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瘍醫大全》:[卷五]太極圖說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周子懼人之不明,而製爲太極圖。無極而太極,無極者,未分之太極也;太極者,已分之陰陽也。一中分太極,中字之象形,正太極之形也。一即伏羲之奇,一而圖之即是無極。既曰先天太極,天尚未生,
-
《馮氏錦囊祕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二]太極圖說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周子懼人之不明,而製爲太極圖。無極而太極,無極者,未分之太極也。太極者,已分之陰陽也。一中分太極,中字之象形,正太極之形也。一叩伏羲之奇,一而圓之,即是無極,既曰先天太極。天尚
-
《醫旨緒餘》:[上卷]一、太極圖抄引
生生子曰∶天地萬物,本爲一體。所謂一體者,太極之理在焉。故朱子曰∶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在天地,統體一太極;在萬物,萬物各具一太極。即陰陽而在陰陽,即五行而在五行,即萬物而在萬物。夫五行異質,四時異氣
-
《滇南本草》:[第三卷]馬檳榔
\r馬檳榔\pc26.bmp\r,即馬金囊、水檳榔。其仁有紋,盤旋似太極圖,又名太極子。味微苦澀、回甜,性涼。入肺、脾二經。清熱解煩渴。子,入藥,嚼之,飲水愈甜。治咽喉炎。(附方)孕婦難產,氣滯血瘀難
-
《運氣要訣》:[正文]太虛理氣天地陰陽歌
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爲天地。未有天地氣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注】太者,極其至大之謂也;虛者,空虛無物之謂也。蓋極大極虛,無聲無臭之
-
《醫宗金鑑》:[卷四運氣要訣]太虛理氣天地陰陽歌
1.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爲天地.未有天地氣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注】太者,極其至大之謂也:虛者,空虛無物之謂也.蓋極大極虛,無聲無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三翼醫通考(上)]形神之妙太極分之
周子所謂太極,指神而言。神無所不統,故爲太極;神無影,故爲無極而太極。朱子所注,亦得其意,但不言神而言理,故讀者未即悟朱註上天之載蓋指神而言也。殊不知太極乃陰陽合而未分者也,陰形陽神皆在其中。及分爲陰
-
《吳醫匯講》:[卷七]東垣景嶽論相火辯
,稟自先天,爲人生之根本,云爲動作賴之以立,衰則病,息則死。老子曰∶“一”生二。”周子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靜而生陰陽。”是相火一人身之太極也,太極不能無動,然動而有節,即是少火以生氣,動而無制,則
-
《醫旨緒餘》:[上卷]三、太極圖說
(附中和集太極圖說)山陽度氏曰∶上之一圈者,太極本然之妙也。及其動靜既分,陰陽既形,而其所謂上之一圈者,常在乎其中,蓋本然之妙,未始相離也。至於陰陽變合而生五行,水火木金土各具一圈者,所謂分而言之,一
-
《類經圖翼》:[卷一運氣(上)]太極圖論
\r太虛圖\pt13a1.bmp\r太虛者,太極也,太極本無極,故曰太虛。天元紀大論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此之謂也。太極者,天地萬物之始也。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
-
《性命要旨》:無極而太極
太極在開闢之前。夫開闢之前作何形狀。蓋未可知。以人身之太極。推之是必爲太極也太極之前更有無極愈。不可知孔子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未嘗言無極也。然則無極究何如者人之有太極也。由於陰陽交感其未經交感而散於
-
《本草便讀》:木部
(李時珍曰。木者。五行之一也。性有宜土宜山原隰之不同。稟有或喬或香苞寓之殊異。是以堅脆美惡。同含太極之情。因之色味性形。各賦方宜之質。材充藥品。業醫者固當預悉其寒溫。實備果疏。衛生者豈可不審其良毒也哉
-
《醫心方》:[卷第四]治發令豎方第三
《延壽赤書》雲∶《太極經》曰∶理髮宜向壬地,當數易櫛,櫛處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如意方》雲豎發術∶馬藺灰(一升)紫寧灰(五升)胡麻灰(七升)凡三灰,各各淋之,先用馬藺灰汁,次用紫寧灰汁,後用胡麻灰汁
-
《靈素節注類編》:自序
爲陽,陽中有陰;地爲陰,陰中有陽;人亦如之,故卦象必有六爻也。所以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者,陰陽互根於太極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則太極爲陰陽之根也。是故陰陽貴平,偏勝則偏害,偏甚則偏絕,其根脫而太極
-
《本草述鉤元》:本草述初刻高序
太極之理。一陰一陽盡之矣。其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則陽中之陰。陰中之陽盡之矣。天地之陰陽。不得不散而爲五行者。所謂質具於地。氣行於天。不遺於一物。乃其不窮於六合者也。然則人之陰陽。其得之以爲臟腑氣血營衛
-
《性命要旨》:太極圖說註解序
太極之理微矣。哉妙矣。哉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無形無象先天而立。其體後天而發。其用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擬之則失議之。則非古人強圖之。以○強名之曰道。曰虛。無曰先天一氣。曰無極曰太極曰道者無名之名也。
-
《研經言》:[卷四]駁元陰
近徐靈胎砭趙養葵之改太極也,曰人身有元陽無元陰,大哉言矣!人身如天地,元陽猶《易》之太極;元陽動而爲陽,靜而爲陰,猶兩儀也。惟元陽動而爲陽之陽,方可以陰字對之;若元陽則無可與匹者,安得有元陰?夫元陽所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木心石
鬱於內,又不得泄,致其脂液凝聚,至精者久則變爲石。餘者皆朽,如松脂成琥珀,柏脂成瑪瑙,所謂物物有一太極也。心爲人身之太極,主中宮而至靈,以至變之物治之,則協議而化,故能愈此疾,論事雖變,而論理則常也。
-
《吳醫匯講》:[卷一]人身一小天地論
造化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無極之前,陰含陽也,有象之後,陰分陽也。陰爲陽母,陽爲陰父。陽生於子,極於已,而一陰來;陰生於午,極於亥,而一陽來複。震爲長男屬火,火生於寅,胞胎在已;巽爲長
-
《性命要旨》:補遺篇一
能飛騰蛇得定風珠。而能永壽。狐得月華。而能變人。異類尚能如是。豈獨人不能得丹。其理明矣。蓋天地爲一太極。各物具一太極。今例以人身太極之理言之。人即一太極也。鉛汞即太極之陰陽也。玄關即太極中之無極也。若
-
《景嶽全書》:[卷之三道集傳忠錄(下)]保天吟(三十四)
一氣先天名太極,太極生生是爲易。易中造化分陰陽,分出陰陽運不息。剛柔相蕩立幹坤,剝復羣生植,稟得先天成後天,氣血原來是真的。陰陽氣固可長生,龍虎飛騰失家宅。造化鍾人果幾多?誰道些須亦當惜。顧惜天真有兩
-
《醫碥》:[卷之一·雜症]命門說
旁,中有小心爲證。謂兩腎在七節之旁,兩腎中間,即七節之陷中也,小心即命門。《醫貫》又以中字爲解,以太極形容。謂一中分太極,中篆作φ,○,太極也;│分太極爲○。者。│,象人之脊骨,○,象人之兩腎,兩腎○
-
《經絡彙編》:原始
中,必賴元氣累積,漸次而成形。兒在母腹之中,亦賴氣血滋長,漸次而成體。人物之生,皆有所本雲,何也?太極乃一氣耳,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備而萬物生矣。當兩儀未判之先,總一太極也。太極如
-
《醫方考》:[卷五頭病門第五十五]八珍湯
是方也,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味濃養血之品也。複用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以養氣者,何哉?太極之妙,陰生於陽,故兼用此輩以益氣耳。或問∶頭痛而用人蔘,陽邪不益亢乎?餘曰∶虛火可補,人蔘、黃之類
-
《望診遵經》:[卷下]行止動靜提綱
人身一太極也。太極一陰陽也。診法之分動靜。猶太極之分陰陽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猶人身之動屬乎陽。靜屬乎陰也。動以行言。靜以止言。行有遲速。止有屈伸。猶太極之分兩儀。兩儀之分四象也。由是而剛柔得位
-
《本草乘雅半偈》:[第八帙]黍
黃者,故累定律,鬱成,此嘉穀也。【】曰∶黍者百穀之精,稟天地中和之氣以生,故一稃二米,均無差等。象太極之兩儀,是以之定律,爲陰陽衡量之始,他谷所不及也。主補中益氣者,蓋音始於宮。宮,土音也。其數八十一
-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蘆
能瀉太陰之陽。亦如麻黃,苗,能發汗;根,則止汗。谷屬金而糠之性熱,麥屬陽而麩之性涼。先儒謂物物具一太極,學人可不觸類而長之乎?一女子性躁味濃,暑月因怒而病呃,每作則舉身跳動,昏冒不知人。其形氣俱實,乃
-
《軒岐救正論》:[卷之一醫論]命門水火圖說
陽以陰爲體。陰以陽爲用。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陰陽相生水火交濟天人一理此本然也。周子所謂太極指神而言。神無所不統該變化故爲太極。而陰陽水火皆寓其中。乃合而未分。一氣之所渾成者。而人身具有太極
-
《靈素節注類編》:[卷三營衛經絡總論]經解
陽爲開,陽明爲闔,少陽爲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名曰一陽。此明陰陽闔闢之道也。陰陽互根於太極,太極即爲機樞,動而生陽,動極則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而闔闢之道,存乎中焉。今以三陰三陽之氣,原
-
《素問經注節解》:[內篇卷之一]靈蘭祕典論
以此養生則殃,以爲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按∶趙養葵作醫貫,謂主非心,乃命門也,命門爲一身之太極,爲十二官之君主,反覆千餘言,殊悚人目。自予論之,養葵之說,謂命門爲一身之太極誠是,謂爲十二官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