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zǐ sū yè
2 英文參考
folia perillae acutae[朗道漢英字典]
beef-steak plant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olium perill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erillae,foli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olium Perill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erilla leaf[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紫蘇葉
紫蘇葉為中藥名,出《藥性論》。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葉(或帶嫩枝)[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olium Perill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perilla leaf(《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紫蘇葉的別名
蘇葉[2]。
7 來源
紫蘇葉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葉(或帶嫩枝)[1]。
紫蘇葉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rguta (Benth.) Hand-Mazz或尖紫蘇P.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的葉[2]。
紫蘇葉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的葉或帶嫩枝。
8 產地
紫蘇葉主產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東等地[2]。
9 原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柔毛。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圓形,長3~9.5cm,寬2~8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呈紫紅色,淡紅色,有腺點。輪傘花序2花,組成偏向一側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卵形,頂端急尖或呈尾狀;花萼鐘狀,外有柔毛及腺點;花冠紫紅色或淡紅色,花冠筒內有環毛,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 雄蕊4。小堅果近球形,黃褐色,有網紋。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全國有栽培。
10 采收與初加工
夏季枝葉茂盛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11 生藥性狀
紫蘇葉葉片多皺縮卷曲、破碎,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嫩枝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12 性味歸經
13 紫蘇葉的功效與主治
紫蘇葉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紫蘇葉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吐瀉腹痛[2]。
紫蘇梗理氣寬中。
14 紫蘇葉的用法用量
煎服,6~9g[2]。
15 紫蘇葉的化學成分
紫蘇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紫蘇醛(l-perillaldehyde)、紫蘇醇(I-perilla-alcohol)、檸檬烯、芳樟醇、薄荷腦、丁香烯,并含香薷酮(elshottziaketone)、紫蘇酮、丁香酚等。
紫蘇葉含揮發油,油中主含紫蘇醛、左旋檸檬烯等[2]。還含紫蘇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紫蘇苷等[2]。
尖紫蘇葉含揮發油,油中含紫蘇醛、異戊基-3-呋喃甲酮、α-蒎烯及β-蒎烯、右旋檸檬烯、紫蘇醇、二氫紫蘇醇、薄荷醇、薄荷酮等[2]。
紫蘇葉煎劑或浸劑對實驗性發熱家兔有較弱的解熱作用;在體外對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
紫蘇還有鎮靜、抑制興奮傳導作用,能止咳、祛痰、平喘,促進消化液分泌抗凝血,對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響[2]。
16 紫蘇葉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紫蘇葉
Zisuye
PERILLAE FOLIUM
16.2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葉(或帶嫩枝)。夏季枝葉茂盛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16.3 性狀
本品葉片多皺縮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帶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16.4 鑒別
(1)本品葉的表面制片:表皮細胞中某些細胞內含有紫色素,滴加10%鹽酸溶液,立即顯紅色;或滴加5%氫氧化鉀溶液,即顯鮮綠色,后變為黃綠色。
(2) 取[含量測定]項下的揮發油,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紫蘇醛對照品,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 取本品粗粉0.5g,加甲醇2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干,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紫蘇葉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9:0.5: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6.5 檢查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 H第二法)。
16.6 含量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于0.40%(ml/g)。
16.7 紫蘇葉飲片
16.7.1 炮制
除去雜質,稍浸,潤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或未切葉。葉多皺縮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葉柄紫色或紫綠色。帶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切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16.7.2 含量測定
同藥材。
16.7.3 性味與歸經
辛,溫。歸肺、脾經。
16.7.4 功能與主治
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16.7.5 用法與用量
5~10g。
16.7.6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16.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紫蘇葉的方劑
- 源吉林甘和茶
ha標準編號:WS3-B-3720-98處方:紫蘇葉193g青蒿193g香薷193g薄荷96g葛根...
- 香蘇散
劑局方》方為常用方,組成為香附(炒香,去毛)、紫蘇葉各四兩,甘草(炙)一兩,陳皮二兩(不去白)。具...
- 參蘇飲
概述:參蘇飲同名方劑約有十四首,其組成為人參、紫蘇葉、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殼、桔梗、陳...
- 杏蘇止咳顆粒
ikeKeli處方:苦杏仁63g、陳皮47g、紫蘇葉63g、前胡63g、桔梗47g、甘草16g制法...
- 梅蘇丸
S3-B-0617-91處方:烏梅肉?200g紫蘇葉30g薄荷葉80g葛根20g檀香5g豆蔻5g柿...
- 更多用到中藥紫蘇葉的方劑
用到中藥紫蘇葉的中成藥
- 源吉林甘和茶
ha標準編號:WS3-B-3720-98處方:紫蘇葉193g青蒿193g香薷193g薄荷96g葛根...
- 杏蘇止咳顆粒
ikeKeli處方:苦杏仁63g、陳皮47g、紫蘇葉63g、前胡63g、桔梗47g、甘草16g制法...
- 梅蘇丸
S3-B-0617-91處方:烏梅肉?200g紫蘇葉30g薄荷葉80g葛根20g檀香5g豆蔻5g柿...
- 通宣理肺丸
同名方劑約有4首。中成藥通宣理肺丸的主要成分為紫蘇葉、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半夏(...
- 寶咳寧顆粒
名:寶咳寧顆粒BaokeningKeli處方:紫蘇葉30g、桑葉30g、前胡60g、浙貝母30g、...
- 更多用到中藥紫蘇葉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紫蘇葉
- 《證治準繩·類方》:[第四冊]香港腳
芎芷香蘇散(《得效》)川芎(七錢)甘草(二錢)紫蘇葉干葛白茯苓柴胡(各半兩)半夏(六錢)枳殼(炒,...
- 《普濟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濕門]中暑附論
出傳信適用方)治中暑惡心頭疼。煩躁。生津止渴。紫蘇葉(五兩揀凈)烏頭肉(二兩切炒)甘草(生三分)桂...
- 《證治準繩·類方》:[第二冊]氣
(河間)治九氣。烏藥(二兩)香附末(八兩)陳皮紫蘇葉干姜(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匕,鹽湯調服。...
- 《本草綱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蘇
十丸,常服之。(《斗門方》)金瘡出血不止。以嫩紫蘇葉、桑葉同搗貼之。(《永類鈐方》)顛撲傷損∶紫蘇...
- 《普濟方》:[卷一百八十一諸氣門]一切氣
肯多服。用之效驗。不可半夏(五兩)茯苓(四兩)紫蘇葉(一兩)濃樸(三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
- 更多古籍中的紫蘇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