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zhuó tòng
2 英文參考
causalgi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burning pai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urning pai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thermalgia[朗道漢英字典]
Weir symptom[朗道漢英字典]
3 注解
灼痛為癥狀名[1],指疼痛伴有灼熱感,或疼痛部位的體表溫度較正常皮膚發熱[2]。可見于郁火傷陰之胃脘痛,或熱毒熾盛的瘡瘍、湯火傷等[1]。
灼痛是指痛而燒灼的表現[3]。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4.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治療灼痛的方劑
- 清熱除痹湯
效:清熱散濕,疏風活血。主治:產后身疼,關節紅腫灼痛。各家論述:本方主要由清熱祛濕與疏風活絡兩大類藥...
- 五汁安中飲
進,食則吐出,夾有粘液,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胸背灼痛,口干咽燥,五心煩熱,欲飲涼水,舌紅而干,脈細而...
- 地榆油
,燙傷。膚色焮紅,皮膚腫脹,水皰成片,糜爛滲水,灼痛瘙癢。用法用量:涂敷患處,每日一至二次。摘錄:《...
- 陰虛胃痛片
養陰益胃,緩中止痛。用于胃陰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隱隱灼痛,口干舌燥,納呆干嘔,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見上述...
- 婦炎靈膠囊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用于濕熱下注引起的陰部瘙癢、灼痛、赤白帶下、或兼見尿頻、尿急、尿痛等癥,以及霉菌...
- 更多治療灼痛的方劑
治療灼痛的中成藥
- 結石通片
膀胱炎,腎炎水腫,尿路結石,血尿,淋瀝混濁,尿道灼痛等。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注意:...
- 坐珠達西
愈潰瘍,消腫。用于“木布”病遷延不愈,胃脘嘈雜,灼痛,肝熱痛,消化不良,呃逆,吐瀉膽汁,吐血和煙汁樣...
- 金砂五淋丸
弦滑或滑數。(2)血淋:癥見尿血,小腹疼痛,尿道灼痛,小便淋漓。(3)砂淋:癥見尿血,小腹疼痛,尿道...
- 陰虛胃痛片
養陰益胃,緩中止痛。用于胃陰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隱隱灼痛,口干舌燥,納呆干嘔,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見上述...
- 陰虛胃痛顆粒
:養陰益胃,緩急止痛。用于胃陰不足所致的胃脘隱隱灼痛、口干舌燥、納呆干嘔;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見上述...
- 更多治療灼痛的中成藥
灼痛相關藥物
- 酚酞片
酞引起的過敏反應罕見,偶能引起皮炎、藥疹、瘙癢、灼痛及腸炎、出血傾向等。【禁忌】闌尾炎、直腸出血未明...
- 西沙必利片
氣、食欲缺乏、惡心、嘔吐或類似潰瘍的主訴(上腹部灼痛)。(2)胃-食管反流,包括食管炎的治療及維持治...
- 陰虛胃痛顆粒
】養陰益胃,緩中止痛。用于胃陰不足引起的胃脘隱隱灼痛,口干舌燥,納呆干嘔,慢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用...
- 阿昔洛韋乳膏
一日4~6次,共7日。【不良反應】可見輕度疼痛、灼痛、刺痛、瘙癢以及皮疹等。【禁忌】【注意事項】1....
- 米諾地爾溶液
不明確。這些不良反應包括刺激性皮炎(紅腫、皮屑和灼痛),非特異性過敏反應,風團,過敏性鼻炎,面部腫脹...
- 更多灼痛相關藥物
治療灼痛的穴位
- 大倉窬
大部分有效,半數可排出結石。治療腰痛:一患者腰部灼痛1個月,取三焦俞,針尖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用捻轉...
- 三焦俞
大部分有效,半數可排出結石。治療腰痛:一患者腰部灼痛1個月,取三焦俞,針尖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用捻轉...
- 懸極俞
大部分有效,半數可排出結石。治療腰痛:一患者腰部灼痛1個月,取三焦俞,針尖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用捻轉...
- 獨陰
96例,用艾條灸其兩側的至陰,灼熱的強度以不產生灼痛為限,其矯正率為90.3%,其中有86%的病例胎...
- 至陰
96例,用艾條灸其兩側的至陰,灼熱的強度以不產生灼痛為限,其矯正率為90.3%,其中有86%的病例胎...
- 更多治療灼痛的穴位
古籍中的灼痛
- 《醫方集解》:[除痰之劑第十五]控涎丹
妙應丸。《三因方》)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項筋骨牽引灼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氣脈不通;此乃痰涎在胸膈...
- 《瘍科綱要》:[卷上第三章·治瘍藥劑]第七節·論外瘍理濕之劑
普通瘍患,惟濕熱二者最多。偏于熱者,灼痛成膿;偏于濕者,發癢流水。大率痛癢、膿水之分途,即熱毒濕邪之...
- 《瘍科綱要》:[卷上第三章·治瘍藥劑]第六節·論外瘍清熱之劑
。此則內科百病屬熱者亦必居其大半;況在外瘍,肌膚灼痛,肉腐成膿,謂非熱郁于中,有以消爍之而何。此世俗...
- 《瘍醫大全》:[卷二十四前陰部]疝氣偏墜門主論
斗升,不癢不痛,此因感受濕氣,是以陰核氣結,亦有灼痛者。血疝者,狀如黃瓜,在于小腹兩旁,橫骨兩端,俗...
- 《瘍醫大全》:[卷十三正面耳頦部]耳發疽門主論
懸厘、主客二穴上,不五六日漸長蜂窩,皮紫焰熱如火灼痛。十日內剌之,有膿者生,無膿出血,精神恍惚,二十...
- 更多古籍中的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