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針賦
拼音:jīnzhēnfù英文:《金針賦》爲鍼灸歌賦名。首載於徐鳳《鍼灸大全》。全名《梓岐風谷飛經走氣撮要金針賦》。主要以歌賦形式論述取穴方法、針刺手法等。序言謂此賦出自“梓岐風谷飛經走氣補瀉之法”,經撮要寫成此篇。“首論頭病取足,左病取右,男女早晚之氣,手足經絡順逆之理;次論補瀉下針,調氣、出針之
-
金針
拼音:jīnzhēn英文:概述:金針:1.用金質製成的醫用針具;2.泛指用金屬製成的醫用針具;3.眼科手術器械名稱。用金質製成的醫用針具·金針:金針指用金質製成的醫用針具。1968年出土的河北省滿城西漢劉勝墓葬中就有漢代金針實物。泛指用金屬製成的醫用針具·金針:金針泛指用金屬製成的醫用針具。《鍼灸聚
-
複式針刺手法
:複式針刺手法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式針刺手法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作用的針刺手法。宋代以後,不少鍼灸家還提出了豐富多采的複式針刺手法。明代徐鳳在《金針賦》中提出“飛經走氣”四法、“治病八法”,在當時極爲盛行,對後世影響亦爲深遠。楊繼洲在《鍼灸大成》中更是對複式手法有所發展,成爲楊氏針法的主要內容。
-
金針菇
拼音:jīnzhēngū英文:概述金針菇爲真菌植物門真菌冬菇的子實體,營養豐富,清香撲鼻。其菌蓋小巧細膩,黃褐色或淡黃色,幹部形似金針,故名金針菇。還有一種色澤白嫩的,叫銀針菇。金針菇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是拌涼菜和火鍋食品的原料之一。金針菇的別名樸菰、構菌、凍菌、金菇、毛柄金錢菌、智力菇金
-
飛經走氣
zǒuqì英文:概述:飛經走氣:1.針刺術語;小兒推拿方法。刺法術語·飛經走氣:飛經走氣爲刺法術語,指催行經氣的一些針刺手法,即針感沿經傳導。出《金針賦》。其法有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等。金·竇漢卿《金針賦》:“若夫過關過節,催運氣,以飛經走氣。”青龍擺尾:青龍擺尾爲針刺手法名。飛
-
調氣法
拼音:tiáoqìfǎ英文:qi-regulatingtechnique;概述:調氣法指調理經氣的各種方法。《金針賦》:“及夫調氣之法……氣不至者,以手循攝,以爪切掐,以針搖動,進捻搓彈。直至氣至。”包括捻轉、提插、呼吸配合、手指循按,以及龍虎升騰、納氣、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等法
-
金針拔障術
拼音:jīnzhēnbázhàngshù“金針拔障術”是我國古代醫學家對白內障眼病施行的一項手術。白內患者接受這項手術後,一般能重見天日。我國醫學界在一千多年前已能施行這項手術,這在世界眼科史上不能不說是先進的。白居易的眼病“案上漫鋪龍樹,閤中虛貯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這是唐代
-
開金針法
拼音:kāijīnzhēnfǎ英文:couchingforcataract;開金針法爲古代眼科手術方法,出自《銀海精微》。即金針撥障法。金針撥障法又稱“金篦刮目”“開金針法”。即金針撥內障法(金針開內障)。出自《張氏醫通》卷八。此法源於《外臺祕要》的金篦治療內障法。又名針內障眼法、開金針法、開內障眼
-
五門八法
拼音:wǔménbāfǎ英文:概述:八法五門:1.指“靈龜八法”;2.指《金針賦》中的八種刺法。靈龜八法·八法五門:八法五門指“靈龜八法”,即“奇經納卦法”或“奇經納甲法”。出《標幽賦》。是用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相通的八穴(內關、公孫、申脈、後溪、外關、臨泣、照海、列缺)配合八卦,根據日時干支所代表
-
八法五門
拼音:bāfǎwǔmén英文:eightmagicturtletechniques;概述:八法五門:1.指“靈龜八法”;2.指《金針賦》中的八種刺法。靈龜八法·八法五門:八法五門指“靈龜八法”,即“奇經納卦法”或“奇經納甲法”。出《標幽賦》。是用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相通的八穴(內關、公孫、申脈、後溪
-
金針開內障
拼音:jīnzhēnkāinèizhàng金針開內障眼科手術方法名稱。見《張氏醫通》卷八。又名針內障眼法、開金針法、開內障眼。現名金針撥障術、針撥白內障術。系用特製的撥障針,將混濁之黃精撥離原位。置於眼珠內之前下方。本法源於《外臺祕要》的金篦治療內障法。
-
地才
拼音:dìcái英文:地才即地部。約佔穴位整個深度的下1/3部位。《金針賦》:“刺之筋骨之間,名曰地才。”
-
引氣法
指插針,引指提針。意指提插可以加強針感和促使它擴散傳導的作用。呼吸行氣·行氣法:呼吸行氣爲行氣法之一。指針刺時配合患者呼吸來控制針感傳導的方法。《金針賦》:“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之。”是指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上方,宜在病人吸氣時提針,使氣上行;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下方,宜在病人呼氣時插針,使氣
-
行氣法
針刺時配合患者呼吸來控制針感傳導的方法。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上方,宜在病人吸氣時提針,使氣上行;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下方,宜在病人呼氣時插針,使氣下行。《金針賦》:“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之。”行氣法·捻轉行氣:捻轉行氣爲行氣法之一。指用捻轉的手法來控制針感傳導方向的方法。《黃帝內經靈樞·官能》
-
飛法
時,其針顫動有如飛鳥展翅。飛法(圖出自《中國鍼灸學詞典》)飛法的作用:飛法與其他手法配合,有促使得氣的作用。可作爲催氣、行氣之法。將針向前推進:《金針賦》:“補者一退三飛”,“瀉者一飛三退”,是以捻鍼時食指向後稱爲退,向前稱爲“飛”。《神應經》:“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針,卻用食指連搓三下(原注:謂之
-
慢提急按
拼音:màntíjíàn英文:quickinsertionandslowlifting慢提急按即緊按慢提。緊按慢提爲刺法用語。出《金針賦》。與緊提慢按相對,指提插補瀉法的動作。按(插)針時用力較緊急而重,提針時則較緩慢而輕。在燒山火等手法中用此。緊提慢按爲刺法用語。出《金針賦》。與緊按慢提相對。指
-
急提慢按
拼音:jítímànàn英文:quickliftingandslowinsertion;急提慢按即緊提慢按。緊提慢按爲刺法用語。出《金針賦》。與緊按慢提相對。指提插補瀉的動作,提針時用力較緊急而重,按(插)針時則用力較緩慢而輕。在透天涼等手法中用此。參考緊按慢提:緊按慢提爲刺法用語。出《金針賦》。
-
進氣法
拼音:jìnqìfǎ英文:進氣法爲針刺手法名。出《金針賦》。《鍼灸大成》稱作“運氣法”。其法先直刺,行緊提慢按六數,得氣後,將針斜對病痛處,行氣後,讓患者吸氣五、七口,以助運氣。用於各種痛症。《金針賦》:“進氣之訣,腰背肘膝痛,渾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針,臥針五七吸,待氣上下。”《鍼灸大成》稱作“
-
行氣四法
換針向,多用提按(或當呼氣時按納,吸氣時上提),使氣到病痛部位再直起針向下按納。用於癱瘓、半身不遂等症。行氣四法·進氣法:進氣法爲針刺手法名。出《金針賦》。《鍼灸大成》稱作“運氣法”。其法先直刺,行緊提慢按六數,得氣後,將針斜對病痛處,行氣後,讓患者吸氣五、七口,以助運氣。用於各種痛症。行氣四法·
-
手指補瀉法
之法,非必呼吸出內(納)針也”的論述,強調左手按壓等動作在針刺治療中的重要作用。竇默因將有關針刺的各種輔助手法總稱爲手指補瀉法,其十四條。後來在《金針賦》、《鍼灸聚英》等書中均有不同記載。參見十四法:十四法指針刺操作過程中的十四種基本手法。出《針經指南》。原稱“手指補瀉法”,即動、退、進、搓、盤、
-
龍虎交戰
拼音:lónghǔjiāozhàn英文:龍虎交戰爲針刺手法名。出明·徐鳳《金針賦》。龍指左轉,虎指右轉,反覆進行故稱交戰。《金針賦》:“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即以捻轉結合九六數組成。其法進針後先左轉(大指向前)九次,後右轉(大指向後)六次,反覆交替施行。也可分淺、中、深三層重複
-
十四法
》。原稱“手指補瀉法”,即動、退、進、搓、盤、搖、彈、捻、循、捫、攝、按、爪、切。後世醫家繼承了竇氏的學說,並各有體會和發揮:明·徐鳳《鍼灸大全·金針賦》略去捻法而增加提法,並指出了各法的用途。《鍼灸大全·金針賦》:“爪而切之,下針之法;搖而退之,出針之法;動而進之,催針之法;循而攝之,行氣之法;
-
金針撥障法
拼音:jīnzhēnbōzhàngfǎ英文:金針撥障法又稱“金篦刮目”“開金針法”。即金針撥內障法。據《外臺祕要》載,某些內障“宜金篦決,一針之後,豁若開雲而見日。”以後,歷代眼科及鍼灸著作也多有此記載。目前,隨着中西醫結合工作的發展,其手術器械、方法都有明顯改進,減少了併發症,提高了療效。方法:
-
金針丸
拼音:jīnzhēnwán《宣明論》卷十三:金針丸:別名:六神丸處方:丁香、木香、乳香、阿魏、輕粉、骨碎補(去毛)、檳榔、官桂、桂心、巴豆(去皮)、杏仁(去皮)、不木灰、肉豆蔻、陽起石、硃砂各等分。製法:上爲細末,水面糊爲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陽絕痞氣,心腹不忍者。用法用量:每服1丸,針穿作孔子
-
金針菜
拼音:jīnzhēncài英文:金針菜又叫黃花菜,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其地上部基生葉叢生,葉子呈半直立狀,葉片深綠色,長帶形,密生平行葉脈,中脈粗而下凹,葉片兩側沿中脈向上一起合攏。夏季抽花莖,傘房花序,每序有花十餘朵。花蕾呈小律錘狀,上部爲淺黃色,基部爲淺黃綠色。花蕾開放後,花冠爲金黃色,香味
-
金針豬蹄湯
拼音:jīnzhēnzhūtítāng處方:鮮金針菜根15克(或用幹金針菜24克)豬蹄1只製法:將鮮金針菜根與豬蹄加水同煮。功能主治:清熱消腫,通經下乳。適用於乳腺炎、乳汁不下。用法用量:喫肉,喝湯。每日1次,連喫3~4次。摘錄:《民間方》
-
開內障眼
erationwithmetallicneedle;cataractopiesis;開內障眼爲古代眼科手術方法,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一百三十三。即金針開內障。金針開內障出自《張氏醫通》卷八。此法源於《外臺祕要》的金篦治療內障法。又名針內障眼法、開金針法、開內障眼。現名金針撥障術、針撥白內障術。適用
-
接氣通經
法所需要的時間。其法依照《黃帝內經靈樞·脈度》所記載的經脈長度,結合《黃帝內經靈樞·五十營》:“呼吸定息,氣行六寸”的說法,定出各經的呼吸次數。《金針賦》:“通經接氣之法,已有定息寸數:手足三陽,上九而下十四,過經四寸;手足三陰,上七而下十二,過經五寸。在乎動搖出納,呼吸同法,驅運氣血,頃刻周流。
-
金針散
拼音:jīnzhēnsǎn《聖濟總錄》卷一四三:金針散:處方:皁角刺(赤紅者,炙)不拘多少。製法:上爲散。功能主治:久痔及腸風下血疼痛,諸藥不愈者。發背諸瘡腫。用法用量:一方用破故紙打碎,紙上炒,與皂莢刺等分爲散。每服三錢匕,溫酒調下。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四三《普濟方》卷二九○:方名:金針散組成
-
赤火金針
拼音:chìhuǒjīnzhēn英文:概述:赤火金針出《萬病回春》卷五。爲原書同卷“六聖散”之異名。別名:赤火金針處方:乳香2錢,沒藥2錢,川芎2錢,雄黃2錢,白芷2錢,盆消半兩。製法:上爲細末。功能主治:赤眼,頭風,耳鳴,鼻塞,腦不寧,牙痛及蜈蚣、蛇、蠍所傷。用法用量:用時口噙涼水,以藥搐鼻。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