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論肺痿--從歷代所述概念和證治沿革談肺痿病的原旨*
這些觀點對以後的醫家頗有啓發借鑑。 4明清之際對肺痿的證治認識 明清時期對肺痿病的病因證治都作了明確的歸納總結。在病因症狀方面,明代王肯堂在《證治準繩》將肺痿按症狀分別列入咳嗽門和血證門論述強調肺痿咳血的症狀,“久嗽咯血成肺痿,“肺痿吐膿血[22]。明代龔廷賢在《萬病回春
-
《雜病廣要》:[內因類]骨蒸
肢睏倦,夜有盜汗,於本方去貝母,加青蒿。又柴胡散,治虛勞羸瘦,面色痿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夜多盜汗,咳嗽不止,於本方去秦艽當歸貝母,加青蒿五味子。準繩清骨散,專退骨蒸勞熱。於本方去當歸、貝母、烏梅,加胡黃連、青蒿、甘草。曰∶血虛甚,加當歸、芍藥、生地。嗽多,加阿膠、麥門冬、五味子。《心悟》清骨散,
-
《證治準繩》
《證治準繩》 醫學叢書。一名《六科證治準繩》。明·王肯堂撰。刊於1602年。全書闡述臨牀各科證治爲主。包括《證治準繩·雜病》八卷,《證治準繩·類方》八卷,《證治準繩·傷寒》八卷,《證治準繩·瘍醫》六卷,《證治準繩·幼科》九卷,《證治準繩·女科》五卷。各詳專條。現存初刻本,多種清刻本。1949年後有
-
《證治準繩》
《證治準繩》 醫學叢書。一名《六科證治準繩》。明·王肯堂撰。刊於1602年。全書闡述臨牀各科證治爲主。包括《證治準繩·雜病》八卷,《證治準繩·類方》八卷,《證治準繩·傷寒》八卷,《證治準繩·瘍醫》六卷,《證治準繩·幼科》九卷,《證治準繩·女科》五卷。各詳專條。現存初刻本,多種清刻本。1949年後有
-
《雜病廣要》:[臟腑類]傷食
傷脾不傷胃而傷肝,病不在下,故不可妄下。(《要訣》)(按∶先教諭曰∶《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復庵之論,豈原於此乎。《續醫說》、《證治準繩》並有說,宜並考。)怒氣侵脾證治怒氣傷肝,則肝木之氣,必侵脾土而胃氣受傷,致妨飲食。此雖以肝氣之逆,然肝氣無不漸散,而脾氣之傷,則受其困矣,此所以
-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二雜症門上]虛勞
頭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痠疼,心燥煩熱,氣滿腹脹,腰膝無力,經脈不調。柴胡(去苗)黃連(去須)知母(焙)赤芍藥龍膽黃芩(去苗)地骨皮麥門冬(去心,焙)茯神(去木)甘草(炙,各一兩)檳榔(七錢半)上爲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無時。《女科證治準繩》明王肯堂公元1368──公元1644年
-
《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二雜症門上]虛勞
氣,頭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痠疼,心燥煩熱,氣滿腹脹,腰膝無力,經脈不調。柴胡(去苗)黃連(去須)知母(焙)赤芍藥龍膽黃芩(去苗)地骨皮麥門冬(去心,焙)茯神(去木)甘草(炙,各一兩)檳榔(七錢半)上爲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無時。《證治準繩·女科》明王肯堂公元1368-1644年
-
《存存齋醫話稿》:卷一
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益見榮衛之足重矣。即如痢疾一證。有寒熱表證者。鹹知有關於營衛。此外則以病輕在腑。病重在髒。罔不謂內病也。而孰知王肯堂證治準繩論痢之舊積新積。歸重於營衛。內經守經隧之一語。此其一端歟。取其明白易曉。特拈出以印證之。其言曰。“積有新舊之分。舊積者。氣血食痰所化也。新積者。舊
-
證治準繩上中下
數:996版次:2a內容提要:本書由明代著名醫學家王肯堂編輯,約成書於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全書分六科(實爲五科),即《雜病證治準繩》8卷、《類方證治準繩》8卷、《傷寒證治準繩》8卷、《瘍醫證治準繩》6卷、《幼科證治準繩》9卷、《女科證治準繩》5卷,共44卷。內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
-
小兒哮喘病的中醫醫史文獻研究
主之。又有哮吼喘者,喉間如曳鋸之聲,可服梅花飲子。其食鹽酸而喘者,啖之以生豆腐。有熱者治之以清涼定喘之劑。2.2明清時期醫家對小兒哮喘的治療《幼科證治準繩》借《千金要方》“射干湯用以“治小兒咳嗽,喘急如水雞聲;“梅花飲子治小兒驚潮,五臟積熱,上焦蘊熱,手足心熱,喉
-
四、久病多瘀
絡氣血的瘀滯,也就是古代醫家據說的“久病入絡。《素問·痹症》曰:“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證治準繩》曾言:“人知百病生於氣,而不知血爲病之胎也。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也說:“大凡經主氣,絡主血,久病血瘀,“初
-
《瘍醫證治準繩》
《瘍醫證治準繩》 外科著作。六卷。一名《瘍科證治準繩》、《外科證治準繩》、《證治準繩·外科》,簡稱《外科準繩》或《瘍醫準繩》。明·王肯堂撰。本書系彙集整理前代外科著作的一部較系統的著作,爲《證治準繩》的第四部分。卷一總論癰疽病源、診治大法等;卷二爲潰瘍、久漏及癰疽所兼諸證;卷三-四分論身體各部的癰
-
《瘍醫證治準繩》
《瘍醫證治準繩》 外科著作。六卷。一名《瘍科證治準繩》、《外科證治準繩》、《證治準繩·外科》,簡稱《外科準繩》或《瘍醫準繩》。明·王肯堂撰。本書系彙集整理前代外科著作的一部較系統的著作,爲《證治準繩》的第四部分。卷一總論癰疽病源、診治大法等;卷二爲潰瘍、久漏及癰疽所兼諸證;卷三-四分論身體各部的癰
-
《女科證治準繩》
《女科證治準繩》 婦科著作。《證治準繩》中的一種,又名《女科準繩》。五卷。明·王肯堂撰。本書主要以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已校注本)爲藍本,廣泛收集各家學說,對明以前婦科學成就作了較細統的整理。成爲代表明代水平的婦產科專著。全書分爲:治法總論、調經門、雜證門、胎前門及產後門五大類,每類分列若干病
-
《女科證治準繩》
《女科證治準繩》 婦科著作。《證治準繩》中的一種,又名《女科準繩》。五卷。明·王肯堂撰。本書主要以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已校注本)爲藍本,廣泛收集各家學說,對明以前婦科學成就作了較細統的整理。成爲代表明代水平的婦產科專著。全書分爲:治法總論、調經門、雜證門、胎前門及產後門五大類,每類分列若干病
-
《幼科證治準繩》
《幼科證治準繩》 兒科著作。《證治準繩》中的一種,又名《幼科準繩》。九卷。明·王肯堂撰。刊於1602年。本書綜括整理明代以前有關兒科文獻編成。卷一證治通論及初生門;卷二-九將兒科諸病分屬五臟,列爲心、肝、脾、肺、腎五大類。每種病證均先論後方。引錄各書皆標明出處。由於取材廣博,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
-
《幼科證治準繩》
《幼科證治準繩》 兒科著作。《證治準繩》中的一種,又名《幼科準繩》。九卷。明·王肯堂撰。刊於1602年。本書綜括整理明代以前有關兒科文獻編成。卷一證治通論及初生門;卷二-九將兒科諸病分屬五臟,列爲心、肝、脾、肺、腎五大類。每種病證均先論後方。引錄各書皆標明出處。由於取材廣博,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
-
《證治準繩·幼科》:[集之六·心臟部四痘瘡(下)]眼目
蒺藜(各二兩)甘草(一兩)上,同爲極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後白湯送下,日進三服。或煎濃湯服亦可。頻頻服之,以翳退盡爲度,此方經驗極效。兔糞檳榔方向東西地方上一去不許回顧,尋取兔糞十四粒,檳榔用雌雄同磨,取不落地井花水調服,甚效。《證治準繩·幼科》明王肯堂公元1368年—1644年
-
《幼科證治準繩》:[集之六·心臟部四痘瘡(下)]眼目
通白蒺藜(各二兩)甘草(一兩)上,同爲極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後白湯送下,日進三服。或煎濃湯服亦可。頻頻服之,以翳退盡爲度,此方經驗極效。兔糞檳榔方向東西地方上一去不許回顧,尋取兔糞十四粒,檳榔用雌雄同磨,取不落地井花水調服,甚效。《幼科證治準繩》明王肯堂公元1368-1644年
-
第一節聚星障
聚星障是黑睛上生多個細小星翳,伴澀痛、畏光流淚的眼病。病名見於《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常在熱病後,或慢性疾病,或月經不調等陰陽氣血失調的情況下發病,多單眼爲患,也可雙眼同時或先後發生。本病病程較長,易反覆發作。治不及時,可發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症,愈後遺留瘢痕翳障,影響視力。
-
第九節青盲
青盲是指眼外觀端好,而視力漸降至盲無所見的眼病。病名首見於《神農本草經》,其後文獻多有記載,但以《證治準繩·七竅門》爲詳,相當於西醫學之視神經萎縮。本病可從青風內障、視瞻昏渺、高風內障等多種瞳神疾病演變而來,亦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頭眼部外傷引起。[病因病機]一、脾腎陽虛,精微不化,目失溫養
-
《證治準繩·傷寒》:[卷一總例]汗下大法
證謂小便赤大便祕澀或瀉下赤水或瀉或咳不能飲食不惡風寒發熱引飲其脈俱沉按之內實而痛此謂裏實宜速下之麻黃附子細辛湯內去麻黃隨髒元加藥同煮分作三服每下一證初一服加大黃三錢邪盡即止如邪未盡第二服加大黃二錢又未盡第三服加大黃一錢此先急而後緩是裏之裏也宜速下之《證治準繩·傷寒》明王肯堂公元1368年—1644年
-
《中國醫籍考》:[卷七十四]方論(五十二)
劉斯立所作仲陽傳附於末。宣和元年也。曹世榮曰。晉朝有醫工錢氏諱乙。設方用藥。明證識候。直究竟嬰孩臟腑冷熱。表裏虛實傳變。頓取其效。正所謂醫孩童之意。準繩法則之道如此。後世欲以及其儀者。蓋闕如也。往往誦錢君之書。記錢君之藥。錢君之意旨。未之聞也。愚詳其意。徑且直。其說勁且銳。其方截而良。其用功而速。深
-
肺萎
草湯;虛熱可用炙甘草湯、麥門冬湯、白虎加人蔘湯。對《金匱要略》的治法有所補充。4唐.王燾《外臺祕要》說明肺癆久嗽可進一步發展爲肺萎。5明.王肯堂《證治準繩》將肺萎分別列入咳嗽門和血證門。並認爲久嗽咯血成肺萎。6明.戴元禮《證治要訣》提出勞嗽。7陳實功《外科正宗》指出肺癰潰後,熱毒不淨,可轉爲肺萎。8
-
王肯堂
歷十七年(1589)中進士,授予翰林院檢討,以博學多聞而名揚館閣。後因上書主張抗禦倭寇未果,於萬曆二十年引疾歸裏,遂致志於著述。所著甚多,其中以《證治準繩》爲其代表作,歷十一年始著成。此書又名《六科證治準繩》,計分《證治準繩·雜病》、《雜病證治·類方》,分述中風、中寒等三十餘類證方;《證治準繩·傷寒
-
婦科名老中醫治子宮肌瘤經驗
護,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陰陽勞逸,飲食生冷,遂致營衛不輸,新陳幹忤,隨經敗濁,淋露凝滯爲癥瘕。”對病因病機的描述更爲確切。明代《校注婦人良方》、《證治準繩·女科》指出癥瘕形成與瘀血關係密切,《濟陰綱目》則提出了痰瘀互結可致癥瘕的見解,清代《婦科玉尺》更強調情志失調瘕癥瘕爲病的關係。可見歷代醫家對癥瘕
-
子宮肌瘤婦科名老中醫治驗
護,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陰陽勞逸,飲食生冷,遂致營衛不輸,新陳幹忤,隨經敗濁,淋露凝滯爲癥瘕。”對病因病機的描述更爲確切。明代《校注婦人良方》、《證治準繩·女科》指出癥瘕形成與瘀血關係密切,《濟陰綱目》則提出了痰瘀互結可致癥瘕的見解,清代《婦科玉尺》更強調情志失調瘕癥瘕爲病的關係。可見歷代醫家對癥瘕
-
《醫述》:[卷十·雜證匯參]哮
匯補》)哮與喘相類,但不似喘開口出氣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開,呀者口閉,開口閉口,盡有其聲,呷呀二音,合成哮字,以痰結喉間,與氣相擊故也。(《證治準繩》)哮有夙根,遇寒則發,或遇勞而發者,亦名哮喘。未發時以扶正爲主,既發時以攻邪爲主。扶正須辨陰陽,陰虛者補其陰,陽虛者補其陽。攻邪者須分微甚,或散
-
把辨證論治十法融入中醫病案
趙法新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精髓和規矩、治療學的準繩與核心,體現於審證求因、審因辨證、據證立法、依法組方、權變加減、劑型合宜、途徑最優、煎服用法、心理調適、飲食護理等環節,概稱“辨證論治十法”。其中每一法對療效都有直接影響,能否準確、完整地將之落實到每一個病案中,是診療成敗的關鍵。試將
-
第三節凝脂翳
凝脂翳是黑睛生翳,表面色白或黃,狀如凝脂,發病迅速,多伴有黃液上衝的急重眼病。病名見於《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若治不及時,每易迅速毀壞黑睛,甚至黑睛潰破,黃仁綻出,變生蟹睛惡候,愈後視力受到嚴重障礙,甚至失明。本病相當於西醫學之細菌性角膜潰瘍。[病因病機]一、黑睛表層外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