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中外 (最后修訂于2015/10/31 14:03:42)[共65字]
摘要:中外即內外,代表疾病在表在里的不同部位或階段,也泛指發生在內臟或體表的兩類疾病。《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病之中外,何如?”......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醫燈續焰》:[卷十八(補遺)附擬補內外因第九六淫方]陰淫、上下厥逆、中外寒栗
附子理中湯(見第十七)四逆湯(見第二十二)《醫燈續焰》清潘楫公元1644-1911年
- 《類經》:[十二卷論治類]六、病之中外治有先后
(素問至真要大論五常政大論)帝曰∶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治其外。(素問至真要大論。從內之外者內為本,從外之內者外為本,但治其本,無不愈矣。)從內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調其內而后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于內者,先治其外而后調其內。(病雖盛于標,治必先其本,而后可愈,此治病之大法也,故曰治病必求其本。)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中外不相及,謂既不從內,又不從外,則但求其見在所主之病而
- 《靈素節注類編》:[卷四下經解]辨脈太過不及中外異病
臟論》岐伯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氣之流行,生化萬物,肝應東方之木,其氣柔嫩,故脈軟弱,輕虛而滑,滑者,流動也,端直以長而象弦,陽氣調達也。
- 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中外段骨折
【摘要】目的分析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中外段骨折的療效。方法本組40例鎖骨中外段骨折中,3塊以上碎骨塊7例,有1~2塊碎骨塊24例,9例無碎骨塊,均未合并血管神經及韌帶損傷,全部采用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其中38例獲得隨訪(95%),平均隨訪時間為6~18個月。結果參照Lazzcano標準評價術后功能,結果優35例,良3例,優良率100%,臨床效果滿意。結論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中外1/3段骨折
- 中外專家在京研討中醫藥國際化之路
22日,近3000名醫藥界人士出席在京召開的第十屆國際絡病學大會。鐘南山、吳以嶺、陳凱先、張伯禮等兩院院士和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韓國、越南等國的專家學者,交流學術成果共商中醫藥國際化大計,推動中醫絡病學向現代化和國際化邁進。中醫絡病學,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所吳以嶺教授創建的新學科。多年來,他致力于絡病理論研究并指導實踐,先后出版了《絡病學》《脈絡論》專著,在我國中
- 中外專家在滬探討醫學研究新趨向——“代謝組學”助中醫藥走向世界
本報上海訊“代謝組學與中醫藥國際化研討會”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與會的代謝組學創始人、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JeremyNicholson教授認為,針對每個人的個性化用藥亟待發展,“代謝組學”可能成為中藥走向國際化的通用語言。 中科院院士陳竺在會上發言指出,把人體分割成許多獨立的部分,層層細分進行研究,這樣的研究方式已經走到了極致,并且面臨專業破碎化的尷尬局面,“一位專門研究血液的醫生只研究白血
- 膺中外俞
膺中外俞 指云門、中府穴。《靈樞·五邪》:“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俞。”《類經》注:“膺中外俞,云門、中府也。”作者:
- 書館舉行2009年度中外文數據庫第三次訂購會
近期,圖書館就中外文數據庫訂購事宜召開第三次訂購會,文獻資源訂購小組成員及學科館員共16人參加了會議。經過討論和研究,綜合考慮數據庫的價格、利用率和我校讀者的推薦意見等因素,圖書館對2009年的中外文數據庫訂購進行了調整:一、外文數據庫除繼續訂購以前已訂購的種類外,根據讀者的科研需求,新增Doody’電子書、CellPress電子期刊、RSC電子期刊、SpringerProtocols、AMA電
- 三種藥物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外滲后的護理
藥液外滲的情況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常有發生。有些藥物在靜脈輸液過程中漏出血管后,很快會被組織吸收而不會出現不良后果。而有些藥物如多巴胺、甘露醇、葡萄糖酸鈣等,在靜脈輸液過程中一旦發生藥液外滲的情況,如果不及時給予處理,則會造成局部組織的硬腫,甚至于壞死。這樣,不僅給患者造成了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極大痛苦,也給我們的護理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因此,當這三種藥物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外滲后如何進行護理,就成為我們
- 第六篇 附錄--一、容易混淆的中外文藥名表
第六篇 附錄 一、容易混淆的中外文藥名表 (一)容易混淆的中文藥名1.用途不同的相似藥名安定、安寧(眠爾通),抗焦慮藥阿拉明(間痙胺),安坦(鹽酸海索),抗震顫麻痹藥抗體克藥可拉明(尼可剎米),中柢興奮藥肝泰安泰樂(鹽酸羥嗪、安他樂),抗焦慮藥樂(葡萄糖醛酸內脂),治肝炎藥安他樂,抗焦慮藥肝泰樂,治肝炎藥安他樂(鹽酸羥嗪、安泰樂),抗焦慮藥安他心(安他唑啉),抗心律失常藥安妥明(氯貝丁酯),
- 小兒靜脈輸液過程中外滲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
靜脈輸液是住院小兒達到治療目的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徑,由于小兒年齡、生理解剖及心理等特點,在輸液過程中易發生外滲。不同年齡組患兒外滲原因及護理措施也有所不同,排除穿刺技術的因素,下面談談外滲的原因及相應對策。1各年齡組患兒的特點及外滲原因1.1新生兒組患兒幼小體弱,反應能力差,睡眠時間長,自主動作少。頭皮靜脈豐富,交織成網,無瓣膜,血管內壓力低,管腔細嫩,血管表淺,皮下脂肪少,皮膚松弛,易受周圍組織
- 搭建中外藥物研發專家的紐帶首屆SLAS中國峰會在滬召開
“藥物研發技術”、“基礎性藥物研發”等主題展開了交流討論。8日,JeffPaslay博士回顧了美國分子生物科學協會(SBS)和二十年的藥物篩選歷史,特別提到了SBS在高通量藥物篩選(HTS)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JeffPaslay博士是前輝瑞全球研發高級副總,他基于30多年在制藥、生物技術和外包研發行業的從業經歷,與現場參會代表分享其寶貴的行業經驗。此外,美國Lankenau醫藥研究院化學基因
- 醫學影像學中外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外語教學隨著我國與國外交流在教育事業上的不斷派入,來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也越來越多,留學生教學的研究成為各高校一個嶄新的課題,其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等問題都具有極大的探索價值[1]。我學院自2007年開始,已經承擔了多屆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的醫學留學生的教學任務。本文將我們在留學生醫學影像學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及采取的對策和設想提出來與大家商榷希望能對留學生醫學影像
- 中外合作成立國際野駱駝保護研究中心
為了保護比大熊貓還瀕危的野駱駝,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英國野駱駝保護基金會6月5日聯合成立國際野駱駝保護研究中心。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劉少創說,國際野駱駝保護研究中心將綜合應用航空航天遙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等,開展對野駱駝的跟蹤、保護;并將加大宣傳教育與執法力度,提高公眾對野駱駝保護的意識;加強野駱駝保護與
- 全膝關節置換術中外側支持帶松解的指征
2007年05月09日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6Vol.8No.4P.396-3978(廣州)為了評價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中外側支持帶松解的正確指征。研究者回顧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2月期間開展的76例患者100側TKA中,應用無拇指試驗陽性或巾鉗試驗陽性作為外側支持帶的松解指征,并比較這兩種方法的準確性。結果在這100側TKA中,巾鉗試驗陽性7側,無拇指試驗陽性39側。在巾鉗試驗陽
- 淺談醫療體制變革過程中外科臨床見習教改的體會
臨床見習;醫療體制 隨著醫療體制變革和學生擴招政策的實施,傳統的臨床見習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為了緩解醫療和教學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保證臨床見習的教學質量,作者在外科臨床見習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新的嘗試,總結如下。 1醫療與臨床見習教學的矛盾日益突出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和病人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醫療與教學的矛盾日益突出。首先,因醫療模式的轉變,醫患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醫生不能左
- 中外植物學家期待生物能源助陣中國“綠色奧運”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科學家胡鴻鈞18日在武漢表示,希望在2008年時北京的汽車能用上清潔、環保的生物柴油,以幫助實現中國“綠色奧運”的目標。胡鴻鈞在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綠色奧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出的重要理念,其目標之一是在2008年時實現北京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然而,作為目前世界上汽車尾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北京離這一目標相距甚遠。胡鴻鈞說,生物柴油主要
- 中外中醫藥肝病防治專家在武漢進行學術交流
200多名中醫藥防治肝病的中外專家17日集會江城武漢,參加第二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進行為期兩天的學術交流。據該委員會主席、湖北中醫學院教授王伯祥教授介紹,這次會議既有來自大陸的王寶恩、汪承柏、錢英等一批年高德望的老專家,還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的知名中青年專家,來自臺灣的知名專家也應邀參會。據介紹,與會專家將對膽汁郁積的機制、診斷與治療,中醫藥治療重型肝炎的進展,中醫
- Science:中外學者新文章聚焦中國水污染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就已經知道中國某些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受到了砷(arsenic)污染。受到影響的估計人數逐年上升。中國衛生部于2001-2005年開展的一項最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測試的445,000口井中超過20,000(5%)口井的砷濃度高于50µg/L。據官方估計,大約600萬人飲用水中的砷含量超過50µg/L,大概1500萬人接觸砷濃度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
- 中外
中外 ①即表里。詳該條。 ②泛指內臟疾病與肌表疾病兩類。《素問·至真要大論》:“證有中外。”作者:
- “端午情濃,四海一家”中外大學生聯誼晚會圓滿舉行
6月8日晚,由我校國際教育學院與團委聯合主辦的“端午情濃,四海一家”中外大學生聯誼晚會在大學生活動中心小劇場圓滿舉行。國際教育學院王中越院長,陳蕾副院長,校團委姜勁松副書記與我校中外大學生一起參與了本次聯誼晚會。兩個小時的晚會,節目精彩紛呈、高潮迭起,臺下掌聲不斷。中外大學生們通過精彩的演出,歡慶端午,聊慰鄉情,充分展現出了自身的多才多藝以及之間深厚的同窗之情,晚會中,大學生藝術團成員通過舞蹈、器
- 中外制藥與日本新藥株式會社簽署單抗藥物GA101開發協議
日本中外制藥(Chugai)及日本新藥株式會社(NipponShinyaku)今天宣布,雙方已達成了一項協議,共同開發及銷售GA101(通用名:obinutuzumab),該藥是首個糖基化II型抗CD20單克隆抗體,由中外制藥從GlycArtAG公司(現為羅氏全資子公司)處授權獲得,并于2008年10月起在日本啟動了GA101用于惰性及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外制藥將從日本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八]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此承上章而言五運六氣。互相交合。各有太過不及。彼此勝制。已詳論于前矣。今欲分論六氣之司天在泉。其氣至之何如也。)岐伯再拜對曰。明乎哉問也。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王冰曰。天地變化。人神運為。中外雖殊。其通應則一也。)帝曰。愿聞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生。工之所疑也。(昭昭、合天道之明顯。冥冥、合在泉之幽深。道之所生。其生唯一。工不知其要。則流散無窮。故多疑也。)帝曰。愿聞其
- 海佑公司打造高科技生物芯片
到,該公司首席科學家杜豫民及其科研團隊正從事一款殼聚糖基生物電極芯片項目的開發。該芯片以甲殼素等海洋提取物為原料,具有科技前沿性,主要用于環境監測、食品安全和疾病診斷方面。該芯片投入生產后,將能縮短中外在生物芯片研究領域的差距,并填補我國在生物毒素即時檢測領域的空白。縮短中外科研差距為什么要開發這么一款生物電極芯片?杜豫民告訴記者:“科技部下發的《“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突破生物芯
- 中外科學家破解駱駝沙漠適應性之謎
記者23日從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獲悉,中外科學家首次從基因層面上剖析了駱駝科的沙漠適應性之謎,對于家畜養殖育種以及醫學研究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研究有重要的意義。內蒙古農業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以及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城國家生物技術中心等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破譯駱駝科的雙峰駝、單峰駝、羊駝的基因組序列,該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自然·通訊》雜志發表。研究發現,駱駝腎臟細胞中存在的高含量的有
- 衛生技術學院開通國外升學直達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衛校、衛生技術學院培養緊缺型國際雙語護理人才開通國外升學直達車實現中外校際學分互認護理專業(中外合作)畢業的學生,可直接升入一些國外的大學,這個“學分互認”的政策是由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衛校、上海交大衛生技術學院與一些英聯邦國家大學之間踐行的契約。2月28日,該校首批16名學生通過了選拔,并即將啟程赴澳大利亞凱瑟立大學,攻讀護理學士學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上海交大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6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
10月1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NatGenet)在線發表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6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由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領銜,聯合了美國密歇根大學、華盛頓大學,德國吉爾大學和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等國內外30多家單位共同參與完成。2009年初,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張學軍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
- 中外專家相聚青島在微創婦科領域進行學術交流
新華網山東頻道10月25日電(記者徐冰)“2009國際微創婦科學術交流會”25日在青島市召開,中外專家在微創婦科領域進行了學術交流。 據介紹,本次交流會由國際婦科內窺鏡協會(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GynecologicEndoscopy簡稱ISGE)、亞洲微創手術中心(AsianInstituteofTelesurgery簡稱AITS)、亞洲內窺鏡和腹腔鏡協會、青島
- 中外學者Nature發表微生物基因組新成果
的新熱點課題,時間過去四年,這一預測就得到證實,隨著MetaHIT(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計劃的開展,腸道微生物與代謝疾病的研究步伐的加速,腸道微生物研究受到空前的重視。近期來自德國,比利時,法國,中國等多處學者組成的研究組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了這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研究通過解析歐洲四國(丹麥、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22名個體的糞便DNA樣品序列,將這些樣品的微生物組與之前的研究結果
- 中外科學家成功繪制并公開達爾文雀基因譜
種達爾文雀之一,是G10K聯盟最早計劃進行測序的100種脊椎動物之一。 據悉,勇地雀基因組是G10K聯盟和華大基因合作完成的首個可在UCSC基因組數據庫中獲取的脊椎動物基因組,“這是雙方合作中的標志性科研成果。”杜克大學副教授ErichJavris表示,“本研究將有助于我們對生活在同一島嶼上的具有豐富遺傳多樣性的近緣物種基因組進行研究,從而使我們更好
- 中外科學家圓桌會議聚焦納米生物學
以“納米生物學——未來挑戰”為主題的中科院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第八次圓桌會議,前天起在上海召開,中外近40名專家參加了這一交叉科學思想碰撞的論壇。此外,通過視頻轉播,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及在京的中科院研究生院有更多的師生也同時了解、參與了討論會議的進程。主持此次交叉論壇的中科院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主任林其誰院士告訴記者,納米科技和生命科學是當今兩大最為熱門的前沿科學領域,納米微粒的尺寸一般比生物體內
- 中外學者獲艾滋病研究新進展
來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昆明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enicilliummarneffei-StimulatedDendriticCellsEnhanceHIV-1Trans-InfectionandPromoteViralInfectionbyActivatingPrimaryCD4+TCells”的文章,獲得了艾滋病病毒1型(HIV-1)研究的最新進
- 中外科學家熱議人體皮膚細胞研制類胚胎干細胞的成功
雜志上在線發表論文,宣布他們各自獨立進行的研究,首次利用人體皮膚細胞研制出了類胚胎干細胞。這一突破被學界評價為生物科學的“里程碑”,有人認為他們將非常有可能問鼎諾貝爾獎。 同一天,在北京香山飯店,中國這一領域的幾乎所有研究團隊的領軍人物聚集一堂,參加以“干細胞生物學與克隆”為主題的第313次香山科學會議。而此次會議的主題評述報告內容,正是這個炙手可熱的誘導性多功能干細胞(iPS)。 “這一技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致盲新基因
界頂級刊物《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科學家發現了導致遺傳性兒童失明的一個新基因。巧的是,這項研究成果,由全世界的四個團隊分別獨立完成,不約而同地投稿到了《自然—遺傳學》雜志。其中有一支團隊的帶頭人,是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祁鳴教授。前天,記者到浙江大學醫學部,專訪了祁鳴教授。祁鳴解析說:兒童先天性失明,在醫學術語上叫做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癥(以下簡稱LCA)。這是一種幼年期發病的常染
- 中外專家找到乳腺癌新藥物靶點
目的課題組核心成員,哈醫大醫學遺傳學研究室周春水教授利用目前國際上最前沿的定量磷酸化蛋白組學技術,采用抗酪氨酸磷酸化抗體及多肽免疫沉淀技術,富集和純化了對照細胞系和小核苷酸抑制PTPN12表達細胞系中的含酪氨酸磷酸化多肽,通過定量比較兩種乳腺癌細胞系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多肽的質和量的變化,結果發現,在PTPN12表達受到抑制時,乳腺癌的促癌基因EGFR受體家族的酪氨酸磷酸化顯著增強。而EGFR受體家
- 中外抗體藥產業:實力懸殊的較量
國際制藥行業競爭的焦點,抗體藥物生產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生物技術的綜合發展水平。從1997年至2012年,抗體藥物市場從3.1億美元增至653億美元,16年間增長了211倍。與此同時,抗體也是生物醫藥中技術難度系數最高、風險最大的產品。當前,我國抗體產業普遍存在細胞系表達水平低、培養規模小、純化能力不夠等技術問題,產業化關鍵技術的落后限制了我國抗體產業的產能規模和行業發展。我國每分鐘約6人被診斷為
- 中外合作小鹽芥全基因測定拉開耐鹽植物研究序幕
基因組較小,易于遺傳轉化,容易在實驗室操控,并能耐受500mM高鹽(海水一般在300~400mM鹽濃度),同時能耐干旱和零下15攝氏度低溫,因而成為科學家們研究植物耐受非生物脅迫逆境機理的理想材料。中外7個科研團隊協同作戰小鹽芥全基因序列的揭秘,是由中外7個科研團隊歷經近3年時間才完成的。7月9日,當《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這篇文章后,研究項目的發起者、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旗,終
- 中外協作藥物早期研發BMS先拔頭籌
otti、首席科學官ElliottSigal和商業運營執行副總裁BeatriceCazala齊齊亮相上海,這是該高管團隊有史以來的第二次集體出訪。如此豪華陣容來華有兩個目的。一是參加百時美施貴寶進入中國30年相關活動;二是宣布與清華大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開展BMS中國的首次早期開發合作項目。LambertoAndreotti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想這說明了中國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國是
- 中外科學家聯手找到控制腫瘤惡化的開關
通過調控細胞的形態和遷移來控制腫瘤轉移,即一個重要的抑癌基因ASPP2可以作為一個分子開關,控制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化(EMT)及它的相反過程間充質上皮轉化(MET)。這種細胞類型的轉化,在多種生物現象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傷口的愈合、胚胎的發育以及腫瘤轉移。25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細胞生物學》雜志在線發表了第二軍醫大學郭亞軍教授和英國牛津癌癥研究院主任盧欣教授共同領銜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的
- 中外院士校長聚首天津醫科大學研討生物醫藥等問題
現代醫學教育與科學前沿發展峰會”昨天(15日)上午在該校新落成的研究生院拉開帷幕。 人民網·天津視窗6月16日電:作為天津醫科大學校慶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由天津醫大和中國工程院共同舉辦的“現代醫學教育與科學前沿發展峰會”昨天(15日)上午在該校新落成的研究生院拉開帷幕。在為期兩天的峰會中,來自中外的20余位院士及大學校長將聚焦生物醫藥研發及產業化和現代醫學教育等議題展開研討。(記者邵雋)作者:
- 中外科學家全方位分析全球微生物群落
物計劃的研究——具有最多微生物的生態系統》等報告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華大基因執行總裁王俊結合華大參與的德國致病性大腸桿菌項目和人類腸道宏基因組項目,介紹了人腸道微生物和環境宏基因組學之間的聯系。共有中外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華大基因方面表示,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和本次會議的主辦方,華大將通過資源整合、創新的合作機制,提高我國在環境微生物研究應用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
- 超越iPS新技術中外學者紛紛發表Nature文章
長久以來,人們就在探索是否可以通過改變分化細胞的表觀遺傳學特征從而改變其功能和特性。1997年英國科學家Wilmut將羊體細胞的細胞核轉入去核的卵母細胞中并發育成成熟的個體——著名的多利羊,從而在實踐中證實了體細胞逆轉成為全能干細胞的可能性。但由于該技術需要使用卵細胞,使得其在醫學應用中受到了倫理和材料來源等諸多限制。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發現4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
- 【科學時報】中外科學家研討應對全球變化生物學效應
變化生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科學家們以“全球變化生物學效應研究——數據分析、共享機制與研究工具為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此次會議由國際動物學會與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主辦,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科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動物學會和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承辦。會議舉辦了一系列學術討論會,內容涉及整合生物學、生物入侵、保護生物學、生物多樣性及全球
- Nature:中外學者新技術解析動態機制
會,以及Nature雜志上。腸道病毒一般是以數字命名的,排列順序代表著其發現的先后次序,按順序,這種病毒被命名為腸道病毒71型(Humanenterovirus71),簡稱EV71。這是目前腸病毒群中最晚發現的病毒,其感染性強且致病率高,尤其是神經系統方面的并發癥。手足口病這幾年在我國一部分地區相當流行,該病2011年報告發病數居丙類傳染病第一位,嚴重威脅嬰幼兒健康。為此國內外學者展開了一系列的
- 中外學者研討生物醫學光子學
一批著名學者———被譽為“生物醫學光子學之父”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布立頓·強斯,諾貝爾獎得主阿龍·西查諾瓦,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等。 武漢市市長李憲生、華中科大校長李培根院士向布立頓·強斯、阿龍·西查諾瓦等人頒發聘書。 生物醫學光子學是用光和其他以光為量子單位的輻射能量來解決醫學和生物學問題的科學。這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奠基于20世紀三大科技革命———量
- 解析中外3項研究引發的狗起源之爭
得95萬英鎊的撥款以研究犬類馴化,該研究將于10月開始。1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遺傳學家ErikAxelsson、KerstinLindblad-Toh及其同事在《自然》雜志發表報告稱,淀粉分解過程中涉及的基因似乎會使家犬區別于野狼。在該論文和媒體訪談中,研究人員表示,在大約1萬年前中東地區農業起源時,狼開始在人類聚居地和垃圾堆附近游蕩,從而出現了犬類的馴化。不過曾經和Lindblad-Toh在
- 中外學者Science獲關鍵信號通路新發現
脫落酸(Abscisicacid,ABA)信號通路是植物中最為重要的激素信號通路之一,近期來自美國文安德爾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MolecularMimicryRegulatesABASignalingbySnRK2KinasesandPP2CPhosphatases”的文章,報道了ABA信號網絡中一個關鍵的亞家族:PP2Cs的最新結構分析結果,從而揭示了這一信號
- 中外學者合作解析蛋白翻譯后修飾
來自密西根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芝加哥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IRT5-MediatedLysineDesuccinylationImpactsDiverseMetabolicPathways”的文章,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對去乙酰化調控酶Sirt5調控的琥珀酰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在779個蛋白上鑒定出2500多個琥珀酰位點。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Cell雜
- 中外專家在滬共議心理治療
本報訊(記者黃辛)以“心理治療對全球健康的貢獻為主題的第21屆世界心理治療大會暨第2屆中國心理治療大會日前在上海舉行,來自全球29個國家的1300余名代表參會。國家衛計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表示,“心理治療已成為精神衛生領域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總體水平不高、專業人才匱乏,遠遠滿足不了公眾對心理健康服務龐大且緊迫的需求。為此,中國正努力學習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舉辦“愛心傳承——中外專家學術講座”
6月7日,在學校第一會議室舉辦了愛心傳承——中外專家學術講座,該講座由首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中國農村衛生協會愛心醫院管理委員會、首都醫科大學科技處三方聯合舉辦。美國呼吸專家RichardT.Kruszewski的報告題目為“ASTHMAEDUCATION”。RichardT.Kruszewski作為國際醫療志愿者剛來到中國,就奔赴山東省和河北省的鄉村醫院為當地醫生指導工作,完成那邊的工作后
- 中外合作藏族人高原適應性研究獲突破
型結構。通過與來自全世界的多個現代人人群及古人類基因組數據比較,研究人員發現這個受到定向選擇的單體型僅以高頻率形式存在于現代藏族人和古丹尼索瓦人中。隨著藏族人在青藏高原的定居,這個特殊的基因在藏族人中擴散并保持下來。據華大基因該項目的負責人介紹,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藏人祖先與丹尼索瓦古人可能發生過基因交流,而且還表明這種基因交流可能在人類祖先適應局部自然環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科學報》(201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