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中火為病證名,類中風之一[1]。見《萬病回春·類中風》。又名火中[1]。《醫學心悟·類中風》:“一曰火中……良由將息失宜,心火暴盛,腎水虛衰,不能制之。”癥見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言語不出,口眼㖞斜,癱瘓,面赤,煩渴,便秘等[2]。心火盛實者,治宜清心瀉火,宣竅寧神,方用牛黃清心丸、涼膈散等。若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者,宜滋水以斂火,選用六味地黃丸或滅火湯[2]。痰多者,用貝母瓜蔞散加減[2]。
4 參考資料
治療中火的方劑
- 救心神丹
論述:此方用人參以固其生氣,以黃連清其心中包絡之火邪,加附子一分為先鋒,加菖蒲為向導,引人參、黃連...
- 二地湯
黃連1錢,肉桂5分。功能主治:心中火熱如焚,自覺火起,即入小腸之經,輒欲小便,急去遺溺,大便隨時而...
- 助心丹
經同治之藥也。補腎以生肝,即補腎以生心耳。或疑腎中火動,不宜重補其腎,不知腎火之動,乃腎水之衰也。水...
- 涼榮瀉火湯
婦人懷抱憂郁,致生內熱,小水澀滯,大便秘結;及陰中火郁作痛,亦如澀淋。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空...
- 彈鬼丸
烏頭1兩,鼠婦1兩。制法:上為散,白蠟5兩,銅器中火上消之,下藥攪令凝為丸,如楝實大,以赤縠裹1丸。...
- 更多治療中火的方劑
治療中火的穴位
- 手心主
為表里。五行屬(相)火。《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
- 大白
涼,篩去碎屑。焦檳榔:取檳榔片,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焦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成品性狀:...
- 穴生穴
穴應是小腸經的穴位。因為甲屬膽木,木生火,小腸屬火。再下一個開穴應為胃經的穴位,因為火能生土,土屬...
- 陽關
。本穴兩旁為足太陽之大腸俞,灸陽關可覺火氣直入腹中,分布內臟。即由陽關穴位橫通大腸俞,由大腸俞連及...
- 手厥陰心包經
為表里。五行屬(相)火。《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
- 更多治療中火的穴位
治療中火的中成藥
- 清心丸
,銼)1兩。主治:熱盛夢泄,恍惚,膈壅舌干。經絡中火邪,口瘡咽燥。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濃煎麥...
- 玄參甘桔顆粒
次10g,一日3~4次。功能主治:清熱滋陰、祛痰利咽。用于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腫痛。...
- 消火止痢丸
頁)。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止痢。用于痢疾,腸火腹瀉,消化不良。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6g,...
- 熬漆丸
,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銅器中和勻,微火熬令可丸。如雞頭大。功能主治蟯蟲在胃,令人漸羸。...
- 安魂散
花粉3錢。功能主治補土瀉火,消痰逐邪。主肺氣虛而中邪,目見鬼神,口出胡言,或說刀斧砍傷,或言弓矢射...
- 更多治療中火的中成藥
中火相關藥物
- 二丁顆粒
、酒及辛辣食物。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
- 清寧丸(濃縮丸)
。用于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頭暈耳鳴,目赤牙痛,腹中脹滿,大便秘結。【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
- 碧玉散
品為中暑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暑熱,平肝火。用于暑熱蘊積,煩渴引飲,肝火旺盛,小便短赤。【...
- 萬寶油
語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感冒、中暑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涼,鎮痛,驅風,...
- 清火爽口顆粒
辛辣、油膩食物。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溫補性中藥。3.孕婦慎用。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4.脾...
- 更多中火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中火
- 《素問六氣玄珠密語》:[卷之二]運符天地紀篇
不至也即不名歲會風化三生數也同丁酉年化令更甚戊辰中火運太征火氣有余名曰赫曦即氣勝肺臟受病久及大腸甲蟲...
- 《軒岐救正論》:[卷之二四診正法]素問六十年運氣病治之紀
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后。皆此義也。(金)(火)丁卯丁酉歲上陽明(司天)中木運(少)下少陰(在...
- 《張氏醫通》:[卷二諸傷門]火
陰火者燈燭之火。生于酉而死于寅。此對待之火也。水中火者。霹靂火也。即龍雷之火。無形而有聲。得雨而益熾...
- 《醫述》:[卷一·醫學溯源]水火
者,燈燭之火,生于酉,而死于寅。此對待之火也。水中火者,霹靂火也。即雷龍之火,無形而有聲。不焚草木,...
- 《辨證錄》:[卷之二]中風門(二十五則)
手足抽搐,言語不出,口眼斜,人以為中風也,誰知是中火也。夫火生于木之中,火藉風之力,似乎中火即中風也...
- 更多古籍中的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