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足陽明為足陽明胃經的簡稱[1]。為十二經脈之一[2]。與足太陰脾經相表里[2]。五行屬土[2]。
3 循行路線
本經從鼻旁迎香開始,上至鼻根中,向旁邊交會足太陽膀胱經,向下沿鼻外側,進入上齒槽中,出來夾口旁的地倉,環繞口唇,向下交會于任脈的承漿穴,退回來沿下頜出面動脈部的大迎,過下頜角前下方的頰車,向上經耳前、鬢發前緣,到頭角部的頭維,再到前額中部,它的下行支脈,從大迎穴前直下頸動脈搏動處的人迎,沿著喉嚨,進入鎖骨上窩,向下貫穿膈肌,入屬胃腑,聯絡脾臟;它外行的主干,從鎖骨上窩向下經乳中,挾臍兩旁天樞下行,進入到腹股溝動脈部的氣沖;它在腹內的一條支脈,從胃下口開始,經腹腔到腹股溝與外行的主干合而下行,經髖關節前的髀關,到股四頭肌隆起處的伏兔,下向膝髕中,沿脛骨外側,到足背部的沖陽,再經中趾內側趾縫,出其末端厲兌;另有一條支脈,從膝下3寸處分出,向下進入中趾外側趾縫,并出其末端;它的又一條支脈,從足背部分出,走到大趾的內側端,交于足太陰脾經[2]。
足陽明胃經[2]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足陽明
- 《類經圖翼》:[卷五經絡(三)]諸部經絡發明
二十七。)腦髓∶足太陽直者入絡腦。(經絡二。)足陽明循眼系入絡腦。(經絡十三。)諸髓者皆屬于腦。(...
- 《外臺秘要》:[卷第三十九]孔穴主對法
及眉)十二(面發際)十三(牙齒)十四(胃脘咽喉足陽明)十五(遍身)十六(胸乳)十七(氣沖及脅)十八...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九十一針灸門]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之經,起于鼻交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
- 《普濟方·針灸》:[卷五針灸門]十二經流注五臟六腑明堂
大指轉傷。下車桎地適臂。指端傷為筋痹)。豐隆(足陽明絡也。在外踝上八寸。下廉外廉陷者中。灸三壯。主...
- 《醫學綱目》:[卷之八·陰陽臟腑部]穴法下
禁針灸。水溝一穴,在鼻柱下人中,近鼻孔陷中,手足陽明之會。針入四分,留五呼,灸三壯至七壯。兌端一穴...
- 更多古籍中的足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