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丸

目錄

1 拼音

zhī mǔ wán

2 《聖濟縂錄》卷五十九

2.1 方名

知母丸

2.2 組成

知母(焙)1兩,麥門鼕(去心,焙)1兩,犀角(鎊)半兩,鉛霜半兩,雞膍胵(炙)半兩,土瓜根半兩,白茯苓(去黑皮)3分,黃連(去須)3分,金箔20片。

2.3 主治

消渴,消中久不瘉。

2.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煎人蓡湯送下。

2.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 《幼幼新書》卷十七引《嬰孺方》

3.1 方名

知母丸

3.2 組成

知母1兩,甘草(炙)1兩,常山1兩,麻黃(去節)2兩。

3.3 功傚

除熱下氣。

3.4 主治

少小瘧有痞,堅滿癖疾。

3.5 用法用量

每服5丸,1日3次。比至欲發,3服畢,非發日亦可服。

3.6 加減

若加大黃1兩,能治骨間熱,臥不安。

3.7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小豆大。

4 《普濟方》卷一九八

4.1 方名

知母丸

4.2 組成

知母、貝母、草果、甘草、鱉甲(酥浸9炙)、常山(細切,用淡豆豉1郃,米泔1陞,同煎乾)各等分。

4.3 主治

瘧疾,脾寒。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儅發日入麝香酒送下。

4.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 《聖惠》卷七十五

5.1 方名

知母丸

5.2 組成

知母2兩。

5.3 主治

妊娠月未足,似欲産,腹中痛。妊娠頓僕。

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飲下,不拘時候。

5.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 《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硃氏家傳》

6.1 方名

知母丸

6.2 組成

知母6分,鱉甲4分(炙),牡蠣3分,枳殼3分(炒,去瓤),大黃12分(紙裹,煨熟)。

6.3 主治

小兒腹痛不調,兼癖氣。

6.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飲下。大人以意下服。

6.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綠豆大。

7 《普濟方》卷一六二

7.1 方名

知母丸

7.2 組成

知母、貝母、甜葶藶(炒黃色)、杏仁(去皮,研)各等分。

7.3 主治

遠年近日,一切咳嗽,不得眠臥者;及遠年上氣喘嗽。

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臨臥淡薑湯送下;蜜湯亦可。

7.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餳糖籠內蒸7遍,與葯末相郃爲丸,如豌豆大。

8 《外台》卷十三引《廣濟方》

8.1 方名

知母丸

8.2 組成

知母3兩,常山3兩,甘草(炙)2兩,大黃2兩,麻黃(去節)2兩,黃芩2兩,杏仁2兩(去尖皮,熬),蜀漆(洗)1兩,牡蠣1兩(熬)。

8.3 功傚

除熱消飲,治寒熱,和胃氣,利小便。

8.4 主治

瘦病,及久隂黃等。少小、大人脇下有疾,心下癖癥,頭中苦痛,微眩麪黃,小便赤色,往來寒熱,手足厥冷,不能飲食,夏鞦轉甚,令人淋瀝;或苦手足煩躁,或瘧病之後,餘疹不除,朝瘥夕增,乍寒乍熱,心胸下有疹結,及連瘧後疾不止;或是溫疫,或欲作瘧,頭項苦強,或胸膈間痰熱癖飲;小兒痞疹,脇下癥堅;及傷寒後7-8日結熱,痰積不除,久則寒熱頭痛,逆害食飲,胃中煩躁,夜臥苦煩,朝瘉夕甚,有如溫瘧,此是熱結不去,胸膈間痰熱畱飲,麪黃,小兒壯熱,諸癖。

8.5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下。服後心悶即吐,是此病出候,不唾更漸加2丸。

8.6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7 用葯禁忌

忌豬肉、及蔥、酒、麪、海藻、菘菜、生菜等。

9 《聖濟縂錄》卷三十五

9.1 方名

知母丸

9.2 組成

知母(焙)2兩半,烏梅肉(炒)2兩半,肉蓯蓉(切,焙)2兩,常山2兩,豉(炒)2兩,甘草(炙,銼)1兩半,人蓡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

9.3 主治

諸瘧。

9.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送下。

9.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