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腫瘤抗原 (最后修訂于2010/3/9 11:46:47)[共1728字]
摘要:腫瘤抗原(tumorantigen)泛指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新出現或過度表達的抗原物質。機體產生腫瘤抗原的機制機體產生腫瘤抗原的可能機制為:①基因突變;②細胞癌變過程中使原本不表達的基因被激活;③抗原合成過程的某寫環節發生異常(如糖基化異常導致蛋白質特殊降解產物的產生);④胚胎時期抗原或分化抗原的異常、異位表達;⑤某些基因產物尤其是信號轉導分子的過度表達;⑥外源性基因(如病毒基因)的表達。腫瘤抗原的分類腫瘤抗原有多種分類方法,其中被普遍接受的有兩類方法。根據腫瘤抗原特異性的分類根據腫瘤抗原的特異性,可將腫瘤抗原分為腫瘤特異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和腫瘤相關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腫瘤特異性抗原TSA僅表達于腫瘤組織,而不存在于正常組織。此類抗原乃通過腫瘤在同種系動物間的移植而被證實(圖18-1),故也稱為腫瘤特異性移植抗原(tumorspecifictransplantationantigen,TSTA)或腫瘤排斥抗原(tumorrejectionantigen,TRA)。化學或物理因素誘生的腫瘤抗原、自發腫瘤抗......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腫瘤抗原沖擊致敏的IL-2基因修飾的巨噬細胞治療腎癌的實驗研究
腫瘤抗原沖擊致敏的IL-2基因修飾的巨噬細胞治療腎癌的實驗研究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8期第16卷腫瘤免疫學作者:邱實 曹雪濤 弭靜 袁正隆 雷虹 張明徽 朱學軍 閔志廉單位:邱實(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03);曹雪濤(第二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上海200433);弭靜(第二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上海200433);袁正隆(第二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上海200433);雷虹(
- 抗原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實驗研究
院生物治療中心,鄭州450003;曹雪濤 于益芝 朱學軍 張明徽 第二軍醫大學免疫教研室,上海200433關鍵詞:樹突狀細胞;抗原;基因修飾;腺病毒;CTL;疫苗 摘 要 目的:探討腺病毒介導的腫瘤抗原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DC)體內免疫后對抗原特異性抗腫瘤免疫反應的誘導作用。方法:以β-gal為模擬抗原,以轉染有LacZ基因并穩定表達β-gal的淋巴瘤細胞E22為腫瘤細胞模型,用攜帶編碼β-g
- 二、談談腫瘤抗原
二、談談腫瘤抗原 抗原是指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蛋白質、多糖和核酸等物質,它最大的特點是具有一定的結構和特異性。 當正常細胞由于化學、物理、病毒等因素而癌變時,該細胞表面的蛋白質等成份發生某種改變,這就形成了腫瘤抗原。這種改變可以只是數量上的,如癌胚抗原。所謂癌胚抗原,即在胚胎發育的時候,胚胰可分泌胰胚抗原,肝可分泌甲胎蛋白(AFP)、腸胚可分泌腸胚抗原(EAC),但這些器官一旦發育成熟,就
- 腫瘤抗原MAGE-3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預測
腫瘤抗原MAGE-3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預測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3期第16卷技術與方法作者:賈正才 吳玉章單位:賈正才(第三軍醫大學全軍免疫學研究所,重慶400038);吳玉章(第三軍醫大學全軍免疫學研究所,重慶400038)關鍵詞:腫瘤抗原;MAGE-3;表位;預測 [摘 要]目的 預測腫瘤抗原MAGE-3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方法 以腫瘤特異性抗原MAGE-3為研究目標
- 腫瘤疫苗的應用與前景
近四十年來,研究人員已研發出各種疫苗用于治療腫瘤。然而早期疫苗研究的良好前景與臨床研究的結果并不一致。此綜述集中對腫瘤肽類疫苗進行了大致的概述,包括腫瘤抗原表達、特異性免疫應答、細胞毒依賴性細胞死亡、針對突變或修飾的原癌基因的靶向治療,此領域研究的快速發展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收獲成果。文章由委內瑞拉中央大學醫學院的Cerezo教授發表在RecentPatentsonInflammation&Al
- 免疫新分子的發現及其研究進展
框的系列載體(如Biolabs的pET系列)、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達目的基因,可通過定向克隆將cDNA片段插入載體,使任一具有讀框的cNDA片段均可能產生正確的表達產物。利用該策略,曾成功克隆到包括腫瘤抗原在內的免疫分子。 1.3 真核表達文庫的功能篩選 真核表達文庫的功能篩選或稱表達篩選(Expressioncloning)是克隆未知免疫分子的有效途徑。哺乳細胞作為基因文庫篩選的宿主細胞,其最大
- 腫瘤抗原p185蛋白免疫鼠脾細胞的抗瘤效應研究
腫瘤抗原p185蛋白免疫鼠脾細胞的抗瘤效應研究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3期第20卷腫瘤免疫學作者:李曉華 秦慧蓮 何球藻單位:上海醫科大學免疫學教研室關鍵詞:HER2/neu蛋白;腫瘤疫苗;免疫治療 【摘要】 目的 研究腫瘤抗原p185蛋白作為腫瘤疫苗所誘導的抗腫瘤效應。方法 親和層析純化的p185蛋白皮下注射正常BALB/c小鼠,取脾細胞分別與p185蛋白、3T3-neu細胞體外共
- 陳慰峰院士研制的腫瘤抗原疫苗批準進入新藥臨床研究
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陳慰峰院士領導的T細胞研究室在腫瘤抗原克隆鑒定及免疫應答分析、腫瘤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近期,該實驗室順利完成了癌-睪丸抗原(CT抗原)NY-ESO-1抗原肽(NY-ESO-1b)的臨床前研究工作,他們研制的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現已通過中國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CSFDA)藥審中心評定,獲得新藥臨床研究批文。在國家“863計劃”等科學基金支持下,陳慰峰院士實
- 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完成臨床前研究
據中國醫藥報北京訊記者白毅報道記者日前從北京大學醫學部獲悉,該校免疫學系陳慰峰院士領導的T細胞研究室,在腫瘤抗原克隆鑒定及免疫應答分析、腫瘤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近期,該實驗室順利完成了癌-睪丸抗原(CT抗原)NY-ESO-1抗原肽(NY-ESO-1b)的臨床前研究工作,其研制的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也已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評審,獲得新藥臨床研究批文。在國家“863計劃
- 我國胃癌研究獲重大成果發現新的腫瘤抗原
考慮更易于癌變。為研究能夠早期檢測的特異性生物標記,研究者依賴淋巴細胞雜交技術建立了28561株雜交瘤細胞,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了“MGAgs胃癌抗原”。它們對胃癌有很高的特異性,在正常組織幾乎不表達,而在胃癌組織中高表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新的腫瘤抗原,有顯著的診斷價值,經免疫組化染色證實,其組織學陽性率高于90%,用于檢測胃癌血清中的MGAgs,陽性率可高達70%以上,比目前廣泛應用的同類
- 我國胃癌研究獲重大成果發現新的腫瘤抗原
癌的癌前病變發展得相當緩慢,甚至是可逆的。如果能嚴密監測到癌前病變,或許可以避免癌癥發生。哪些是胃癌最危險的癌前病變?課題組通過免疫組化技術進行研究的結果顯示,胃黏膜的腸化生和非典型增生在胃上皮組織的空間分布上與胃癌高度一致,應考慮更易于癌變。為研究能夠早期檢測的特異性生物標記,研究者依賴淋巴細胞雜交技術建立了28561株雜交瘤細胞,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了“MGAgs胃癌抗原”。它們對胃作者:自動采集
- 我國胃癌研究獲重大成果發現新的腫瘤抗原
考慮更易于癌變。為研究能夠早期檢測的特異性生物標記,研究者依賴淋巴細胞雜交技術建立了28561株雜交瘤細胞,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了“MGAgs胃癌抗原”。它們對胃癌有很高的特異性,在正常組織幾乎不表達,而在胃癌組織中高表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新的腫瘤抗原,有顯著的診斷價值,經免疫組化染色證實,其組織學陽性率高于90%,用于檢測胃癌血清中的MGAgs,陽性率可高達70%以上,比目前廣泛應用的同類
- 新的抗原克隆技術可能有助于開發黑素瘤疫苗
年,研究者們已經開發出了一些可幫助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的疫苗。腫瘤疫苗,并非專門設計用于預防癌癥,而是用于增強激活免疫反應,對付已經存在的腫瘤。與傳統的化療相比,疫苗的毒性相對較低,而且效能比較高。至今為止,直接用于激活機體內最為關鍵的免疫應答細胞——T輔助細胞的疫苗鮮有被設計成功。盡管在T輔助細胞表面有識別并結合腫瘤抗原的受體,科學家們在分離和克隆抗原上遇到了障礙,整個過程顯得非常繁復而又費時,而
- 熱休克蛋白70與腫瘤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生長受到抑制并且誘導其發生凋亡,且這種凋亡的誘導有濃度和時間的依存性及細胞周期特異性,主要誘導G1期和S期細胞的凋亡[10]。 5HSP70在腫瘤免疫中的作用腫瘤免疫以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為主,腫瘤抗原在細胞內加工成多肽后通過細胞表面的MHCⅠ類分子提呈給CD8+T細胞,或者從腫瘤細胞上脫落下(因為腫瘤細胞極少表達MHCⅡ類抗原),然后由抗原提呈細胞(APC)攝取、加工成多肽分子,再由細胞表面的
- 抗肝癌NY-ESO-1b多肽疫苗獲準臨床試驗
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研年會上,該院肝病研究所陳紅松報告稱,經過9年的臨床前研究,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終于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行Ⅰ期臨床試驗。陳紅松介紹說,腫瘤-睪丸(CT)抗原是目前鑒定的腫瘤抗原中數目最多的一類。研究發現,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能夠成功誘導部分中國肝癌病人特異的、顯著的抗肝癌免疫應答,有效殺傷手術后殘留的癌細胞,降低手術后肝癌的轉移
- 抗肝癌NY-ESO-1b多肽疫苗獲準臨床試驗
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研年會上,該院肝病研究所陳紅松報告稱,經過9年的臨床前研究,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終于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行Ⅰ期臨床試驗。陳紅松介紹說,腫瘤-睪丸(CT)抗原是目前鑒定的腫瘤抗原中數目最多的一類。研究發現,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能夠成功誘導部分中國肝癌病人特異的、顯著的抗肝癌免疫應答,有效殺傷手術后殘留的癌細胞,降低手術后肝癌的轉移
- 癌癥疫苗迎來轉機:安進默沙東合作開發癌癥免疫雞尾酒T-vec/Keytruda
美國、澳大利亞、歐洲35個臨床試驗基地評估T-vec/Keytruda抗癌免疫雞尾酒療法。癌癥疫苗單用療效不佳,雞尾酒是未來方向早前,癌癥疫苗概念一經提出,便獲得業界廣泛關注,這種新穎療法旨在利用腫瘤抗原激活人體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從而改變疾病病程。然而事實證明并非如此,癌細胞能夠避機體免疫偵察,這就意味著,如果癌癥疫苗在很大程度上錯過了靶標,單靠發動更強的免疫沖擊是不夠的。默克(MerckKGa
- CD28與B7.1共刺激PBLs受肝癌細胞誘導后的TCRVβ基因表達
.1(CD80)共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后作用于肝癌細胞(BEL-7402)。結果發現PBLsTCRVβ7基因在體外選擇性擴增,表達水平為15%~25%,對照組為4%~8%。結論Vβ7基因對識別腫瘤抗原具有特異性,為腫瘤基因治療和研究提供新的線索和實驗依據。 中圖分類號:R392.11 文獻標識碼:ASelectiveexpressionofTCRVβgeneinPBLscostimulate
- 不同人群組免疫復合物檢測結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IC與腫瘤抗原、腫瘤免疫及腫瘤預后的關系。方法應用PEG法對不同人群血清中IC進行檢測。結果惡性腫瘤患者IC值不正常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組,IC值因瘤種不同而異,其中尤以肝癌的異常為最。結論IC與腫瘤免疫有一定的關系,對某些腫瘤的預后有一定臨床指導意義。關鍵詞免疫復合物(IC)聚乙二醇法腫瘤Researchontheexaminingresultoftheserumimmunocom
- 腫瘤治療取得新進展——5A生物治療
D3AK細胞、γδT細胞等。而這五種免疫細胞又構成了5A腫瘤生物治療的關鍵要素。在5A腫瘤生物治療中,DC細胞能參與腫瘤抗原的提呈加工識別與處理,使腫瘤細胞無法偽裝,從而激發人體免疫,有效對抗腫瘤。同時DC細胞還具有激活初始T細胞,提升人體免疫機制的作用。DC細胞相當于信使,將抗原信息傳遞給T細胞,并具有活化T細胞的功能,很少量就可以激發強大的T細胞反應。除此之外,DC細胞還可以幫助重建腫瘤患者
- 腎癌生物治療進展
00余例的臨床總結,緩解率為18.4%,緩解期為6~10個月,但很少有cR者。一般每日10~20MU/m2,癥狀輕、體積小的腫瘤反應較好。在鼠的腫瘤模型中,iNF-α可增強腫瘤細胞mHC的表達,使腫瘤抗原能呈送給t細胞,激活t細胞。iNF-α也可降低腫瘤中的bFGF表達,減少腫瘤中的新生血管形成。近來更認為iNF-α可通過轉導轉錄信號(sTATs)影響細胞的增殖[10]。[page] iL-2與
- 癌癥基因治療藥TroVax進入前列腺癌臨床研究
當激素療法不能阻止前列腺癌的生長時,就會發生激素耐受性前列腺癌。 TroVax是OxfordBioMedica公司開發的治療癌癥的基因藥物,它可以刺激抗癌免疫應答,對實體腫瘤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TroVax的作用靶點為腫瘤抗原5T4,這種抗原在實體腫瘤中廣泛分布。5T4的存在與不良預后有關。TroVax具有改良腫瘤抗原5T4的作用,可以刺激機體產生抗5T4免疫應答,免疫反應可以破壞攜帶有5T4抗
- 泌尿系腫瘤標志物的研究進展
落細胞學檢查的結果也容易受到檢查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另外,泌尿系統其他疾病包括結石、炎癥等,均可引起尿脫落細胞的異型性改變,因此,高發生率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明顯地影響尿脫落細胞學檢查的診斷率。膀胱腫瘤抗原膀胱腫瘤抗原(BTA)即為人補體因子H相關蛋白(hCFHrp)。在體外細胞培養中,多個膀胱癌細胞株分泌hCFHrp,而正常膀胱上皮細胞和其他上皮細胞不分泌hCFHrp。BTA有3種檢測方法,包括B
- 曹雪濤院士:腫瘤免疫療法將迎來飛躍
體抗腫瘤免疫應答分為主動免疫治療及被動免疫治療,前者如腫瘤疫苗,后者主要包括抗體、殺傷性細胞和細胞因子(干擾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等。腫瘤疫苗包括細胞瘤苗、蛋白多肽瘤苗以及核酸瘤苗等,通過提取腫瘤抗原進行免疫接種,從而促進機體抗腫瘤特異性免疫應答。 樹突狀細胞(DC)疫苗在腫瘤免疫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并已成為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DC疫苗是將體外培養的負載腫瘤抗原的DC
- 九、腫瘤的第四種療法—腫瘤生物療法
生物治療研究中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簡介如下: 1、腫瘤生物治療中的“特異性”問題 “特異性”應該說是腫瘤生物治療的中心環節,也是這一治療方法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方面:一是腫瘤抗原肽的研究,通過CTL、TIL克隆來尋找、分離、篩選鑒定腫瘤特異的抗原肽。二是增強腫瘤抗原性的研究,從細胞、分子、基因水平探討提高其免疫原性,使它能對機體產生強的免疫反應,并以此為線索來制備腫瘤特異
- 十一、生物導彈與腫瘤導向治療
十一、生物導彈與腫瘤導向治療 眾所周知,導彈的主要部件一是能追蹤目標的導航系統,二是摧毀特定的目標。應用這一原理制備出一種能追蹤腫瘤而又能專一性地殺傷腫瘤的“武器”,我們就稱之謂“生物導彈”,它的基本部件是能特異地識別腫瘤抗原目標的抗體以及在抗體的末端接上殺傷瘤細胞的毒性藥物。這樣從理論上講,只要我們研制出有可識別腫瘤細胞的抗體,并使它帶上藥物就可大功告成。但事實上并不那么簡單,首先是抗體問題,
- 微生物所在熱休克蛋白gp96抗乙肝病毒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熱休克蛋白gp96(又稱GRP94)是位于細胞內質網膜上的熱休克蛋白90家族中的一員,在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gp96能作為分子伴侶結合細胞中的腫瘤抗原、病毒抗原或胞內細菌抗原,并將結合的抗原表位呈遞給抗原遞呈細胞的“專用運輸車”MHCI類和II類分子,從而啟動特異性T細胞CD8+和CD4+T細胞免疫應答。另一方面,gp96分子本身作為免疫活性分子通過與Toll樣受體(TLR)作用
- Nature:癌變前的衰老監測可限制肝癌發展
nature雜志在線發表了德國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肝細胞癌變前的衰老監測可以限制肝癌的發展。致癌基因誘導的衰老曾被發現起一個內在腫瘤抑制機制的作用。LarsZender及其同事提出了“衰老監測”的概念:他們發現,惡變前的衰老肝細胞能通過一個由腫瘤抗原引導的免疫反應被清除。這個過程需要CD4+T細胞的參與,并且在小鼠模型中抑制肝癌的發展。本文作者們還提供了這樣的證據:衰老肝細胞會在免疫系
- 國際最新宮頸癌治療疫苗完成基礎研究
輕患者的痛苦。 “人們所理解的疫苗都是預防性的,東方天甲所開發的治療性藥物之所以被稱為‘疫苗’原因在于其作用機制。”該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龐小伍博士說,“咱們采用登革熱病毒復制子為載體,載體中攜帶腫瘤抗原,能夠激發起機體針對帶有這種腫瘤抗原的腫瘤細胞的免疫,也就是說這種藥物能夠使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起作用,殺死腫瘤細胞,并且具有記憶功能,效果更好,復發率低,副作用小,這將大大減輕患者接受治療的痛苦。
- MTA1表達與乳腺癌ER-α甲基化
腫瘤轉移相關基因家族是近年發現的由某些腫瘤轉移相關基因及其編碼產物組成的家族,而作為該家族中首個被發現的基因,轉移性腫瘤抗原1(metastatictumorantigen1,MTA1)基因在多種惡性腫瘤中過度表達,并且與人類腫瘤的惡性特征密切相關。MTA1基因在乳腺的激素調控和乳腺癌的發生、發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MTA1基因及其編碼蛋白的檢測可能成為乳腺癌新的臨床預后指標和治療靶點。轉移
- 人民醫院積極參與腫瘤基礎研究與防治研究的交流合作
月22日在北京大學醫學部會議中心召開了“腫瘤基礎研究與防治研究交流合作研討會”。會上,來自醫學部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各附屬醫院、北大生命科學院、物理學院、中科院化學所以及力學所的各方專家介紹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及合作需求。此次會議得到了人民醫院諸多醫務人員的關注,共有十余個科室的40余位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會議。基礎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陳慰峰院士就“腫瘤抗原分子編碼基因的克隆及其可能應用”課題作了
- 治大腸癌的樹突狀細胞治療性疫苗進入II期臨床
大腸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第4位,每年有102萬新發病例和53萬死亡病例。我國腸癌發病率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達到年均4%。上海是全國大腸癌發病率最高的城市。 從1994年起,曹雪濤院士的研究團隊就將研究的重點,聚焦在人體內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狀如樹根一樣的樹突狀細胞上。他們研制的治療性疫苗,將大腸癌患者自身體內的單核細胞培養成樹突狀細胞,然后使這些細胞攜帶上患者自身腫瘤抗原,再注入患者體內。
- 細胞融合疫苗治療乳腺癌和腎癌有效
究)。另有1例轉移乳腺癌婦女和5例腎癌病人,接種細胞融合疫苗后病情穩定。(ClinCancerRes2004,10∶4699)Avigan解釋說,與多數以DC為基礎的疫苗一樣,DCs摻入某種特殊的腫瘤抗原,該方法在一些早期試驗中獲得了成功。但問題是他們對腫瘤特異性蛋白并非全知,對有些腫瘤知之甚少。應用完整自體癌細胞融合的方法,有助于啟動源于腫瘤多種抗原的DC免疫刺激機制,包括目前尚不知曉的機制或個
- 腫瘤標志物檢測方法的進展及應用
ormarker,TM)是指在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所產生的、或者由機體對腫瘤細胞的反應而產生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產物等。腫瘤抗原可以是腫瘤標志物,但腫瘤標志物不一定是腫瘤抗原。理想的腫瘤標志物應有以下特征:(1)靈敏度高;(2)特異性好;(3)能對腫瘤進行定位;(4)與病情嚴重程度、腫瘤大小或分期有關;(5)能監測對腫瘤治
- 樹狀細胞疫苗抑制腫瘤的實驗觀察
2006年11月16日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Vol.41No.2P.81-844(南京)為了觀察經腫瘤抗原致敏的樹狀細胞(DC)疫苗對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研究者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組人白細胞介素4(rhIL-4)、重組人腫瘤壞死因子α(rhTNF-α)協同誘導人外周血單核細胞成為DC.Tca8113舌癌細胞可溶性抗原體外致敏DC,將同源人T淋巴細胞與之共同培
- 血清CA199檢測對腫瘤的診斷價值
腫瘤抗原(cancerantigen199,CA199)是一種單涎酸神經節苷酯,是表達在一高分子量黏蛋白上的糖類位點,同其他腫瘤抗原相似,CA199不是器官特異性的,在多種腺癌中都見升高。CA199可存在于胎兒胃上皮細胞、腸道和胰腺細胞中,成人胰腺、肝、肺細胞中也可見少量。CA199是許多黏細胞的成分,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可見明顯升高,胃腸癌、膽道癌、肺癌等也可見升高。現就血清CA199含量在腫瘤疾
- 學術講座:RegulatoryTcellsandinnateimmuneregulationincancer
于2005年升任正教授。在腫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療領域取得了杰出成績,在Science,NatureMed,NatureBiotechnol,Immunity,PNAS,JClinInvest和JExpMed等期刊發表論文70多篇。王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腫瘤抗原在腫瘤疫苗研制中的作用以及誘導免疫耐受的機制。包括EBV誘導的腫瘤免疫耐受和將EBV抗原作為免疫治療手段。歡迎參加!腫瘤防治中心作者:
- 評價胸腔積液端粒酶活性檢測對胸腔積液性質的鑒別診斷價值
euralfluid;telomerase;diagnosis;differentiationdiagnosis 胸腔積液病因比較復雜。細胞學檢查雖然特異性高,但敏感性低,在常規的實驗室檢查中,腫瘤抗原如癌胚抗原(CEA)及角蛋白抗原(CYFRA21-1)等已是較為廣譜的腫瘤標志,但用于良、惡性胸腔積液的鑒別診斷其敏感性及特異性仍有欠缺。端粒酶幾乎在各種人類惡性腫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達,可能是目
- 過程工程所構建出一種新型的多佐劑復合型腫瘤全細胞疫苗
腫瘤疫苗通過激發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從而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的免疫應答,具有特異性強、副作用低的優點,是一種極具潛力的腫瘤生物治療方法。由于目前多數腫瘤抗原未得到鑒定,因此包含腫瘤全部抗原的腫瘤全細胞疫苗有望激發機體產生多價的免疫應答,具有最為廣泛的應用前景。由于樹突狀細胞(DC)不能有效遷移、抗原提呈能力不足和T細胞增殖能力較弱,造成了傳統的腫瘤全細胞疫苗免疫原性弱的特點,所激發的免疫反應有限。
- 中國科學家發現提高T細胞抗腫瘤免疫功能新方法
固醇酯化酶ACAT1是一個很好的調控靶點,抑制ACAT1的活性可以大大提高CD8+T細胞(又名殺傷性T細胞)的抗腫瘤功能。因為ACAT1被抑制后,殺傷性T細胞膜上的游離膽固醇水平提高,從而讓T細胞腫瘤抗原免疫應答變得更加高效。同時,研究人員還利用ACAT1的小分子抑制劑avasimibe在小鼠模型中治療腫瘤,發現該抑制劑具有很好的抗腫瘤效應;并且avasimibe與現有的腫瘤免疫治療臨床藥物ant
- Nature醫學:臨床癌癥免疫治療傳重大捷報
者平均生存時間為3-5年。Rapoport博士寫道:“大多數參與這項試驗的患者都獲得了有意義的臨床效益。其中一些患者在近3年后仍然處于緩解期。”在這項臨床研究中,研究人員操控患者的T細胞表達了針對腫瘤抗原——癌癥睪丸抗原(CT抗原)的特異性受體:親和力增強的T細胞受體(TCR)。這里的靶CT抗原是NY-ESO-1和LAGE-1。研究報道,高達60%的晚期骨髓瘤表達NY-ESO-1和/或LAGE-1
- 基因療法尚在“嬰兒期”
博格(StevenRosenberg)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多年治療黑色素瘤的研究基礎上,另辟蹊徑。他們首先從接受治療的每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血液中提取T淋巴細胞,在嚴格無菌條件下,將黑色素瘤相關的腫瘤抗原基因(MART-1)和病毒載體相連后導入細胞中,經體外實驗證明,改造后的這種T淋巴細胞能夠極為有效地特異地殺傷黑色素瘤腫瘤細胞。研究者們將這種T淋巴細胞分別注入17名受試患者體中,他們都是晚期黑色
- 冷凍免疫生物治療惡性黑色素瘤的臨床研究
起的抗原釋放都高,且這種免疫效應具有種屬、器官、組織特異性。 本研究表明冷凍免疫生物療法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為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探索出一條新的有效途徑。但作為一種主動特異性的治療手段,仍需進一步探尋免疫原性的特異性更高的疫苗制劑及研究免疫疫苗對惡性黑色素瘤主動特異免疫治療的機制。 【參考文獻】 1李順凡(譯).人體惡性黑色素瘤.國外醫學·皮膚病學分冊,1998,2(12):93-94. 2H
- 骨肉瘤基因治療研究進展
基因治療或聯合其他療法治療等多種腫瘤基因治療方法。但無論是哪種基因治療方法均需構建能將外源基因特異性轉移至靶細胞的載體,因此有無安全、無毒的載體成為基因治療的瓶頸。1免疫基因治療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機體免疫系統會出現對腫瘤細胞的免疫耐受狀態,導致這種狀態的原因主要有腫瘤細胞低表達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人白細胞抗原分子、缺乏共刺激分子(如B7)等的表達、腫瘤抗原調變以及分泌免疫抑制因子。針對這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第一節 病毒對機體的致病作用
細胞基因中,形成前病毒(Provirus),導致細胞遺傳性狀的改變,稱為整合感染。整合的宿主細胞不復制期間為潛伏感染,偶爾復制出完整病毒時為復發感染。在適宜條件下細胞也可轉化為癌細胞,細胞膜上出現腫瘤抗原。HTLV-1、EBV、HPV、HBV均可造成這一類型的感染。表22-1引起人類惡性腫瘤的病毒病毒所致腫瘤致癌復合因素逆轉錄病毒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1型(HTLV-1)DNA病毒EB病毒單純皰疹病毒
- 日發現肺腺癌的預測因子
中國醫藥報訊日本Hiroshima大學一個研究團隊報道,一個血清標記物的被稱為SLAK的組成部分可作為患肺腺癌患者的獨立預后預測因子。KL-6/MUC1是由一種經常在腺癌中觀察到的跨膜黏液素(MUC1)和一種作為肺腫瘤抗原的糖蛋白(KL-6)組成的。根據6月15日的《國際癌癥雜志》報道,研究者在103名...作者:
- 三種蛋白提早預示肺癌
美國研究人員9月15日說,血液中3種蛋白質可以“提早”顯現肺癌,比癌癥癥狀顯露時間早大約一年。結果發現,患有癌癥的測試對象中,51%的人血液中含有annexin1、14—3—3θ和LAMR1三種蛋白質。“患癌癥過程中,免疫系統識別出腫瘤抗原這種外來蛋白質,”哈奈什說,“免疫系統認為這些是異常蛋白質,會對它們作出反應。作者:
- 細胞融合疫苗治療乳腺癌和腎癌有效
究)。另有1例轉移乳腺癌婦女和5例腎癌病人,接種細胞融合疫苗后病情穩定。(ClinCancerRes2004,10∶4699)Avigan解釋說,與多數以DC為基礎的疫苗一樣,DCs摻入某種特殊的腫瘤抗原,該方法在一些早期試驗中獲得了成功。但問題是他們對腫瘤特異性蛋白并非全知,對有些腫瘤知之甚少。應用完整自體癌細胞融合的方法,有助于啟動源于腫瘤多種抗原的DC免疫刺激機制,包括目前尚不知曉的機制或個
- 人化SCID小鼠對肝癌抗原的體液免疫應答
0.01),不同表面抗原標記的細胞中以CD19、CD20陽性的細胞為多(P<0.01)。研究表明,SCID小鼠體內所誘導的抗體的產生及免疫細胞的增殖分化基本符合免疫應答的一般規律。SCID小鼠作為腫瘤抗原免疫應答的研究模型,可以不受干擾的進行免疫誘導、免疫調節、免疫治療等研究,選擇合適周齡的小鼠及飼養條件,能夠重復得出人體內腫瘤免疫的一般規律。 本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No:3938000
- 十、腫瘤疫苗
十、腫瘤疫苗 疫苗—如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在控制傳染病方面具有獨特的預防作用,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腫瘤疫苗卻用于治療,它是利用腫瘤細胞或腫瘤抗原物質誘導機體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反應,增強機體的抗癌能力,阻止腫瘤的生長、擴散和復發,因此稱它為腫瘤特異性主動免疫治療,它已經經歷了100年的研究歷程。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理論的研究和生物工程技術的進步,更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科學家和臨床醫
- 牛津生物醫藥公司的腎癌治療新藥進入III期臨床
TRIST,將招募700名浸潤型腎癌患者。在試驗中將比較TroVax+標準療法與安慰劑+標準療法的療效。試驗的首要終點是延長生存期方面,第二個終點包括病情不惡化生存期、腫瘤對藥物的應答率和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TroVax是一種免疫性治療藥,可促進機體對腫瘤抗原5T4的免疫反應,而5T4廣泛分布于多種實體腫瘤中。腎細胞癌在發達國家是最常見的腎癌病癥,每年在這些國家新確診的患者達到15萬名。晚期作者: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