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附錄Ⅸ A 雜質檢查法
藥材中混存的雜質係指下列各類物質:
2.來源與規定不同的有機質;
3.無機雜質,如砂石、泥塊、塵土等。
2.1 檢查方法
1.取規定量的供試品,攤開,用肉眼或放大鏡(5~10倍)觀察,將雜質揀出;如其中有可以篩分的雜質,則通過適當的篩,將雜質分出。
2.將各類雜質分別稱重,計算其在供試品中的含量(%)。
2.2 注意
1.藥材中混存的雜質如與正品相似,難以從外觀鑑別時,可稱取適量,進行顯微、化學或物理鑑別試驗,證明其爲雜質後,計入雜質重量中。
3 附錄Ⅸ B 鉛、鎘、砷、汞、銅測定法
3.1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法系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中藥中的鉛、鎘、砷、汞、銅,所用儀器應符合使用要求(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ⅤD)。除另有規定外,按下列方法測定。
3.1.1 1.鉛的測定(石墨爐法)
3.1.1.1 測定條件
參考條件:波長283.3nm,乾燥溫度100~120℃,持續20秒;灰化溫度400~750℃,持續20~25秒;原子化溫度1700~2100℃,持續4~5秒。
3.1.1.2 鉛標準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鉛單元素標準溶液適量,用2%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含鉛(Pb)1μg的溶液,即得(0~5℃貯存)。
3.1.1.3 標準曲線的製備
分別精密量取鉛標準儲備液適量,用2%硝酸溶液製成每1ml分別含鉛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別精密量取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氫銨和0.2%硝酸鎂的溶液0.5ml,混勻,精密吸取20μl注入石墨爐原子化器,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爲縱座標,濃度爲橫座標,繪製標準曲線。
3.1.1.4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A法 取供試品粗粉0.5g,精密稱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內,加硝酸3~5ml,混勻,浸泡過夜,蓋好內蓋,旋緊外套,置適宜的微波消解爐內,進行消解(按儀器規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全後,取消解內罐置電熱板上緩緩加熱至紅棕色蒸氣揮盡,並繼續緩緩濃縮至2~3ml,放冷,用水轉入25ml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同法同時製備試劑空白溶液。
B法 取供試品粗粉1g,精密稱定,置凱氏燒瓶中,加硝酸一高氯酸(4:1)混合溶液5~10ml,混勻,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過夜。置電熱板上加熱消解,保持微沸,若變棕黑色,再加硝酸一高氯酸(4:1)混合溶液適量,持續加熱至溶液澄明後升高溫度,繼續加熱至冒濃煙,直至白煙散盡,消解液呈無色透明或略帶黃色,放冷,轉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滌容器,洗液合併於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同法同時製備試劑空白溶液。
C法 取供試品粗粉0.5g,精密稱定,置瓷坩堝中,於電熱板上先低溫炭化至無煙,移人高溫爐中,於500℃灰化5~6小時(若個別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適量,於電熱板上低溫加熱,反覆多次直至灰化完全),取出冷卻,加10%硝酸溶液5ml使溶解,轉入25ml量瓶中,用水洗滌容器,洗液合併於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同法同時製備試劑空白溶液。
3.1.1.5 測定法
精密量取空白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氫銨和0.2%硝酸鎂的溶液0.5ml,混勻,精密吸取10~20μl,照標準曲線的製備項下方法測定吸光度,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鉛(Pb)的含量,計算,即得。
3.1.2 2.鎘的測定(石墨爐法)
3.1.2.1 測定條件
參考條件:波長228.8nm,乾燥溫度100~
120℃,持續20秒;灰化溫度300~500℃,持續20~25秒;原子化溫度1500~1900℃,持續4~5秒。
3.1.2.2 鎘標準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鎘單元素標準溶液適量,用2%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含鎘(Cd)1μg的溶液,即得(0~5℃貯存)。
3.1.2.3 標準曲線的製備
分別精密量取鎘標準儲備液適量,用2%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分別含鎘0ng、0.8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別精密吸取10μl,注入石墨爐原子化器,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爲縱座標,濃度爲橫座標,繪製標準曲線。
3.1.2.4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同鉛測定項下供試品溶液的製備。測定法 精密吸取空白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20μl,照標準曲線的製備項下方法測定吸光度(若供試品有干擾,可分別精密量取標準溶液、空白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氫銨和0.2%硝酸鎂的溶液0.5ml,混勻,依法測定),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鎘(Cd)的含量,計算,即得。
3.1.3 3.砷的測定(氫化物法)
3.1.3.1 測定條件
採用適宜的氫化物發生裝置,以含1%硼氫化鈉和0.3%氫氧化鈉溶液(臨用前配製)作爲還原劑,鹽酸溶液(1→100)爲載液,氮氣爲載氣,檢測波長爲193.7nm。砷標準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砷單元素標準溶液適量,用2%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含砷(As)1μg的溶液,即得(0~5℃貯存)。
3.1.3.2 標準曲線的製備
分別精密量取砷標準儲備液適量,用2%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分別含砷0ng、5ng、10ng、20ng、30ng、40ng的溶液。分別精密量取10ml,置25ml量瓶中,加25%碘化鉀溶液(臨用前配製)1ml,搖勻,加10%抗壞血酸溶液(臨用前配製)1ml,搖勻,用鹽酸溶液(20→100)稀釋至刻度,搖勻,密塞,置80℃水浴中加熱3分鐘,取出,放冷。取適量,吸入氫化物發生裝置,測定吸收值,以峯面積(或吸光度)爲縱座標,濃度爲橫座標,繪製標準曲線。
3.1.3.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3.1.3.4 測定法
精密吸取空白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ml,照標準曲線的製備項下,自“加25%碘化鉀溶液(臨用前配製)1ml”起,依法測定。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砷(As)的含量,計算,即得。
3.1.4 4.汞的測定(冷蒸氣吸收法)
3.1.4.1 測定條件
採用適宜的氫化物發生裝置,以含0.5%硼氫化鈉和0.1%氫氧化鈉的溶液(臨用前配製)作爲還原劑,鹽酸溶液(1→100)爲載液,氮氣爲載氣,檢測波長爲253.6nm。
3.1.4.2 汞標準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汞單元素標準溶液適量,用2%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含汞(Hg)1μg的溶液,即得(0~5℃貯存)。
3.1.4.3 標準曲線的製備
分別精密量取汞標準儲備液0ml、0.1ml、0.3ml、0.5ml、0.7ml、0.9ml,置50ml量瓶中,加20%硫酸溶液10ml、5%高錳酸鉀溶液0.5ml,搖勻,滴加5%鹽酸羥胺溶液至紫紅色恰消失,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取適量,吸入氫化物發生裝置,測定吸收值,以峯面積(或吸光度)爲縱座標,濃度爲橫座標,繪製標準曲線。
3.1.4.4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A法 取供試品粗粉0.5g,精密稱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內,加硝酸3~5ml,混勻,浸泡過夜,蓋好內蓋,旋緊外套,置適宜的微波消解爐內進行消解(按儀器規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全後,取消解內罐置電熱板上,於120℃緩緩加熱至紅棕色蒸氣揮盡,並繼續濃縮至2~3ml,放冷,加20%硫酸溶液2ml、5%高錳酸鉀溶液0.5ml,搖勻,滴加5%鹽酸羥胺溶液至紫紅色恰消失,轉入10ml量瓶中,用水洗滌容器,洗液合併於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必要時離心,取上清液,即得。同法同時製備試劑空白溶液。
B法 取供試品粗粉1g,精密稱定,置凱氏燒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5~10ml,混勻,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過夜,置電熱板上,於120~140℃加熱消解4~8小時(必要時延長消解時間,至消解完全),放冷,加20%硫酸溶液5ml、5%高錳酸鉀溶液0.5ml,搖勻,滴加5%鹽酸羥胺溶液至紫紅色恰消失,轉入25ml量瓶中,用水洗滌容器,洗液合併於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必要時離心,取上清液,即得。同法同時製備試劑空白溶液。
3.1.4.5 測定法
精密吸取空白溶液與供試品溶液適量,照標準曲線制各項下的方法測定。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汞(Hg)的含量,計算,即得。
3.1.5 5.銅的測定(火焰法)
3.1.5.1 測定條件
檢測波長爲324.7nm,採用空氣-乙炔火焰,必要時進行背景校正。
3.1.5.2 銅標準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銅單元素標準溶液適量,用2%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含銅(Cu)10μg的溶液,即得(0~5℃貯存)。
3.1.5.3 標準曲線的製備
分別精密量取銅標準儲備液適量,用2%硝酸溶液製成每1ml分別含銅0μg、0.05μg、0.2μg、0.4μg、0.6μg、0.8μg的溶液。依次噴入火焰,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爲縱座標,濃度爲橫座標,繪製標準曲線。
3.1.5.4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同鉛測定項下供試品溶液的製備。測定法 精密吸取空白溶液與供試品溶液適量,照標準曲線的制各項下的方法測定。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銅(Cu)的含量,計算,即得。
3.2 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
本法系採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測定中藥中的鉛、砷、鎘、汞、銅,所用儀器應符合使用要求(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ⅪD)。
3.2.1 標準品儲備液的製備
分別精密量取鉛、砷、鎘、汞、銅單元素標準溶液適量,用10%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分別含鉛、砷、鎘、汞、銅爲1μg、0.5μg、1μg、1μg、10μg的溶液,即得。標準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鉛、砷、鎘、銅標準品儲備液適量,用10%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含鉛、砷0ng、1ng、5ng、10ng、20ng,含鎘0ng、0.5ng、2.5ng、5ng、10ng,含銅0ng、50ng、100ng、200ng、500ng的系列濃度混合溶液。另精密量取汞標準品儲備液適量,用10%硝酸溶液稀釋製成每1ml分別含汞0ng、0.2ng、0.5ng、1ng、2ng、5ng的溶液,本液應臨用配製。
3.2.2 內標溶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鍺、銦、鉍單元素標準溶液適量,用水稀釋製成每1ml各含1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3.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供試品於60℃乾燥2小時,粉碎成粗粉,取約0.5g,精密稱定,置耐壓耐高溫微波消解罐中,加硝酸5~10ml(如果反應劇烈,放置至反應停止)。密閉並按各微波消解儀的相應要求及一定的消解程序進行消解。消解完全後,消解液冷卻至60℃以下,取出消解罐,放冷,將消解液轉入50ml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滌消解罐3次,洗液合併於量瓶中,加入金單元素標準溶液(1μg/ml) 200μ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如有少量沉澱,必要時可離心分取上清液)。
3.2.4 測定法
測定時選取的同位素爲63Cu、75As、114Cd、202Hg和208Pb,其中63Cu、75As以72Ge作爲內標114Cd以115In作爲內標,202Hg、208Pb以209Bi作爲內標,並根據不同儀器的要求選用適宜校正方程對測定的元素進行校正。
儀器的內標進樣管在儀器分析工作過程中始終插入內標溶液中,依次將儀器的樣品管插入各個濃度的標準品溶液中進行測定(濃度依次遞增),以測量值(3次讀數的平均值)爲縱座標,濃度爲橫座標,繪製標準曲線。將儀器的樣品管插入供試品溶液中,測定,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從標準曲線上計算得相應的濃度。
4 附錄Ⅸ C 氯化物檢查法
除另有規定外,取各品種項下規定量的供試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顯鹼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應濾過;置50ml納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約40ml,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另取該品種項下規定量的標準氯化鈉溶液,置50ml納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搖勻,即得對照溶液。於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中,分別加入硝酸銀試液1.0ml,用水稀釋使成50ml,搖勻,在暗處放置5分鐘,同置黑色背景上,從比色管上方向下觀察、比較,即得。
供試品溶液如帶顏色,除另有規定外,可取供試品溶液兩份,分置50ml納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硝酸銀試液1.0ml,搖勻,放置10分鐘,如顯渾濁,可反覆濾過,至濾液完全澄清,再加規定量的標準氯化鈉溶液與水適量使成50ml.搖勻,在暗處放置5分鐘,作爲對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銀試液1.0ml與水適量使成50ml,搖勻,在暗處放置5分鐘,按上述方法與對照溶液比較.即得。
標準氯化鈉溶液的製備 稱取氯化鈉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適量使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貯備液。
臨用前,精密量取貯備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相當於10μg的Cl)。
【附註】
5 附錄Ⅸ D 鐵鹽檢查法
除另有規定外,取各品種項下規定量的供試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移置50ml納氏比色管中,加稀鹽酸4ml與過硫酸銨50mg,用水稀釋使成35ml後,加30%硫氰酸銨溶液3ml,再加水適量稀釋成50ml,搖勻;如顯色,立即與標準鐵溶液一定量制成的對照溶液(取該品種項下規定量的標準鐵溶液,置50ml納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25ml,加稀鹽酸4ml與過硫酸銨50mg,用水稀釋使成35ml,加30%硫氰酸銨溶液3ml,再加水適量稀釋成50ml,搖勻)比較,即得。
如供試管與對照管色調不一致時,可分別移至分液漏斗中,各加正丁醇20ml提取,俟分層後,將正丁醇層移置50ml納氏比色管中,再用正丁醇稀釋至25ml,比較,即得。
標準鐵溶液的製備 稱取硫酸鐵銨[FeNH4(S04)2·12H2O]0.86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後,加硫酸2.5m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貯備液。
臨用前,精密量取貯備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相當於10μg的Fe)。
6 附錄Ⅸ E 重金屬檢查法
本法所指的重金屬係指在規定實驗條件下能與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鈉作用顯色的金屬雜質。
6.1 標準鉛溶液的製備
稱取硝酸鉛0.1599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與水50ml溶解後,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貯備液。
精密量取貯備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相當於10μg的Pb)。本液僅供當日使用。
配製與貯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鉛。
6.2 第一法
除另有規定外,取25ml納氏比色管三支,甲管中加標準鉛溶液一定量與醋酸鹽緩衝液(pH3.5)2ml後,加水或各品種項下規定的溶劑稀釋成25ml,乙管中加入按各品種項下規定的方法製成的供試品溶液25ml,丙管中加入與乙管相同量的供試品,加配製供試品溶液的溶劑適量使溶解,再加與甲管相同量的標準鉛溶液與醋酸鹽緩衝液(pH3.5)2ml後,用溶劑稀釋成25ml;若供試品溶液帶顏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無干擾的有色溶液,使之與乙管、丙管一致;再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別加硫代乙酰胺試液各2ml,搖勻,放置2分鐘,同置白紙上,自上向下透視,當丙管中顯出的顏色不淺於甲管時,乙管中顯示的顏色與甲管比較,不得更深。如丙管中顯出的顏色淺於甲管,應取樣按第二法重新檢查。
如在甲管中滴加稀焦糖溶液或其他無干擾的有色溶液,仍不能使顏色一致時,應取樣按第二法檢查。
供試品如含高鐵鹽影響重金屬檢查時,可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量的維生素C 0.5~1.0g,再照上述方法檢查。配製供試品溶液時,如使用的鹽酸超過1ml,氨試液超過2ml,或加入其他試劑進行處理者,除另有規定外,甲管溶液應取同樣同量的試劑置瓷皿中蒸乾後,加醋酸鹽緩衝液(pH3.5)2ml與水15ml,微熱溶解後,移置納氏比色管中,加標準鉛溶液一定量,再用水或備品種項下規定的溶劑稀釋成25ml。
6.3 第二法
除另有規定外,當須改用第二法檢查時,取各品種項下規定量的供試品,按熾灼殘渣檢查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J)進行熾灼處理,然後取遺留的殘渣;或直接取熾灼殘渣項下遺留的殘渣;如供試品爲溶液,則取各品種項下規定量的溶液,蒸發至幹,再按上述方法處理後取遺留的殘渣;加硝酸0.5ml,蒸乾,至氧化氮蒸氣除盡後(或取供試品一定量,緩緩熾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0.5~1ml,使恰溼潤,用低溫加熱至硫酸除盡後,加硝酸0.5ml,蒸乾,至氧化氮蒸氣除盡後,放冷,在500~6000C熾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鹽酸2ml,置水浴上蒸乾後加水15ml,滴加氨試液至對酚酞指示液顯微粉紅色, 再加醋酸鹽緩衝液(pH3.5)2ml,微熱溶解後,移置納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釋成25ml,作爲乙管[1];另取配製供試品溶液的試劑,置瓷皿中蒸乾後,加醋酸鹽緩衝液(pH3.5)2ml與水15ml,微熱溶解後,移置納氏比色管中,加標準鉛溶液一定量,再用水稀釋成25ml,作爲甲管[2];再在甲、乙兩管中分別加硫代乙酰胺試液各2ml,搖勻,放置2分鐘,同置白紙上,自上向下透視,乙管中顯出的顏色與甲管比較,不得更深。
6.4 第三法
除另有規定外,取供試品適量,加氫氧化鈉試液5ml與水20ml溶解後,置納氏比色管中,加硫化鈉試液5滴,搖勻,與一定量的標準鉛溶液同樣處理後的顏色比較,不得更深。
7 附錄Ⅸ F 砷鹽檢查法
7.1 標準砷溶液的製備
稱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氫氧化鈉溶液5ml溶解後,用適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貯備液。臨用前,精密量取貯備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相當於1μg的As)。
7.2 第一法(古蔡氏法)
7.2.1 儀器裝置
如圖1。A爲100ml標準磨口錐形瓶;B爲中空的標準磨口塞,上連導氣管C(外徑8.0mm,內徑6.0mm),全長約180mm;D爲具孔的有機玻璃旋塞,其上部爲圓形平面,中央有一圓孔,孔徑與導氣管C的內徑一致,其下部孔徑與導氣管C的外徑相適應,將導氣管C的頂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內,並使管壁與旋塞的圓孔適相吻合,黏合固定;E爲中央具有圓孔(孔徑6.0mm)的有機玻璃旋塞蓋,與D緊密吻合。
圖1 第一法儀器裝置
測試時,於導氣管C中裝入醋酸鉛棉花60mg(裝管高度爲60~80mm),再於旋塞D的頂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試紙(試紙大小以能覆蓋孔徑而不露出平面外爲宜),蓋上旋塞蓋E並旋緊,即得。
7.2.2 標準砷斑的製備
精密量取標準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鹽酸5ml與水21ml,再加碘化鉀試液5ml與酸性氯化亞錫試液5滴,在室溫放置10分鐘後,加鋅粒2g,立即將照上法裝妥的導氣管C密塞於A瓶上,並將A瓶置25~40℃水浴中,反應45分鐘,取出溴化汞試紙,即得。
若供試品需經有機破壞後再行檢砷,則應取標準砷溶液代替供試品,照該品種項下規定的方法同法處理後,依法制備標準砷斑。
7.2.3 檢查法
取按各品種項下規定方法製成的供試品溶液,置A瓶中,照標準砷斑的製備,自“再加碘化鉀試液5ml”起,依法操作。將生成的砷斑與標準砷斑比較,不得更深。
7.3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法)
7.3.1 儀器裝置
如圖2。A爲100ml標準磨口錐形瓶;B爲中空的標準磨口塞,上連導氣管C(一端的外徑爲8mm,內徑爲6mm;另一端長180mm,外徑4mm,內徑1.6mm,尖端內徑爲Imm)。D爲平底玻璃管(長180mm,內徑10mm,於5.0ml處有一刻度)。
測試時,於導氣管C中裝入醋酸鉛棉花60mg(裝管高度約80mm),並於D管中精密加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試液5ml。
7.3.2 標準砷對照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標準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鹽酸5ml與水21ml,再加碘化鉀試液5ml與酸性氯化亞錫試液5滴,在室溫放置10分鐘後,加鋅粒2g,立即將導氣管C與A瓶密塞,使生成的砷化氫氣體導人D管中,並將A瓶置25~40℃水浴中反應45分鐘,取出D管,添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混勻,即得。
圖2 第二法儀器裝置
若供試品需經有機破壞後再行檢砷,則應取標準砷溶液代替供試品,照各品種項下規定的方法同法處理後,依法制備標準砷對照液。
7.3.3 檢查法
取照各品種項下規定方法製成的供試品溶液,置A瓶中,照標準砷對照液的製備,自“再加碘化鉀試液5ml”起,依法操作。將所得溶液與標準砷對照液同置白色背景上,從D管上方向下觀察、比較,所得溶液的顏色不得比標準砷對照液更深。必要時,可將所得溶液轉移至1cm吸收池中,照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ⅤA)在510nm波長處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試液作空白,測定吸光度,與標準砷對照液按同法測得的吸光度比較,即得。
7.3.4 附註
(1)所用儀器和試液等照本法檢查,均不應生成砷斑,或至多生成僅可辨認的斑痕。
(2)製備標準砷斑或標準砷對照液,應與供試品檢查同時進行。
(3)本法所用鋅粒應無砷,以能通過一號篩的細粒爲宜,如使用的鋅粒較大時,用量應酌情增加,反應時間亦應延長爲1小時。
(4)醋酸鉛棉花系取脫脂棉1.0g,浸入醋酸鉛試液與水的等容混合液12ml中,溼透後,擠壓除去過多的溶液,並使之疏鬆,在100℃以下乾燥後,貯於玻璃塞瓶中備用。
8 附錄Ⅸ G 乾燥失重測定法
取供試品,混合均勻(如爲較大的結晶,應先迅速搗碎使成2mm以下的小粒),取約1g或各品種項下規定的重量,置與供試品相同條件下乾燥至恆重的扁形稱量瓶中,精密稱定,除另有規定外,在105℃乾燥至恆重。由減失的重量和取樣量計算供試品的乾燥失重。
供試品乾燥時,應平鋪在扁形稱量瓶中,厚度不可超過5mm,如爲疏鬆物質,厚度不可超過10mm。放入烘箱或乾燥器進行乾燥時,應將瓶蓋取下,置稱量瓶旁,或將瓶蓋半開進行乾燥;取出時,須將稱量瓶蓋好。置烘箱內乾燥的供試品,應在乾燥後取出置乾燥器中放冷,然後稱定重量。
供試品如未達規定的乾燥溫度即融化時,除另有規定外,應先將供試品在低於熔點5~10℃的溫度下乾燥至大部分水分除去後,再按規定條件乾燥。
當用減壓乾燥器(通常爲室溫)或恆溫減壓乾燥器(溫度應按各品種項下的規定設置)時,除另有規定外,壓力應在2.67kPa(20mmHg)以下。乾燥器中常用的乾燥劑爲五氧化二磷、無水氯化鈣或硅膠;恆溫減壓乾燥器中常用的乾燥劑爲五氧化二磷。乾燥劑應及時更換。
9 附錄Ⅸ H 水分測定法
測定用的供試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徑不超過3mm的顆粒或碎片;直徑和長度在3mm以下的可不破碎;減壓乾燥法需通過二號篩。
9.1 第一法(烘乾法)
本法適用於不含或少含揮發性成分的藥品。
9.1.1 測定法
取供試品2~5g,平鋪於乾燥至恆重的扁形稱量瓶中,厚度不超過5mm,疏鬆供試品不超過10mm,精密稱定,打開瓶蓋在100~105℃乾燥5小時,將瓶蓋蓋好,移置乾燥器中,冷卻30分鐘,精密稱定,再在上述溫度乾燥1小時,冷卻,稱重,至連續兩次稱重的差異不超過5mg爲止。根據減失的重量,計算供試品中含水量(%)。
9.2 第二法(甲苯法)
本法適用於含揮發性成分的藥品。
9.2.1 儀器裝置
如圖。A爲500ml的短頸圓底燒瓶;B爲水分測定管;C爲直形冷凝管,外管長40cm。使用前,全部儀器應清潔,並置烘箱中烘乾。
圖 甲苯法儀器裝置
9.2.2 測定法
取供試品適量(約相當於含水量1~4ml),精密稱定,置A瓶中,加甲苯約200ml,必要時加入乾燥、潔淨的沸石或玻璃珠數粒,將儀器各部分連接,自冷凝管頂端加入甲苯,至充滿B管的狹細部分。將A瓶置電熱套中或用其他適宜方法緩緩加熱,待甲苯開始沸騰時,調節溫度,使每秒鐘餾出2滴。待水分完全餾出,即測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時,將冷凝管內部先用甲苯沖洗,再用飽蘸甲苯的長刷或其他適宜的方法,將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繼續蒸餾5分鐘,放冷至室溫,拆卸裝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銅絲推下,放置,使水分與甲苯完全分離(可加亞甲藍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藍色,以便分離觀察)。檢讀水量,並計算供試品中的含水量(%)。
9.2.3 附註
用化學純甲苯直接測定,必要時甲苯可先加水少量,充分振搖後放置,將水層分離棄去,經蒸餾後使用。
9.3 第三法(減壓乾燥法)
本法適用於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貴重藥品。
9.3.1 減壓乾燥器
取直徑12cm左右的培養皿,加入五氧化二磷乾燥劑適量,使鋪成0.5~1cm的厚度,放人直徑30cm的減壓乾燥器中。
9.3.2 測定法
取供試品2~4g,混合均勻,分取約0.5~1g,置已在供試品同樣條件下乾燥並稱重的稱量瓶中,精密稱定,打開瓶蓋,放人上述減壓乾燥器中,減壓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續半小時,室溫放置24小時。在減壓乾燥器出口連接無水氯化鈣乾燥管,打開活塞,待內外壓一致,關閉活塞,打開乾燥器,蓋上瓶蓋,取出稱量瓶迅速精密稱定重量,計算供試品中的含水量(%)。
9.4 第四法(氣相色譜法)
9.4.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直徑爲0.18~0.25mm的二乙烯苯一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爲載體,柱溫爲140~150℃,熱導檢測器檢測。注入無水乙醇,照氣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E)測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1)理論板數按水峯計算應大於1000,理論板數按乙醇峯計算應大於150;
(3)用無水乙醇進樣5次,水峯面積的相對標準偏差不得大於3.0%。
9.4.2 對照溶液的製備
取純化水約0.2g,精密稱定,置25ml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9.4.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供試品適量(含水量約0.2g),剪碎或研細,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無水乙醇50ml,密塞,混勻,超聲處理20分鐘,放置12小時,再超聲處理20分鐘,密塞放置,待澄清後傾取上清液,即得。
9.4.4 測定法
取無水乙醇、對照溶液及供試品溶液各1~5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9.4.5 附註
(1)對照溶液與供試品溶液的配製須用新開啓的同一瓶無水乙醇。
(2)用外標法計算供試品中的含水量。計算時應扣除無水乙醇中的含水量,方法如下:
對照溶液中實際加入的水的峯面積=對照溶液中總水峯面積-K×對照溶液中乙醇峯面積
供試品中水的峯面積=供試品溶液中總水峯面積-K×供試品溶液中乙醇峯面積
10 附錄Ⅸ J 熾灼殘渣檢查法
取供試品1.0~2.0g或各品種項下規定的重量,置已熾灼至恆重的坩堝(如供試品分子結構中含有鹼金屬或氟元素,則應使用鉑坩堝)中,[3]精密稱定,緩緩熾灼至完全炭化,放冷至室溫;除另有規定外,加硫酸0.5~1ml使溼潤,低溫加熱至硫酸蒸氣除盡後,在700~800℃熾灼使完全灰化,移置乾燥器內,放冷至室溫,精密稱定後,再在700~800℃熾灼至恆重,即得。如需將殘渣留作重金屬檢查,則熾灼溫度必須控制在500~600℃。
11 附錄Ⅸ K 灰分測定法
11.1 1.總灰分測定法
測定用的供試品須粉碎,使能通過二號篩,混合均勻後,取供試品2~3g(如須測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試品3~5g),置熾灼至恆重的坩堝中,稱定重量(準確至0.01g),緩緩熾熱,注意避免燃燒,至完全炭化時,逐漸升高溫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並至恆重。根據殘渣重量,計算供試品中總灰分的含量(%)。
如供試品不易灰化,可將坩堝放冷,加熱水或10%硝酸銨溶液2ml,使殘渣溼潤,然後置水浴上蒸乾,殘渣照前法熾灼,至坩堝內容物完全灰化。
11.2 2.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法
取上項所得的灰分,在坩堝中小心加入稀鹽酸約10ml,用表面皿覆蓋坩堝,置水浴上加熱10分鐘,表面皿用熱水5ml沖洗,洗液併入坩堝中,用無灰濾紙濾過,坩堝內的殘渣用水洗於濾紙上,並洗滌至洗液不顯氯化物反應爲止。濾渣連同濾紙移置同一坩堝中,乾燥,熾灼至恆重。根據殘渣重量,計算供試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12 附錄Ⅸ L 氮測定法
12.1 第一法(常量法)
取供試品適量(約相當於含氮量25~30mg),精密稱定,供試品如爲固體或半固體,可用濾紙稱取,並連同濾紙置乾燥的500ml凱氏燒瓶中;然後依次加入硫酸鉀(或無水硫酸鈉)10g和硫酸銅粉末0.5g,再沿瓶壁緩緩加硫酸20ml;在凱氏燒瓶口放一小漏斗並使凱氏燒瓶成45°斜置,用直火緩緩加熱,使溶液的溫度保持在沸點以下,等泡沸停止,強熱至沸騰,俟溶液成澄明的綠色後,除另有規定外,繼續加熱30分鐘,放冷。沿瓶壁緩緩加水250ml,振搖使混合,放冷後,加40%氫氧化鈉溶液75ml,注意使沿瓶壁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層,加鋅粒數粒,用氮氣球將凱氏燒瓶與冷凝管連接;另取2%硼酸溶液50ml,置500ml錐形瓶中,加甲基紅一溴甲酚綠混合指示液10滴;將冷凝管的下端插入硼酸溶液的液麪下,輕輕擺動凱氏燒瓶,使溶液混合均勻,加熱蒸餾,至接收液的總體積約爲250ml時,將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麪,使蒸氣沖洗約1分鐘,用水淋洗尖端後停止蒸餾;餾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藍綠色變爲灰紫色,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當於1.401mg的N。
12.2 第二法(半微量法)
蒸餾裝置如圖。圖中A爲1000ml圓底燒瓶,B爲安全瓶,C爲連有氮氣球的蒸餾器,D爲漏斗,E爲直形冷凝管,F爲100ml錐形瓶,G、H爲橡皮管夾。
圖 蒸餾裝置
連接蒸餾裝置,A瓶中加水適量與甲基紅指示液數滴,加稀硫酸使成酸性,加玻璃珠或沸石數粒,從D漏斗加水約50ml,關閉G夾,開放冷凝水,煮沸A瓶中的水,當蒸汽從冷凝管尖端冷凝而出時,移去火源,關H夾,使C瓶中的水反抽到B瓶,開G夾,放出B瓶中的水,關B瓶及G夾,將冷凝管尖端插入約50ml水中,使水自冷凝管尖端反抽至C瓶,再抽至B瓶,如上法放去。如此將儀器內部洗滌2~3次。
取供試品適量(約相當於含氮量1.0~2.0mg),精密稱定,置乾燥的30~50ml凱氏燒瓶中,加硫酸鉀(或無水硫酸鈉)0.3g與30%硫酸銅溶液5滴,再沿瓶壁滴加硫酸2.0ml;在凱氏燒瓶口放一小漏斗,並使凱氏燒瓶成45°斜置,用小火緩緩加熱使溶液保持在沸點以下,等泡沸停止,逐步加大火力,沸騰至溶液成澄明的綠色後,除另有規定外,繼續加熱10分鐘,放冷,加水2ml。
取2%硼酸溶液10ml,置100ml錐形瓶中,加甲基紅一溴甲酚綠混合指示液5滴,將冷凝管尖端插入液麪下。然後,將凱氏燒瓶中內容物經由D漏斗轉入C蒸餾瓶中,用水少量淋洗凱氏燒瓶及漏斗數次,再加入40%氫氧化鈉溶液10ml,用少量水再洗漏斗數次,關G夾,加熱A瓶進行蒸氣蒸餾,至硼酸液開始由酒紅色變爲藍綠色時起,繼續蒸餾約10分鐘後,將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麪,使蒸氣繼續沖洗約1分鐘,用水淋洗尖端後停止蒸餾。
餾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藍綠色變爲灰紫色,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空白和供試品所得餾出液的容積應基本相同,約70~75ml)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05mol/L)相當於0.1401mg的N。
13 附錄Ⅸ M 乙醇量測定法
13.1 一、氣相色譜法
本法系採用氣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E)測定各種製劑中在20℃時乙醇(C2H5OH)的含量(%)(ml/ml)。除另有規定外,按下列方法測定。
13.1.1 第一法(毛細管柱法)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鍵合交聯聚乙二醇爲固定液的毛細管柱;起始溫度爲50℃,維持7分鐘,再以每分鐘10℃的速率升溫至110℃;進樣口溫度190℃;檢測器溫度220℃。理論板數按正丙醇峯計算應不低於8000,乙醇峯與正丙醇峯的分離度應大於2.0。
校正因子測定 精密量取恆溫至20℃的無水乙醇4ml、5ml、6ml,分別置100ml量瓶中,分別精密加入恆溫至20℃的正丙醇(內標物質)5m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上述各溶液1ml,分別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必要時可進一步稀釋),作爲對照品溶液。取上述三種溶液各適量,注入氣相色譜儀,分別連續進樣3次,測定峯面積,計算校正因子,所得校正因子的相對標準偏差不得大於2.0%。測定法 精密量取恆溫至20℃的供試品適量(相當於乙醇約5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入恆溫至20℃的正丙醇5m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該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必要時可進一步稀釋),作爲供試品溶液。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13.1.2 第二法(填充柱法)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直徑爲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孑L小球作爲載體;柱溫爲120~150℃。理論板數按正丙醇峯計算應不低於700,乙醇峯與正丙醇峯的分離度應大於2.0。
校正因子測定 精密量取恆溫至20℃的無水乙醇4ml、5ml、6ml,分別置100ml量瓶中,分別精密加入恆溫至20℃的正丙醇(內標物質)5m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必要時可進一步稀釋),取上述三種溶液適量,注入氣相色譜儀,分別連續進樣3次,測定峯面積,計算校正因子,所得校正因子的相對標準偏差不得大於2.0%。
測定法 精密量取恆溫至20℃的供試品溶液適量(相當於乙醇約5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入恆溫至20℃的正丙醇5m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必要時可進一步稀釋),取適量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附註】除另有規定外,若蒸餾法測定結果與氣相色譜法不一致,以氣相色譜法測定結果爲準。
13.2 二、蒸餾法
本法系用蒸餾後測定相對密度的方法測定各種製劑中在20℃時乙醇(C2H5OH)的含量(%)(ml/ml)。按照製劑的性質不同,分爲下列三法。
13.2.1 第一法
本法系供測定多數流浸膏、酊劑及甘油製劑中的乙醇含量。根據製劑中含乙醇量的不同,又可分爲兩種情況。
1.含乙醇量低於30%者
取供試品,調節溫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150~200ml蒸餾瓶中,加水約25ml,加玻璃珠數粒或沸石等物質,連接冷凝管,直火加熱,緩緩蒸餾,速度以餾出液一滴接一滴爲準。餾出液導入25ml量瓶中,俟餾出液約達23ml時,停止蒸餾。將餾出液溫度調節至20℃,加20℃的水至刻度,搖勻,在20℃時按相對密度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ⅦA)項下的方法測定相對密度。在乙醇相對密度表內查出乙醇的含量(%)(ml/ml),即爲供試品中的乙醇含量(%)(ml/ml)。
2.含乙醇量高於30%者
取供試品,調節溫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150~200ml蒸餾瓶中,加水約50ml,加玻璃珠數粒,如上法蒸餾。餾出液導人50ml量瓶中,俟餾出液約達48ml時,停止蒸餾。調節餾出液溫度至20℃,加20℃的水至刻度,搖勻,在20℃時照上法測定相對密度。將查得所含乙醇的含量(%)(ml/ml)與2相乘,即得。
13.2.2 第二法
本法系供測定含有揮發性物質如揮發油、三氯甲烷、乙醚、樟腦等的酊劑、醑劑等製劑中的乙醇量。根據製劑中含乙醇量的不同,也可分爲兩種情況。
1.含乙醇量低於30%者
取供試品,調節溫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150ml分液漏斗中,加等量的水,並加入氯化鈉使之飽和,再加石油醚,振搖1~3次,每次約25ml,使妨礙測定的揮發性物質溶入石油醚層中,俟兩液分離,分取下層水液,置150~200ml蒸餾瓶中,石油醚層用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洗滌3次,每次用10ml,洗液並人蒸餾瓶中,照上述第一法(法1)蒸餾並測定。
2.含乙醇量高於30%者
取供試品,調節溫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250ml分液漏斗中,加水約50ml,如上法加入氯化鈉使之飽和,並用石油醚提取1~3次,分取下層水液,照上述第一法(法2)蒸餾並測定。
供試品中加石油醚振搖後,如發生乳化現象時,或經石油醚處理後,餾出液仍很渾濁時,可另取供試品,加水稀釋,照第一法蒸餾,再將得到的餾出液照本法處理、蒸餾並測定。
13.2.3 第三法
本法系供測定含有遊離氨或揮發性酸的製劑中的乙醇量。供試品中含有遊離氨,可酌加稀硫酸,使成微酸性;如含有揮發性酸,可酌加氫氧化鈉試液,使成微鹼性。再按第一法蒸餾、測定。如同時含有揮發油,除按照上述方法處理外,並照第二法處理。供試品中如含有肥皂,可加過量硫酸,使肥皂分解,再依法測定。
13.3 附註
(1)任何一法的餾出液如顯渾濁,可加滑石粉或碳酸鈣振搖,濾過,使溶液澄清,再測定相對密度。
(2)蒸餾時,如發生泡沫,可在供試品中酌加硫酸或磷酸,使成強酸性,或加稍過量的氯化鈣溶液,或加少量石蠟後再蒸餾。乙醇相對密度表
(20℃/20℃) | 濃度 %( ml/ml) | (20℃/20℃) | 濃度 %(ml/ml) |
0.9992 | 0.5 | 0.9693 | 25.5 |
0.9985 | 1.0 | 0.9687 | 26.0 |
0.9978 | 1.5 | 0.9681 | 26.5 |
0.9970 | 2.0 | 0.9675 | 27.0 |
0.9968 | 2.5 | 0.9670 | 27.5 |
0.9956 | 3.0 | 0.9664 | 28.0 |
0.9949 | 3.5 | 0.9658 | 28.5 |
0.9942 | 4.0 | 0.9652 | 29.0 |
0.9935 | 4.5 | 0.9646 | 29.5 |
0.9928 | 5.0 | 0.9640 | 30.0 |
0.9922 | 5.5 | 0.9633 | 30.5 |
0.9915 | 6.0 | 0.9627 | 31.0 |
0.9908 | 6.5 | 0.9621 | 31.5 |
0.9902 | 7.0 | 0.9614 | 32.0 |
0.9896 | 7.5 | 0.9608 | 32.5 |
0.9889 | 8.0 | 0.9601 | 33.0 |
0.9883 | 8.5 | 0.9594 | 33.5 |
0.9877 | 9.0 | 0.9587 | 34.0 |
0.9871 | 9.5 | 0.9580 | 34.5 |
0.9865 | 10.0 | 0.9573 | 35.0 |
0.9859 | 10.5 | 0.9566 | 35.5 |
0.9853 | 11.0 | 0.9558 | 36.0 |
0.9847 | 11.5 | 0.9551 | 36.5 |
0.9841 | 12.0 | 0.9544 | 37.0 |
0.9835 | 12.5 | 0.9536 | 37.5 |
0.9830 | 13.0 | 0.9529 | 38.0 |
0.9824 | 13.5 | 0.9521 | 38.5 |
0.9818 | 14.0 | 0.9513 | 39.0 |
0.9813 | 14.5 | 0.9505 | 39.5 |
0.9807 | 15.0 | 0.9497 | 40.0 |
0.9802 | 15.5 | 0.9489 | 40.5 |
0.9796 | 16.0 | 0.9481 | 41.0 |
0.9790 | 16.5 | 0.9473 | 41.5 |
0.9785 | 17.0 | 0.9465 | 42.0 |
0.9780 | 17.5 | 0.9456 | 42.5 |
0.9774 | 18.0 | 0.9447 | 43.0 |
0.9769 0.9764 | 18.5 19.0 | 0.9439 0.9430 | 43.5 44.0 |
0.9758 | 19.5 | 0.9421 | 44.5 |
0.9753 | 20.0 | 0.9412 | 45.0 |
0.9748 | 20.5 | 0.9403 | 45.5 |
0.9743 | 21.0 | 0.9394 | 46.0 |
0.9737 | 21.5 | 0.9385 | 46.5 |
0.9732 | 22.0 | 0.9376 | 47.0 |
0.9726 | 22.5 | 0.9366 | 47.5 |
0.9721 | 23.0 | 0.9357 | 48.0 |
0.9715 | 23.5 | 0.9347 | 48.5 |
0.9710 0.9704 | 24.0 24.5 | 0.9338 0.9328 | 49.0 49.5 |
0.9698 | 25.0 | 0.9318 | 50.0 |
14 附錄Ⅸ N 脂肪與脂肪油測定法
液體供試品如因析出硬脂發生渾濁時,應先置50℃的水浴上加熱,使完全熔化成澄清液體;加熱後如仍顯渾濁,可離心沉降或用乾燥的保溫濾器濾過使澄清;將得到的澄清液體攪勻,趁其尚未凝固,用附有滴管的稱量瓶或附有玻勺的稱量杯,分別稱取下述各項檢驗所需的供試品。固體供試品應先在不高於其熔點10℃的溫度下熔化,離心沉降或濾過,再依法稱取。
14.1 相對密度的測定
照相對密度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ⅦA)測定。折光率的測定 照折光率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ⅦF)測定。
14.2 熔點的測定
照熔點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ⅦC第二法)測定。
14.3 脂肪酸凝點的測定
14.3.1 (1)脂肪酸的提取
取20% (g/g)氫氧化鉀的甘油溶液75g,置800ml燒杯中,加供試品50g,於150℃在不斷攪拌下皂化15分鐘,放冷至約100℃,加入新煮沸的水500ml,攪勻,緩緩加入硫酸溶液(1→4)50ml,加熱至脂肪酸明顯分離爲一個透明層;趁熱將脂肪酸移入另一燒杯中,用新煮沸的水反覆洗滌,至洗液加入甲基橙指示液顯黃色,趁熱將澄清的脂肪酸放入乾燥的小燒杯中,加無水乙醇5ml,攪勻,用小火加熱至無小氣泡逸出,即得。
14.3.2 (2)凝點的測定
取按上法制成的乾燥脂肪酸,照凝點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ⅦD)測定。
14.3.2.1 酸值的測定
酸值係指中和脂肪、脂肪油或其他類似物質1g中含有的遊離脂肪酸所需氫氧化鉀的重量(mg),但在測定時可採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進行滴定。
除另有規定外,按表中規定的重量,精密稱取供試品,置250ml錐形瓶中,加乙醇一乙醚(1:1)混合液[臨用前加酚酞指示液1.0ml,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調至微顯粉紅色]50ml,振搖使完全溶解(如不易溶解,可緩慢加熱迴流使溶解),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粉紅色持續30秒鐘不褪。以消耗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的容積(ml)爲A,供試品的重量(g)爲w,照下式計算酸值:
酸值 | 稱重/g | 酸值 | 稱重/g |
0.5 1 10 50 | 10 5 4 2 | 100 200 300 | 1 0.5 0.4 |
滴定酸值在10以下的油脂時,可用10ml的半微量滴定管。皂化值的測定 皂化值係指中和並皂化脂肪、脂肪油或其他類似物質1g中含有的遊離酸類和酯類所需氫氧化鉀的重量(mg)。
取供試品適量[其重量(g)約相當於250/供試品的最大皂化值],精密稱定,置250ml錐形瓶中,精密加入0.5mol/L氫氧化鉀乙醇溶液25ml,加熱迴流30分鐘,然後用乙醇10ml沖洗冷凝器的內壁和塞的下部,加酚酞指示液1.Oml,用鹽酸滴定液(0.5mol/L)滴定剩餘的氫氧化鉀,至溶液的粉紅色剛好褪去,加熱至沸,如溶液又出現粉紅色,再滴定至粉紅色剛好褪去;同時做空白試驗。以供試品消耗的鹽酸滴定液(0.5mol/L)的容積(ml)爲A,空白試驗消耗的容積(ml)爲B,供試品的重量(g)爲W,照下式計算皂化值:
14.3.2.2 羥值的測定
羥值係指供試品1g中含有的羥基,經用下法酰化後,所需氫氧化鉀的重量(mg)。
除另有規定外,按表中規定的重量,精密稱取供試品,置乾燥的250ml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酰化劑(取對甲苯磺酸14.4g,置500ml錐形瓶中,加乙酸乙酯360ml,振搖溶解後,緩緩加入醋酐120ml,搖勻,放置3日後備用)5ml,用吡啶少許溼潤瓶塞,稍擰緊,輕輕搖動使完全溶解,置50℃±1℃水浴中25分鐘(每10分鐘輕輕搖動)後,放冷,加吡啶一水(3:5)20ml,5分鐘後加甲酚紅一麝香草酚藍混合指示液8~10滴,用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滴定液(1mol/L)滴定至溶液顯灰藍色或藍色;同時做空白試驗。以供試品消耗的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滴定液(1mol/L)的容積(ml)爲A,空白試驗消耗的容積(ml)爲B,供試品的重量(g)爲W,供試品的酸值爲D,照下式計算羥值:
羥值 | 稱重/g | 羥值 | 稱重/g |
10~100 | 2.0 | 200~250 | 0.75 |
100~150 | 1.5 | 250~300 | 0.60 |
150~200 | 1.0 |
14.3.2.3 碘值的測定
碘值係指脂肪、脂肪油或其他類似物質100g,當充分鹵化時所需的碘量(g)。
取供試品適量[其重量(g)約相當於25/供試品的最大碘值],精密稱定,置250ml的乾燥碘瓶中,加三氯甲烷10ml,溶解後,精密加入溴化碘溶液25ml,密塞,搖勻,在暗處放置30分鐘。加入新制的碘化鉀試液10ml與水100ml,搖勻,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滴定剩餘的碘,滴定時注意充分振搖,待混合液的棕色變爲淡黃色,加澱粉指示液1ml,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同時做空白試驗。以供試品消耗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的容積(ml)爲A,空白試驗消耗的容積(ml)爲B,供試品的重量(g)爲W,照下式計算碘值:
14.3.2.4 加熱試驗
取供試品約50ml,置燒杯中,在砂浴上加熱至280℃,升溫速率爲每分鐘上升10℃,觀察油的顏色和其他性狀的變化。
14.3.2.5 雜質
取供試品約20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石油醚(60~90℃)20ml使溶解,用乾燥至恆重的垂熔玻璃坩堝濾過(如溶液不易濾過,可添加石油醚適量),用石油醚洗淨殘渣和濾器,在105℃乾燥至恆重;精密稱定,增加的重量即爲供試品中雜質的重量。
14.3.2.6 水分與揮發物
取供試品約5g,置乾燥至恆重的扁形稱量瓶中,精密稱定,在105℃乾燥40分鐘取出,置乾燥器內放冷,精密稱定重量;再在105℃乾燥20分鐘,放冷,精密稱定重量,至連續兩次乾燥後稱重的差異不超過0.001g,如遇重量增加的情況,則以增重前的一次重量爲恆重。減失的重量,即爲供試品中含有水分與揮發物的重量。
14.3.2.7 附註
溴化碘溶液 取研細的碘13.0g,置乾燥的具塞錐形瓶中,加冰醋酸1000ml,微溫使碘完全溶解;另用吸管插入法量取溴2.5ml(或在通風櫥中用架盤天平稱取7.8g),加入上述碘溶液中,搖勻,即得。爲了確定加溴量是否合適,可在加溴前精密取出20ml,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滴定,記下消耗的容積(ml);加溴後,搖勻,再精密取出20ml,加新制的碘化鉀試液10ml,再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消耗的容積(ml),應略小於加溴前的2倍。
本液應置具塞錐形瓶內,密塞,在暗處保存。
15 附錄Ⅸ O 膨脹度測定法
膨脹度是藥品膨脹性質的指標,係指按乾燥品計算,每1g藥品在水或其他規定的溶劑中,在一定的時間與溫度條件下膨脹後所佔有的體積(ml)。主要用於含黏液質、膠質和半纖維素類的天然藥品。
15.1 測定法
按各該品種項下的規定量取樣,必要時按規定粉碎。稱定重量,置膨脹度測定管中(全長160mm,內徑16mm,刻度部分長125mm,分度0.2ml),在20~25℃條件下,加水或規定的溶劑25ml,密塞,振搖,靜置。除另有規定外,開始1小時內每10分鐘劇烈振搖一次,使供試品充分被溶劑浸潤沉於測定管底部,併除去氣泡,然後靜置4小時,讀取藥物膨脹後的體積( ml),再靜置1小時,如上讀數,至連續兩次讀數的差異不超過0.1ml爲止。每一供試品同時測定3份,各取最後一次讀取的數值按下式計算,求其平均數。除另有規定外,按乾燥品計算供試品的膨脹度(準確至0.1)。
S = V / W
式中S爲膨脹度;
V爲藥物膨脹後的體積,ml;
W爲供試品按乾燥品計算的重量,g。
16 附錄Ⅸ P 酸敗度測定法
酸敗是指油脂或含油脂的種子類藥材和飲片,在貯藏過程中發生複雜的化學變化,生成遊離脂肪酸、過氧化物和低分子醛類、酮類等產物,出現特異臭味,影響藥材和飲片的感觀和質量。本方法通過測定酸值、羰基值和過氧化值,以檢查藥材和飲片中油脂的酸敗度。
16.1 一、油脂提取
除另有規定外,取供試品30~50g(根據供試品含油脂量而定),研碎成粗粉,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正己烷100~150ml(根據供試品取樣量而定),置水浴上加熱迴流2小時,放冷,用3號垂熔玻璃漏斗濾過,濾液置水浴上減壓回收溶劑至盡,所得殘留物即爲油脂。
16.2 二、酸敗度測定
16.2.1 酸值測定
取油脂,照脂肪與脂肪油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N)測定。
16.2.2 羰基值測定
除另有規定外,取油脂0.025~0.5g,精密稱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苯適量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25ml具塞刻度試管中,加4.3%三氯醋酸的甲苯溶液3ml及0.05% 2,4-二硝基苯肼的甲苯溶液5ml,混勻,置60℃水浴加熱30分鐘,取出冷卻,沿管壁緩緩加入4%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10ml,加乙醇至25ml,密塞,劇烈振搖1分鐘,放置10分鐘,以相應試劑作空白,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Ⅴ A)在453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按下式計算:
供試品的羰基值計算公式:
式中 A爲吸光度;
W爲油脂的重量,g;
854爲各種羰基化合物的2,4-二硝基苯肼衍生物的摩爾吸收係數平均值。
16.2.3 過氧化值測定
過氧化值係指油脂中過氧化物與碘化鉀作用,生成遊離碘的百分數。
除另有規定外,取油脂2~3g,精密稱定,置250ml的乾燥碘瓶中,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1:1)混合溶液30ml,使溶解。精密加新制碘化鉀飽和溶液1ml,密塞,輕輕振搖半分鐘,在暗處放置3分鐘,加水100ml,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溶液呈淺黃色時,加澱粉指示液1ml,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同時做空白試驗,照下式計算:
17 附錄Ⅸ Q 農藥殘留量測定法
本法系用氣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E)測定藥材、飲片及製劑中部分有機氯、有機磷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除另有規定外,按下列方法測定。
17.1 一、有機氯類農藥殘留量測定
17.1.1 第一法
17.1.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m×0.32mm×0.25μm) SE-54(或DB-1701),63Ni-ECD電子捕獲檢測器。進樣口溫度230℃,檢測器溫度300℃,不分流選樣。程序升溫:初始100℃,每分鐘10℃升至220℃,每分鐘8℃升至250℃,保持10分鐘。理論板數按α-BHC峯計算應不低於1×106,兩個相鄰色譜峯的分離度應大於1.5。
17.1.1.2 對照品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六六六(BHC)(α-BHC,β-BHC,γ一BHC,δ-BHC)、滴滴涕(DDT)(PP'-DDE,PP'-DDD,OP'-DDT,PP'-DDT)及五氯硝基苯(PCNB)農藥對照品適量,用石油醚(60~90℃)分別製成每1ml約含4~5μg的溶液,即得。
17.1.1.3 混合對照品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上述各對照品儲備液0.5ml,置1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17.1.1.4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對照品儲備液,用石油醚(60~90℃)製成每1L分別含0μg、1μg、5μg、10μg、50μg、100μg、250μg的溶液,即得。
17.1.1.5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藥材或飲片 取供試品於60℃乾燥4小時,粉碎成細粉,取約2g,精密稱定,置100ml具塞錐形瓶中,加水20ml浸泡過夜,精密加丙酮4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丙酮補足減失的重量,再加氯化鈉約6g,精密加二氯甲烷3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15分鐘,再稱定重量,用二氯甲烷補足減失的重量,靜置(使分層),將有機相迅速移入裝有適量無水硫酸鈉的100ml具塞錐形瓶中,放置4小時。精密量取35ml,於40℃水浴上減壓濃縮至近幹,加少量石油醚(60~90℃)如前反覆操作至二氯甲烷及丙酮除淨,用石油醚( 60~90℃)溶解並轉移至10ml具塞刻度離心管中,加石油醚(60~90℃)精密稀釋至5ml,小心加入硫酸1ml,振搖1分鐘,離心(3000轉/分)10分鐘,精密量取上清液2ml,置具刻度的濃縮瓶(見圖)中,連接旋轉蒸發器,40℃下(或用氮氣)將溶液濃縮至適量,精密稀釋至1ml,即得。
圖 刻度濃縮瓶
17.1.1.6 製劑
取供試品,研成細粉(蜜丸切碎,液體直接量取),精密稱取適量(相當於藥材2g),以下按上述供試品溶液製備法制備,即得供試品溶液。
17.1.1.7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和與之相對應濃度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各1μl,分別連續進樣3次,取3次平均值,按外標法計算供試品中9種有機氯農藥殘留量。
{
17.1.2 第二法
17.1.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分析柱:用50%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爲固定液(DB-17)的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0m×0.25mm×0.25μm),驗證柱:用100%二甲基聚硅氧烷爲固定液(DB-1)的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m×0.25mm×0.25μm)。63Ni-ECD電子捕獲檢測器。進樣口溫度240℃,檢測器溫度300℃,不分流進樣,流速爲恆壓模式(初始流速爲每分鐘1.3ml)。程序升溫:初始70℃,保持1分鐘,每分鐘10℃升至180℃,保持5分鐘,再以每分鐘5℃升至220℃,最後以每分鐘100℃升至280℃,保持8分鐘。理論板數按曠BHC計算應不低於1×106,兩個相鄰色譜峯的分離度應大於1.5。
17.1.2.2 對照品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六六六(BHC)(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DDT)(PP'-DDE,PP'-DDD,OP'-DDT,PP'-DDT)、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七氯(heptachlor)、順式環氧七氯(heptachlor-exo-epoxide)、反式環氧七氯(heptachlor-endo-epoxide)、艾氏劑(aldrin)、狄氏劑(dieldrin)、異狄氏劑(endrin)、順式氯丹(cis-chlordane)、反式氯丹(trans-chlordane)、氧化氯丹(oxy-chlordane)、α-硫丹(α-endosulfan)、β-硫丹(β-endosulfan)、硫丹硫酸鹽(endosulfan sulfate)農藥對照品適量,用異辛烷分別製成每1ml約含100μg或200μg的溶液,即得。各對照品儲備液濃度見表l。
17.1.2.3 混合對照品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上述各對照品儲備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異辛烷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混合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分別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對照品儲備液,用異辛烷製成2組每1ml分別含10ng、20ng、50ng、100ng、200ng、500ng的溶液,即得(其中β-六六六、異狄氏劑、PP'-滴滴滴、OP'-滴滴涕每1ml分別含20ng、40ng、100ng、200ng、400ng、1000ng)。
17.1.2.4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供試品,粉碎成細粉(過三號篩),取約1.5g,精密稱定,置於50ml聚苯乙烯具塞離心管中,加入10ml水,混勻,放置2小時,精密加入乙腈溶液15ml,劇烈振搖提取1分鐘,再加入預先稱好4g無水硫酸鎂與5g氯化鈉的混合粉末,再次劇烈振搖1分鐘後,離心1分鐘(4000轉/分)。精密吸取上清液10ml,40℃減壓濃縮至近幹,用環己烷-乙酸乙酯(1:1)分次洗滌圓底燒瓶,洗液一併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環己烷-乙酸乙酯(1:1)至刻度,搖勻,備用。將上述溶液轉移至預先加入1g無水硫酸鈉的離心管中,離心,取上清液5ml過凝膠滲透色譜柱(淨化柱:400mm×25mm,內裝BIO-Beads S-X3填料;以環己烷-乙酸乙酯(1:1)爲流動相;流速爲每分鐘5.0ml)淨化,收集18~30分鐘的餾分,40℃減壓濃縮至約1ml,加少量正己烷替換兩次,殘渣加正己烷1ml使溶解,置弗羅裏硅土固相萃取小柱(1000mg/6ml,加樣前依次用正己烷-丙酮(95:5)10ml和正己烷10ml預淋洗)上,容器用正己烷洗滌3次,每次1ml,洗液置同一弗羅裏硅土固相萃取小柱上,再用正己烷-丙酮(95:5)10ml洗脫,收集全部洗脫液,置氮吹儀上吹至近幹,精密加入異辛烷1ml使溶解,即得。
17.1.2.5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和混合對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按外標校準曲線法計算供試品中各農藥殘留量。
17.1.2.6 限度
每1kg中藥材或飲片中含總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之和)不得過0.2mg;總滴滴涕(PP'-DDE,PP'-DDD,OP'-DDT,PP'-DDT之和)不得過0.2mg;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不得過0.1mg;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不得過0.1mg;七氯(heptachlor)、順式環氧七氯(heptachlor-exo-epoxide)和反式環氧七氯(heptachlor-endo-epoxide)之和不得過0.05mg;艾氏劑(aldrin)和狄氏劑(dieldrin)之和不得過0.05mg;異狄氏劑(endrin)不得過0.05mg;順式氯丹(cis-chlordane)、反式氯丹(trans-chlordane)和氧化氯丹(oxy-chlordane)之和不得過0.05mg;α-硫丹(α-endosulfan)、β-硫丹(p-endosulfan)和硫丹硫酸鹽(endosulfan sulfate)之和不得過3mg。
17.1.2.7 附註
(1)當供試品中有農藥檢出時,可在驗證柱中確認檢出的結果,再進行定量。必要時,可將上述供試品溶液按照氣相色譜一質譜法進行確證。
(2)方法測定的加樣回收率應在70%~120%之間。
表l 22種有機氯類農藥對照品分組、儲備液濃度、相對保留時間及檢出限參考值
序號 | 中文名 | 英文名 | 對照品儲備液 (μg/ml) | 相對保留時間 (分析柱) | (mg/kg) |
1 | hexachlorobenzene | 100 | 0.574 | 0.001 | |
2 | α-六六六 | α-BHC | 100 | 0.601 | 0.004 |
3 | quintozene | 100 | 0.645 | 0.007 | |
4 | γ-六六六 | γ-BHC | 100 | 0.667 | 0.003 |
5 | β-六六六 | β-BHC | 200 | 0.705 | 0.008 |
6 | heptachlor | 100 | 0.713 | 0.007 | |
7 | δ六六六 | δ-BHC | 100 | 0.750 | 0.003 |
續表
序號 | 中文名 | 英文名 | 對照品儲備液 (yg/ml) | 相對保留時間 (分析柱) | (mg/kg) |
8 | aldrin | 100 | 0.760 | 0.006 | |
9 | 氧化氯丹 | oxy-chlordane | 100 | 0.816 | 0.007 |
10 | 順式環氧七氯 | heptachlor-exo-epoxide | 100 | 0.833 | 0.006 |
11 | 反式環氧七氯 | heptachlor endo-epoxide | 100 | 0.844 | 0.005 |
12 | 反式氯丹 | trans-chlordane | 100 | 0.854 | 0.005 |
13 | 順式氯丹 | cis-chlordane | 100 | 0.867 | 0.008 |
14 | α-硫丹 | α-endosulfan | 100 | 0.872 | 0.01 |
15 | P,P'-滴滴伊 | P,P'-DDE | 100 | 0.892 | 0.006 |
16 | dieldrin | 100 | 0.901 | 0.005 | |
17 | endrin | 200 | 0.932 | 0.009 | |
18 | O,P'-滴滴涕 | O,P'-DDT | 200 | 0.938 | 0.018 |
19 | P,P'-滴滴滴 | P,P'-DDD | 200 | 0.944 | 0.008 |
20 | β-硫丹 | β-endosulfan | 100 | 0.956 | 0.003 |
21 | P,P'-滴滴涕 | P,P'-DDT | 100 | 0.970 | 0.005 |
22 | endosulfan sulfate | 100 | 1.000 | 0.004 |
17.2 二、有機磷類農藥殘留量測定
1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m×0.25mm×0.25μm)DB-17MS(或HP-5),氮磷檢測器(NPD)。進樣口溫度220℃,檢測器溫度300℃,不分流迸樣。程序升溫:初始120℃,每分鐘10℃升至200℃,每分鐘5℃升至240℃,保持2分鐘,每分鐘20℃升至270℃,保持0.5分鐘。理論板數按敵敵畏峯計算應不低於6000,兩個相鄰色譜峯的分離度應大於1.5。
17.2.2 對照品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對硫磷、甲基對硫磷、樂果、氧化樂果、甲胺磷、久效磷、二嗪農、乙硫磷、馬拉硫磷、殺撲磷、敵敵畏、乙酰甲胺磷農藥對照品適量,用乙酸乙酯分別製成每1ml約含100μg的溶液,即得。
17.2.3 混合對照品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上述各對照品儲備液1ml,置2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酸乙酯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混合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對照品儲備液,用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分別含0.1μg、0.5μg、1μg、2μg、5μg的溶液,即得。
17.2.4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藥材或飲片 取供試品粉末(過二號篩)約5g,精密稱定,加無水硫酸鈉5g,加入乙酸乙酯50~100ml,冰浴超聲處理3分鐘,放置,取上層液濾過,藥渣加乙酸乙酯30~50ml,冰浴超聲處理2分鐘,放置,濾過,合併兩次濾液,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滌濾紙及殘渣,與上述濾液合併。取濾液於40℃以下減壓濃縮至近幹,用乙酸乙酯轉移至5ml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精密量取1ml,置活性炭小柱[120~400目,0.25g,內徑0.9cm(如Supelclean ENVI-Carb SPE Tubes,3ml活性炭小柱),用乙酸乙酯5ml預洗]上,置多功能真空樣品處理器上,用正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ml洗脫,收集洗脫液,置氮吹儀上濃縮至近幹,精密加入乙酸乙酯1ml使溶解,即得。
17.2.5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和與之相對應濃度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各1μ1,分別連續進樣3次,取3次平均值,按外標法計算供試品中12種有機磷農藥殘留量。
17.3 三、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殘留量測定
17.3.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m×0.32mm×0.25μm) SE-54(或DB-5),63Ni-ECD電子捕獲檢測器。進樣口溫度270℃,檢測器溫度330℃。分流比20:1.5:1(或根據儀器設置選擇最佳的分流比)。程序升溫:初始160℃,保持1分鐘,每分鐘10℃升至278℃,保持0.5分鐘,每分鐘1℃升至290℃,保持5分鐘。理論板數按溴氰菊酯峯計算應不低於1×105,兩個相鄰色譜峯的分離度應大於1.5。
17.3.2 對照品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及溴氰菊酯農藥對照品適量,用石油醚(60~90℃)分別製成每1ml約含20~25μg的溶液,即得。
17.3.3 混合對照品儲備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上述各對照品儲備液1ml,置1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17.3.4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對照品儲備液,用石油醚(60~90口C)稀釋製成每1L分別含Oμg.4μg.8μg、40μg、200μg的溶液,即得。
17.3.5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藥材或飲片 取供試品於60℃乾燥4小時,粉碎成細粉(過五號篩),取約1~2g,精密稱定,置100ml具塞錐形瓶中,加石油醚(60~90℃)丙酮(4:1)混合溶液3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藥渣再重複上述操作2次後,合併濾液。濾液加入適量無水硫酸鈉脫水後,於40~45℃減壓濃縮至近於,用少量石油醚(60~90℃)反覆操作至丙酮除淨,殘渣加適量石油醚(60~90℃)溶解,置混合小柱[從下至上依次爲無水硫酸鈉2g、弗羅裏硅土4g、微晶纖維素1g、氧化鋁1g、無水硫酸鈉2g,用石油醚(60~90℃)一乙醚(4:1)混合溶液20ml預洗]上,用石油醚(60~90℃)乙醚(4:1)混合溶液90ml洗脫,收集洗脫液,於40~45℃減壓濃縮至近幹,再用石油醚(60~90℃)3~4ml重複操作至乙醚除淨,用石油醚(60~90℃)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即得。
17.3.6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和與之相對應濃度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各1μl,分別連續進樣3次,取3次平均值,按外標法計算供試品中3種擬除蟲菊酯農藥殘留量。
18 附錄Ⅸ R 不溶性微粒檢查法
本法系在可見異物檢查符合規定後,用以檢查靜脈用注射劑(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無菌粉末、注射用濃溶液)及供靜脈注射用無菌原料藥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數量。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顯微計數法。當光阻法測定結果不符合規定或供試品不適於用光阻法測定時,應採用顯微計數法進行測定,並以顯微計數法的測定結果作爲判定依據。
光阻法不適用於黏度過高和易析出結晶的製劑,也不適用於進入傳感器時容易產生氣泡的注射劑。對於黏度過高,採用兩種方法都無法直接測定的注射液,可用適宜的溶劑經適當稀釋後測定。
18.1 試驗環境及檢測
試驗操作環境應不得引入外來微粒,測定前的操作應在層流淨化臺中進行。玻璃儀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應潔淨、無微粒。本法所用微粒檢查用水(或其他適宜溶劑),使用前須經不大於1.0μm的微孔濾膜濾過。
取微粒檢查用水(或其他適宜溶劑)50ml,按相應檢查法項下規定的方法測定。光阻法要求每10m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應在1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應在2粒以下。顯微計數法要求每50m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應在2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應在5粒以下。否則表明微粒檢查用水(或其他適宜溶劑)、玻璃儀器或試驗環境不適於進行微粒檢查,應重新處理,檢測符合規定後方可進行供試品檢查。
18.2 第一法(光阻法)
當液體中的微粒通過一窄小的檢測區時,與液體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於被微粒阻擋而減弱,因此由傳感器輸出的信號降低,這種信號變化與微粒的截面積大小相關,光阻法檢查注射劑中不溶性微粒即依據此原理。
18.2.1 對儀器的一般要求
測量粒徑範圍爲2~100μm,檢測微粒濃度爲0~10000個/ml。
18.2.2 儀器的校正與檢定
所用儀器應至少每6個月校正一次。
(1)取樣體積 待儀器穩定後,取多於取樣體積的微粒檢查用水置於取樣杯中,稱定重量,通過取樣器由取樣杯中量取一定體積的微粒檢查用水後,再次稱定重量。以兩次稱定的重量之差計算取樣體積。連續測定3次,每次測得體積與量取體積的示值之差應在±5%以內。測定體積的平均值與量取體積的示值之差應在±3%以內。也可採用其他適宜的方法校正,結果應符合上述規定。
(2)微粒計數 取相對標準偏差不大於5%,平均粒徑爲10μm的標準粒子,製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數的懸浮液,靜置2分鐘脫氣,開啓攪拌器,緩慢攪拌使其均勻(避免氣泡產生),依法測定3次,記錄5μm通道的累計計數,第一次數據不計,後兩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與已知粒子數之差應在±20%以內。
(3)傳感器分辨 率取相對標準偏差不大於5%,平均粒徑爲10μm的標準粒子(均值粒徑的標準差應不大於1μm),製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數的懸浮液,靜置2分鐘脫氣,開啓攪拌器,緩慢攪拌使其均勻(避免氣泡產生),依法測定8μm、10μm和12μm三個通道的粒子數,計算8μm與10μm兩個通道的差值計數和10μm與12μm兩個通道的差值計數,上述兩個差值計數與10μm通道的累計計數之比都不得小於68%。若校正結果不符合規定,應重新調試儀器後再次進行校正,符合規定後方可使用。
如所使用儀器附有自檢軟件,可進行自檢。
18.2.3 檢查法
(1)標示裝量爲25ml或25ml以上的靜脈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濃溶液除另有規定外,取供試品,用水將容器外壁洗淨,小心翻轉20次,使溶液混合均勻,立即小心開啓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試品溶液沖洗開啓口及取樣杯,再將供試品溶液倒入取樣杯中,靜置2分鐘或適當時間脫氣,置於取樣器上(或將供試品容器直接置於取樣器上)。開啓攪拌,使溶液混勻(避免氣泡產生),依法測定至少3次,每次取樣應不少於5ml,記錄數據;另取至少2個供試品,同法測定。每個供試品第一次數據不計,取後續測定結果的平均值計算。
(2)標示裝量爲25ml以下的靜脈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濃溶液 除另有規定外,取供試品,用水將容器外壁洗淨,小心翻轉20次,使溶液混合均勻,靜置2分鐘或適當時間脫氣,小心開啓容器,直接將供試品容器置於取樣器上,開啓攪拌或以手緩緩轉動,使溶液混勻(避免產生氣泡),由儀器直接抽取適量溶液(以不吸入氣泡爲限),測定並記錄數據;另取至少3個供試品,同法測定。第一個供試品的數據不計,取後續測定結果的平均值計算。
(1)、(2)項下的注射用濃溶液如黏度太大,不便直接測定時,可經適當稀釋,依法測定。
也可採用適宜的方法,在層流淨化臺上小心合併至少3個供試品的內容物(使總體積不少於25ml),置於取樣杯中,靜置2分鐘或適當時間脫氣,置於取樣器上。開啓攪拌,使溶液混勻(避免氣泡產生),依法測定至少4次,每次取樣應不少於5ml。第一次數據不計,取後續測定結果的平均值,根據取樣體積與每個容器的標示裝置體積,計算每個容器所含的微粒數。
(3)靜脈注射用無菌粉末 除另有規定外,取供試品,用水將容器外壁洗淨,小心開啓瓶蓋,精密加入適量微粒檢查用水(或適宜的溶劑),小心蓋上瓶蓋,緩緩振搖使內容物溶解,靜置2分鐘或適當時間脫氣,小心開啓容器,直接將供試品容器置於取樣器上,開啓攪拌或以手緩緩轉動,使溶液混勻(避免氣泡產生),由儀器直接抽取適量溶液(以不吸入氣泡爲限),測定並記錄數據;另取至少3個供試品,同法測定。第一個供試品的數據不計,取後續測定結果的平均值計算。
也可採用適宜的方法,取至少3個供試品,在層流淨化臺上用水將容器外壁洗淨,小心開啓瓶蓋,分別精密加入適量微粒檢查用水(或適宜的溶劑),緩緩振搖使內容物溶解,小心合併容器中的溶液(使總體積不少於25ml),置於取樣杯中,靜置2分鐘或適當時間脫氣,置於取樣器上。開啓攪拌,使溶液混勻(避免氣泡產生),依法測定至少4次,每次取樣應不少於5ml。第一次數據不計,取後續測定結果的平均值,計算每個容器所含的微粒數。
(4)供注射用無菌原料藥 按各品種項下規定,取供試品適量(相當於單個製劑的最大規格量),置取樣杯或適宜的容器中,照上述(3)法,自“精密加入適量微粒檢查用水(或適宜的溶劑),緩緩振搖使內容物溶解”起,依法操作,測定並記錄數據;另取至少三份供試品,同法測定。第一次數據不計,取後續測定結果的平均值,計算每份所含的微粒數。
18.2.4 結果判定
(1)標示裝量爲100ml或100ml以上的靜脈用注射液 除另有規定外,每1m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25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3粒。
(2)標示裝量爲100ml以下的靜脈用注射液、靜脈注射用無菌粉末、注射用濃溶液及供注射用無菌原料藥除另有規定外,每個供試品容器(份)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6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600粒。
18.3 第二法(顯微計數法)
18.3.1 對儀器的一般要求
18.3.1.1 層流淨化臺
高效空氣過濾器孔徑0.45μm,氣流方向由裏向外,應定期檢查風速及淨化臺上空氣中的微粒數。
18.3.1.2 顯微鏡
雙筒大視野顯微鏡,目鏡內附標定的測微尺(每格5~10μm)。座標軸前後、左右移動範圍均應大於30mm,顯微鏡裝置內附有光線投射角度、光強度均可調節的照明裝置。檢測時放大100倍。
18.3.1.3 微孔濾膜
白色,孔徑0.45µm、直徑25mm或13mm,一面印有間隔3mm的格柵;膜上如有10µm及10µ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應在5粒以下,並不得有25µm及25µm以上的微粒,必要時,可用微粒檢查用水沖洗使符合要求。
18.3.2 檢查前的準備
試驗環境檢測符合規定後,在層流淨化臺上將濾器用微粒檢查用水(或其他適宜溶劑)沖洗至潔淨,用平頭無齒鑷子夾取測定用濾膜,用微粒檢查用水(或其他適宜溶劑)沖洗後,置濾器托架上;固定濾器,倒置,反覆用微粒檢查用水(或其他適宜溶劑)沖洗濾器內壁,瀝乾後安裝在抽濾瓶上,備用。
18.3.3 檢查法
(1)標示裝量爲25ml或25ml以上的靜脈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濃溶液 除另有規定外,取供試品,用水將容器外壁洗淨,在層流淨化臺上小心翻轉20次,使溶液混合均勻,立即小心開啓容器,用適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試品溶液25ml,沿濾器內壁緩緩注入經預處理的濾器(濾膜直徑25mm)中。靜置1分鐘,緩緩抽濾至濾膜近於,再用微粒檢查用水25ml,沿濾器內壁緩緩注入,洗滌並抽濾至濾膜近幹,然後用平頭鑷子將濾膜移置平皿上(必要時,可塗抹極薄層的甘油使濾膜平整),微啓蓋子使濾膜適當乾燥後,將平皿閉合,置顯微鏡載物臺上。調好入射光,放大100倍進行顯微測量,調節顯微鏡至濾膜格柵清晰,移動座標軸,分別測定有效濾過面積上最長粒徑大於10μm和25μm的微粒數。另取至少2個供試品,同法測定,計算測定結果的平均值。
(2)標示裝量爲25ml以下的靜脈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濃溶液除另有規定外,取供試品,用水將容器外壁洗淨,在層流淨化臺上小心翻轉20次,使混合均勻,立即小心開啓容器,用適宜的方法直接抽取每個容器中的全部溶液,沿濾器內壁緩緩注入經預處理的濾器(濾膜直徑13mm)中,照上述(1)同法測定。(3)靜脈注射用無菌粉末及供注射用無菌原料藥 除另有規定外,照光阻法中檢查法的(3)或(4)製備供試品溶液,同上述(1)操作測定。
18.3.4 結果判定
除另有規定外,每1m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12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2粒。
(2)標示裝量爲100ml以下的靜脈用注射液、靜脈注射用無菌粉末、注射用濃溶液及供注射用無菌原料藥 除另有規定外,每個供試品容器(份)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3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300粒。
19 附錄Ⅸ S 注射劑有關物質檢查法
注射劑有關物質係指中藥材經提取、純化製成注射劑後,殘留在注射劑中可能含有並需要控制的物質。除另有規定外,一般應檢查蛋白質、鞣質、樹脂等,靜脈注射液還應檢查草酸鹽、鉀離子等,其檢查方法如下。
19.1 蛋白質
除另有規定外,馭注射液1ml,加新配製的30%磺基水楊酸溶液1ml,混勻,放置5分鐘,不得出現渾濁。注射液中如含有遇酸能產生沉澱的成分,可改加鞣酸試液1~3滴,不得出現渾濁。
19.2 鞣質
除另有規定外,取注射液1ml,加新配製的含1%雞蛋清的生理氯化鈉溶液5ml[必要時,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放置10分鐘,不得出現渾濁或沉澱。如出現渾濁或沉澱,取注射液1ml,加稀醋酸1滴,再加氯化鈉明膠試液4~5滴,不得出現渾濁或沉澱。
含有聚乙二醇、聚山梨酯等聚氧乙烯基物質的注射液,雖有鞣質也不產生沉澱,對這類注射液應取未加附加劑前的半成品檢查。
19.3 樹脂
除另有規定外,取注射液5ml,加鹽酸1滴,放置30分鐘,不得出現沉澱。如出現沉澱,另取注射液5ml,加三氯甲烷10ml振搖提取,分取三氯甲烷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冰醋酸2ml使溶解,置具塞試管中,加水3ml,混勻,放置30分鐘,不得出現沉澱。
19.4 草酸鹽
除另有規定外,取溶液型靜脈注射液適量,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1~2,濾過,取濾液2ml,濾液調節pH值至5~6,加3%氯化鈣溶液2~3滴,放置10分鐘,不得出現渾濁或沉澱。
19.5 鉀離子
除另有規定外,取靜脈注射液2ml,蒸乾,先用小火熾灼至炭化,再在500~600℃熾灼至完全灰化,加稀醋酸2ml使溶解,置25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混勻,作爲供試品溶液。取10ml納氏比色管兩支,甲管中精密加入標準鉀離子溶液0.8ml,加鹼性甲醛溶液(取甲醛溶液,用0.1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8.0~9.0)0.6ml、3%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溶液2滴、3%四苯硼鈉溶液0.5ml,加水稀釋成10ml,乙管中精密加入供試品溶液1ml,與甲管同時依法操作,搖勻,甲、乙兩管同置黑紙上,自上向下透視,乙管中顯出的濁度與甲管比較,不得更濃。
19.6 注:標準鉀離子溶液的配製
取硫酸鉀適量,研細,於110℃乾燥至恆重,精密稱取2.2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適量使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貯備液。臨用前,精密量取貯備液10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相當於100μg的K)。
20 附錄Ⅸ T 甲醇量檢查法
本法系用氣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E)測定酒劑或酊劑中甲醇的含量。除另有規定外,按下列方法測定。
{
20.1 第一法(毛細管柱法)
20.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採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爲固定液的毛細管柱(選擇大口徑、厚液膜色譜柱,建議規格爲30m×0.53mm×3.00μm);起始溫度爲40℃,維持2分鐘,以每分鐘3℃的速率升溫至65℃,再以每分鐘25℃的速率升溫至200℃,維持10分鐘;進樣口溫度200℃;檢測器(FID)溫度220℃;分流進樣,分流比爲1:1;頂空進樣平衡溫度爲85℃,平衡時間爲20分鐘。理論板數按甲醇峯計算應不低於10000,甲醇峯與其他色譜峯的分離度應大於1.5。
20.1.2 測定法
取供試液作爲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甲醇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對照品溶液。分別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3ml,置10ml頂空進樣瓶中,密封,頂空進樣。按外標法以峯面積計算,即得。}[4]
20.2 第二法(填充柱法)
20.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直徑爲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爲載體;柱溫125℃。理論板數按甲醇峯計算應不低於1500;甲醇峯、乙醇峯與內標物質各相鄰色譜峯之間的分離度應符合規定。
20.2.2 校正因子測定
精密量取正丙醇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內標溶液。另精密量取甲醇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內標溶液10m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連續進樣3~5次,測定峯面積,計算校正因子。
20.2.3 測定法
精密量取內標溶液1ml,置10ml量瓶中,加供試液至刻度,搖勻,作爲供試品溶液,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除另有規定外,供試液含甲醇量不得過0.05%(ml/ml)。
20.3 附註
如採用填充柱法時,內標物質峯相應的位置出現雜質峯,可改用外標法測定。
21 附錄Ⅸ U 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法
本法系用蒸餾法測定經硫黃燻蒸處理過的藥材或飲片中亞硫酸鹽(以二氧化硫計)的殘留量。除另有規定外,按下列方法測定。
21.1 儀器裝置
如圖。A爲1000ml兩頸圓底燒瓶;B爲豎式迴流冷凝管;C爲(帶刻度)分液漏斗;D爲連接氮氣流入口;E爲二氧化硫氣體導出口。另配磁力攪拌器及電熱套。
圖 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儀器裝置
21.2 測定法
取藥材或飲片細粉約10g(如二氧化硫殘留量較高可適當減少取樣量,但不少於2g),精密稱定,置兩頸圓底燒瓶中,加水300~400ml(應加水至沒過氮氣導氣管的下端),取6mol/L鹽酸溶液10ml加入帶刻度分液漏斗中。錐形瓶內加入水125ml和澱粉指示液1ml作爲吸收液,置於磁力攪拌器上不斷攪拌。打開冷凝管,將冷凝管的上端E口處連接一橡膠導氣管置於錐形瓶內液麪以下。連接氮氣流人口D。開通氮氣,調節適宜的氣體流量(氮氣流速約爲0.2L/min,至蒸餾瓶內有氣泡均勻排出)。打開帶刻度分液漏斗的活塞,使鹽酸溶液10ml流入燒瓶中。給兩頸燒瓶內的溶液加熱至沸,並保持微沸約3分鐘後開始用碘滴定液(0.01mol/L)滴定,吸收液置於磁力攪拌器上不斷攪拌,至吸收液顯藍色或藍紫色持續30秒鐘不完全消褪,並將滴定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的碘滴定液(0.01mol/L)相當於0.6406mg的SO2。
22 附錄Ⅸ V黃麴黴毒素測定法
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藥材、飲片及製劑中的黃麴黴毒素(以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B2、黃麴黴毒素G1和黃瞌黴毒素G2總量計),除另有規定外,按下列方法測定。
2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乙腈-水(40:18:42)爲流動相;採用柱後衍生法檢測,(1)碘衍生法:衍生溶液爲0.05%的碘溶液(取碘0.5g,加入甲醇100ml使溶解,用水稀釋至1000ml製成),衍生化泵流速每分鐘0.3ml,衍生化溫度70℃;(2)光化學衍生法:光化學衍生器(254nm);以熒光檢測器檢測,激發波長λex=360nm(或365nm),發射波長λem=450nm。兩個相鄰色譜峯的分離度應大於1.5。
22.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黃麴黴毒素混合標準品(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B2、黃麴黴毒素G1、黃麴黴毒素G2標示濃度分別爲1.0μg/ml、0.3μg/ml、1.0μg/ml、0.3μg/ml)0.5m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作爲儲備液。精密量取儲備液1ml,置2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即得。
2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供試品粉末約15g(過二號篩),精密稱定,加入氯化鈉3g,置於均質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溶液75ml,高速攪拌2分鐘(攪拌速度大於11000轉/分鐘),離心5分鐘(離心速度2500轉/分鐘),精密量取上清液15ml,置5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量取續濾液20.0ml,通過免疫親合柱,流速每分鐘3ml,用水20ml洗脫,洗脫液棄去,使空氣進入柱子,將水擠出柱子,再用適量甲醇洗脫,收集洗脫液,置2ml量瓶中,並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2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對照品溶液5μl、10μl、15μl、20μl、2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峯面積,以峯面積爲縱座標,進樣量爲橫座標,繪製標準曲線。另精密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20~2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峯面積,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中相當於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B2、黃麴黴毒素G1、黃麴黴毒素G2的量,計算,即得。
22.5 附註
(2)殘留有黃麴黴毒素的廢液或廢渣的玻璃器皿,應置於專用貯存容器(裝有10%次氯酸鈉溶液)內,浸泡24小時以上,再用清水將玻璃器皿沖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