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轉錄調控區數據庫 (最后修訂于2010/3/22 13:00:54)[共290字]
摘要:轉錄調控區數據庫(TRRD)是在不斷積累的真核生物基因調控區結構-功能特性信息基礎上構建的。每一個TRRD的條目里包含特定基因各種結構-功能特性:轉錄因子結合位點、啟動子、增強子、靜默子、以及基因表達調控模式等。TRRD包括五個相關的數據表:TRRDGENES(包含所有TRRD庫基因的基本信息和調控單元信息);TRRDSITES(包括調控因子結合位點的具體信息);TRRDFACTORS(包括TRRD中與各個位點結合的調控因子的具體信息);TRRDEXP(包括對基因表達模式的具體描述);TRRDBIB(包括所有注釋涉及的參考文獻)。TRRD主頁提供了對這幾個數據表的檢索服務。......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青島能源所揭示產油微藻轉錄因子調控網絡
圖1(A)計算方法預測的微擬球藻全基因組轉錄調控網絡,黃點代表轉錄因子,紅點代表靶基因。(B)甘油三酯(TAG)合成途徑的轉錄調控網絡,彩色圓柱體代表轉錄因子,紅線代表正調控,藍線代表負調控。自然界中的一些微藻因產油量高、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性強,并可在邊際土地上用海水或廢水培養,因此被視作潛在的新型能源作物之一。但目前種質選育的關鍵瓶頸之一是對于微藻產油調控機制的認識基本空白。近日,中國科學院青
- 中國人WD基因啟動子區的DNA序列和結構分析(基金項目)
擴增出WD基因啟動子區,進行測序。結果(1)啟動子區長度為1388bp,AT含量為35.4%,GC含量為64.6%;(2)存在2個12bp的正向重復順序:GGCACGGCAGAG;(3)存在的基因轉錄調控元件:①順式作用元件:CAATbox、GCbox、E-box;②轉錄調控因子結合位點:Sp1、AP1、AP2、HNF1、HNF3、CTF、NF1、C/EBP;③應答元件:(4)個金屬應答元件(MR
- 版納植物園揭示WRKY8轉錄調控因子參與調控抗病毒反應
析植物是如何防范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及隨后在體內轉運等數個重要環節,將有助于發掘許多十分重要的功能基因。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余迪求研究員領導的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通過研究發現,擬南芥WRKY8基因在調控植物病毒TMV-Cg系統侵染方面具有重要功能。隨后研究組對WRKY8參與調控植物病毒TMV-Cg在植株系統性葉片中的運輸和積累的分子機理進行了詳細解析,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通過表達分析發現,擬
- 研究發現轉錄調控因子Dec2在Th2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10月30日,免疫學專業期刊《免疫學雜志》(JournalofImmunology)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孫兵研究組最新研究成果:轉錄調控因子Dec2在Th2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這一研究成果進一步揭示了Th2細胞分化的調控網絡,并有助于了解Th2細胞介導的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 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主要由Th2細胞所介導。當機體幼稚Th細胞被抗原遞呈細胞
- 研究揭示植物光響應基因轉錄調控機理
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植物光響應基因轉錄調控新機理,為農作物高產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發表在《植物細胞》上。在高等植物中,光敏色素通過與一類bHLH轉錄因子——光敏色素互作蛋白(PIFs)相互作用、傳遞光的信號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然而,對光敏色素互作蛋白如何調控下游光響應基因,包括葉綠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相關基因的轉錄調控機制尚不清楚。對此,華南植物園農業及資源植物研究
- Cell:CRISPR技術助力轉錄調控研究
發表了題為“CRISPR-MediatedModularRNA-GuidedRegulationofTranscriptioninEukaryotes”的文章,指出CRISPR技術可以用于真核細胞轉錄調控研究,CRISPRi可以作為真核細胞基因表達精確調控的一種通用工具。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雜志在線版上。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JonathanS.Weissman研究組,華裔科學
- 核因子κB的結構和功能與內毒素介導的肝損傷的關系
【摘要】核因子kappaB(NF-κB)是近年來研究極為廣泛的核內轉錄調控因子,在細胞炎性反應、免疫反應以及細胞凋亡等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NF-κB參與多種細胞因子及急性期反應蛋白轉錄活性的調控,在免疫和炎性疾病的啟動中起重要作用。NF-κB在肝細胞有廣泛的表達,調控的基因可編碼多種細胞因子的轉錄,從基因水平參與肝組織炎癥反應。筆者就近年來的研究對NF-κB生物學特性作一回顧,并對NF-κB
- 角朊細胞基因表達的轉錄調控
摘要角朊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是一個受到精細調節的過程,并伴隨著一系列形態學和生化改變,最終形成角質細胞,這就必然涉及到許多結構基因的同時活化與滅活,即基因表達的調控,而轉錄水平的調控尤為重要。現已發現許多轉錄因子如AP1、AP2、Sp1、POU結構域及C/EBP等可調節角朊細胞基因的表達。 表皮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護屏障,其主要組成細胞為角朊細胞,為了完成其屏障功能,角朊細胞必須進行復雜而且受到嚴密調控
- HBV基因組轉染對小鼠NIH3T3細胞內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的轉錄調控作用
HBV基因組轉染對小鼠NIH3T3細胞內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的轉錄調控作用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2期第16卷分子與細胞免疫學單位:譚龍益(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全軍臨床免疫中心 上海 200003);林淑英(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全軍臨床免疫中心 上海 200003);周付才(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全軍臨床免疫中心 上海 200003);孔憲濤(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全軍臨床免疫
- 王綱研究員Cell子刊發轉錄調控新見解
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王綱研究員。其主要研究方向為真核基因表達調控以及癌癥與干細胞生物學。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美國NIH等機構的經費支持。基因的表達調控受到轉錄及轉錄后等多種水平的調節。mRNA的加工,包括加帽、剪接、加尾等,作為轉錄后調控的重要方式,是維持生物蛋白質功能多樣性的重要機制。mRNA可變加工與細胞的命運決定等發育過程、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
- 合作團隊三篇Nature文章解析基因轉錄調控
單位核小體,或將有助于揭示控制基因轉錄的規則。已故西北大學的JonathanWidom是第一篇Nature論文的資深作者,在這篇論文中他描述了一種繪制核小體圖譜的新方法。這一技術不僅將實現更好地了解轉錄調控,還將幫助科學家們了解DNA生物學的其他特征。他的長期合作者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EranSegal是另外兩篇論文的資深作者。“越來越明顯的是構成DNA包裝成為染色質方式基礎的結構,其獲得性的
- 生物物理所揭示致瘤皰疹病毒轉錄調控及病毒復制機理
VivoInfection的研究論文,報道了皰疹病毒MHV-68裂解期“分子開關”蛋白RTA(ReplicationandTranscriptionActivator)激活病毒早期基因ORF48轉錄的調控機理以及蛋白質ORF48對MHV-68病毒在體內和體外復制的重要作用。 EBV(EB病毒,愛潑斯坦-巴爾二氏病毒)與KSHV(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均是人源皰疹病毒亞家族成員,與多種人類腫瘤
- 真核生物核糖體蛋白基因的轉錄調控
在前基因組時期,構建基因調控網絡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然而,一個物種中包含有成千上萬的基因,因此構建基因調控網絡難度不言而喻。基于對核糖體蛋白(RP)基因近50年的研究,所以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基因更好地來理解和構建調控網絡。RP基因的早期研究是在大腸肝菌中開始的,RP基因在原核生物中形成操縱子,一些RP蛋白還能夠結合到翻譯成這些蛋白的mRNA上,引起翻譯的終止,在翻譯水平形成一種RP基因的調控反饋網
- 遺傳發育所發現免疫受體蛋白直接參與抗病轉錄調控新機制
植物受病原菌侵染后的抗病或感病反應往往伴隨細胞內轉錄重編程,但是免疫受體蛋白激活后如何參與細胞的轉錄調控、通過哪些直接或間接的下游的組分參與轉錄調控在國際上報道很少。之前的研究表明,大麥白粉病免疫受體蛋白MLA在細胞核內介導抗病反應(Baietal.,2012,PLoSpathogens),但MLA在細胞核中如何介導抗病有待深入研究。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沈前華課題組通過進一步對多個MLA的
- 華南植物園研究揭示植物光響應基因轉錄調控新機理
作用的能量來源,也是植物生命活動最重要的信號來源。高等植物通過光敏色素等光受體,感受自然環境中的光的強度、方向及光周期等信號的變化,調控植物自種子萌發直到開花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在高等植物中,光敏色素通過與一類bHLH(basichelix-loop-helix)轉錄因子——光敏色素互作蛋白(PhytochromeInteratingFactors,PIFs)相互作用,傳遞光的信號從而影響植物的生
- PARP1在小鼠胚胎干細胞分化過程中對Sox2蛋白水平及FGF4轉錄調控的機制研究
s)的建立更進一步拉進了干細胞和臨床疾病治療的距離。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轉錄因子Oct4和Sox2對于維持ESCs以及iPS細胞的建立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蛋白水平的微小改變都可以影響到其下游靶基因的正常表達,進而導致ESCs分化。然而,至今仍不是很清楚Oct4和Sox2以及其下游靶基因在ESCs及其分化過程中是如何被精密調控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干細胞生物重點
- Science:轉錄調控研究的重要成果
發現在人體中并不只有少數的關鍵基因和蛋白以24小時晝夜節律模式隨日升日落循環開啟和關閉。在整個機體的器官中有成千上萬的基因顯示出可預測的日常波動,它們的活動周期以一種復雜多樣的方式受到調控。新研究的核心在于發現了轉錄基因的關鍵酶——RNA聚合酶的功能隨著晝夜節律周期而改變。相關論文在線發布在8月30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HHMI研究人員JosephS.Tak
- HLA-B27啟動子熒光素酶報告基因載體的構建及其在Hela細胞的轉錄調控研究
建了熒光素酶報告基因(luc)與HLA-B27啟動子融合蛋白哺乳動物細胞表達載體,觀察其在Hela細胞的表達調控。研究者克隆出HLA-B27啟動子序列(432bp),構建pGL4.14/B27pro-luc融合蛋白表達載體。轉染Hela細胞構建穩定轉染細胞系。觀察不同的細胞因子對B27轉錄水平的表達調控。結果發現首先成功構建B27啟動子-luc融合蛋白表達載體:然后使用此載體轉染Hela細胞構建
- 科學家揭示內含子來源環形RNA新分子及轉錄調控功能機制
olecularCell)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組與計算生物學所楊力組的最新合作研究論文,發現來源于基因內含子區域的環形RNA新分子,揭示其成環機制及在基因轉錄調控中的重要功能。 眾所周知,人類基因組中存在大量被稱為基因組“暗物質(darkmatter)”的非編碼序列,包括基因間非編碼序列、內含子非編碼序列等。基因間非編碼序列轉錄產生線形長非編碼RNA分子
- 劉勛成等研究揭示植物光響應基因轉錄調控機理
本報訊(記者李潔尉通訊員周飛)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植物光響應基因轉錄調控新機理,為農作物高產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發表在《植物細胞》上。在高等植物中,光敏色素通過與一類bHLH轉錄因子——光敏色素互作蛋白(PIFs)相互作用、傳遞光的信號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然而,對光敏色素互作蛋白如何調控下游光響應基因,包括葉綠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相關基因的轉
- 上海生科院發現水稻抗旱耐鹽轉錄調控通路新成員
上海生科院發現水稻抗旱耐鹽轉錄調控通路新成員10月23日,PLOSGenetic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林鴻宣研究組題為DCA1ActsasaTranscriptionalCo-activatorofDSTandContributestoDroughtandSaltToleranceinRice的研究論文。該工作揭示了水稻抗逆性狀的轉錄調控機制。隨著水資源短缺、土壤鹽
- Cell:李海濤課題組破譯組蛋白乙酰化密碼
AF9YEATS結構域(綠色)識別H3K9乙酰化多肽(黃色)的復合物結構及AF9-DOT1L互作促進基因轉錄調控示意圖。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和結構生物學中心李海濤研究團隊于10月23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題為“AF9YEATSdomainlinkshistoneacetylationtoDOT1L-mediatedH3K79methylation”(AF9YEATS結構域關
- 上海生科院揭示長非編碼RNA對MYC基因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
tion。該項研究首次報道了一條超級增強子(super-enhancer)來源的,并在結腸癌中特異表達的長非編碼RNA(CCAT1-L),通過參與調節CTCF維持的染色質高級結構來實現對MYC基因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與大多其它低表達的增強子非編碼RNA(enhancerRNA)不同,CCAT1-L具有特定的轉錄方向和poly(A)尾巴,在結腸癌中高表達,并定位在細胞核中其轉錄位點附近。CCAT1-
- 版納植物園轉錄調控因子Alfin-like基因家族研究獲進展
物學研究組研究人員利用模式植物擬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及其近緣物種琴葉擬南芥(A.lyrata)和小鹽芥(Thellungiellahalophila)的基因組信息,研究了轉錄調控因子Alfin-like基因家族在三個近緣物種中的進化歷程、重復基因的丟失、及功能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結果以MolecularEvolutionaryAnalysisoftheAlfin-Like
- 微生物所揭示長鏈非編碼RNA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后,病毒RNA被宿主的病原識別受體所識別,激活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一系列天然免疫相關的信號通路被激活,大量免疫相關基因開始轉錄調控。首先干擾素大量表達并分泌至細胞外,隨后上百種干擾素刺激基因(ISG)轉錄表達,ISG蛋白通過多種機制抵御并清除病毒。近年來大量的實驗證據表明長鏈非編碼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在細胞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功能,但是lncRNA
- 南海海洋所構建馬氏珠母貝遺傳圖譜并發現轉錄調控因子
重等7個生長性狀連鎖的qtl峰值位點。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解析馬氏珠母貝經濟性狀分子遺傳基礎,可有效促進馬氏珠母貝分子育種技術發展。又悉,何毛賢研究團隊首次報道了馬氏珠母貝msx基因對生物礦化過程的轉錄調控機制。他們基于雙熒光素酶基因實驗、emsa實驗和rnai實驗,發現馬氏珠母貝msx基因可與殼基因蛋白基因pif啟動子區域的msx綁定位點結合,結合后激活pif啟動子,從而調控殼的生物礦化過程,影響
- 鄧紅雨課題組在致瘤皰疹病毒轉錄調控及病毒復制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ivoInfection”的研究論文,報道了皰疹病毒MHV-68裂解期“分子開關”蛋白RTA(ReplicationandTranscriptionActivator)激活病毒早期基因ORF48轉錄的調控機理以及蛋白質ORF48對MHV-68病毒在體內和體外復制的重要作用。 EBV(EB病毒,愛潑斯坦-巴爾二氏病毒)與KSHV(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均是人源皰疹病毒亞家族成員
- hNaDC1基因5’側翼區轉錄調控序列系列載體構建與鑒定
【摘要】 目的構建hNaDC1基因5’側翼區轉錄調控序列系列螢火蟲熒光素酶報告基因表達載體。方法PCR擴增獲得hNaDC1基因5’側翼轉錄調控區不同長度片段:hNaDC1A(-2232/+136,2368bp)、hNaDC1B(-1640/+136,1776bp)、hNaDC1C(-1084/+136,1221bp)、hNaDC1D(-253/+136,389bp)、hNaDC1E(-2232/
- 《Cell》封面miRNA對基因的轉錄控制
2010年的第一期《Cell》的封面留給了microRNA對基因表達的轉錄調控研究,來自德國弗賴堡大學植物生物技術系的科學家們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文章TranscriptionalControlofGeneExpressionbyMicroRNAs。德國Feiburg大學是德國乃至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和優秀的大學之一,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富盛名的是生物、醫學和牙科方面的研究。文
- 生化與細胞所科研人員發現并揭示長非編碼RNACCAT1-L通過調節染色質高級結構實現對MYC調控的分子機制
g-rangechromatininteractionsattheMYClocus”。研究發現并揭示了一條結腸癌特異表達的長非編碼RNA(CCAT1-L)通過參與染色質高級結構維持實現對MYC基因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該研究通過對結腸癌病人臨床樣品的全基因組測序,在“基因沙漠”區域(genedesert)-8q24區域、MYC基因上游約500Kb處發現了一條豐度很高,且在結腸癌中特異表達的lncRN
- 王前飛研究員《Blood》文章聚焦白血病
早年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的的王前飛研究員2009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近年來主要致力于基因轉錄調控網絡對血細胞發育的影響,以及基因表達紊亂導致急性白血病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學機理的研究,近期其研究組在著名雜志《Blood》上發表了有關MLL融合蛋白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致病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MLL融合蛋白通過選擇性調控野生型MLL蛋白的部分靶基因而推動急性白血病發生的致病機制,為我國白血病及其腫瘤
- Cell新發布干細胞文章即登最受關注成果
m)、中胚層(mesoderm)、內胚層(endoderm)。細胞首次在囊胚期胚胎的原始外胚層細胞中形成的多能狀態,在隨后的發育中會失去。目前科學家們并不清楚這種多能性向分化細胞狀態的轉變過程中的轉錄調控機制,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小鼠胚胎干細胞ESCs如何失去這種多能性,以及如何在各胚層之間進行選擇的。他們通過解析維持多能性的轉錄循環動力學,從中發現Oct4和Sox2這兩種蛋白能維持ESC
- C/EBPs在不同發育階段人毛囊-皮脂腺單位中的表達與意義
mentofhumanpilo-sebaceousunit.Keywordshumanpilo-sebaceousunitC/EBPsdifferentiation C/EBPs蛋白是一組耐熱的轉錄調控因子,能與啟動子CCAAT區及多種病毒增強子結合,在細胞增殖、分化、信號轉導及腫瘤發生、免疫反應、能量代謝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實驗表明C/EBP家族在細胞分化,炎癥反應及基因調控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 哈醫大兩篇《NAR》連續發表超級增強子新成果
學院張巖教授領導的計算表觀遺傳課題組在著名生命科學雜志《NucleicAcidsResearch》連續發表兩篇超級增強子新成果。超級增強子(Super-enhancer)是基因組中大量增強子富集的轉錄調控區域,能夠大幅度地激活基因的表達,且具有較高的組織特異性,在發育、癌癥等過程中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課題組在超級增強子的識別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其博士研究生魏艷軍等人通過整理收集公共數據資源中的H
- 上海生科院揭示一條lncRNA調控MYC轉錄的新機制
ng-rangechromatininteractionsattheMYClocus。研究發現并揭示了一條結腸癌特異表達的長非編碼RNA(CCAT1-L)通過參與染色質高級結構維持實現對MYC基因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該研究通過對結腸癌病人臨床樣品的全基因組測序,在“基因沙漠”區域(genedesert)——8q24區域、MYC基因上游約500Kb處發現了一條豐度很高,且在結腸癌中特異表達的lncR
- 植物花粉對低溫冷脅迫反應的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感。最近,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分子生物學研究組余迪求研究員指導的博士研究生鄒長松以模式植物擬南芥花粉為研究材料,通過基因功能分析手段證實了植物成熟花粉粒對低溫冷脅迫敏感,是由于花粉粒特異表達的轉錄調控因子WRKY34抑制低溫誘導的CBF1,CBF2和CBF3等基因表達所致。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國際期刊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植物WRKY基因家族是植物獨有的轉錄調控
- 遺傳發育所發現組蛋白表觀修飾參與調控植物鐵離子的吸收
蛋白精氨酸甲基轉移酶在轉錄調控、RNA加工、DNA修復和信號轉導等重要生物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凌宏清和鮑時來研究組最近的合作研究發現,擬南芥蛋白精氨酸甲基轉移酶SKB1可根據細胞內鐵離子含量的多少,動態結合到控制鐵離子吸收的轉錄調控基因bHLH38、bHLH39、bHLH100和bHLH101的啟動子區,對組蛋白進行對稱性雙甲基化(H4R3sme2)修飾,調控這四個
- 心理所關于疾病相關非編碼區域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但是這些易感基因的功能分析,尤其是針對非蛋白質編碼區域的功能研究有待取得進一步進展。針對這一現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王晶研究組開發了用于分析疾病相關非編碼區域基因表達調控功能的分析型數據庫《調控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數據庫》(RegulatorySNPdatabase;rSNPBase)。這一數據庫近期已被國際生物學雜志NucleicAcidsResearch接收并發表。該數
-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分子生物學試題(專業)(博士)2003年-1998年(缺2002年)
、遺傳物質提取的控制條件。4、21世紀生命科學的進展。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博士入學考試試題分子生物學(專業)1998-2000年試題匯編名詞解釋:1、斷裂基因(間隔基因,假基因)2、RNA編輯(RNA轉錄調控)3、氨基酰tRNA合成酶(mRNA翻譯)4、信號肽(蛋白質合成調控)5、增強子(基因表達調控)6、原核生物的轉錄終止7、基因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8、反式作用因子(基因表達)順式作用因子9、催化
- 植生生態所在光周期誘導開花時間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odimerstoMediateCRY2-DependentRegulationofFlowering-Timein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本文揭示了光周期誘導開花時間中開花素基因FT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植物能否成功地進行有性繁殖取決于精確的開花時間。因此,開花時間的調節對農業生產至關重要。作物的地理分布主要取決于光周期調控的開花時間差異。藍光受體CRY(Cryptochrome)及其
- KLF15是17ß-類固醇脫氫酶5型基因轉錄調控因子:女性睪酮產生調節和脂肪貯存潛在的聯系
《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的一篇文章報道Kruppel-likefactor15(KLF15)是17ß-類固醇脫氫酶5型基因轉錄調控因子,是女性睪酮產生調節和脂肪貯存潛在的聯系因子。這項研究是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進行的,他們在17ß-類固醇脫氫酶5型基因(human17-hydroxys
- 廈門大學Cell子刊文章HIV研究新成果
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疾病來了新曙光。相關研究論文發布在4月5日的《分子細胞》(Molecularcell)雜志上。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廈大藥學院“千人計劃”專家周強教授。其重要研究領域是真核及艾滋病基因轉錄調控機制研究。曾在Science、Nature、PNAS等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數十篇相關論文。并以原創性研究獲得美國專利2項。曾被評為執教美國大學35強的中國大陸學子之一。艾滋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
- CellNature:破解基因組奧秘
日前,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教授FrankPugh主要從事真核細胞基因組中轉錄調控機制方面的研究,近期其研究組接連在《Cell》、《Nature》發表文章,分別解析了基因組中相同類型位置上編碼和非編碼RNA的起始點,以及利用一種新技術,破解了兩種染色體重構因子在基因組范圍內的組織調控方式。在真核細胞中,ATP依賴的染色體重構復合物對調控啟動子,對轉錄的功能都非常重要。SWR-C/SWR
- 基因組所成功構建“脊椎動物進化分支共調控基因數據庫”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科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成功構建出“脊椎動物進化分支共調控基因數據庫”。該研究成果在EvolutionaryBioinformatics雜志發表。脊椎動物,尤其是哺乳動物,其基因組的序列特征和基因位置關系具有良好的共線性關系,這些復雜且動態的基因排列和染色體結構對于維持體形發育和細胞分化具有重要意義。但其中幾個基本問題卻一直困擾著科研人員,如:不同進化分支物種(
- 遺傳發育所在花粉管導向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認為只有助細胞負責吸引花粉管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通過生化和分子遺傳學等方法,找到了一個新的基因CBP1,其突變導致胚囊不能吸引花粉管(圖B),不能受精。CBP1編碼一個在中央細胞特異表達的轉錄調控因子(圖C)。研究證明,CBP1通過與轉錄因子AGL80和Mediator互作,介導RNAPolII轉錄起始復合物的組裝(圖D、E),進而調控中央細胞特異基因的表達。同時還發現,中央細胞可以調控助
- 北京生科院揭示RNA結合蛋白調控網絡中功能遺傳變異的機制
包括3‘-UTRs、microRNA的結合位點、RNA結合蛋白(RBPs)的結合位點。因此評估SNVs對轉錄后調控網絡的作用將有助于理解不引起蛋白結構改變的遺傳變異或RNA編輯影響生物表型的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孫中生課題組開發了一個研究轉錄后因子互作和調控功能變異的數據庫——RBP-Var。RBP-Var提供了一個易于使用的Web界面,它能幫助用戶快速判斷自己感興趣的SNV
- 尚永豐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院士簡介: 尚永豐,男,1964年生,漢族,甘肅省通渭縣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后。現為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系主任,長江學者。 主要從事基因轉錄調控的表觀遺傳機制及性激素相關婦科腫瘤分子機理的研究。提出、驗證并從分子機理上詮釋了雌激素受體轉錄起始復合體在靶基因啟動子上循環反復結合的假說以及雌激素受體所介導的基因轉錄具有“雙相性”和“兩維性”的
- 植物所揭示生長素調控根系重力形態建成的機制
擬南芥FLP和MYB88協同對根尖感重細胞中PIN基因轉錄調控。(A)FLP在主根根尖感重細胞中有特異表達,MYB88在主根感重細胞中無表達。不同野生型和myb88,flp-1主根表現出重力響應缺陷。(B)重力刺激后flp-1主根兩側不對稱生長素(DII-VENUS熒光)的建立滯后于野生型。(C)一個世紀之前,達爾文描述了根向重性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直接影響植物對營養和水分的吸收
- 天津工業生物所在酵母轉錄后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酵母中RNA結合蛋白和轉錄因子間的競爭與協作示意圖基因表達的精確調控是當前合成生物學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轉錄后調控處于基因轉錄和蛋白質翻譯過程之間,是一種重要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相對于轉錄調控,轉錄后基因表達調控將更直接、更精確。在釀酒酵母中,轉錄后調控主要由一種mRNA結合蛋白(轉錄后調控因子)來執行,但是該類mRNA結合蛋白的調控機制還需要深入研究。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江會鋒研究員帶
- 成都生物所研究構建易變山羊草首個轉錄組數據庫
18,064條unigene,其平均長度為500bp、N50為599bp、平均測序深度為33.25倍的。進一步對這些unigene進行注解發現有7,408條unigene和3個代謝途徑與CCN的拮抗調控相關。該轉錄組數據幾乎涵蓋了主要代謝途徑的已知基因,這為易變山羊草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序列信息,也可以作為易變山羊草中基因表達分析、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等領域研究的基礎和公共信息平臺,同時,再結合多基因組
- 癌癥發生機制新見解
核受體是一類主要在核內工作的蛋白質,但在疾病如癌癥發生發展過程中,這類蛋白會通過某種機制穿梭轉位于細胞質,執行與其核內轉錄調控作用不同的生物學功能,來自廈門大學生物醫學院的曾錦章教授和張曉坤教授關于核受體RARg異常轉位激活肝癌細胞生長通道研究取得新進展。作為一類依賴于特異性配體激活的多功能蛋白質,核受體在核內通過作用于靶基因的啟動子或增強子應答元件,調控基因轉錄進而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這是傳統意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