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zhōng qì
2 英文參考
middle-warmer energ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plenogastric q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iddle q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中氣:1.中焦脾胃之氣和脾胃等臟腑生理功能;2.脾氣;3.運氣術語;4.病證名。
4 中焦脾胃之氣和脾胃等臟腑生理功能·中氣
中氣為生理學名詞[1]。中氣又稱“脾胃之氣”。是指中焦脾、胃、小腸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轉輸、升清降濁等生理功能[2]。
5 脾氣·中氣
中氣為生理學名詞。指脾氣[1]。脾氣主升,脾虛下陷可發生脫肛、子宮脫垂等病癥,用補益中氣的方法治療,補益中氣就是補脾和升提下陷的脾氣[1]。
6 運氣術語·中氣
中氣為運氣術語,指中見之氣[1]。《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標者,有生于中氣者。”《類經》:“中氣,中見之氣也。如少陽厥陰互為中氣,陽明太陰互為中氣,太陽少陰互為中氣,以其相為表里,故其氣互通也。”
7 病證名·中氣
中氣為病證名,為類中風類型之一[1]。即氣中[1]。又稱氣厥[3]。《證治要訣》卷一:“中氣因內傷氣逆為病,痰濕昏塞,牙關緊急,但七情皆能使人中,因怒而中尤多。中氣之狀,大略與中風同,風與氣亦自難辨。”
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指南總論》。
8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6.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5.
治療中氣的穴位
- 下廉
池治肘臂痛。下廉配曲池、外關,治手臂酸痛。下廉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下廉配少澤、膻中、魚際、少商...
- 手下廉
池治肘臂痛。下廉配曲池、外關,治手臂酸痛。下廉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下廉配少澤、膻中、魚際、少商...
- 膺窗
,穴在胸部,可疏泄胸中郁氣,故名膺窗。主治咳嗽,氣喘,咳逆,哮喘,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乳癰,乳癖...
- 足太陰脾經
它的支脈,從胃部分出,上行通過橫膈,流注心中,經氣于此與手少陰心經相接。足太陰脾經是陰氣最盛的經絡...
- 地沖
涌出,泉即水泉,水上出為涌泉,此穴居足心陷中,經氣自下而出,故名涌泉。涌泉穴主治神志、五官、胸肺、...
- 更多治療中氣的穴位
治療中氣的方劑
- 橘皮枳實生姜湯
》卷上《金匱》卷上:別名:橘皮湯、橘皮生姜湯、治中湯組成:橘皮1斤,枳實3兩,生姜半斤。功效:行氣...
- 新法半夏湯
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水,噫氣吞酸,中酒吐酒,逆...
- 調中平胃丸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椒目大。功能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不調。用法用量:每服3錢或2錢,食后白滾湯送下。...
- 雞舌香散
有妨飲食。又治中酒、吐酒,停飲浸漬,嘔逆惡心,噫氣吞酸,并皆治之。用法用量: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用...
- 補中益氣湯
熱、熱甚不休,手背熱甚于手心者不同。治宜補益脾胃中氣,以退虛熱,升提中陽,舉其下陷。惟以甘溫之劑,補...
- 更多治療中氣的方劑
治療中氣的中成藥
- 補中益氣丸
。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脫肛、陰挺,癥見體倦乏力、食少腹...
- 補中益氣合劑
。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脫肛、陰挺,癥見體倦乏力、食少、...
- 補中益氣丸(水丸)
。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脫肛、陰挺,癥見體倦乏力、食少腹...
- 補中益氣顆粒
。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脫肛、陰挺,癥見體倦乏力、食少腹...
- 參芪力得康片
。功能與主治:補氣養血,升陽益胃。用于氣血不足,中氣虛陷,體倦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良,大便溏泄。用...
- 更多治療中氣的中成藥
中氣相關藥物
- 補中益氣丸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
- 補中益氣丸(水丸)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
- 開胃健脾丸
份】【性狀】【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不和所致的泄瀉、痞滿,癥見食欲不振、噯氣吞酸、腹...
- 補中益氣丸
用類別】本品為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證引起的體...
- 參芪力得康片
】【功能主治】補氣養血,升陽益胃。用于氣血不足,中氣虛陷,體倦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良,大便溏泄。【...
- 更多中氣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中氣
- 《馮氏錦囊秘錄》:[雜癥大小合參卷二十]錦囊治療方論
峻攻無形之滯,揆其意,意如有鐵石物在其中也,以致中氣愈弱,愈滯愈固,愈固愈消,愈消愈弱,不死何待?試...
- 《醫學綱目》:[卷之四十·《內經》運氣類注]五運六氣總論
為治之氣,皆所謂六氣之本也。其中見之氣,乃六氣之中氣也。通前六氣之標言之,則本居上,標居下,中氣居本...
- 《雜病廣要》:諸氣病
,多見氣滿腹脹,所當平也。及其怒后而逆氣已去,惟中氣受傷矣。既無脹滿疼痛等證,而或為倦怠,或為少食,...
-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三]厥論第二十四
頭。下象地以養足。中旁人事以養五臟。茍失其養。則氣厥而為頭痛。臟厥而為心痛矣。陽明之氣。上出于面。厥...
- 《醫經原旨》:[卷三]標本第六
風為本,厥陰為標。但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故以太陰為中氣,而金從濕土之化;厥陰與少陽為表里,故以少陽為中...
- 更多古籍中的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