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止嘔為經外奇穴名。出《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位于頸前正中線,甲狀軟骨上切跡上凹陷,與胸骨柄頸上切跡上方凹陷連線之間點。主治晚期食道癌。一般針尖斜向胸骨柄頸上切跡上方凹陷刺0.5~0.8寸[1]。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止嘔
- 《本草綱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藥]反胃
藿香、甘草煎服。)黃連苦耽(勞乏嘔逆。)麥門冬(止嘔吐燥渴。)前胡(化痰止吐。)蘆根(主嘔逆不食,除...
-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卷五]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間,氣逆而谷不得入,故用生姜散邪,半夏以消痰飲而止嘔逆。小半夏湯方(見痰飲中)嘔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
- 《本草綱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藥]噦
呷之。)前胡胡麻(嘔不止,合清油煎服。)大麻仁(止嘔逆,炒研,水絞汁服。)小麥小麥面(嘔噦不止,醋作...
- 《醫學入門》:[內集·卷二本草分類]治寒門
痛鼻塞寒熱,咳逆喘嗽上氣。入肺開胃益脾,化痰涎,止嘔吐翻胃之圣藥也。以上諸癥皆在表在上之邪,姜能行氣...
- 《醫學入門》:[內集·卷二本草分類]治濕門
蒼術辛烈苦甘溫,主風寒濕痹疸屯,腫滿痰積瘧皆散,止嘔瀉治頭目昏。蒼,以色言,無毒。浮而升,陽也。入足...
- 更多古籍中的止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