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足太陰脾經穴指屬于足太陰脾經的經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計有: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單側計21穴[1]。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足太陰脾經穴
- 《針灸易學》:[卷下三尋穴]十二經圖十二經穴十二經補瀉八法圖
鼻下孔旁五分。手、足陽明之會。針三分,禁灸。足太陰脾經穴足太陰脾經穴圖一\pd-d22.bmp\...
- 《金針秘傳》:[六、十二經孔穴圖及歌括](四)足太陰脾經穴圖及歌括
足太陰脾經穴圖一\p06-d26a24.bmp(二十一穴)足太陰脾經穴圖二\p06-d2...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刺灸心法要訣]八脈交會八穴歌
系,陰蹺照海膈喉嚨。【注】[1]公孫二穴,是足太陰脾經穴也,通于沖脈; 內關二穴,此二穴是手厥陰心...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六經穴發明]足太陰脾經穴圖
足太陰脾經穴圖【主治】熱病汗不出,不得臥,身重骨痛,傷寒手足逆冷,...
- 《針經指南》:附∶針灸雜說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膽之經甲)。足太陰脾經穴∶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切要知(脾之經己)...
- 更多古籍中的足太陰脾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