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zhōng yī xué
2 英文參考
Chinese indigenous medicin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orthodox medicin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中醫學:1.學科概念;2.同類同名科教書籍。
4 學科概念·中醫學
中醫學為學科概念[1]。中醫藥學為學科名[2]。以中國傳統的社會歷史文化為背景的醫藥體系,有別于近代從西方傳人的現代醫學體系,故又稱中國傳統醫學[2]。從現代學科分類,中醫藥學是中醫學和中藥學的合稱,但兩者的基礎理論是統一的,所以歷古至今中醫藥學都是統一的醫藥體系[2]。其中,中醫學是以傳統醫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體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一門綜合性學科[2]。中藥學是根據中醫理論體系研究藥物理論、方法和技術,包括藥物來源、采集、炮制、性味、功用、配伍法則和臨床應用等知識的系統學科[2]。
4.1 定義
中醫學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3] 。
4.2 中醫學的起源和發展
中醫學起源和發展于中國,歷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有了藥物,砭石、外治法的廣泛應用;春秋時期出現醫學理論,醫和于公元前541年提出“六氣致病說”;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系統地總結了中華民族與疾病作斗爭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奠定了中國醫學的理論基礎。此后兩千多年,歷代都有重要發展,特別是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金元四大家、明清的溫病學說,都大大地豐富了臨床經驗,提高了理論水平,充實了治療手段,建立起內容宏豐的科學體系,在整個古代長期居于世界醫學發展的前列,是世界上現存的兩大醫學體系之一。
4.3 中醫學的內容
中醫學的內容大體可分為三大方面:
(1)基礎醫學。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特征及健康與疾病相互轉化的規律。包括運氣學說、養生學說、未病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等。
(2)臨床醫學。研究疾病的臨床特征和辨證論治。包括對內、外、婦、兒、骨等大多數已知疾病的診治;創造和發展了辨證論治體系,包括望、聞、問、切四診,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辨證方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三因制宜等治則,以及方藥、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多種治療方法。
(3)中藥方劑學。研究中藥藥理和方劑的方理。中藥學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采制、性能、功效及應用方法;方劑學研究運用方劑的基本治法和各種方劑的分類、組方原則、劑型及煎服方法。
4.4 中醫學的特點
中醫學具有不同于西方醫學的許多特點,主要是其樸素的系統論思想,對于人的健康和疾病注重整體和交互作用,注重功能和動態過程的觀點和方法,在醫學科學的現代發展中,顯示出其優勢。隨著中醫事業的振興,中醫學逐步走向現代化,并正被世界各國廣泛地研究和應用。
5 同類同名科教書籍·中醫學
中醫學泛指同類同名科教書籍[1]。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0.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2.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古籍中的中醫學
- 《外科方外奇方》:重刻序
世人對于中西醫學之評判。輒謂西醫擅外科。中醫精內病。按之實際。西醫診療內病。固多特過中醫之處。中醫對...
- 《醫學啟源》:[卷之中十、《內經》主治備要]中滿
注云∶濕為積聚痞隔,而土主形體,位在中央,故中滿也。《醫學啟源》金張元素公元1127-1279年...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口甘
(入中消門)《醫學綱目》明樓英公元1565年...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一、醫方(三十二)治牙疳方]2.牙疳散
鏡面朱砂(二分)牛黃(五厘)珍珠(五厘,)共研細,日敷三次。《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張錫純公元1909年...
- 《醫學摘粹》:[傷寒證方歌括太陽本病]抵當湯證
(表退而熱結血分)表邪內入解無從,脈象微沉不結胸,熱在下焦當硬滿,腹中瘀血斷難容。《醫學摘粹》...
- 更多古籍中的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