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中樞神經系統 (最后修訂于2010/3/15 16:58:06)[共204字]
摘要:中樞神經系統是神經組織最集中的部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腦有大腦、小腦、間腦、中腦、腦橋、延髓。人體的反射活動表現在中樞神經系統。把不同空間和時間的傳入沖動進行整合,神經元之間在機能上發生突觸聯系,使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表現為興奮的擴散、抑制和反饋。突觸在結構和機能上的特性,決定了興奮傳遞的單向性,從而使機體對內外界刺激的反應更加協調準確。特別是大腦皮層的高度發展,成為神經系統最重要最高級的部分。......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現狀及護理
位,加上目前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醫療手段缺乏,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差,且治療上常常采用侵入性的治療方法,如腦室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等,在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同時又相反的為病原體提供了繞過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的機會。加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危重,隨時可能并發高顱壓誘發腦疝而死亡。由此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護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相關的護理人員具備專業知識。現總結我科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者的
- 第五篇 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第一章 中樞神經系統--第一節 X線診斷
第五篇 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第一章 中樞神經系統 影像學檢查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很重要,腦瘤、顱腦外傷、腦血管疾病和脊髓疾病,常需要影學檢查以確定病變的有無、位置、大小及數目和性質。診斷主要靠X線檢查與CT,自從應用MRI以來,診斷的準確率又有提高。由于顱骨對透聲的限制,使USG應用受限。第一節 X線診斷 一、X線檢查方法 1.頭顱平片方法簡單,經濟,無痛若,是首選方法。一般用后前位及側
- 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的產前超聲診斷價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的產前超聲表現與臨床價值,提高此類畸形的產前檢出率。方法:按正常檢查胎兒的順序,依次對胎兒各器官進行超聲顯像,對胎兒各器官進行多切面顯示,將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特征與引產分娩結果對比觀察。結果:超聲診斷與引產分娩胎兒比較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結論:超聲檢查在診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關鍵詞】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超聲診斷 胎兒畸形是胎
- 腦脊液膽堿酯酶活性測定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意義
5),而氯化物差異無顯著性(P0.05)。對各指標所進行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CHE活性與總蛋白含量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88。結論腦脊液中CHE的測定可反映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情況。由于其和總蛋白相關性良好,因而可作為臨床上區別中樞神經系統細菌性感染與病毒性感染的輔助診斷指標。對于了解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程度與治療效果也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膽堿酯酶;腦脊髓液;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Cereb
- 有望避開血腦屏障
近年的研究表明,許多腦保護劑,如抗興奮毒性藥物、自由基清除劑和神經營養因子等,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然而,由于血腦屏障的阻斷,大多數腦保護劑的血腦屏障通透性極為有限。尋找有效的給藥途徑,避開血腦屏障的阻斷,將藥物直接運送到中樞神經系統一直是神經科學家面臨的挑戰。經鼻腔透過血腦屏障給藥方法是一種全新途徑。這一給藥方法正逐漸被證實,有可能成為臨床上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有效途徑之一。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診斷病理圖譜
作者:徐慶中主編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ISBN:7502333703印次:1紙張:銅版紙出版日期:2000-6-1字數:1360000版次:1內容提要:本書包括幾乎所有組織學類型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病理組織學彩色照片,還配備有近百張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大體標本照片,CT、MRI照片和電鏡照片。本書作者參閱了大量國內、外的文獻資料,依據1993年版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組織學分類對各種類型的中樞
- 第二節 感染性疾病
第二節 感染性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細菌、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疾病。病原體可通過下列途徑入侵中樞神經系統:①血源性感染——膿毒血癥,感染性栓子等。②局部擴散——顱骨開放性骨折、乳突炎、中耳炎、鼻竇炎等;③直接感染,創傷或醫源性(腰椎穿刺等)感染;④經神經感染,某些病毒發狂犬病病毒可沿周圍神經,單純皰疹病毒可沿嗅神經、三叉神經入侵中樞神經而引起感染。神經
- 成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長期存活1例
成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長期存活的病例,由于治療的進展逐漸增多,但成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長期存活者仍比較少見。現將成人急粒M2型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已長期存活23年的1例報告如下。1病歷摘要患者,女,46歲。1983年10月24日在山東齊魯醫院確診為急粒M2型,經用COAP或HAOP方案共18個療程,未完全緩解,改用HAMPT方案一個療程后獲骨髓象完全緩解。以后定期給予鞏固強
- 中樞神經系統組織及細胞移植的現狀
繼器官移植之后,組織及細胞移植也悄然興起,成為通過移植手段治療疾病的另一種方法。目前最常采用的是造血干細胞的移植,其次是胰島移植及其它細胞的移植等,在臨床均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至于中樞神經系統組織及細胞移植的研究,已有將近1個世紀的歷史,并逐步取得進展,特別是在本世紀80年代發展更為迅速,如用同種異體腦組織移植或自體腎上腺組織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引起學術界的很大興趣。我國的學者
-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12例臨床分析
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As2O3)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的治療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但并發中樞浸潤的也增多,其治療效果及預后較差,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CNS-L)的認識,現將我院1993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1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供臨床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
- 手足口病并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33例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手足口病(HFMD)并發中樞神經系統(CNS)感染的臨床特點、治療方法及預后。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兒科2009年10月20日至12月15日收治的33例小兒手足口病并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資料。結果33例病人中,男25例,女8例,3歲以下占93.9%,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發生在病程第3天(中位數)。主要表現為皮疹、發熱、嘔吐、頸抵抗、嗜睡、昏迷、肌陣攣、抽搐、急性弛緩性癱瘓等。其中,病毒
- 手足口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中醫證治
2008年5月~9月,北京地壇醫院共收治手足口患兒1792例,住院治療722例,其中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者128例。我們對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128例患者的中西醫臨床特征進行了系統觀察和分析,并將西醫常規治療與以風引湯為主加減治療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做對照,現報告如下。 128例均為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收治的住院患兒,其中北京地區發病者82例,外地發病者46例,可提供手足口病接觸史者52例。根據
- 腦脊液腫瘤壞死因子測定在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臨床意義
腦脊液腫瘤壞死因子測定在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臨床意義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10期第15卷臨床免疫學作者:王考慶 呂善根 鐘炎皋單位:解放軍總醫院小兒內科,北京100853關鍵詞:腦脊液;腫瘤壞死因子α;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 摘 要 目的:探討腦脊液α腫瘤壞死因子(CSF-TNF-α)在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CNSL)的臨床意義。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測定了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CSF-TNF-α含量。
- 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惡性淋巴瘤1例
【關鍵詞】淋巴瘤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包括原發于中樞神經系統的淋巴瘤和全身淋巴瘤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的繼發性淋巴瘤。本病很少見,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3%,與年齡、性別關系不大,但多數文獻報道好發于男性40~60歲間。現將我科發現的1例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患者,男,59歲。因頭痛、頭暈半月而入院。頭顱CT示右顳占位性病變,圓形,大小6cm×6cm,增強掃描示腫瘤呈均一強化,可見大片水腫,
- 孫逸仙紀念醫院放射科成功舉辦省級“中樞神經系統MRI新技術應用”學習班
為迎接孫逸仙紀念醫院建院175周年院慶,8月14日,該院放射科成功舉辦了廣東省繼續教育項目“中樞神經系統MRI新技術應用”學習班,項目主持人為放射科黃穗喬教授。廣東省醫師協會曾廣輝會長致開幕辭。梁碧玲教授首先介紹了中樞神經系統MRI的進展,其后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學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多名教授圍繞中樞神經系統MRI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科研、臨床方面的應用
- 營養所發現亮氨酸缺乏時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外周脂質代謝的新機制
近日,國際內分泌領域著名期刊MolecularEndocrin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郭非凡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亮氨酸缺乏時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外周脂質代謝的機制。中樞神經系統的營養感應信號通路與外周組織的代謝分子調控網絡關系密切,其功能紊亂是促發代謝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下丘腦,在營養素感應和調控代謝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下丘腦兼有神經和內分泌
- 多發性骨髓瘤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浸潤及護理
【關鍵詞】多發性骨髓瘤;中樞神經系統;浸潤;護理多發性骨髓瘤(MM)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骨髓瘤細胞在骨髓腔內大量增殖,同時由基質細胞衍變而來的成骨細胞過度表達IL-6,激活破骨細胞,導致骨質疏松,甚至溶骨性破壞。臨床上可出現骨痛和病理性骨折、貧血、腎功能損害和免疫功能異常等,并發中樞神經系統浸潤較為少見。自1999年以來,我們收治242例MM,其中10例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現將多發性骨髓
- 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橫紋肌樣瘤一例
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橫紋肌樣瘤是一種很少見的高度惡性腫瘤。迄今國外文獻僅有50余例報告[1]。現報告我們收治的一例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橫紋肌樣瘤,并結合文獻討論如下。 患者 男,12歲。因“頭痛、嘔吐伴行走不穩2月余”入院。頭痛以枕部為主,頭痛厲害時伴嘔吐,神經系統檢查:眼球震顫、共濟失調。頭顱CT檢查顯示右側小腦占位性病變,增強明顯,頭顱MRI顯示右側小腦占位性病變,T1和T2加權像都是中等信號,
- 中樞神經系統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誤治1例分析
項變化不大,繼續同前治療16天后,患者癥狀基本改善,要求出院,復查血象:白細胞數量增加,血涂片可見幼稚白細胞,腦脊液病理檢查發現幼稚淋巴細胞;進一步骨髓象涂片,符合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最后確診:中樞神經系統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討論急性白血病廣泛浸潤全身組織器官,產生復雜多樣的癥狀、體征。尤其在病理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極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從而造成誤診,尤其以中樞神經系統為首發癥狀的白血病少見。
- T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癥病變中的凋亡
由于中樞神經系統(CNS)存在著血腦屏障等,因而曾被認為是“免疫豁免”器官,但事實證明仍存在著免疫介導的損傷。因此,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可能存在著多種因素協同參與從而使炎癥反應快速而緩和消除。T細胞凋亡可能就是其中機制之一。T細胞的凋亡避免炎癥反應過程中胞漿成分的釋放,從而提供了比較理想的、非炎癥性的機制使自身反應性T細胞得以消除,對自身組織的損害也降低到最低限度[1]。本文就T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凋
- 中樞神經系統對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調節作用研究中動物的選擇與應用
不同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對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調節是有很大差異的。如靈長類和大鼠的垂體以同樣的方式對促黃體素釋放激素起反應,并以同樣的形式被大劑量雌激素或雄激素所抑制。這兩種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在自發性排卵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它們的共同點。但調節大鼠促性腺激素釋放的中樞是視前結節系統,若視前區受損,則在排卵前雌激素不能導致促黃體激素的釋放。而這一區域受損不影響恒河猴促黃體激素的釋放,因為恒河猴促性
- 頭孢曲松鈉過量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癥狀1例報告
天使用安塞隆僅4h后,第2次大量給予先嗪,同時由于本例患者為一老年患者,本身肝、腎功能減弱,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較慢,再加上短時重復誤用同一成分藥物,使體內的血藥濃度太大超過正常血藥濃度,造成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停藥后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很快好轉。因此我們認為頭孢曲松鈉藥物對中樞神經的毒害與體內藥量成正比。短時大量重復誤用頭孢曲松鈉是造成此例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的原因。該藥引起精神癥狀的不良反應未
- ICU內嚴重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
2005年09月28日InflammRes.2004Aug;53(8):338-43.Epub2004Aug10.22作為主要的抗炎細胞因子,IL-10在腦水腫和外傷后繼發腦損傷相關的大腦炎癥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波蘭卡托維茲市西里西亞醫科大學的DziurdzikP博士及其同事在發生外傷性和非外傷性急性腦損傷的危重患者中測定了絕對IL-10血清水平,并評估了血清IL-10在這些患者中的預后價值。研究
- 中樞神經系統干細胞揭示不對稱分裂的機制
一些蛋白裝配成極性復合物,然后定位在神經母細胞的末端幫助指導其進行不對稱分裂。但是這種機制目前我們尚不清楚,近日,來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生物學家通過對發育的果蠅胚胎中進行研究,發現了指導這些蛋白定位在神經母細胞上的主要調控子。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國際雜志DevelopmentCell上。研究者FumioMatsuzaki和他的研究團隊篩選了神經母細胞極性缺失的果蠅胚胎突變體,揭示了一個重要的在
- 全腦缺血再灌注小鼠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病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全腦缺血再灌流小鼠中樞神經細胞損傷。方法采用重復阻斷小鼠雙側頸總動脈并尾部放血(放血量小于體重的6%)再灌流的方式,建立小鼠卒中模型。在此模型基礎上,采用病理學技術,對腦缺血再灌注后小鼠額葉,海馬區腦組織形態變化進行觀察。結果重復缺血再灌注1天神經細胞間質水腫,胞核濃染,固縮,再灌注3天,額葉皮層少量膠質細胞增生;海馬可見顆粒細胞呈空泡樣變性。缺血再灌流7天,皮層多量的小膠質細胞增
- 感染中樞神經系統腸道病毒的分子生物學分型
]提取EVRNA。逆轉錄合成cDNA及PCR擴增按常規進行[3,4]。 1.2.3EVVP1區序列分析 應用EV分型引物對VP1段進行RTPCR后,產物經上海博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瓊脂糖凝膠回收系統回收純化。由于簡并引物產物不能直接進行測序,先將產物構建載體連接入質粒后轉染大腸桿菌,然后進行克隆測序,測序引物為M13R(48),使用ABI3730型DNA序列自動分析儀分析。 1.2.4VP
- 促紅細胞生成素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作用
定因素,EPO通過結合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EPO-R)而發揮作用,以往認為EPO特異而專一地作用于造血細胞,但目前認識到EPO對其他細胞也有作用,功能性EPO-R除存在于造血系統外,還存在于各種非造血系統,如中樞神經系統(CNS)。本文對EPO及EPO-R在CNS中的作用做一綜述。 1EPO和EPO-R的分子結構及其在CNS的分布1.1EPO和EPO-R的分子結構人類EPO基因定位于7q11
- 中樞神經系統創傷體外模型研究進展
摘 要 中樞神經系統創傷體外模型因其能夠精確控制細胞外環境,觀察創傷后某種特定細胞的病理生理變化,實時監測損傷時細胞生物力學參數的改變,在近年來倍受重視。本文就目前體外創傷模型的種類及有關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中樞神經系統(CNS)創傷體外模型能消除在體時缺血和炎癥等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觀察某種特定細胞的病理生理變化,實時監測損傷時細胞生物力學參數的改變,提供一些在體研究不能得到的信息,因此近年來
- OMgp及其受體NgR在大鼠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中的表達
【摘要】目的探討再生抑制相關蛋白OMgp及其受體NgR在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中的表達規律及其意義。方法SD大鼠按不同發育階段(E20,2、6、10w,1y)取材,用RTPCR、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OMgp和NgR在海馬、腦干、脊髓部位的表達情況。結果RTPCR結果顯示,OMgp的表達從E20開始逐漸升高,6w達到最高峰,之后逐漸下降直到1y;NgR在E20開始有微弱的表達,之后逐漸升高。免疫組織化
-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研究證實:安定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保護作用
本報陜西訊日前,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張西京博士等,在對安定的神經保護作用機制進行探討后認為,安定能有效拮抗中樞神經系統因缺血缺氧和創傷造成的損害。 臨床中,安定被普遍應用于鎮靜、催眠、抗焦慮、抗癲癇和抗驚厥治療,它具有安全、高效、作用持久、依賴性少、戒斷癥狀輕的特點。1998年,國外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安定對沙土鼠短暫性全腦缺血性損傷有較強的神經保護作用,并可抑制大劑量甲基苯丙胺對大鼠腦內5
- 腎綜合征出血熱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與對策
腎綜合征出血熱為多器官損害性疾病,重型及危重型者尤甚。神經系統并發癥在腎綜合征出血熱并不少見,可發生于病程各期,而以少尿期至多尿期為多,我院1979~2003年共收治腎綜合征出血熱1296例,其中有中樞神經并發癥者96例,占7.41%,現將診治體會報告如下。1發熱期發熱期有神經系統表現者較少,常表現為煩躁、譫妄、個別突然抽搐、昏迷,臨床頗難與流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相鑒別。搶救中出現典型的流行性
- 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手術后的中草藥治療(附100例觀察、分析)
對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目前大多數主張采用綜合性治療手段來達到延長患者生命的目的。我們于1993年制定中草藥方兩組,用以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手術后患者,經10多年臨床使用、觀察,療效滿意。現將所治100例整理介紹于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齡10~20歲15例,30~40歲30例,50~60歲50例,60歲以上5例。病變部位:大腦77例,小腦
- 胃腸道微生態和中樞神經系統存在相互影響
Gastroenterology.2009May;136(6):2003-14.McMaster大學研究者在《胃腸病學》本月上稱,已知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存在相互影響,但胃腸道內的微生物與大腦和行為間是否存有聯系?胃腸道內的微生物對機體有多種益處,如:維持正常的粘膜免疫功能、上皮屏障的完整性、運動及營養吸收。破壞這種關系將改變胃腸道功能和疾病易感性。動物研究表明,行為干預,例如緊張刺激,可以改變微
- 急性貝爾氏面癱能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嗎?
目前,對貝爾氏面癱病損的部位仍有爭議。也有人認為是面神經顳骨段水腫。也有研究發現,貝爾氏面癱的腦脊液中,髓磷脂變性產物增多,聽覺腦干反應異常。提示中樞神經系統(CNS)受累及有些貝爾氏面癱是多灶性疾患。為進一步弄清該病神經系統的范圍,Hanner對28名急性單側貝爾氏面癱的病人進行了臨床調查。 結果發現,急性期僅有7人表現為單獨的面神經功能障礙。其余21人皆有不同的神經系統廣泛受累的癥狀。最常見
- 極度高甘油三酯血癥小鼠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
LipoproteinLipasemayhaveafunctionalroleinthebrain報告人:蔡嫣Ph.DCandidate北京大學心血管研究所BackgroundThebrain:theorganwiththehighestlipidcontent.Maintenanceofthespeciallipidcompositionoftheneuronalmembranes:vitalf
- 中樞神經系統非霍奇金淋巴瘤心臟轉移1例
工作好,HR60次/min。復查頭顱CT:腫瘤原位復發。胸、腹CT:縱隔及心臟占位,上腔靜脈明顯受壓變窄。超聲心動(UCG):雙房,室間隔,左右室瓣環處局限性增厚,少量心包積液,EF68%。診斷為中樞神經非霍奇金淋巴瘤心臟轉移,分期為Ⅳ期。于2003年4月15日予COP方案全身化療及氨甲喋呤鞘內注射。化療1個療程后頭頸部腫脹消退,未再發作神經系統癥狀。討論:心臟淋巴瘤較少見,可分為原發或繼發。原發
- 靜安口服液對中樞神經系統單胺類介質的影響研究
3靜安口服液Ⅰ組(略) 注:主要標示峰(按出峰時間先后計)(1)7,|NE,(2)17,|DA,(3)26,|5|HIAA,(4)44,|5|HT 4討論 DA和5|HT及其衍生物為代表的中樞神經系統單胺類遞質含量及其比值的失衡現已成為MT發病機制研究中的熱點之一。本實驗結果表明,靜安口服液3個劑量組均能顯著降低小鼠腦內DA含量(P<0.01),同時可顯著提高小鼠腦內5|HT的代謝產物5|H
- 中樞神經系統結核球
近年來,隨著臨床診斷水平的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結核球報道增多。為進一步了解本病診斷、治療現狀,就結核球概況、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診斷和治療分別加以介紹。 一、概況 中樞神經結核球是中樞神經系統結核病的表現形式之一,臨床并非罕見。在發展中國家,約占顱內占位病變的5%~30%[1],也有人指出約占顱內病變的5%~8%[2]。發達國家少見,約占顱內腫瘤的0.15%~0.18%[3]。國內報道約為0.
- 影響中樞神經系統(CNS)藥物概述
在不斷出現。 在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鎮痛藥物中,最重要的那些都來自鴉片。廣泛使用的傳統鎮痛藥嗎啡,正在被人工合成的新藥所取代。這種新藥服用后不會上癮,也沒有什么副作用。此外,現在已有了治療海洛因、鴉片和嗎啡上癮的藥物。20世紀70年代,從腦組織分離出了兩種在功能上類似嗎啡的多肽,即腦啡肽,并進行了化學鑒定和人工合成。這一發現,對研究CNS具有深遠的影響。 中樞神經系統生物化學治療的典型例子是
- 兒童腦部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流行病學概況
瘤發生率在美國15歲以下的兒童中為每年14.4/100,000,在黑人中則為11.8/100,000。白血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1/3。腦部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惡性腫瘤次之,約占1/5,即5個兒童腫瘤患者中就有1人患腦部腫瘤。在美國,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主要分類有星型細胞瘤(21%),髓母細胞瘤(19%),神經膠質瘤(18%),神經膠母細胞瘤(14%),星型母細胞瘤(13%)和室鼓膜瘤。總的來說
- 中樞神經系統新型隱球菌感染23例誤診分析(附7例病理報告)
新型隱球菌感染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難治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復雜、不典型,臨床誤診率極高,尤其在多次腦脊液檢查未找到隱球菌的情況下。本文就我科1990年5月~2003年11月經腦脊液涂片、培養找到新型隱球菌或經病理證實的分別誤診為結核性腦膜炎(結腦)、病毒性腦膜炎(病腦)、神經癥、脊髓腫瘤、播散性腦脊髓炎及原發性淋巴瘤的23例中樞神經系統新型隱球菌感染的病例,結合相關文獻討論其誤診原因。 1臨床資料
- 將siRNA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
在7月5日的《自然》雜志上,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愛荷華州大學、韓國Samchully制藥公司和Hanyang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的最新文章證實,siRNA(小干擾RNA)能夠通過血腦障壁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在神經疾病治療過程中的一個主要障礙是血腦障壁的存在,這道屏障使治療性分子無法從血液進入大腦。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和韓國的研究人員證實,一種由狂犬病毒糖蛋白(RVG)衍生出來的短肽能夠使小干擾R
- 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會引起頭痛嗎?
脊髓的先天性畸形有很多不同形式,涉及的結構也不同,大致可以包括下面三種: 1.顱骨及脊柱的畸形如顱裂、脊柱裂、狹顱癥、扁平顱等。 2.中樞神經發育畸形,如全腦畸形、腦穿通畸形。 3.腦脊液生成或循環障礙所致先天性腦積水或水腦癥。 很多患有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的嬰兒在嬰幼兒期夭折。存活下來的患者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象智力低下、行為異常、癲癇、肢體癱瘓、不自主運動等癥狀有普遍意義,而頭痛則不屬
- 中樞神經系統Rosai-Dorfman病的診斷
2007年03月21日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6Vol.14No.3P.259-2629(上海)為了探討中樞神經系統竇組織細胞增生癥的診斷及治療。研究者對我院收治的2例顱內竇組織細胞增生癥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2例患者病灶分別位于左側大腦鐮旁和左側中顱窩。術前CT,MRI診斷為腦膜瘤。手術全切腫塊。術后病理和免疫組化發現病變組織由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及S100和CD68標記陽性的組織細胞
- 研究人員發現避蚊胺可損害中樞神經系統
新華網倫敦8月5日電(記者黃堃)英國《BMC生物學》雜志5日刊登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驅蚊劑“避蚊胺”(DEET)對中樞神經系統中一種關鍵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員認為有必要重新深入研究這種驅蚊劑的安全性。 由法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研究發現,“避蚊胺”能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而這種酶在昆蟲和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都非常關鍵。 研究人員說,“避蚊胺”常與其他殺蟲劑混用,但它在與氨基
- 心臟移植術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并發癥少見,但死亡率高
Mayo醫學中心的DiederikvandeBeek博士和他的同事們近期對315名自1988年~2006年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患者的病史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發現,共有8人(占3%)在術后發生了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均發生在術后4年之內。意識模糊或頭痛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通常沒有發熱、頸項強直等典型表現。最終有3人死亡,2人存活;患隱球菌性腦膜炎者3人,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者2人,水痘-帶狀皰疹病
- 64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者的護理體會
【關鍵詞】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護理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是各種生物性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螺旋體、寄生蟲、立克次體和阮蛋白等侵犯腦或脊髓實質、被膜和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癥性(或非炎癥性)疾病。病原體感染部位、病程、發病形式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除發熱、頭痛、嘔吐三大主要癥狀外,有的有偏盲、偏癱、失語、共濟失調、腦膜刺激征等彌散性及局灶性腦膜損害表現;有的有人格改變;有的以全身性或部分性運動發作為
- 兒童腦部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流行病學概況
2005年04月06日TheAmericanAcademyofNeurologicalandOrthopaedicSurgeons在美國,兒童的腫瘤相對較少見。據統計每540名兒童中只有1人會發生腫瘤。腫瘤的相對發生率在15歲以下及5歲以下的兒童中約為40%。盡管此類疾病少見,但其死亡率高,約占兒童死因的11%。換而言之,腫瘤是僅次于意外傷害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二位主要病因。年齡校正后的腫瘤發生率在美
- 平癇沖劑對PTZ致癇大鼠中樞神經系統NMDAR1和GABAARα1的影響
響,便于全面觀察動物驚厥發作;所需儀器設備簡單,容易推廣;不破壞局部腦組織的結構,不伴有神經元損傷、壞死[5]。故有利于進一步開展腦組織各項指標的檢測,尤其適用于癲癇腦組織形態學的觀察。谷氨酸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為豐富的興奮性神經遞質,而γ-氨基丁酸是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分布最廣泛的抑制性神經遞質,研究認為它與所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過程的至少40%有關。本課題選NMDAR1和GABAAR
- 中樞神經系統海綿樣變性影響小兒智力嗎?
中樞神經系統海綿樣變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以進行性頭圍增大和神經系統功能的快速減退為特點。 本病的病理特點是腦組織出現嚴重腦水腫、腦重量增加、腦體積增大、腦質變軟、腦回變平。腦水腫開始于皮層深層和白質淺層,以后擴展到底節、小腦、腦干脊髓,逐漸出現神經細胞脫失和腦萎縮。 患中樞神經系統海綿樣變性的小兒初生正常,常在出生后2個月以內出現嘔吐、哺乳困難、體重不增加、抽筋,逐漸出現癱瘓。有時
- 多發性硬化中的周圍神經異常
生理檢查,并作文獻復習。結果 2例患者均有下運動神經元異常表現,膝、跟腱反射消失,神經傳導速度減慢,電生理檢查提示病變既沒有損害前角細胞,也沒有累及周圍神經的髓內根,可能是周圍神經受影響。結論 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聯合受累的機制可能在于自身免疫反應,有一種類似髓鞘堿性蛋白的抗原,由于它在中樞神經系統占優勢,免疫反應造成神經系統受損程度不同,或者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嚴重,導致血腦屏障及血神經屏障受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