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西晉王叔和所撰《脈經》
西晉·王叔和撰《脈經》於公元三世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本書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先取《內經》、《難經》以及張仲景、華佗等有關論述分門別類,在闡明脈理的基礎上聯繫臨牀實際。全書共十卷。卷一論三部九候,寸口脈及二十四脈;卷二、三則以脈合臟腑經絡,舉其陰陽之虛實,形證之異同,作爲治療依據;卷四訣四時、百病死生之分,並論脈法;卷五述仲景、扁鵲脈法;卷六列述諸經病證;卷七-九討論脈證治療,其中卷七以傷寒、熱病爲主,卷八爲雜病,卷九爲婦產科、小兒病證;卷十論奇經八脈及右側上下肢諸脈。原有“手檢圖三十一部”,今已亡佚。本書的最大貢獻有二。其一:首次將脈象歸納爲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二十四種,並對每種脈象均作了具體描述。其二:本書將晉以前的診脈方法、脈象所反映的病理變化以及脈診的臨牀意義等許多重要文獻資料均收集保存下來。《脈經》經宋·林億等校訂後,卷數未變,而篇次和內容均有所更動。此書刻本頗多,現有幾十種刊本。1949年以來,人民衛生出版社、上海衛生出版社先後有影印本刊行。
《脈經》在線閱讀:http://zhongyiguji.21tcm.com/284/maijing/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