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玲:中医理论具有鲜明的四时特征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 四时,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很早就出现的哲学范畴,《尚书·尧典》说:“食哉惟时”。意思是要想有粮食吃,只有抓住四时(农时)。类似的说法《管子·牧民》也有。四时范畴最初与农业、与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的粮食息息相关。以后,四
略论《管子》季节五行化思想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者或许受到《管子》的影响。在阴阳、五行学说合流过程中,由“阴阳之推移而来、被称为“阴阳之太经的四时如何与五行配合应当是学者们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而《管子》书中确有与季节五行化探索的丰富材料,故本文拟从其关于季节五行化的
论《内经》“天人相应”思想
变化发展的产物。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元气生,四时之德成……天地合气,命元日人。说明人是由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原始物质“气所化生而来
四时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四时调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椎间盘护理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四时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内
脉逆四时
脉逆四时 脉学术语。脉象与四时季节应现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象相逆反,为病脉。《素问·平人气象论》:“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大,命曰逆四时也。”《素问·玉机真脏论》:“脉逆四时,为不可治。……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
任秀玲:“天人相应”的内涵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 所谓“天人相应”,指人是“天地合气”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四时转换、气候变化、日月运行、地理条件等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同时人体也具有调节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医学能够正确认识“天人”关系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
梁永林等:四时阴阳配属关系归真
1传统理论对四时阴阳关系的认识一般认为,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和阴阳配属关系为“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种归属关系概源于王冰“春夏为阳,故生长;秋冬为阴,故收藏”的相关论述。在《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也提出:“温暖为阳,寒凉为阴……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春三月木王,肝脉治当先至;心脉次之;肺脉次之;肾脉次之;此为四时王相顺脉也。到六月土王,脾脉当先至,而反不至,反得肾脉,此为肾反脾也,七十日死。何为肾反脾?夏火王,心脉当先至,肺脉次之,而反得肾脉,是谓反肾脾。期五月六月,忌丙丁。 脾反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