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金匱》卷中
2.1 方名
紫參湯
2.2 組成
2.3 主治
2.4 紫參湯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5升,先煮紫參取2升,納甘草煮取1升半,分溫3服。
3 《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3.1 方名
紫參湯
3.2 組成
紫參1兩,黃芩(去黑心)3分,茜根(銼)1兩,赤芍藥1兩,阿膠(炙令燥)1兩,蒲黃1兩,雞蘇葉3分,小薊根(去土)3分,青竹茹1兩。
3.3 主治
便血。
3.4 紫參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塊,半棗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3.5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4 《圣濟總錄》卷七十
4.1 方名
紫參湯
4.2 組成
紫參2兩,蒲黃2兩,生地黃2兩,黃芩(去黑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赤芍藥1兩,當歸(切,焙)1兩,甘草(炙)1兩半。
4.3 主治
鼻衄不止。
4.4 紫參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入阿膠2片,炙令燥,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4.5 制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古籍中的紫參湯
- 《金匱要略方論》:[卷中]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46.下利,肺痛,紫參湯主之。紫參湯方紫參(半斤)甘草(三兩)上二味,...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四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論一首、脈證二十七條、方二十三首
甘草甘平。用以佐姜附之熱。而回厥逆。下利肺痛。紫參湯主之。(本草圖經肺痛二字。作者一字。)〔程〕肺...
- 《金匱玉函經二注》:[卷十七]嘔吐噦下利病脈證第十七
其拒格。更調二藥之走止。合適其用也。下利肺痛。紫參湯主之。紫參湯方紫參(半斤)甘草(三兩)上二味。...
-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卷五]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則止。下利,肺痛,紫參湯主之。【按】此文脫簡不釋。紫參湯方紫參(半斤)...
- 《金匱要略心典》:[卷下]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下利肺痛。紫參湯主之。趙氏曰。大腸與肺合。大抵腸中積聚。則肺氣...
- 更多古籍中的紫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