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金匱著作簡稱《金匱要略》。三卷。東漢·張機撰。約成書於三世紀初。作者原撰《傷寒雜病論》十六卷,魏晉時經王叔和整理後,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醫書局根據當時所存的蠹簡文字重予整理編校,取其中以雜病爲主的內容,略去傷寒部分,仍釐定爲三卷,改名《金匱要略方論》。全書共25篇,方劑262首。所述病證包括內傷雜病方面有:痙溼暍、百合、狐惑、陰陽毒、瘧病、中風歷節、血痹、虛勞等40多種病證;外科方面有癰腫、腸癰、刀斧傷、浸淫瘡等病證;女科方面有經、帶、雜病、妊娠及產後等病證。此外還記述了急救卒死、臟腑經絡病脈及飲食禁忌等。書中總結了漢代以前的豐富臨牀經驗,提供了辨證論治及方藥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則。本書提供很多實用有效的方劑,直到現在仍較廣泛地應用於臨牀。但書中也有個別封建迷信或不切合實際的內容。自北宋刊行本書以後,歷代註釋及研究《金匱要略》的著作頗多,故有多種刊本和注本。現存元、明、清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金匱要略方論》全文在線閱讀:http://zhongyiguji.21tcm.com/198/jinyaoluefanglun/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