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足跗
- 《醫經原旨》:[卷二]經絡上第五
也。)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髀,股也。抵,至也。髀關、伏兔,...
- 《傷寒論辯證廣注》:[卷之一]圖注內經足陰陽六經之脈
也。后廉。猶言后邊也。。同。一名腓腸。下腿肚也。足跗后兩旁圓骨曰踝。外曰外踝。京骨。本經穴名。此又言...
- 《醫學綱目》:[卷之一·陰陽臟腑部]陰陽
中,散于三焦。從三焦注膽,出脅,注足少陽,下行至跗上,復從跗至大指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
- 《經絡全書》:[前編·分野]八十四、〔跗〕
足陽明胃經(《靈樞》曰∶足陽明之脈,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又曰∶兩跗之上,脈堅陷者,足陽明病...
- 《針灸逢源》:[卷一靈樞經文]靈樞經脈篇
。)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髀關伏兔。皆膝上穴名。自此由陰市...
- 更多古籍中的足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