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指針是以手指按壓或爪切某些穴位,代替針刺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和臟腑功能、開竅醒神、止痛等作用。常用于突發性病癥,如虛脫、中暑、癔病及多種痛癥。亦可用于一些內傷外感雜病的治療。
3 操作方法
指針的基本手法可分為揉、捫、切、捏、點5種。
1. 揉法:是用手指的尖端,輕按選下的穴位,作環形平揉的一種方法。揉動時手指的尖端不能離開所接觸的皮膚,手指連同皮膚及皮下組織,以穴位為中心,作一小圓形轉動,不要使手指與皮膚呈摩擦狀態。每次揉一小圓周為1次,每穴位一般以120~180次為標準,約2~3分鐘。次數的多少亦可視病情的輕重而定。常用拇拽和中指作揉法。本法在指針中應用較廣。施術時需要根據病人質強弱和病情輕重施以輕重不同的指力。本法可與捫法配合應用。
2. 捫法:是用手指捫按腧穴或身體一定部位的手法。將手指端深深按壓皮膚及皮下組織深部,同時根據病人體質強弱,施以輕重不同的指力,以感到酸麻脹痛為止。當指端按入時,應逐漸減輕指力,最后停止。每穴一般捫按3分鐘左右。捫法又分為單指法和雙指法2種。
(1)單指法:一般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壓在穴位上。此法常用于胸腹部和四肢部的穴位,如氣海CV (RN)6 ,中脘CV (RN)12,曲池LI11 、足三里ST36等(見圖)
(2)雙指法:即兩手指同時捫按兩個穴位。此法常用于頭面、頸項、腹部、背腹部的穴位,如風池GB20 、陽白GB14 、天樞ST25 等穴位。(見圖)
3. 切法:用拇指指甲切按腧穴。操作時可用脫脂棉少許,覆于指甲 ,防止切傷皮膚。指切時用力需要輕而緩慢,特別是壓痛處更應注意,盡量避免切處劇烈疼痛。本法多用于狹窄部位的穴位,如人中GV (DU)26 、迎香LI20 、少商LU11 等(見圖)。
4. 捏法,是用兩個手指對稱捏壓穴位的手法,可用拇、食二指,也可用拇、中二指或拇指與其它各指,在上下方或左右方對稱相向用力。可捏壓一個或兩個穴位上。如果捏壓一個穴位,拇指在這個穴位上,另一指或其它各指則在對稱地方,此法常用于四肢、肩頸部等部位的穴位,如合谷LI4 、曲池LI11 、足三里ST36 、三陰交SP6 等(見圖)。
5. 點法:是一指或二、三指點在痛點或穴位上,先輕后重。逐漸深透。本法常用于肩部、背部、臀部和大腿等部位的穴位。
4 適用范圍
由于指針療法不需要任何操作器械及穴位消毒,可以隨時隨地應用,因此可應用于多種急癥的處理,如暈厥、劇烈疼痛等。又因指針療法具有疼痛小的特點,因此廣泛適用于年老體弱、兒童、懼怕針刺者及孕婦等。也可作為患者自我治療及預防疾病的一種方法。
5 注意事項
(1)施術者注意手的消毒,以免交叉感染;指甲宜常剪,以免切傷病人皮膚。
(2)指力的輕重以病人能耐受為宜。以免病人產生不適或暈針;對年老體弱者和兒童,施術時指力不可過重。
(3)指針的施術時間以1~3分鐘為標準,亦可根據病情增減。
(4)急性傳染病、皮膚病、腫瘤以及腹痛拒按的患者,不宜使用指針。
(5)小兒頭部的囟門區和孕婦的合谷LI4 、三陰交SP6 以及腹部穴位等,不宜用指針。
(6)過饑、過飽、酒醉、勞累過度時,不宜用指針。
古籍中的指針法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五針灸門(附論)]龍虎升騰
夫用針法,以手大指自前捻入,左大指向后捻入,經得氣向前推轉,以大指彈其針,引其陽氣,按而提之,其氣...
- 《針經指南》:序
穴,象周天之度也。古神圣成天之功,立民之命,爰作針法。針某穴,療某病,手得之,心應之,非天下之至神,...
- 《神應經》:補瀉手法
指向外;瀉者,以大指向內,此謬之甚世醫之所謂瀉,針法之所謂補也;其補者,針法之所謂瀉也。孰不知補瀉之...
- 《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針法
針法失傳久矣。《靈樞》、《甲乙經》俱在,習之匪易,用之為難。若周于蕃所施針法,則顯而易者耳。其書內所...
- 《醫學源流論》:[卷下治法]針灸失傳論
,此一失也。兩經治病,云某病取某穴者固多,其余則指經而不指穴。如《靈樞》終始篇云∶人迎一盛,瀉足少...
- 更多古籍中的指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