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滯針 (最后修訂于2016/4/13 23:44:11)[共442字]
摘要:定義滯針(stickingofneedle)是指針刺后發生的針下滯澀而捻轉提插不便等運針困難的現象。滯針的表現滯針表現為進針后或行針過程中,于提插捻轉或出針時,針下感覺非常沉重、緊澀,甚至捻轉不動,進退困難。《針灸大成》:“如針至深處,而進不能,退不能,其皮上四圍起皺紋,其針如生在內,此氣實之極也。”滯針的原因滯針可由于病人精神過度緊張;或因疼痛而引起局部肌肉攣縮;或由于醫者指力不勻,用力過猛;或因向同一方向捻針,使肌肉纖維纏裹針體等原因所致。預防滯針對于精神緊張者,針前要做好解釋工作,說明針刺過程中會發生的各種感覺,以便消除顧慮,緩解緊張狀態;行針時捻轉角度不宜太大,更不宜向單一方向連續捻轉,而且指力要均勻,避免用力過猛等。滯針的處理方法如果由于病人精神過度緊張等引起局部肌肉攣縮者,可以延長留針時間,以緩解緊張狀態;或以手指在局部或循經攝按,或于刺針近旁另刺一針,或再加溫針即可緩解。由于向一個方向捻轉而發生肌纖維纏裹針體者,可以向相反方向捻退,或左右輕輕捻動,即可松解。......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如何應用滯針法治療面癱?
滯針法,是毫針輔助手法之一,用于面癱的治療,又稱為“掛鉤法”和“甩針法” 。是人為造成滯針現象的一種刺法。 選穴:下關、陽白、四白,頰車透地倉等.操作時,選26#~28#毫針,平刺透穴達肌層,將針向單一方向連續捻轉,形成滯針,留針。留針時,讓患者持針柄向后上方反復牽拉和持續牽拉;出針時,將針反向捻轉取出即可。 此法對癱瘓肌的恢復有良好作用,適于中、重型面癱及口眼歪斜較重者。應用時,應注意不要
- 滯針
滯針 針刺后發生的針下滯澀而捻轉提插受限等運針困難的現象。《針灸大成》:“如針至深處,而進不能,退不能,其皮上四圍起皺紋,其針如生在內,此氣實之極也。”多因患者精神緊張,操作失當,患者體位移動,或留針時間過久而致局部肌肉痙攣或組織纏繞針體而致。可在針刺穴位附近循按或另刺一針,或再加溫針,能予緩解;如因同一方向捻轉過度而致,則需向反方向回捻予以消除。作者:
- 滯針手法針灸治療腸粘連78例療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滯針手法在治療腸粘連中的應用。方法本文采用特殊的針刺手法-滯針手法加快速提拉治療腸粘連78例,按病程6個月以內和以上進行分類治療觀察。結果總有效率為85.9%,經統計學處理后,用sas軟件做Kruskal-Wallis分析,P0.05,有顯著意義,病程越短則療效越好。結論滯針手法針灸治療腸粘連療效肯定。 腸粘連是腹腔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1872年,Bryant首次報道1例術后腸粘
- 毫針滯針抽提術治療頑固性網球肘78例
(5)外上髁局部封閉2次,制動休息14天,癥狀緩解不明顯。 2治療方法 在肱骨外上髁部局部消毒后,選用佳辰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O.25mm×25mm毫針進針,每次進針3~5針,進針后采用滯針手法,即待針體達到一定深度獲得針感時,采用順時針捻轉數圈,在行針時或留針后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感困難,以局部強化性針感出現麻、脹、重、緊、沉感為主。其問每隔約5分鐘再行單向順時針捻緊
- 如何用頓退六部針法治療陳舊性面癱?
頓退六部針法是結合傳統的提插補瀉和九六補瀉法總結出來的,同時,改六數捻針為六部退針,每部均滯針后重提不插,目的是要重瀉邪氣。本法適于陳舊性面癱病程較長,邪氣深入,偏于實證者,非重瀉不足以祛邪。 取穴:“面癱三針”,即頰車、翳風、陽白與絲竹空連線中點穴(經驗穴)。 方法:取28#、3。5寸毫針,頰車向地倉透刺,陽白與絲竹空中點處向下關透刺,翳風直刺(2寸左右)。于每穴內先刺到應刺深度后,分六部施
- 搓法
或內或外,如搓線之狀,勿轉太緊,令人肥肉纏針,難以進退。左轉插之為熱、右轉提之為寒,各停五息久,故曰搓以使氣。”本法有促針感產生和加強針感的作用。但單向捻轉不宜過多,否則針身容易為肌肉組織纏住,發生滯針、折針等異常情況。 ②推拿手法名。用兩手掌面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搓揉《厘正按摩要術·立法》:“搓以轉之,謂兩手相合而交轉以相搓也。或兩指合搓,或兩手合搓,各極運動之妙,是從摩
- 攝法
針刺輔助手法名。指入針后,用手指甲在針刺穴位所在經絡上下進行按捏掐抓的方法。如《針經指南》列為十四法之一;“攝者,下針如氣澀滯,隨經絡上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氣血自得通行也。”又《針灸問對》:“下針之時,氣或澀滯,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于所屬經分來往攝之,使氣血流行,故曰攝以行氣。”多用于針刺感應遲純和出現滯針時。 ②推拿手法名。指手指捏拿住穴位后,再予以牽拉。作用與拿法相似而刺激量較強。作者:
- 針刺清喘穴治療哮喘
1分鐘左右,防止少數患者有出血傾向。 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 1.若患者在針刺過程中出現氣短、面色蒼白、出冷汗等暈針現象,立即出針,同時讓患者平臥10分鐘左右,亦可給少量白開水; 2.如出現滯針現象,首先囑患者全身放松,醫生在滯針部位周圍作輕微按摩,待緩解后出針; 3.若傷及血管造成出血,應采用指壓法按壓5分鐘左右,局部加冷敷,以促進凝血,24小時后患者自行熱敷,促進血腫吸收; 4.若
- 蔡志紅:針刺清喘穴治療哮喘
1分鐘左右,防止少數患者有出血傾向。 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 1.若患者在針刺過程中出現氣短、面色蒼白、出冷汗等暈針現象,立即出針,同時讓患者平臥10分鐘左右,亦可給少量白開水; 2.如出現滯針現象,首先囑患者全身放松,醫生在滯針部位周圍作輕微按摩,待緩解后出針; 3.若傷及血管造成出血,應采用指壓法按壓5分鐘左右,局部加冷敷,以促進凝血,24小時后患者自行熱敷,促進血腫吸收; 4.若
- 淺談針灸與推拿的關系
,推之不動,轉之不移,為了防止折針,用左手食、中兩指挾持針身,按住穴位,同時右手在建里、下脘、水分、氣海、關元、中極各穴施以點、按、推等手法,此時針下就可獲得松緩。針刺手陽明大腸經的肩髃穴時,若出現滯針現象,即在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施行上述后,同樣可使針下松緩。針刺足少陽膽經環跳穴時,出現滯針,即在風市、陽陵泉、絕骨、丘墟等穴位施術,也可獲得緩解。其它各經穴以此類推。此外,要注意行針時推拿手法
- 郭劍華治筋傷驗案腰椎間盤突出癥驗案
血瘀型;西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 郭劍華治以“行氣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止痛,采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綜合治療優化方案進行治療。予以針刺腰部痛點、右側環跳、風市穴,采用捻轉瀉法,得氣后再用滯針法,使針感向右臀部及下肢放射為宜,并配合電針疏密波刺激20分鐘,日1次;推拿采用舒筋解痙類手法放松腰臀部肌肉后,并配合側臥斜板手法,每日1次。內服腰舒膠囊,每日3次,每次4粒,飯后服。并囑其臥硬板床
- 針刺治療抑郁性神經癥
救措施。 (2)驚厥:對針灸患者必須詢問是否有驚厥病史。對確實有此病史者,應密切注意觀察。一旦發生驚厥,立即將針全部取出,采取急救措施。若病情沒有立即得到控制,應將患者及時轉送急救中心。 (3)滯針:一旦發生滯針,要求病人放松。若因向單一方向捻針太過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將針捻回,即可消除滯針;若局部肌肉過度收縮造成滯針,可稍延長留針時間,然后捻轉出針,或于滯針穴位附近進行循按,或在附近再刺1針
- 梅花針固定股骨干骨折的手術并發癥及防治
【摘要】目的:探討梅花針固定股骨干骨折的手術并發癥,并提出相應防治措施。方法:自1990年8月-2003年3月,有276例股骨干骨折采用梅花針固定。結果:27例出現并發癥,其中術中滯針2例(包括股骨劈裂1例),梅花針進入膝關節1例,梅花針術后彎曲6例,梅花針斷裂及骨不愈合2例,股骨旋轉畸形3例,梅花針完全游入股骨髓腔1例,膝關節強直3例,梅花針部分退出2例,股骨慢性骨髓炎2例,轉子上滑囊炎5例。結
- 上下對刺針法為主治療網球肘42例
外關以通陽維脈。王樂亭老先生總結的“十二透穴方中有曲池透少海以舒緩柔潤滑利肘部關節治療肘勞,但這種一穴貫兩經的透刺方法,操作難度大,不易掌握,且在留針過程中,患者體位保持不當易發生彎針、滯針、局部血腫等情況,采用上下對刺既可達到透穴治療效果,又可減少異常情況發生。《靈樞·九針十二原》:“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
- “靳三針”治兒童精神發育遲滯
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復正常。重者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可刺人中、素髎、內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即可恢復。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細微,脈細弱者,可考慮配合其他或采用急救措施。 2.滯針是在行針時或留針后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而病人感覺劇痛的現象。處理:若病人精神緊張,局部肌肉過度收縮時,可稍延長留針時間,或于滯針腧穴附近進行循按或叩彈針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針,以
- 肛門病術后電針止痛
疏密波給予電刺激。 (7)行針時間:每次30分鐘。 3.治療時間及療程 “痛則針,每次行針30分鐘。 4.關鍵技術環節 (1)選穴的準確性。 (2)以瀉法得氣,行針忌粗暴以免彎針、滯針或斷針。針感以患者可耐受為度。 (3)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為宜。 5.注意事項 可能出現暈針、彎針、斷針、血腫等情況,按照常規處理即可。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適宜技術推廣項目)作者:周建華
- 針刺事故救與治預防
所在。編寫體例按照現代解剖系統為綱,案例為目,分章列節、綱舉目張。全書共分9章,即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五官、肌膚和其它意外事故。書后附:古代針刺故事案例,淺變暈針、滯針、折針,《針灸大成·禁針穴歌》,《內經》有關針刺故事論述摘記,歷史上針刺療法興衰與針刺事故的關系等內容。作者簡介:劉玉書,1922年生。原籍河北昌黎,后遷吉林雙遼,再遷內蒙古。1937年學醫,194
- 中國針灸施術方法學——中國針灸臨床與應用叢書
的消毒第三節針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一針刺的角度二針刺的方向三針刺的深度第四節針刺的施術方法一治神法二進針法三基本手法四輔助手法五得氣法六行氣法七補瀉法八留針與出針第五節施術中的異常情況及處理一暈針二滯針三彎針四斷針五血腫六感染七后遺針感八刺傷重要臟器第六節針刺施術的注意事項第三章《內經》、《難經》論針法第四章各家刺法第五章其他針刺施術方法第六章灸法第七章拔罐法附錄作者:http://www.dan
- 淺談面癱后遺癥的治療
其到了后遺癥期,上述不正常情緒更為突出。所以針對面癱后遺癥必須對癥,準確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療效。治療之前,首先必須明確面癱后遺癥的檢查方法。找準患側下關穴,用1.5寸毫針刺入,如不能深入,即出現嚴重滯針,進針十分困難者,即為后遺癥。分析其原因,是因為患側咀嚼困難,腮內存食,下頜關節緊張使針刺不得深入,出現此種情況即表明進入面癱后遺癥期。具體施治須知幾點注意事項:(1)針患側無效或患側感覺消失者,要
- 針灸治療婦產科術后腹脹
關、足三里、手三里、三陰交[1]。內關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屈肌腱之間,對心悸、胸悶、胃痛、嘔吐、呃逆、胃炎、膈肌痙攣等病癥有顯著療效;手法采用毫針直刺0.5~1.0寸,或透外關、滯針手法。(2)足三里:正坐垂足,犢鼻穴直下3寸,距脛骨一橫指的地方;或正坐垂足,以手掌覆蓋在膝蓋上,中指尖所達,距脛骨一橫指的地方;或正坐垂足,脛骨粗隆下緣直下1寸的地方便是本穴。本穴對惡心、嘔吐、腹
- 《腳氣治法總要》:腳氣治法總要卷上
于其下凡正月二月天氣正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宜導和氣加厚襪以暖足宜進地黃粥補虛防風粥以去四肢風紫蘇粥以去壅氣及桑皮煎竹瀝防風風引續命風緩越婢獨活海桐皮八風等湯以徐風及宜淋炸蒸煨足膝以利關節導引按蹺以舒壅滯針石以開發邪氣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正定發人氣在脾宜食薤以散結氣利病人又取棟花和粉粉身以固陽氣除邪亦宜前治風藥以除邪氣大抵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弗奪賞而勿罰此
- 體針療法(一)
必要時配合搶救。為預防暈針,對初診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消除緊張,體虛、過度疲勞、饑餓或大病后患者不宜馬上扎針。初診者最好取臥位,手法要輕,留針過程中應觀察患者表情及面色。發生暈針先兆要及時處理。2.滯針針在穴內捻轉、提插,或出針時感到十分澀滯困難,可因行針時用力過猛。捻轉、提插時指力不均勻,或單向捻轉致肌肉纖維纏繞針體,或因患者精神緊張及因疼痛而致肌肉痙攣。如因體位移動而致滯針必須糾正體位,因緊張
- 經筋刺法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時,應先持酒精棉球壓按在針孔處的血腫上。如血腫不再增大,不需處理,局部皮膚青紫可逐漸消退。如經上述按壓血腫繼續增大,可加大按壓并冷敷,然后加壓包扎,48小時后局部改為熱敷,消散瘀血。為了防止血腫的發生,針刺前應仔細檢查針具,針尖有鉤的不能使用。針刺時一定要注意仔細察看皮下血管走行,避開血管再行針刺。 (3)如出現滯針現象,則一方面讓患者放松,另一方面在滯針部位周圍做輕微按摩,待緩解后出針。作者:
- 鄭毓琳和他創立的熱涼補瀉與針刺八法
熱補法,實證用涼瀉法。 4.金鉤釣魚 系指施針的操作方法似游魚吞餌,與魚鉤上提的動作一樣,故名金鉤釣魚。操作方法:施針時行小提抖術。如針膻中穴,得氣后,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針柄向前捻轉多些,即得滯針現象,此似游魚上鉤吃食一樣;右手持針柄,提著滯針的肌膚微微的拉抖幾次。補法連拉9次,瀉法連拉6次。此法針陽白、頰車、太陽治療口眼斜,針膻中、中庭治療肝郁氣滯、胸痹。 5.白蛇吐信 系指施針時操
- 張力平衡針法治中風痙攣癱瘓
較強,進針手法要快捷輕柔,行針手法以出現較強針感為度,出針較快。 五、注意事項 嚴格按照技術操作規范及研究方案規定的方法和步驟實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痙攣癱瘓患者因痙攣狀態及肌張力增高,容易出現滯針,故病人體位要舒適,留針期間不得隨意變動體位。醫者手法要熟練,進針宜輕巧快捷,提插捻轉要指力均勻,行針捻轉角度不宜過大,運針不宜用力過猛。 六、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 因本針刺實驗取穴多在四肢,不涉
- 影響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硬化治療近期療效的主要因素
況,患者情緒極不穩定,十分緊張,這些都會影響到硬化治療的效果。加之活動性出血時,內鏡下視野模糊,給操作者帶來不便。所以我們認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盡量擇期進行,以提高成功率。再者,在硬化治療過程中的滯針問題也很重要。我們認為,硬化劑注射后盡可能滯針幾秒或十幾秒鐘,對防止針孔出血很重要,必要時可在針孔遠端或附近補注硬化劑。另外,硬化治療的成功與否,與操作者的技術密切相關,新手操作時,遇到活動性大出血
- 火針加拔罐治療急性帶狀皰疹
火針要及時更換。3.火針針刺前要注意無菌消毒,消毒后避免局部再污染。4.火針針刺及拔罐時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燒的酒精滴下灼傷患者。5.關節、大血管及重要臟腑與器官周圍慎用火針。6.面部及其他肌肉菲薄部位宜選用細火針,減輕患者疼痛。7.治療過程中醫生要細致觀察皮膚的顏色及患者的反應,出現滯針、疼痛劇烈、出血、暈針、感染等意外情況時,按照意外情況應對方案及時處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適宜技術推廣項目)作者:
- 銀質針熱灸治療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
的疼痛較治療前明顯減輕,甚至消失,而且單純針刺而不加熱,治療效果遠遠低于針熱結合的療法。銀質針的治療優點:(1)針身較長,能夠刺達深層病變組織。(2)針身粗,針感強,而且不會發生因肌肉痙攣引起斷針或滯針。(3)質地較軟,可沿骨膜下的骨凹面彎曲,繼續推進而不折斷,起到軟組織剝離松解作用,以擴大治療面積。(4)傳熱作用快,銀是熱的優良導體,可將熱能傳導并擴散到周圍的病變組織,有直接的熱療作用,使病變的
- 火針拔罐雙管齊下治皰疹
火針并定期檢查火針質量,對品質降低的火針要及時更換。3.火針針刺前要注意無菌消毒,消毒后避免局部再污染。4.火針針刺及拔罐時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燒的酒精滴下灼傷患者。5.關節、大血管及重要臟腑與器官周圍慎用火針。6.面部及其他肌肉菲薄部位宜選用細火針,減輕患者疼痛。7.治療過程中醫生要細致觀察皮膚的顏色及患者的反應,出現滯針、疼痛劇烈、出血、暈針、感染等意外情況時,按照意外情況應對方案及時處理。作者:
- 新針刺療法方氏頭針
軀干、四肢,從而“引氣直達病所和“氣至而有效,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方氏頭針取穴完全在頭骨外面,頭皮組織密度大,韌性強,肌肉薄,無大血管及神經通過,安全性好,較少發生斷針、滯針現象。加之特有的“飛針手法,進針速度快,疼痛少,病人耐受性好。 江維說,方氏頭針可以用來治療全身性疾病,調節皮膚及內臟的感覺及運動功能異常疾病。如頸椎病,方氏頭針松解項肌,可緩解神經壓
- 淺談押手的重要性
是需要押手的協助才能完成。押手在出針過程的作用1.開闔補瀉中的應用。針刺補瀉過程中以出針時按不按針孔以區分補法和瀉法。正如王冰曰:“實者左手開針空以瀉之,虛者左手閉針空以補之也。2.解除滯針。針刺過程中由于患者的移動、緊張、留針時間過長或手法過重等因素使針穴附近的肌肉痙攣,出現針體難于拔出,強拔則易出現疼痛難忍的現象。此時,可通過押手在患者較為敏感的腧穴或局部揉按,也可循經揉按,待患者
- 任寶成:以消為補針藥并施
在很多臨床治療病例中,針藥合用能達到更佳的療效。然而考慮到孩子易動、愛哭鬧的天性,加之小兒形氣未充,臟腑嬌嫩,任寶成臨床主張采用對小兒施行速針刺激的方法進行治療,避免了留針時因為孩子哭鬧引起的彎針、滯針等情況。 例如腦癱屬于中醫“五遲、“五軟的范疇,單用中藥很難達到預想的療效。他認為中醫對于小腦發育不良的腦癱患兒療效明顯優于大腦發育不全的患兒。 任寶成采用針藥并用的方法
- 《內經》論針灸療法
以3~5分為宜,頻率每分鐘60次左右;另一種是捻轉法,即將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轉動作使針在腧穴內反復前后來回旋轉的行針手法。捻轉角度一般為180°左右,不可單向捻轉,否則會引起滯針。兩種方法的時間、頻率、角度或者幅度都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腧穴的部位及針刺目的等具體情況而定。有時也會采取循法、刮法、彈法、搖法、飛法、震顫法等輔助手法使患者產生針刺感應。 當針刺入腧穴后,施
- 針刺取效之吾見
緩”,其中深意令人尋味。針畢取針時,亦須全神貫注,輕捻針柄,視針下之松緊,依虛實而略施補瀉,小幅度地提插捻轉即可,微促脈氣之運行,保證出針后仍可保留一定的針感,加強療效。針下緊澀,提針疼痛時,說明有滯針的發生,要輕捻針柄,囑患者放松肢體做深呼吸,感針下已松,無阻滯感時,再緩緩將針拔出。補時,需急按其洧,按閉針孔,勿令氣出;瀉時,需稀按其洧,搖大針孔,令邪氣出。患者在留針的過程中,肢體移動,姿態變化
- 側入路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及引流在膽道疾病中的應用體會
液流出可稍退針,即在膽道內。當難以確定時,注入少量造影劑,造影呈樹枝狀分布,說明刺入膽管內;若造影劑停留原位或呈團塊狀說明針在肝實質或被膜下;停止注藥,造影劑很快消失,說明在血管內,針尖碰在結石上有滯針感。刺入膽道,先抽出膽汁,做細菌培養,用35%~40%泛影葡胺20~40ml注入膽道,觀察顯影情況,攝片。2體會PTC是一種創傷性膽管直接造影方法,能清晰顯示肝內外膽道病理及解剖關系,PTCD既用于
- 透穴刺法淺議
是要熟悉透穴部位的局部解剖,盡量避開大血管及神經主干;二是不得在潰瘍及瘢痕組織面透穴;三是在胸背部腧穴透穴中要嚴格掌握進針的角度、深度,不得傷及內臟;四是在操作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病人的表情,出現暈針、滯針、斷針要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適當處理,五是對初次接受針刺的老弱、婦女、兒童在透穴中手法不宜過重。 4透穴刺法的臨床應用 透穴刺法不但能治療局部病,而且還能治療全身病,不僅能治療經絡病,同時還能治療
- 熱敷在激光治療阻塞性淚道疾病中的作用及療效觀察
效:溢淚或溢膿癥狀無改善,淚道沖洗不通或沖洗雖鼻腔有水,但仍有黏性分泌物反流。2.2治療結果試驗組術后腫痛、出血較輕,再次行淚道沖洗時進針容易,注入通暢。而對照組術后腫痛、出血較重,再次行淚道沖洗時滯針感明顯,沖洗阻力較大,其再次阻塞率明顯高于試驗組。6個月對患者隨訪,對照組治愈34眼,治愈率80.95%;試驗組治愈40眼,治愈率93.02%。試驗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其治療結果見表1。3討論
- 中藥加針灸治療胸腰椎骨折后腹脹便秘的效果觀察
處于饑餓、過度緊張狀態,不宜立即進行針刺,應先進食、適當休息后再行進針。對于體質瘦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針刺手法不宜過強。(2)在針刺及留針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神志變化,及時詢問其感覺,防止發生暈針、滯針、彎針、斷針等意外。(3)操作中嚴格遵守無菌技術,防止交叉感染,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的部位,不宜針刺。臨床研究表明,中藥加穴位針灸,合理運用,能有效地促進胃腸平滑肌蠕動,及時解除胸腰椎骨折后并發腹
- 皮層注射氯化鐵建立外傷性癲癇動物模型
最后在額骨正中鉆一直徑為2mm的孔。用微量注射器將5μl濃度為100mmol/L、pH值為1.5的FeCl3溶液在5min內勻速注射到大鼠的感覺運動皮質區內,進針深度3mm。溶液注射完以后,留滯針頭5min。腦電記錄:將前端鈍圓的純銀絲置于上述鉆好的安放電極的孔的硬腦膜外,用牙托粉將銀絲與顱骨牢固地固定起來,銀絲的另一端連接無線籃牙腦電監測系統來監測大鼠的腦電圖。手術對照組在同一部位注入等量
- 以夾脊穴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50例臨床觀察
相應的腰椎至骶椎兩旁的華佗夾脊穴位。 2.1.2配穴環跳、大腸俞、委中、足三里、三陰交。 2.2針刺方法以2寸的毫針直刺華佗夾脊穴直達橫突,強刺激,病人有很強的針感為度,對針感差的病人,有意造成滯針以加強針感,接上G6805電針治療儀,選擇連續波刺激,左右通電。其他的穴位平補平瀉,留針30min,10次為1個療程。 2.3腰椎牽引使用全自動電腦腰椎牽引治療儀,牽引力為人體體重的1/2,每日1
- 針灸減肥副作用介紹
最多是浪費了錢財,耽誤了時間,最可怕的是“扎出事來。在進行針灸減肥時,腹部的針不能進得太深,否則可能會傷到臟器。尤其是對腹壁薄的年輕女性,更應多加注意。另外,針灸師還應該有處理諸如暈針、滯針、彎針、折針等異常現象的能力。沒系統學過解剖學、針灸學,匆忙上陣的“針灸師,或許對以上情況根本沒有了解,他們的技術水平不僅讓人懷疑,還未免讓人害怕。針灸減肥注意事項◎飲食問題:在減肥過程
- 踝三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根性痛
治療,使患者平臥頭位稍低,松開衣帶,輕者飲白開水,片刻恢復;重者針刺人中、涌泉即可蘇醒,必要時采取其他措施。預防:對初試者做好解釋工作,消除顧慮。對饑餓、極度疲勞病人,待其恢復后再進行操作。 2.滯針進針困難,甚至難以進針,病人十分疼痛。處理措施:觀察病人進針部位是否有瘢痕及結節、條索,適當調整進針方向及深度,進針時,押手應在針尖部位控制其方向及深度。預防:對初試者做好解釋工作,消除顧慮。作者:
- 中醫外治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近況
痛,針灸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多種治療方法及手段。丁向榮等采用溫針灸加火罐治療該病51例,方法取穴:主穴:內、外膝眼。配穴: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鶴頂、梁丘、血海。不同角度和方向對病側內、外膝眼穴施滯針術及溫針灸術3次,出針時搖大針孔,令邪外泄,再以針眼為中心各拔l罐,令針孔出血數滴,配穴每次選用3—4個,足三里用燒山火手法,余穴用開闔補瀉法,得氣后均用溫針灸3次,無需滯針及換角度重復進針,出針后
- 小兒腦性癱瘓的研究進展
活動。王雪峰等[19]根據頭部反射區取穴,快速進針,針尖到達帽狀腱膜下,3歲以下的患兒平補平瀉,不留針,3歲以上的患兒在頭皮針上采用了電針,頻率以患兒耐受為度,留針20min。米曙光[20]運用頭針滯針法加體針速刺治療小兒腦癱362例,對重癥患兒在頭皮針上加用G-6805多用治療儀,選用中等連續波或疏密波,強度以患兒能承受為度,刺激20min。穴位注射發揮了經穴刺激與藥物雙重作用。藥物常選用乙酰谷
- 小兒腦性癱瘓的研究近況
活動。王雪峰等[26]根據頭部反射區取穴,快速進針,針尖到達帽狀腱膜下,3歲以下的患兒平補平瀉,不留針,3歲以上的患兒在頭皮針上采用了電針,頻率以患兒耐受為度,留針20min。米曙光[27]運用頭針滯針法加體針速刺治療小兒腦癱362例,對重癥患兒在頭皮針上加用G—6805多用治療儀,選用中等連續波或疏密波,強度以患兒能承受為度,刺激20min。 穴位注射發揮了經穴刺激與藥物雙重作用。藥物常選用乙
- 第三節 刺灸法
舒適持久的體位(盡可能采取臥位),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過重;對于過度饑餓、疲勞者,不予針刺。留針過程中,醫者應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神色,詢問病人的感覺,一旦出現暈針先兆,可及早采取處理措施。 2.滯針 [原因]患者精神緊張。針刺入后,局部肌肉強烈收縮,或因毫針刺入肌腱,行針時捻轉角度過大或連續進行單向捻轉而使肌纖維纏繞針身。 [現象]進針后,出現提插捻轉及出針困難。 [處理]囑患者消除緊張
- 針灸在周圍性面癱中的應用概況
以芒針治療面癱,穴取患側太陽透地倉,合谷,太沖,足三里。以芒針刺太陽穴入皮下后向地倉方向斜刺,緩慢進針直達地倉穴。捻轉行針,另針下有酸脹感,行針1~2min向同一方向捻針,使少量肌纖維纏繞針尖,產生滯針,再將針向上提拉,使面部肌肉產生運動,幅度以患者自身能耐受為度,操作2min后留針30min。合谷、太沖、足三里常規刺法。治療10次為1個療程。治療60例中痊愈34人,占56.7%;好轉23人,占3
- 穴位激光照射的臨床應用淺析
光照射,反而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可消炎止痛,促進炎癥消退和潰瘍愈合。(4)操作簡便安全:激光照射穴位操作較簡單,易于掌握,同時,又是非接觸性治療,不象針刺不當造成刺傷內臟或其他重要組織器官,以及暈針、滯針、彎針、斷針等現象,故較針刺更為安全。 3穴位激光照射療法的劑量及有關參數 3.1激光劑量(D)激光劑量(D)指輻照到組織上能量密度的多少。其單位是焦耳/厘米2(J/cm2)。連續激光垂直照射則
- 超聲介入腹腔神經節毀損治療胰腺癌疼痛
相鄰結構,故可為神經節的準確定位提供依據。通過變換探頭頻率及彩色Doppler技術,能清晰顯示穿刺徑線上各結構層,結合超聲監測實時、連續、動態的特點,可確保穿刺操作的安全。采用超聲引導細針定點穿刺,滯針于腹腔動脈干根部旁側,注入無水乙醇,利用其神經脫髓鞘的作用毀損腹腔神經節,阻斷胰腺痛覺神經傳導通路,達到長期鎮痛效果。 3.2止痛效果評價鑒于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同時受多因素影響,因此,在療效評定
- 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及護理進展
部活動,注意腰部保暖,愈合后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3.4針灸護理針灸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出汗等一些情況。饑餓、極度疲倦或者精神高度緊張時,不宜刺針,體質虛弱盡量采取臥位。若出現暈針、局部皮下出血、滯針等異常情況,做好相應的處理[19]。3.5理療護理治療中注意保暖,根據患者皮膚的敏感度調節治療強度,經常詢問局部皮溫適宜度。對皮膚感覺不靈敏者,按時間調節強、弱檔,以免燙傷。3.6骶管阻滯治療護理操
- 周圍性面癱針藥分期分型論治
遠道刺 透穴治療是一針透多經,激發和推動多經氣血運行,尤其是推動面部經絡氣血,使面部筋脈得到充足氣血的供養而恢復其正常功能。透穴時,針宜在皮下疏松結締組織中透刺,這樣不但針容易進,且不易產生疼痛和滯針。本病透穴輔以電針治療,選擇疏波可使面部肌肉興奮,產生舒縮的節律性運動,調節面部肌肉的張力,增加肌肉的被動鍛煉,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環,增加面肌組織的供血供氧,減少滲出,促使麻痹及癱瘓的面肌迅速恢復。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