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什么是指掌穴位
指掌為經外奇穴名。出《新醫療法匯編》。位于手掌部,中指與無名指指蹼緣稍后,第三、四掌指關節前方近中指側。左右計2穴。主治精神分裂癥、癔病、失眠、記憶力減退等。一般斜刺0.8~1.2寸。[1]
3 指掌特效穴位圖解
指掌匯集了人體的一半的經絡,整個手掌有幾十個穴位與五臟六腑都有著密切聯系,這些器官在手掌均有對應的代表區域,即為反射區,手掌反射區是整個人體的縮影,是人體各器官相對應的神經點,從這些反射區出現的異常現象可診斷出人體組織器官疾病動態。可見手對整個人體的重要性,加強反射區的有效刺激就是對人體重要的保健。手掌氣血循環儀可針對手掌穴位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及氣血運行、增強五臟六腑功能。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纖體排毒可有效分解體內多余脂肪細胞、暢通皮脂腺分泌、減少局部脂肪積聚并增加淋巴回流及膠原蛋白再生,讓體內毒素經汗腺與排泄系統迅速排出。按照中醫“五行”學說,大拇指屬土,主脾胃,循行肺經;食指屬木,主肝膽,循行大腸經;中指屬火,主心與小腸,循行心包經;無名指屬金,主肺與大腸,循行三焦經;小指屬水,主腎,循行心經和小腸經。人體最重要的12條正經,在手掌上有6條。手掌上相應的穴位有28個。認真按摩這些穴位,手療按摩不僅可以起到保健及輔助理療全身的疾病的作用,(手針掌側穴位請參見附圖)還能補充足療的不足之處。
1.胃腸穴:位于勞宮穴與大陵穴連線中點處,針對慢性胃炎、潰瘍病、消化不良、膽道蛔蟲病。2.瘧疾穴:位于第一掌骨與腕關節結合處,大魚際,橈側緣,針對瘧疾發熱。3.哮喘、咳嗽穴:手掌食指掌指關節尺側,針對支氣管炎、哮喘、神經性頭痛。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關節間,針對哮喘。5.扁桃體穴(魚際點):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側中點,針對扁桃體炎、喉炎。6.夜尿穴: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關節橫紋中點處,針對夜尿、尿頻。7.足跟痛穴:位于胃腸點與大陵穴連線中點處,針對足跟痛。8.定驚穴:位于手掌大、小魚際交接處,針對高熱、驚厥。9.急救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緣二分許,針對昏迷、中暑。10.肺穴:位于掌面,無名指第二、三指骨間橫紋中點,針對呼吸系統疾病。11.大腸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間橫紋中點,針對胸腔、盆腔疾患。12.脾穴:位于掌面拇指之關節橫紋中點,針對脾胃不和、腹瀉、腹痛。13.心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節指骨間橫紋中點,針對心血管病。14.小腸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節指骨間橫紋中點,針對小腸病。15.腎穴: 同夜尿穴 16.命門穴: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節指骨間橫紋中點,針對腰痛、遺精、陽痿。17.三焦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節指骨間橫紋中點,針對胸腹、盆腔疾患。18.肝穴:位于掌面,無名指第一、二節指骨間,針對肝膽痛。
4 指骨按摩法(掌骨療法)
掌握了掌骨療法,不用知道足三里等穴位,胃病、頭痛、腿痛、前列腺痛等一點就有效。
掌骨穴位取法:
第二掌骨穴位群分布于掌背的第二掌骨橈側面,從掌骨頭后凹陷處開始一直到掌骨基底部——沿著食指指背的根部輕輕往下推至靠近腕部,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硬硬的骨頭,這就是第二掌骨。依次分布有頭、頸、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12個穴區。在頭穴與足穴之間的中點為脾胃穴;頭穴與胃穴的中點為心肺穴;將頭與肺心之間作三等分,其間分別為頸和上肢;心肺穴和脾胃穴中點為肝膽穴;將胃與足之間作六等分,其間分別為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穴。心肺穴和頭穴中間是肩頸穴,脾胃和腳的中間是是腎臟穴,脾胃與腎臟再分二分之一為腰腹穴,腎和腳穴二分之一處分為下肢穴,
如果這根骨頭上沒有多余的肉,沒有疙疙瘩瘩的凸起與凹陷,而且不缺鈣,骨質很強硬,說明這個人小的時候身體鍛煉做得不錯,現在身體素質也很棒,即身體的底子很好。如果是這一類的人身體出現了不適,一般是外在因素對身體的干擾造成的,比如生活沒有規律、嚴重缺少睡眠、心情不好。事業、家庭不順?這時只要排除外部干擾,再配合一些飲食和按摩調理的方法,多到室外運動,他的身體就會很快恢復。
第二掌骨骨質的軟硬,除了與人在骨骼發育時期〈6~20歲之間〉的體育鍛煉有很大的關系以外〈那些愛運動的人,骨質都很強硬〉,不同地域的人的第二掌骨也有很大區別。在南方,很少能摸到強硬的骨頭,而在北方,強硬的骨頭則較多,這與當地的水質與日照時間的長短有關系。南方長年陰雨連綿,日照時間短,而北方長年日照充足,利于鈣的吸收,從而使骨骼強硬。
如果感覺骨頭上到處疙疙瘩瘩的,說明此人從小就多病。這類人,只要去調理他的脾胃,安排好營養豐富的一日三餐,將食物盡量做得軟、細、爛、以便于消化吸收,晚上臨睡前要用熱水泡腳,以增加血液循環。只有及時地補足氣血,才是治他的病、保他的命的根本。這種人千萬別讓他多去鍛煉身體,只限于散散步就可以了,同時,在睡覺前做一些簡單的利于睡眠的按摩,如耳部的按摩、梳梳頭、拍拍肩、拍拍膀子,將氣往上提,這對身體虛弱的人很實用。時間一長,氣血補足,睡眠好了,他的許多毛病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消失。通過整體地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并將食療和按摩長年堅持下去,就能健康地生活。
介于上述這兩者之間的人,骨頭摸上去還算清晰,但仍會摸到一處或幾處的凸起,根據第二掌骨圖中所標明的位置去找,看它對應的是哪個臟器。如頭穴與足穴聯機的中點是胃穴,胃穴與頭穴聯機的中點是肺心穴,肺心穴與頭穴聯機分3等份,從頭穴端算起的中間兩個分點依次是頸穴和上肢穴,肺心穴與胃穴聯機的中點為肝穴。胃穴與足穴的聯機分為6等份,從胃穴端算起的5個分點依次是十二指腸穴、腎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掌握了這些器官在第二掌骨上對應的具體位置后,你一摸就知道他是哪個器官有病了,而且在這些凸起的地方你一使勁按壓,病人馬上會感到非常的疼痛;還有的病輕,得病時間短的,在骨頭上的凸起不明顯,你就一邊按壓一邊往下走,如果某處有明顯的麻、脹、重、酸、痛的感覺,都代表此處對應的臟器有病。
如果是偏頭痛,用牙簽,不要太尖,點著頭穴就不痛了,左邊頭痛要點右手,右邊頭痛要點左手。左邊的膝蓋痛要點左手的膝蓋穴。如果后腦勺痛三叉神經痛就點頭穴,用牙簽,幾分鐘就好。牙痛點頭穴,就不痛了,左邊的牙痛,點右手的頭穴。心臟病發作點心肺穴,好的很快,要左手點左邊。頸椎病痛,用牙簽點肩頸穴。左邊的肩周炎點左邊的肩頸穴幾分鐘就好了。糖尿病每天點脾胃穴就好了,不用打胰島素了。(真滴假滴?)咽喉痛點心肺穴。心臟病點心肺穴,如果心臟病現在病危,還有心肌梗塞而沒有任何藥物,這時候點心肺穴就好了。有藥物也點這個穴位。腎衰竭點腎臟穴位,腎壞死、腎結石都可以點腎臟穴。肝臟病點肝膽穴。腳痛點足穴。眼痛要交叉點,左眼痛點右手的頭穴下面。痛經點腹部穴位。
如果突然胃疼,就在第二掌骨的中點按壓100下,左右手都要按,很快胃就不痛了;常對著計算機的人要是頸椎不舒服,隨時點壓第二掌骨部對應頸椎的穴位,就能放松和緩解;頭痛時直接按壓掌骨對應頭部的穴位,效果很好;如果女士得了婦科病,可以有空時就按壓第二掌骨上腰、下腹的穴位,每次最少也要上百下,要有足夠的刺激量。每天堅持2~3次;血壓高的人,可以在第二掌骨處的皮膚上涂上潤膚油,然后從頭穴往足穴推,兩只手各推200次后就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但此方法不能常用,常用瀉氣,只能用于應急。比如突然感到血壓高了,頭暈了,你就趕緊推,慢慢地就能感覺到頭部輕松了,心里不燥了;胸悶時按壓心肺的穴位同樣能緩減不適。
當吃了不適的東西后,胃腸難受,就從第二掌骨的胃穴往下推至足部,只需推2分鐘,胃難受想吐的感覺就可以消失,繼續推,兩只手都推,一邊推一邊用勁按,不出半小時,很快就有要大便的感覺。當你及時排出吃下的不易消化食物,人很快就舒服了。不能多用,多用瀉氣。
這里有個訣竅,凡是頸椎病、咽喉病、鼻炎、眼睛病、頭痛病、耳朵有問題、大腦有問題都是交叉點穴,這個很重要。可以在點穴位時念咒語或者祈禱,如果沒有信念你可以說自己是最棒的,所以說治病心態很重要,心要寬容忍辱像大海,這樣就好。自己很疲勞,你就從頭做到足,加上你的信念。高血壓的從頭做到足,低血壓的從足做到頭。
另外,兩個手的第二掌骨都要摸,當左手第二掌骨穴位的壓痛感較右手的同名穴位強時,表明左側病重或病在左側;當右手第二掌骨骨側相應穴位壓痛反應較左手的同名穴位強時,表明右側的病重或病在右側。
左邊痛點右手,這是倒邊點;左邊有病點,點左邊這是順點。
有空的時候就經常按按揉揉第二掌骨。不要用拇指的指腹去按壓,因為這個穴位的區域比較小,用手按壓時面積太大,不容易按準。要用拇指的關節處去撥,這樣刺激的作用集中,力度大,還可以用筆、梳子等硬物的鈍處去按壓有痛點的部位,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操作方法:
按揉時,患者手部肌肉放松,虎口朝上,手指似握物狀,食指尖與拇指尖相距約3厘米。術者一手托住病人的手,另一手用拇指按壓穴位,使其產生酸、脹、重、麻等感應,按時要略帶揉的動作,每分鐘約150次左右,每次按揉3分鐘。也可用火柴棒按壓,找到敏感痛點后按探治療。
適應證:
按揉各穴區可治療其相應部位或臟腑器官的病癥。一般選取與病變部位同側手上的穴區,如:頭穴:主治頭、眼、耳、鼻、口、牙等部病癥。頸穴:主治頸、甲狀腺、咽、氣管上段、食管上段等部病癥。上肢穴:主治肩、上肢、肘、手、腕、氣管中段、食管中段等部病癥。 肺心穴:主治肺、心、胸、乳腺、氣管下段、食管下段、背部病癥。肝穴:主治肝膽病癥。胃穴:主治胃、脾、胰等病癥。十二指腸穴:主治十二指腸、結腸病癥。腎穴:主治腎、大腸、小腸等病癥。腰穴:主治腰、臍周、大腸、小腸部病癥。下腹穴:主治下腹、子宮、膀胱、直腸、闌尾、卵巢、睪丸、陰道、尿道、肛門、骶部病癥。腿穴:主治腿、膝部病癥。足穴:主治足、踝部病癥。
禁忌癥:對感染性疾病,腫瘤,以及肌膚破損、燙傷、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療法。
注意事項:應用本療法時穴位要選準,一般按可探索穴位部的壓痛反應情況而定。手法要柔和,壓力宜垂直深透,避免損傷皮膚。
5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指掌
- 《中國醫籍考》:[卷三十]方論(八)
裨益世之醫乎。(吳文定公集)〔吳氏(恕)傷寒活人指掌圖〕三卷未見自序曰。疾患無測者。惟諸風與傷寒也。...
- 《證治匯補》:[卷之六腹脅門]心痛
如饑如飽。怏怏欲吐。吐則稍寬。此皆痰火為患也。(指掌)食痛因氣而食。卒然發痛。心胸高起。按之愈痛。腹...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八十八幼幼匯集(上)]三關五色脈紋應病歌
驚為慢,紋多氣亂看。內釣紋侵掌,危亡入命關。三關指掌圖一風關紋見易治,二氣關紋見病重,三命關紋見難治...
- 《證治匯補》:[卷之五胸膈門]吐血
六經之火從之。火動則血隨以動。火升則血隨以升。(指掌)內因或四氣傷于外。七情動于中。及飲食房欲。墜閃...
- 《冷廬醫話》:[卷二]今書
方加車前子、澤瀉治食傷水瀉,亦多獲效。吳恕《傷寒指掌》十卷,見殷方叔《醫藏目錄》。皇甫中《傷寒指掌》...
- 更多古籍中的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