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中客忤為病名[1]。出《諸病源候論》卷四十六。即客忤[1]。客忤又名中客忤、中客、中人、少小客忤[2]。由于小兒神氣未定,如驟見生人,突聞異聲,突見異物,而引起驚嚇啼哭,甚或面色變易,兼之風痰相搏,影響脾胃,以致運化受納失調,引起嘔瀉、腹痛、反側瘈疭,狀似驚癇,宜用安魂丸(《丹臺玉案》:炒棗仁、茯苓、遠志、當歸、膽星、燈心)加減;痰熱盛者,可用豁痰清熱之劑,如溫膽湯加鉤藤、桑枝之類[2]。
4 參考資料
治療中客忤的方劑
- 桂參湯
1兩,人參1分。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小兒中客忤,吐青白沫,及飲食皆出,腹中痛,氣欲絕。用法用...
- 伏龍肝膏
子(去殼)1枚,地龍糞(研)1兩。主治:小兒卒中客忤,驚啼大叫。用法用量:先用桃柳湯浴兒,后將藥涂...
- 雀糞丸
治:小兒病后,腹中不調,飲食不節,腹滿溫壯,及中客忤,兼傷冷乳。用法用量:每服3丸,日進3服;欲令...
- 備急圓
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心腹諸卒暴百病,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刀所刺,氣急口噤。用法用量每服...
- 雙丸
烏賊魚骨1兩,赤頭蜈蚣1兩(熬)。主治:小兒新生客忤中惡,發癇發熱,乳哺不消,中風反折,口吐舌,并注...
- 更多治療中客忤的方劑
治療中客忤的穴位
- 口寸
,故名。。出《備急千金要方》。《肘后備急方》救卒客忤死方:“又方,以繩橫度其人口,以度其臍,去四面各...
- 大都
腹滿,煩嘔,熱悶,目眩,嘔逆,胸腹脹痛,蛔痛,小兒客忤,表里寒熱等癥,本穴并能治之。大都穴主治病證:...
- 隱白
衄血,針隱白、脾俞、肝俞、上脘。《針灸聚英》:小兒客忤,慢驚風。《雜病穴法歌》:尸厥百會一穴美,更針...
- 陰中之陰
衄血,針隱白、脾俞、肝俞、上脘。《針灸聚英》:小兒客忤,慢驚風。《雜病穴法歌》:尸厥百會一穴美,更針...
- 鬼壘
衄血,針隱白、脾俞、肝俞、上脘。《針灸聚英》:小兒客忤,慢驚風。《雜病穴法歌》:尸厥百會一穴美,更針...
- 更多治療中客忤的穴位
治療中客忤的中成藥
- 至寶丹
安,唇口干燥,傷寒狂語,及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煩躁,風涎,搐搦等癥;近代也用于腦...
- 安神丸
:《幼幼新書》卷七引《譚氏殊圣》方之安神丸主治小兒客忤,忽爾連連哭不休,渾身壯熱,脈如鉤,驚啼不得。...
- 珍珠散
麝5分,金箔50片,銀箔50片,龍腦1角。主治:客忤恍惚叫啼,溲赤,吐黃。用法用量:燈心、麥冬湯下。...
- 抱龍丸
跳躍異者。或鬼神惡狀者、或迅雷擊鼓、一切大聲使兒客忤者;或小兒病根日深成癇,但見聞原忤之例即發。用法...
- 蘇合香丸
合香丸主治小兒心腹刺痛,啼哭不住,或中邪氣,或沖客忤,或驚氣入腹,或夜啼釣痛,面色不定。用法用量:半...
- 更多治療中客忤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中客忤
- 《幼幼新書》:[卷第七]中客忤第二
臟,日往月來,被風乘虛而發此之候。《嬰童寶鑒》小兒客忤歌∶客忤多因人物沖,更遭鬼氣亦相同。青黃吐出并...
-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二]治小兒客忤諸方
長兒煎先燒一丸。次用綠絹袋子。帶一丸治有人新生中客忤。發熱。乳哺不消。及中風。及折。口出舌。并吐逆...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五]客忤論
潰之。用綿纏釵繢頭。展去其血。兼服諸藥為治。治小兒客忤腹痛夭矯。面色變易。以香豉數合。水拌令濕。搗熟...
-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上少小嬰孺方上]客忤第四
是以小兒生至十歲,衣被不可露也,七八月尤忌。凡中客忤之為病,類皆吐下青黃白色,水谷解離腹痛天糾,面...
- 《幼幼新書》:[卷第七]中人忤第三
(犯人噤附)《千金》論中客忤與中人、中馬忤皆通而為一,治法亦多同,然不能無少異爾。《葛氏肘后》治小...
- 更多古籍中的中客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