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很多,常見的有酒精中毒、營養過度或缺乏、內分泌紊亂、藥物或肝性毒物、急性脂肪肝腦病可由妊娠所致。
4 診斷
病史及癥狀
部分病人有肝區不適,乏力。食飲下降癥狀,大多無臨床癥狀。因此應詳細了解有無長期飲酒、營養失衡,有無接角觸化學試劑或服用肝毒性藥物史;有無糖尿病對第一胎妊娠34-40周的妊婦,出現劇烈而持久的惡心、嘔吐、繼之出現腹痛和黃疸,精神萎糜、嗜睡、很快進入昏速者應考慮妊娠急性脂肪肝。
體驗發現
大多數病人有輕至中度肝腫大,約4%有脾大,少數嚴重者可出現黃疸,蜘蛛痣及門脈高壓癥狀,但治療后蜘蛛痣可消失,門脈高壓恢復正常。
輔助檢查
血脂尤以甘油三脂增高,ALT、GGT增高,糖耐量曲線可有異常,曲線高峰上升和下降延遲。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可達40%,應用維生素K可以糾正。
影像學檢查 主要是B型超聲波和CT,超聲波顯示肝臟增大,肝臟前部密集增強細小回聲,后部衰減速。CT檢查肝密度減低,相比門靜脈內回聲增強。
5 治療措施
脂肪肝是可逆性病變,早期論斷和及時治療一般可恢復正常。治療包括去除病因如停用肝毒性藥物、禁酒、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等〕,調整飲食,予去脂藥物,肌醇0.5-1.0g,3/d;卵磷脂2-3片,3/d;東寶肝泰1.5g , 3/d等。重癥者可便用輔酶A50-100u,肌注 1/d,三磷酸腺苷20-40mg 1/d或用能量合劑靜脈輸入。
治療脂肪肝的穴位
- 大沖
輸穴和原穴,五行屬土。太即大,沖即要沖,喻本穴為肝經大的通道所在,即元(原)氣所居之處,故名太沖。...
- 太沖
輸穴和原穴,五行屬土。太即大,沖即要沖,喻本穴為肝經大的通道所在,即元(原)氣所居之處,故名太沖。...
- 小腸
藉著這些消化液,在小腸內將炭水化合物分解成單糖,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質分解與氨基酸,然后加以...
- 四中縫
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而且可以促進腸管蠕動,解除腸管痙攣,并且有調節肝臟分泌膽汁的作用...
- 曲骨
以治療小便不利、遺尿、癃閉等疾病。曲骨穴系任脈與肝經之會穴,有通利小便、調經止痛之功。主治少腹脹滿...
- 更多治療脂肪肝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