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lassic on 81 Medical Problem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Nan Ji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lassic of Questioni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難經》爲中醫理論著作[1] 。原作《黃帝八十一難經》。舊題戰國秦越人撰(但史料上卻無法證明)。成書約在東漢以前 。書中以問難的形式討論了81個問題,對診脈法、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五輸穴及補瀉法的運用均作了論述[2]。
《難經》爲醫經著作。三卷(或作五卷)。大抵爲秦漢之際或東漢以前的醫家託扁鵲之名而作。本書以問難形式闡述中醫基本理論和某些疑難問題。總設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難》。第1-22難論述脈診,其中提出“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切於臨牀實用,對後世影響深遠。第23-29難主論經脈流注始終、經脈長度、營衛度數、奇經八脈及所主病證。第30-47難主論臟腑、對三焦、腎與命門提出新見解。第48-61難主論疾病的證候、診斷及四診。第62-68難論述臟腑井俞諸穴。第69-81難論述針刺補瀉之法。此外《難經》還首次提出了“七衝門”、“八會穴”和“傷寒有五”等新觀點。全書文字簡要,理奧趣深,辨析亦頗精微,在祖國醫學經典中每每與《內經》相提並論。在古今中外均有較大影響。歷代刊本和注本頗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呂博望《注衆難經》、楊玄操《集註難經》、丁德用《補註難經》、滑壽《難經本義》、熊宗立《勿聽子俗解八十一難經》、張世賢《圖注八十一難經》、徐大椿《難經經釋》、黃元御《難經懸解》、日人丹波元胤《難經疏注》等。現存明刻本,及1940年黃竹齋校本等。
在線閱讀:
1.《難經經釋》 [清] 徐靈胎(公元1644-1911年)
3.《難經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