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zhǐ qiào
2 英文參考
fructus aurantii[朗道漢英字典]
aurantii fruct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itri immaturus exsiccatus, fruct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URANTII FRUCTUS[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Fructus Auranti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orange frui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枳殼為中藥名,出《雷公炮炙論》。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1]。枳殼呈半球形,直徑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顆粒狀突起,突起的頂端有凹點狀油室;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黃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邊緣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數至15瓣,汁囊干縮呈棕色至棕褐色,內藏種子。質堅硬,不易折斷。氣清香,味苦、微酸。麩炒枳殼表面淡黃色,偶有焦斑,質脆,氣香,味較弱[2]。
枳殼味苦、辛、酸,性微寒[3]。歸脾、胃經[2][3]。具有理氣寬中、消滯除脹的功能[2]。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臟器下垂[3]。枳殼生品辛燥,作用較強,偏于行氣寬中除脹[2]。用于氣實壅滿所致之脘腹脹痛或脅肋脹痛,瘀滯疼痛;子宮下垂,脫肛,胃下垂[2]。麩炒枳殼可緩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氣健胃消食[2]。用于宿食停滯,嘔逆噯氣,風疹瘙癢[2]。麩炒枳殼因其作用緩和,適宜于年老體弱而氣滯者[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枳殼的處方用名
5 來源
枳殼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2]。
枳殼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將成熟的果實[4]。
6 產地
枳殼產福建、江西、四川、浙江、江蘇、廣東、貴州等地[4]。
7 采收與初加工
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2]。
8 生藥性狀
枳殼呈半球形,直徑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顆粒狀突起,突起的頂端有凹點狀油室;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黃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邊緣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數至15瓣,汁囊干縮呈棕色至棕褐色,內藏種子。質堅硬,不易折斷。氣清香,味苦、微酸。
9 枳殼的炮制
唐代有炒焦炙(《經效產寶》)和麩炒(《顱囟經》)等炮制方法[2]。
宋代提出了麩炒醋熬(《太平圣惠方》)、米泔浸后麩炒(《圣濟總錄》)、制炭(《博濟方》)和面炒(《產育寶慶集》)等炮制方法[2]。
金元時代有炒制(《儒門事親》)、麩炒、火炮、煨(《世醫得效方》)等法[2]。
明代不僅增加了炮制方法而且對炮制目的也有闡述[2]。如米炒(《普濟方》);蘿卜制(《奇效良方》);米泔水浸(《保嬰撮要》);“(蒼術、蘿卜、干漆、茴香)四炒枳殼丸,治氣血凝滯,腹內蠱脹”(《醫學綱目》);“熱水浸一時,取起晾干,慢火煨透熱即起,切片用,破至高之氣,消食去積滯用麩炒,不爾氣剛,恐傷元氣”(《醫宗粹言》)等[2]。
清代有麩炒、酒炒(《本草述》)、醋炒(《醫宗金鑒》)、蜜水炒(《校注醫醇賸義》)等法[2]。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麩炒等[2]。
9.1 枳殼的炮制方法
9.1.1 枳殼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撈出潤透,去瓤,切薄片,干燥,篩去碎落的瓤核[2]。
9.1.2 麩炒枳殼
先將鍋燒熱,均勻撒入定量麥麩,用中火加熱,待煙起投入枳殼片,不斷翻動,炒至淡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2]。
每100kg枳殼片,用麥麩10kg[2]。
9.2 成品性狀
枳殼為不規則弧形條狀薄片,長達5cm,寬達1.3cm,表面黃白色,近外緣有1~2列點狀油室,內側具瓤脫落后的凹窩[2]。周邊綠褐色或棕褐色,粗糙[2]。質脆[2]。氣清香,味苦微酸[2]。
麩炒枳殼表面淡黃色,偶有焦斑,質脆,氣香,味較弱[2]。
9.3 炮制作用
枳殼辛燥,作用較強,偏于行氣寬中除脹[2]。用于氣實壅滿所致之脘腹脹痛或脅肋脹痛,瘀滯疼痛;子宮下垂,脫肛,胃下垂[2]。如治脅肋脹痛的枳殼散(《本事方》);治瘀血疼痛的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2]。
麩炒枳殼可緩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氣健胃消食[2]。用于宿食停滯,嘔逆噯氣,風疹瘙癢[2]。如治積滯內停,胃脘痞滿的木香檳榔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嘔逆噯氣兼脾胃虛弱,里急后重的寬腸理氣湯(《嬰童百問》)[2]。麩炒枳殼因其作用緩和,適宜于年老體弱而氣滯者[2]。
9.4 炮制研究
枳殼主含揮發油,其中主要成分為d-檸檬烯、枸櫞醛、d-芳樟醇和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等[2]。另含黃酮類成分,主要為酸橙素、苦橙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異橙苷)、苦橙丁等[2]。還含升壓成分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2]。
9.4.1 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枳殼的炮制,歷代以去瓤后麩炒居多[2]。實驗對枳殼及其果瓤和中心柱等不同藥用部位進行成分分析比較,結果表明,三者均含揮發油、柚皮苷及具有升壓作用的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2]。但果瓤和中心柱中揮發油含量甚少,且不含檸檬烯[2]。柚苷含量也低于枳殼[2]。枳殼瓤約占整個藥材重量的20%,并極易發霉變質和蟲蛀,水煎液味極苦酸澀,不堪入口,因此傳統炮制中將枳殼瓤作為質次部分和非藥用部位除去是有科學道理的[2]。
又有研究表明,枳殼經麩炒后,其揮發油含量有所降低,揮發油比重、折光率、顏色及成分組成也發生了變化[2]。揮發油中低沸點成分含量下降,多數高沸點成分含量略有增高[2]。采用薄層色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對麩炒前后的枳殼進行成分分析,結果薄層色譜行為基本一致,而麩炒枳殼的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均減少,說明枳殼經麩炒加熱過程,對黃酮苷含量有一定影響[2]。
9.4.2 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枳殼和麩炒枳殼水煎液對兔離體腸管、兔離體子宮及小白鼠胃腸運動均有影響,但麩炒品水煎液作用強度低于生品,從而減緩了枳殼對腸道平滑肌的刺激,這點符合古人“麩皮制其燥性而和胃”及有關文獻對枳殼生用峻烈,麩炒略緩的記載[2]。
9.4.3 工藝研究
針對傳統麩炒煙氣大,污染環境,且不易控制質量的缺點,有人對其炮制工藝進行了研究,介紹如下:
(1)采用中藥炮制控溫爐加工麩枳殼,其優選工藝參數為:炒制溫度420℃,炒制時間50秒,加麩量10%,投料量150g,翻拌速度為每分鐘40次[2]。
(2)采用CY340-460電熱炒藥機加工麩枳殼,其優選工藝參數為:炒制溫度490℃,炒制時間20秒,加麩量10%,投料量1500g[2]。
(3)用烘法代替傳統麩炒法加工枳殼的工藝為:枳殼噴濕后,潤30分鐘,用170℃溫度烘20分鐘[2]。此法炮制的枳殼揮發油降低程度與麩炒法近似,均能減少枳殼對腸道平滑肌的刺激,黃酮類成分薄層層析結果一致,其中橙皮苷含量高于麩炒法[2]。
9.5 貯存方法
10 性味歸經
枳殼味苦、辛、酸,性微寒[3]。
枳殼味苦、辛、酸,性溫[2]。
11 枳殼的功效與主治
枳殼具有理氣寬中、消滯除脹的功能[2]。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臟器下垂[3]。
枳殼生品辛燥,作用較強,偏于行氣寬中除脹[2]。用于氣實壅滿所致之脘腹脹痛或脅肋脹痛,瘀滯疼痛;子宮下垂,脫肛,胃下垂[2]。如治脅肋脹痛的枳殼散(《本事方》);治瘀血疼痛的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2]。
麩炒枳殼可緩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氣健胃消食[2]。用于宿食停滯,嘔逆噯氣,風疹瘙癢[2]。如治積滯內停,胃脘痞滿的木香檳榔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嘔逆噯氣兼脾胃虛弱,里急后重的寬腸理氣湯(《嬰童百問》)[2]。麩炒枳殼因其作用緩和,適宜于年老體弱而氣滯者[2]。
枳殼具有行氣寬中,化痰,消食的功效,治氣滯,食積,痰飲,胸脅脹滿,脘腹脹痛,噫氣,下痢后重,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4]。
12 枳殼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4]。
13 枳殼的化學成分
枳殼主含揮發油,其中主要成分為d-檸檬烯、枸櫞醛、d-芳樟醇和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等[2]。另含黃酮類成分,主要為酸橙素、苦橙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異橙苷)、苦橙丁等[2]。還含升壓成分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2]。
枳殼含揮發油和黃酮苷等。揮發油含蒎烯、丁香烯等。還含辛弗林、N-甲基酪胺、多種維生素。橙皮苷、新橙皮苷[4]。
枳殼種子含宜昌橙苦素、閑米林等[4]。
14 枳殼的藥理作用
枳殼和麩炒枳殼水煎液對兔離體腸管、兔離體子宮及小白鼠胃腸運動均有影響,但麩炒品水煎液作用強度低于生品,從而減緩了枳殼對腸道平滑肌的刺激[2]。
枳殼和枳實的水煎劑能興奮家兔子宮,能使動物胃腸蠕動加強而有節律[4]。
低濃度枳殼使離體蟾蜍心肌收縮加強,高濃度時抑制,對血管呈輕度的收縮[4]。
枳殼所含的N-甲基酪胺和辛弗林具有和枳實同樣的抗休克作用[4]。
15 枳殼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枳殼
Zhiqiao
AURANTII FRUCTUS
15.2 來源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
15.3 性狀
本品呈半球形,直徑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顆粒狀突起,突起的頂端有凹點狀油室;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黃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邊緣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數至15瓣,汁囊干縮呈棕色至棕褐色,內藏種子。質堅硬,不易折斷。氣清香,味苦、微酸。
15.4 鑒別
(1)本品粉末黃白色或棕黃色。中果皮細胞類圓形或形狀不規則,壁大多呈不均勻增厚。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類方形或長方形,氣孔環式,直徑16~34μm,副衛細胞5~9個;側面觀外被角質層。汁囊組織淡黃色或無色,細胞多皺縮,并與下層細胞交錯排列。草酸鈣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細胞中,呈斜方形、多面體形或雙錐形,直徑3~30μm。螺紋導管、網紋導管及管胞細小。
(2)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柚皮苷對照品、新橙皮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 (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10ul、對照品溶液2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6:2)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3%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在105℃加熱約5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呈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5.5 檢查
15.5.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 第二法)。
15.5.2 總灰分
不得過7.0%(附錄ⅨK)。
15.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15.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20:80)(用磷酸調節pH值至3)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3nm。理論板數按柚皮苷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15.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柚皮苷對照品、新橙皮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含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各80μg的溶液,即得。
15.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粗粉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5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15.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柚皮苷(C27H32O14)不得少于4.0%,新橙皮苷(C28H34O15)不得少于3.0%。
15.7 枳殼飲片
15.7.1 炮制
15.7.1.1 枳殼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后篩去碎落的瓤核。
本品呈不規則弧狀條形薄片。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中果皮黃白色至黃棕色,近外緣有l~2列點狀油室,內側有的有少量紫褐色瓤囊。
15.7.1.1.1 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5.7.1.2 麩炒枳殼
取枳殼片,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色變深。
本品形如枳殼片,色較深,偶有焦斑。
15.7.1.2.1 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5.7.2 性味與歸經
苦、辛、酸,微寒。歸脾、胃經。
15.7.3 功能與主治
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臟器下垂。
15.7.4 用法與用量
3~10g。
15.7.5 注意
孕婦慎用。
15.7.6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注:栽培變種主要有黃皮酸橙Citrus aurantium‘Huangpi’、代代花Citrus aurantium‘Daidai’、朱欒Citrus aurantium‘Chuluan’、塘橙Citrus aurantium‘Tangcheng’。
15.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6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制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35-136.
-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91.
用到中藥枳殼的方劑
- 枳殼青皮飲
ǐkéqīngpíyǐn《癥因脈治》卷三:方名:枳殼青皮飲組成:枳殼、青皮、大腹皮各等分。主治:三焦...
- 枳殼地骨皮散
kédìgǔpísǎn《不居集》下集卷一:方名:枳殼地骨皮散組成: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知母、當...
- 枳橘散
ǐjúsǎn《醫學集成》卷三:方名:枳橘散組成:枳殼2錢,橘紅2錢,姜黃2錢,甘草1錢。主治:右脅痛...
- 紫草甘草枳殼湯
義》卷五十:方名:紫草甘草枳殼湯別名:紫草茸甘草枳殼湯組成:四圣散加木通。主治:瘡疹。附注:紫草茸甘...
- 仙勝散
gsǎn《痘疹會通》卷四:組成:人參、木通、紫草、生耆、防風、枳殼、甘草。主治:痘不能出,小便短澀。...
- 更多用到中藥枳殼的方劑
用到中藥枳殼的中成藥
- 傷科跌打片
炒)30g木香15g烏藥22.5g柴胡22.5g枳殼(炒)15g大黃(制)60g地黃45g制法:以上...
- 內消瘰癘片
黃50g玄明粉50g哈殼(煅)50g大青鹽50g枳殼50g桔梗50g薄荷腦0.25g地黃50g當歸5...
- 抗腮靈糖漿
sailingTangjiang處方:夏枯草柴胡枳殼甘草竹茹大青葉大黃牛蒡子生石膏制法:以上九味,夏...
- 減肥通圣片
3673-98處方:大黃(酒制)30g麻黃30g枳殼60g當歸60g白術60g荊芥60g白芍60g黃...
- 荊防沖劑
活75g獨活75g柴胡75g前胡75g川芎75g枳殼75g茯苓75g桔梗75g甘草25g制法:以上十...
- 更多用到中藥枳殼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枳殼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氣,則痛止腫消便利矣。虛脹順氣寬中保命,實則四炒枳殼為丸;木香順氣湯木香、干生姜、升麻、柴胡各四分...
- 《普濟方》:[卷三十九大腸腑門]大便秘澀不通(附論)
枳殼(一兩)上以皂角水。煮干為末。去巴豆不用。炒枳殼為末。入木香半兩。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 《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枳
(《本經》中品)【校正】并入《開寶》枳殼。【釋名】子名枳實(《本經》)、枳殼(宋《宗曰∶枳實、枳殼,...
- 《原要論》:論藥味所忌
腸相表里,肺移熱于大腸故秘結,用栝蔞仁以潤肺,佐枳殼以寬腸,則秘自通矣。若大黃號曰將軍,有斬將搴旗之...
- 《普濟方》:[卷二百九十七痔漏門]痔漏
燒灰存性)黃牛角(燒灰成性)貫眾槐角子(炮)浸)枳殼(去瓤生香(別研半錢)上為末。米虛弱寒濕痔疾。不...
- 更多古籍中的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