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读》:[金石部金石类]自然铜
\r自然铜\pq118.bmp\r续筋接骨。为伤损良方。破滞消瘀。味辛平小毒。(自然铜出铜圹中。圹气凝结而成。内有铜脉。虽经火炼难为器皿者。故入药一经火醋淬。即可研细。便能续筋接骨。消瘀和伤。不特自然铜有功。即一切铜屑皆可。或醋内服。或研细
《本草图经》:[玉石下品卷第三]自然铜
\r自然铜\ph62.bmp\r,生邕州山岩中出铜处,今信州、火山军皆有之,于铜坑中及石间采之。方圆不定,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今信州出一种如乱铜丝状,云在铜矿中,山气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银如老翁须之类,入药最好。火山军者,
《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自然铜
(宋《开宝》)【释名】石髓铅。志曰∶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集解】志曰∶自然铜生邕州山岩间出铜处,于坑中及石间采得,方圆不定,其色青黄如铜。颂曰∶今信州、火山军铜坑中及石间皆有之。信州出一种如乱铜丝状,云在铜矿中,山气熏蒸,自
《证类本草》:[卷第五]自然铜
\r自然钢\pd57.bmp\r味辛,平,无毒。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生邕州山岩中出铜处,于坑中及石间采得,方圆不定,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今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自然铜,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
《养生导引秘籍》:[养生咏玄集]自然
水性谦柔火性刚水火各属自然。盖论水火相生之理,以明神气自然之道也。就卑炎上各相当就卑者,水之性。炎上者,火之体。故气能蒸上,液能润下。二物递相交感。气上蒸以生液,液下润而生气。固养一身,自兹感化。故名之各相当,非人所挤抑也。交并感应皆相类交
《目经大成》:[卷之三和阵]参麦自然饮三十二
人参麦冬五味当归黄甘草乌梅白芍枣皮煎成,用葛、梨、蔗、藕、茅根、地黄、西瓜,自然汁一杯,入汤服。如非时无有,得人乳、牛乳、石蜜、枣膏亦可。此治燥之通剂。燥乃阳明秋金之化。经曰∶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肺为寒水生源,源止流绝,不能灌溉周
《本草述钩元》:[卷四五金部]自然铜
出铜坑中。以其未经矿炼。故名自然。独孤滔谓多年矿气结成。得铜之精气。是或然也。有两三种。一种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缀。至如斗大。色煌煌明烂如黄金石。入药最上。一种成块。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种如姜铁屎之类。又有如不冶而成者。皆出铜坑中
《冷庐医话》:[补编博物]自然气化
龙易骨,蛇易皮,麋鹿易角,蟹易螯,人则易齿,此自然之气化也。(炳章)按∶物理之变易,往往有难以常理解者,如鲨鱼变鹿,以鱼变兽,又如田鼠化为《冷庐医话》清陆以湉公元1644-1911年
《医方考》:[卷三血证门第二十一]生地黄自然汁
取生十余斤,只用新布拭净捣绞取汁,勿用生水洗之。吐衄不止者,此方亦良。东垣曰∶生地黄,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故吐衄之疾,取自然汁呷之,血凉而止。《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1584年
《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自然铜
味辛、性平,无毒。续筋接骨,折伤者依然复旧。消瘀破滞,疼痛者倏尔消除。自然铜,虽有接骨之功、颇多燥烈之性,宜慎用。《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