh D陽性 Rh D positive
10.4.8 Rh D陰性 Rh D negative
10.4.9 弱D型 weak D type
DU型 DUtype(棄用術語)
D抗原的變異型。某些弱D抗原只同部分批號抗-D定型試劑發生凝集;某些弱D抗原只在間接抗球蛋白試驗或酶試驗中發生凝集;少數弱D抗原只在吸收釋放試驗才能被檢出。
10.4.10 弱D型獻血者 weak D type blood donor
注:弱D型血液輸給Rh陰性受血者將產生抗-D抗體,因此應將弱D的獻血者的血液作Rh D陽性處理。
10.4.11 弱D型受血者 weak D recipient
注:弱D型受血者輸入Rh陽性血液,將產生抗D抗體。因此應對弱D型受血者視作Rh陰性,給予輸用Rh陰性血液。
4.10.5 10.5 意外抗體
10.5.1 意外抗體 unexpected antibodies
不規則抗體 irregular antibody(過時術語)
抗A、抗B之外的紅細胞血型抗體,常由同種異體紅細胞免疫產生。如接受輸血、妊娠等。
10.5.2 譜細胞 panel cells
4.10.6 10.6 配血
10.6.1 輸血申請單 transfusion request form
爲患者準備全血或成分血,由主治醫師簽發的申請單。須至少包含下列信息:患者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疾病診斷、住院號、病房及牀號;患者的血型及已知的血型抗體;輸血史及妊娠史;要求提供血液的品種和數量。
10.6.2 受血者血樣 recipient blood sample
10.6.3 血樣標籤 hlood sample label
10.6.4 相容性試驗 compatibility testing
檢查獻血者與受血者血液中有否針對對方血型抗原之相應抗體的試驗方法。
10.6.5 交叉配血 cross matching
檢查獻血者紅細胞與受血者血清、受血者紅細胞與獻血者血清之間的相容性試驗。
10.6.6 主側配血 major cross matching
10.6.7 次側配血 mInor cross matching
10.6.8 新生兒配血 cross matching for newborn
以新生兒(4個月內)自己紅細胞及其母親的血清,同獻血者血樣進行的交叉配血試驗。
4.11 11 臨牀輸血
4.11.1 11.1 受血者血型血清學檢查
11.1.1 受血者 blood recipient
11.1.2 血型血清學檢查 blood group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s
11.1.3 受血者抗體篩選 unexpected antibody screening for blood recipient
11.1.4 直接抗球蛋白試驗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
庫姆氏試驗 Coombs test(被取代術語)
用抗球蛋白試劑檢測紅細胞是否被血型抗體或補體成分致敏的試驗。
11.1.5 間接抗球蛋白試驗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
4.11.2 11.2 輸血
11.2.1 輸血 blood transfusion
11.2.2 輸血監護 clinical surveillance of blood transfusion
11.2.3 輸血協議書 agreement on blood transfusion
11.2.4 覈對血液 identification of blood
11.2.5 血液預溫 pretransfusion blood warming
爲防止血管痙攣,冷藏血液在輸用前升溫至25~35℃的技術措施。
11.2.6 血液照射 blood irradiation
爲減少輸血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風險,對細胞成分進行規定劑量照射的技術措施。
11.2.7 成分輸血 component transfusion
11.2.8 緊急用血 urgent requirement for blood
若延誤輸血將危及受血者的生命安全,在未完成交叉配血情況下,發出並輸用同型血或相容血液的應急措施。
11.2.9 大量輸血 massive transfusion
11.2.10 新生兒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11.2.11 換血 exchange transfusion
11.3 自身輸血
11.3.1 自身輸血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輸入本人貯備的血液。
11.3.2 術前採血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collection
11.3.3 術中回收血 peri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collection
4.11.3 11.4 治療性單採
11.4.1 治療性成分單採 therapeutic apheresis
適量採出患者血液中的某一成分,補充適量的置換液或相應成分血的治療過程。
11.4.2 治療性血細胞單採 therapeutic cytopheresis
11.4.3 治療性血漿單採 therapeutic plasmapheresis
血漿置換 plasma exchange(許用術語)
4.12 12 輸血併發症
4.12.1 12.1 輸血傳播疾病
12.1.1 輸血傳播性疾病 transfusion-transmitted diseases
12.1.2 窗口期 window period
從感染傳染病病原體後至血液中出現可用國家檢定合格的診斷試劑檢出病原體標誌物的一段時期。
12.1.3 輸血後肝炎 post-transfusion hepatitis
12.1.4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vndrome,AIDS
艾滋病 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許用術語)
因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表現爲原因不明的免疫缺陷,以淋巴結腫大、厭食、慢性腹瀉、體重減輕、發熱、乏力等症狀起病,逐漸發展至各種機會性感染、繼發性腫瘤、精神神經障礙而死亡的疾病,
12.1.5 瘧疾 malaria
由瘧原蟲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以週期性發熱、寒顫、大汗淋漓和肝脾腫大等症狀爲特徵。瘧原蟲可經輸血傳播。
12.1.6 梅毒 syphilis
12.1.7 成人T細胞白血病 adult T-cell leukemia,ATL
12.1.8 克-雅病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一種罕見的海綿狀病毒性腦病。以進行性癡呆、肌肉消瘦、震顫、指痙攣、陣攣性口喫爲特徵,可經輸血傳播。
12.1.9 巴貝蟲病 babesiasis,babesiosis
因受巴貝(Babes)原蟲感染而患病。該原蟲可寄生於牛、狗、綿羊、山羊、豬及馬等動物的紅細胞中。可通過壁蝨叮咬或輸血傳播。
12.1.10 南美洲錐蟲病 trypanosomiasis
恰加斯病 Chagas' disease(許用術語)
因感染克魯斯錐蟲而發病,該錐蟲在人體淋巴結和內臟器官內增殖,以恰加斯結節、周圍淋巴結腫大、發熱、脾腫大等爲特徵。該錐蟲可經錐蝽叮咬、吞入錐蝽或輸血傳播。
4.12.2 12.2 免疫性輸血併發症
12.2.1 免疫性輸血併發症 immunological transfusion complications
困輸血導致,由抗原一抗體和免疫活性細胞引發的發熱反應、溶血反應、過敏反應、肺損傷、凝血功能障礙、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
12.2.2 發熱輸血反應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
患者在輸血後體溫升高1℃以上的輸血反應。常因受血者存在白細胞抗體、血小板抗體或輸注液中含有熱原、過敏原等引起。
12.2.3 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 immedia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因輸入不相容紅細胞或含有對受血者紅細胞不相容抗體的血液,導致獻血者或受血者紅細胞在24 h內發生血管內溶血所引發的反應。
12.2.4 血管內溶血 intravascular hemolysis
紅細胞在血管內破壞而引發的溶血。ABO血型不相容輸血可引發此症。臨牀初期表現爲:輸入少量血液(10 mL以上)突發頭部脹痛、面部潮紅、腰部劇痛、寒戰高熱。病情險惡或救治延誤者預後不良。
12.2.5 血管外溶血 extravascular hemolysis
致敏或受損傷紅細胞在網狀內皮系統被破壞而引發的溶血。Rh血型不相容輸血可引發此症。發病不及血管內溶血兇猛,但也可致命。
12.2.6 延遲性溶血性輸血反應 delaved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輸血後幾天到十幾天,獻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體內相應抗體結合所導致的溶血反應。相應抗體大多爲Rh、Kidd、Duffy血型系統的IgG抗體。臨牀表現爲:發熱、黃疸、血紅蛋白下降、血紅蛋白尿和直接抗球蛋白試驗陽性。
12.2.7 血紅蛋白尿 hemoglobinuria
呈茶色或醬油色,顯微鏡檢查無紅細胞,隱血試驗呈強陽性的尿液。
12.2.8 過敏反應 anaphylactic reaction
由過敏原引發的變態反應。臨牀可表現爲:單純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呼吸障礙、休克等症狀。
12.2.9 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 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
因輸入血型不合白細胞或白細胞抗體引起的與左心衰竭無關的急性肺水腫症狀與體徵。
12.2.10 輸血後紫癜 post-transfusion purpura,PTP
輸血後7~10天受血者的血小板急劇被破壞,導致的皮膚粘膜出血徵。常因受血者有血小板或淋巴細胞抗體所引發。臨牀主要表現爲瘀斑和粘膜出血,嚴重者有內臟、顱內出血等。患者常爲有輸血史或妊娠史女性。
12.2.11 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
外來的免疫活性淋巴細胞在宿主體內增殖後,攻擊宿主組織器官所造成的免疫性損傷。臨牀表現爲:全身紅斑、全血細胞減少、造血功能低下.90%患者死於嚴重感染併發敗血症和全身衰竭。
4.12.3 12.3 非免疫性輸血併發症
12.3.1 非免疫性輸血併發症 nonimmunological transfusion complications
輸血後由非免疫性因素導致的溶血反應、細菌性反應、循環負荷過重反應、出血反應、枸櫞酸鹽或高血鉀或高血氨中毒反應等。
12.3.2 熱原反應 pyrogen reaction
12.3.3 非免疫性溶血反應 nonimmunologic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12.3.4 細菌性輸血反應 bacterial transfusion reaction
由於血液被假單胞菌等細菌污染而造成的嚴重輸血反應。臨牀表現爲:寒戰、頭痛、高燒、皮膚發紅、紫紺、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12.3.5 循環超負荷 circulation overload
血液循環系統負荷過重症狀。可因靜脈內快速或大量注入血液或血液成分所引發。臨牀表現爲:頭脹、呼吸困難、乾咳、發紺、頸靜脈怒張、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等。
12.3.6 枸櫞酸鹽中毒 citrate poisoning
過量枸櫞酸鹽與血鈣結合所引發的低鈣血癥。可見於大量輸血或嬰兒換血。臨牀表現爲:肌肉震顫、手足抽搐、出血、血壓下降,重者心律失常、心室纖維顫動,直至心跳停止。
12.3.7 高血鉀症 hyperkalimia
血清鉀高於5.5 mmol/L引起的鉀中毒症狀。常見於大量快速輸入長期保存的全血。臨牀表現爲:焦慮、肢體軟弱、反射低下,重者肌肉癱瘓和呼吸肌癱瘓、心肌顫動,直至心室停搏。
12.3.8 高血氨症 hyperammonemia
高血氨引發的中毒症狀。常見於輸入大量長期保存血的肝功能不良患者。
4.13 13 白細胞抗原
4.13.1 13.1 遺傳與基因
13.1.1 遺傳 inheritance
13.1.2 顯性遺傳 dominant inheritance
13.1.3 隱性遺傳 recessive inheritance
等位基因爲雜合子時基因控制的性狀不能表達,在純合子形式時才能表達其性狀的遺傳特性。
13.1.4 基因 gene
遺傳的基本單位,位於染色體上特定座位並可進行自身複製的DNA多肽片段。
13.1.5 基因座位 locus
位點 locus(被取代術語)
基因在染色體上所佔的位置。一個基因座位可以是:一個基因、一個基因的一部分、或具有某種調控作用的DNA順序。
13.1.6 等位基因 allel
13.1.7 基因頻率 gene frequency
在某一羣體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數目除以該基因座位上可能出現的全部等位基因總數的值。
13.1.8 單型(被取代術語,單倍型、單體型) haplotype
13.1.9 HLA-Ⅰ類基因 class Ⅰ genes
HLA-A、-B和-C座位上的等位基因。使用已知人體免疫或單克隆抗體,用補體依賴的淋巴細胞毒試驗或DNA分型法指定。
13.1.10 HLA-Ⅱ類基因 class Ⅱ genes
HLA-D區域DR、DQ、DP座位上的等位基因,用混合淋巴細胞培養技術或淋巴細胞毒試驗或DNA分型法指定。
13.1.11 HLA-Ⅲ類基因 class Ⅲ genes
處於Ⅰ類和Ⅱ類基因間的等位基因.能產生許多生物學功能不同的分子,如Bf、C2、C4、C6 等。
4.13.2 13.2 人類白細胞抗原
13.2.1 人類白細胞抗原 human leukocvte antigens,HLA
人體組織細胞共有的一種糖蛋白類抗原。大部分循環的血細胞表面有該抗原,如: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
13.2.2 人類白細胞A、B、C座位抗原 HLA-ABC locus antigens
HLA-Ⅰ類基因的產物、能引起強移植反應的抗原。HLA-ABC座位抗原存在於所有有核細胞膜上,分佈廣泛,淋巴細胞含量較高。可用補體依賴的淋巴細胞毒試驗或DNA分型法檢出。
13.2.3 人類白細胞D座位抗原 HLA-D locus antigens
HLA-D座位基因產物、該抗原主要存在於B淋巴細胞上,可用混合淋巴細胞培養法(MLC)檢 出。
13.2.4 人類白細胞DR座位抗原 HLA-DR locus antigens
與D座位相關、B淋巴細胞等某些免疫活性細胞上特有的抗原。可用血清學方法或DNA分型法檢出。其相應抗體可封閉MLC反應中的起刺激作用的淋巴細胞,且只與B淋巴細胞發生反應。
13.2.5 人類白細胞DQ座位抗原 HLA-DQ locus antigens
HLA-DQ座位基因產物、可用微量淋巴細胞毒試驗或DNA分型法檢出。
13.2.6 人類白細胞DP座位抗原 HLA-DP locus antigens
HLA-DP座位基因產物、該抗原可使用預處理淋巴細胞分型(PLT)方法或DNA分型法檢出。
13.2.7 HLA-Ⅰ類抗原 HLA class Ⅰ antigens
由一條重鏈和一條輕鏈(β2微球蛋白)組成的HLA-A、B和C抗原。
13.2.8 HLA-Ⅱ類抗原 HLA class Ⅱ antigens
由兩條重鏈組成的HLA-DR、DP和DQ抗原。
4.13.3 13.3 分型技術
13.3.1 微量淋巴細胞毒試驗 microlymphocytotoxicity test,LCT
淋巴細胞膜上的HLA抗原,若暴露於相應抗體並在補體參與下,淋巴細胞膜則被損傷,該損傷可被某些染料着色而檢出。根據該原理,用已知的HLA抗原(或抗體)檢查未知HLA抗體(或抗原)的血清學試驗方法。
13.3.2 HLA分型試劑 HLA typing antisera
13.3.3 HLA分型質控試劑 control sera for HLA typing
在HLA分型試驗中,爲控制試驗質量而設置的參比試劑。
13.3.4 混合淋巴細胞培養 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
將受者和供者的淋巴細胞混合培養數天後,以反應細胞的增殖程度判斷兩者淋巴細胞相容性的試驗。淋巴細胞相容性是組織相容性的指標之一。
13.3.5 聚合酶鏈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由引物選擇性體外擴增DNA或RNA片段的檢測方法。該方法在輸血領域可用於各種血型分型、骨髓移植配型、輸血傳播疾病病原體檢測等。
13.3.6 交叉淋巴細胞毒試驗 cross lymphocytotoxicity tests
以受血者血清與獻血者淋巴細胞,獻血者血清與受血者淋巴細胞作淋巴細胞毒試驗,用於檢查相應HLA抗體,以減少HLA不合引起的輸血反應或移植排斥反應。
13.3.7 移植配型 transplantation match
爲提高骨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對患者和供者所作的血清學或DNA血型配對試驗。
13.3.8 親子鑑定 paternity test
檢測父、母和子女的血型表型、抗原或基因,根據遺傳學原理作出遺傳關係的判斷。
13.3.9 血緣關係 consanguinity
兩個個體間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相近的共同祖先。
13.3.10 非血緣關係 nonconsanguinity
13.3.11 親子關係概率 paternity probability
在不排除親子關係的情況下,爲證實假設父(母)和孩子遺傳關係,根據遺傳學原理計算出的父(母)子(女)關係的可能性。
4.14 14 骨髓和外周血幹細胞
4.14.1 14.1 骨髓
14.1.1 骨髓受者 bone marrow recipient
骨髓移植的接受者。
14.1.2 骨髓移植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14.1.3 自身骨髓移植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
14.1.4 同基因骨髓移植 Hom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14.1.5 異基因骨髓移植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
基因型不完全相同的兩個個體間的骨髓移植。可用於治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症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重症遺傳性免疫缺陷病、重症放射病乳腺癌等。
14.1.6 骨髓庫 marrow donor programme registry
負責骨髓供者徵集、HLA檢查、登記和提供計算機檢索的機構。
4.14.2 14.2 造血幹細胞
14.2.1 造血幹細胞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幹細胞 stem cells(簡稱)
造血組織中具有高度自我複製、能分化生成各系統祖細胞的能力和維持正常機體終生恆定造血功能的最原始造血細胞。
14.2.2 外周血幹細胞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
14.2.3 幹細胞動員劑 stem cell-mobilizing agent
幹細胞單採前,將造血幹細胞從造血部位動員到外周血循環的藥物。常用的幹細胞動員劑有四氫葉酸、造血生長因子、硫酸葡聚糖等。
14.2.4 臍帶血幹細胞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取自臍帶.具有免疫原性較弱、增殖和造血能力強、來源豐富的幹細胞。
14.2.5 幹細胞採集 collection of stem cells
14.2.6 幹細胞存活率 stem cells viability rate
指幹細胞經採集、製備、保存和復甦後,具有複製和分化功能幹細胞的比例數。
14.2.7 造血重建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