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直腸膨出 (最后修訂于2009/1/6 22:13:45)[共149字]
摘要:病因病理病機直腸陰道筋膜,恥骨尾骨肌損傷未得修復,使直腸支持組織消弱而隨陰道后壁脫出。臨床表現輕者無明顯表現,嚴重者感到排便困難,甚至需要用手向后推移膨出的直腸方能排便。診斷窺診可見陰道后壁呈球形膨出,應仔細檢查,作肛診時手指伸入膨出部,即可確診。治療輕度者不需治療;重者需行后陰道壁及會陰修補術。......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直腸膨出
病因病理病機直腸陰道筋膜,恥骨尾骨肌損傷未得修復,使直腸支持組織消弱而隨陰道后壁脫出。臨床表現輕者無明顯表現,嚴重者感到排便困難,甚至需要用手向后推移膨出的直腸方能排便。診斷窺診可見陰道后壁呈球形膨出,應仔細檢查,作肛診時手指伸入膨出部,即可確診。治療輕度者不需治療;重者需行后陰道壁及會陰修補術。作者:
- Ⅲ度以上陳舊性會陰裂傷改良修補術臨床應用
【摘要】0.05),術后隨訪5個月~3年半,會陰愈合好,無大便失禁及直腸膨出,性生活滿意,手術并發癥1例,為非絕經組的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經局部處理后治愈。結論改良的會陰修補術,對治療Ⅲ度以上陳舊性會陰裂傷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關鍵詞】陳舊性會陰裂傷Ⅲ度、Ⅳ度;縫合修補術;肛門括約肌損傷0.05),followedupfor5monthsto3years,perinealbodyhealed
- 直腸突出致便秘11例診治體會
我院外科于2001~2005年期間,共收治直腸突出致使便秘的患者11例,經手術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1例患者均為經產婦,年齡28~50歲,平均41歲;便秘病史9個月~2年;均經中西醫保守治療無效;均有長時間自服瀉藥史;直腸指診提示直腸突出,其中重度2例,中度7例,輕度2例。 1.2診斷患者癥狀表現為便秘、排便困難,需要手指按壓陰道后壁幫助排便。指診直
- 《長沙方歌括》:[卷五陽明方]小承氣湯
論中逐條俱有深義。張令韶云。胃與大腸小腸交相貫通者也。胃接小腸。小腸接大腸。胃主消磨水谷。化其精微。內灌溉于臟腑。外充溢于皮毛。其糟粕下入于小腸。小腸受其糟粕復加運化。傳入于大腸。大腸方變化傳道于直腸而出。故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是大承氣者。所以通泄大腸而上承熱氣者也。故用樸實以去留滯。大黃以滌腐穢。芒硝上承熱氣。小承氣者。所以通泄小腸而上承胃氣者也。故曰微和
- 會陰側切術在優生中的作用及縫合術的體會
有益于母嬰預后,對產婦來講,會陰側切術既可避免不規則的會陰撕裂(包括肛門括約肌的撕裂)和困難修補,又可預防因強行保護會陰所造成的皮膚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的損傷,引起遠期的不良后果,如子宮脫垂、膀胱直腸膨出、加壓性尿失禁以及后遺癥對婦女健康的危害,甚至喪失正常工作及生活能力。對胎兒、新生兒來講,可減少盆底及會陰部對兒頭的抗力,長時間的抗力可造成新生兒窒息、缺血缺氧性腦病及損傷性顱內出血,導致智力障礙
- 會陰切開術在產程中的重要性
產科優生中的作用。對產婦來講,會陰切開術既可避免不規則的會陰撕裂(包括肛門括約肌的撕裂)和困難修補,又可預防因強行保護會陰所造成的皮膚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的損傷,引起遠期的不良后果,如子宮脫垂膀胱直腸膨出,加壓性尿失禁以及后遺癥對婦女健康的危害甚至喪失正常工作及生活能力。對胎兒、新生兒來講,可減少盆底及會陰對兒頭抗力,長時間的抗力可造成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及損傷性顱內出血導致以后的智力障礙。對適時
- 不同階段子宮脫垂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評價
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達到配合治療維護身體健康的目的。 【關鍵詞】子宮脫垂;健康需求;評價 子宮脫垂是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當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稱子宮脫垂。嚴重者常伴膀胱尿道和直腸膨出[1]。患者常出現的癥狀為肛門下墜感及腰背酸痛;陰道分泌物增加,陰道內脫出塊物,并發泌尿系統癥狀,發生排尿困難及壓力性尿失禁等癥狀。直腸癥狀可出現便秘或大便困難,患者日常生活從此受影響,嚴重者行走
- 第三節 婦科檢查及常用特殊檢查
有其他醫護人員在場。 二、檢查方法 (一)外診 觀察外陰部的發育,陰毛分布與量、陰道口和尿道口情況,有無水腫、炎癥、潰瘍、皮膚色澤變化、萎縮、畸形、靜脈曲張、會陰陳舊裂傷、腫瘤、子宮脫垂或膀胱直腸膨出等。 (二)內診 1.窺陰器檢查將窺陰器兩葉并攏,側向沿陰道后側壁緩慢放入陰道內,然后向上向后推進,同時將窺陰器轉平并張開兩葉,暴露宮頸與陰道壁。觀察宮頸大小、顏色、外口形狀、有無糜爛、腺體囊
- 淺談適時的會陰切開術在優生中的重要性
生中的作用。會陰切開術對產婦來講,既可避免在分娩過程中,造成不規則的會陰撕裂(包括肛門括約肌的撕裂),也可預防因強行保護會陰所造成的皮膚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的損傷,引起遠期的不良后果,如子宮脫垂、直腸膨出、陰道壁的膨出、加壓性尿失禁及尿潴留等后遺癥,對產婦健康的危害,甚至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會陰切開術對新生兒及胎兒來講,可減少盆底及會陰部對胎頭的壓迫,長時間的壓迫可造成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及損傷性
- 第四篇 婦科--第十三章 婦科病史特點及婦科檢查--第一節 婦科常見癥狀
性盆腔炎、痛經及子宮內膜腺肌癥等疾病引起。慢性下腹常因慢性盆腔炎或腫瘤壓迫所致。應詳問腹痛起病急緩,發生的部位、性質、程度,有無放射痛,與月經的關系,是否并發其他癥狀如陰道出血、休克、發熱等,既往有無發作史。 六、不孕 應了解月經史、婚姻史及雙方過去有無慢性疾病如結核、盆腔炎等,作過何種檢查和治療。 七、腰痛、下墜 慢性盆腔炎、宮頸炎、子宮脫垂、膀胱或直腸膨出及腫瘤等,均可引起上述癥狀。作者:
- 脫細胞生物組織補片應用于盆底重建手術
r.com)10月15日消息,中國研究者初步探討脫細胞生物組織補片在盆腔器官膨出患者盆底重建手術中的應用情況。研究者選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2006年5月至12月期間接受盆底修補和重建手術并應用脫細胞生物補片的盆腔器官膨出患者20例,其中子宮脫垂19例,子宮切除術后陰道穹隆脫垂Ⅱ度1例;合并存在膀胱膨出20例、直腸膨出17例。20例患者中17例同時行陰道前后壁修補術,3例行陰道前壁修補術;陰道前
- ProliftTM全盆底重建術患者5例的護理
對5例盆腔臟器膨出行改良盆底重建術患者的觀察與護理,包括心理護理、術前準備,術后病情的密切觀察、導管護理、并發癥、合并癥預防護理及出院指導。認為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是盆底重建手術順利的重要保證。【關鍵詞】Prolift;脫垂;盆底重建術;護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類進入老年化社會,盆底損傷和機能退化造成的盆底臟器脫垂包括膀胱及陰道前壁膨出、子宮及陰道穹隆脫垂、陰道后壁及直腸膨出是中老年婦女的常
- 子宮脫垂會導致不孕嗎?
垂程度,勞動強度、姿勢及時間長短等有關。月經期盆腔充血,癥狀加重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經過多。③泌尿系統癥狀:常伴發膀胱及尿道脫出,故可發生排尿障礙、尿瀕、尿急、壓力性尿失禁等癥狀。④大便困難:合并直腸膨出時常有此癥狀。⑤陰道分泌物增多。 由于子宮向下脫出,有時伴有陰道前后壁膨出,致使性生活后,精液不易積存在陰道內,或使子宮頸口位置改變,以致子宮頸不能浸泡在精液中,及子宮頸管的繼發感染等,均可使精
- 產褥期護理
乳前濕熱敷乳房3~5min,同時擠少量乳汁使乳暈變軟易被嬰兒含吮,也可用兒童魚肝油涂擦乳頭[3]。 4產后健康教育指導 產婦做產褥期體操,可促進腹壁、盆底肌肉張力的恢復及加強,防止尿失禁、膀胱直腸膨出及子宮脫垂。告知產婦于42天攜孩子一起去分娩醫院進行產后復查,了解母體全身及生殖器官的恢復情況以及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指導合理避孕,產后4周禁止性生活。總之,只有做好產褥期護理工作,才有利于產婦更好
- 更年期婦女的生殖器官有哪些改變?
易因外界細菌的侵入而發生感染。 (4)外陰:外陰的萎縮性改變出現較晚。可表現為大小陰唇皮下脂肪減少,真皮及粘膜變薄,血管彈性纖維退化,腺體分泌減少,外陰因而干皺,陰道口縮窄。 (5)其他:婦女的生殖器官是借助盆腔內許多韌帶的牽引及盆底肌肉筋膜而維持在正常的位置。絕經后由于雌激素低落,盆底肌肉和盆腔韌帶及結締組織的張力與彈性下降,盆底變得松弛,可能會出現子宮下垂、膀胱膨出、直腸膨出等現象。作者:
- 陰道神經纖維瘤1例
經纖維異常增殖而致腫瘤生長。神經纖維瘤多發生在皮下,可單發也可多發。該病例神經纖維瘤發生在陰道較為少見,初步診斷因未考慮到全身皮膚的特征,造成診斷不全。陰道神經纖維瘤常為單發,診斷上應注意與膀胱、直腸膨出、陰道壁囊腫或陰道壁包涵囊腫鑒別。治療一般采用手術摘除,因神經纖維瘤無包膜,故造成手術完全切除的困難,亦有主張無癥狀者可不予手術。雖然神經纖維瘤屬于良性腫瘤,但是也可發生惡變,所以患者手術后仍應注
- 第一篇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生理--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第一節 外生殖器
膿腫或囊腫。 七、會陰 為陰道口和肛門之間的一段軟組織,由皮膚、肌肉及筋膜組成。由會陰淺、深橫肌、球海綿體肌及肛門外括約肌等肌腱聯合組成的中心腱,稱“會陰體”,厚約3~4cm,表層較寬厚,深部逐漸變窄呈楔形。會陰(圖2)是骨盆底的一部分,起重要支持作用。分娩時會陰部所受壓力最大,保護不好可造成裂傷,如不及時處理,日后可發生膀胱及(或)直腸膨出以及子宮脫垂等。圖2 會陰的組成與骨盆底淺層肌肉作者:
- 直腸前突的治療進展
【關鍵詞】直腸前突直腸前突(rectocle,RC)的譯文是直腸膨出,即直腸前壁突出,亦稱直腸前膨出,國外有的學者稱為陰道疝[1],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見原因之一。在頑固性便秘報告的病例中,直腸前突發病率占30.6%~62.0%[2]。因而對直腸前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歸納國內、外文獻資料就此疾病作一綜述和研究。1直腸前突的臨床表現排便困難是直腸前突的主要癥狀。肛門墜脹、阻塞感,便后殘
- 486例婦產科手術保留尿管的護理體會
07年婦產科手術486例,其中剖宮產手術379例,卵巢囊腫摘除術32例,宮外孕手術23例,子宮肌瘤和頑固性功血行子宮切除術31例,下腹急腹癥探查術3例,陰道手術18例(含子宮脫垂陰宮術6例,膀胱和直腸膨出修補術7例,張力性尿失禁手術2例,陰道壁囊腫切除術3例)。手術患者年齡15~69歲。 1.2護理 1.2.1術前心理護理婦女具有特殊的生理情況,尤其是妊娠的婦女,雖然說屬于健康狀態,但有很多病
- 產婦的產后康復需求
窗通風、不下床活動等。勞逸結合,適當活動,是促進機體康復的關鍵。產后早期起床活動,有利于機體生理功能的恢復,體力和精神等方面也可較快的恢復正常。早期下床可加強盆底肌肉的緊張度,減少子宮移位,膀胱及直腸膨出。因分娩的消耗,產后24h內應保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以后每天應適當下床活動。根據機體恢復情況由簡到繁做產后康復操。2~7天后,可在床上做一些促進腹肌和腰肌運動的體操,以減少腹部、腰部、臀部的脂肪。
- 第五篇 計劃生育--第二十一章 避孕--第一節 工具避孕法
180充氣后陰莖套完好無損 圖181有破孔,漏水 二、子宮帽(陰道隔膜) 由具有彈性的金屬圈覆以半球形薄橡皮隔膜制成,有50~80mm等型號,較常用的為70mm。經婦科檢查無禁忌癥(膀胱膨出、直腸膨出、子宮脫垂、陰道過緊、陰道炎、重度宮頸糜爛)者,使用前由檢查者用手指測量從陰道后穹窿至恥骨聯合后緣間距離,幫助選一適當型號的膈膜,再教會其用法,這樣更為安全可靠。 使用方法:性交前先檢查子宮帽有
- 圍產期保健牽系優生
育器、避孕套,這對嬰兒健康及乳汁分泌均無不良影響。(4)早期下床活動及做產褥期體操。下床活動及持續時間,隨產婦身體情況而定,早期活動有利惡露排出和子宮復原,促使盆底肌肉、筋膜張力的恢復,減少膀胱和直腸膨出;產褥期體操可輔助早期下床活動的不足,更能促進腹壁和盆底肌肉張力的加強。(5)預防乳腺管阻塞。阻塞原因常為乳汁郁積、乳汁吸空不全及乳房局部受壓所致。預防方法是:哺乳前熱敷乳房3~5min,促使乳汁
- 更年期綜合征
甲腎上腺素活性波動有關;③中樞神經系統和下丘腦內多巴胺和β-內啡肽能活性降低。(二)各器官系統衰老性疾病1.性征退化和性器萎縮:外陰干枯、陰毛脫落、白色病損、外陰瘙癢、繼發感染、性功能減退、膀胱、直腸膨出、子宮脫垂等。部分婦女出現多毛、脂溢、痤瘡等男性化癥象。2.乳房萎縮、下垂,乳頭乳暈色素減退:乳房堅挺性減弱,組織軟塌。3.皮膚粘膜:干枯、多皺、毛發脫落、色素沉著和老年斑、易發皮膚病。口干、咽峽
- 陰式手術在婦科的臨床應用價值
大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盆腔粘連嚴重有癥狀情況者,選擇TAH則比較有利。 3.2經陰式手術的適應證以及注意事項傳統的TVH適應證多限于經產婦,陰道骨盆寬敞、無前次盆腔手術者,子宮脫垂伴或不伴有腹腔直腸膨出,子宮≤12孕周,需同時行陰道前后壁修補者;而禁忌證則包括子宮大于12孕周,活動度差,嚴重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下腹痛、盆腔炎癥、有盆腹腔手術史、附件腫物診斷不清及需同時切除附件者。在臨床觀察中
- 第十九章 生殖器官損傷性疾病--第一節 陰道壁膨出
持。站立時,子宮呈前屈前傾位,子宮縱軸與陰道縱軸呈90~100度交角,子宮頸內口位于坐骨棘水平(圖172)。圖172子宮正常位置的維持(矢狀面)第一節 陰道壁膨出 陰道壁膨出包括前陰道壁(膀胱膨出、尿道膨出)膨出與后陰道壁膨出(直腸膨出)。 膀胱膨出、尿道膨出 一、病因 前陰道壁的支持組織主要是恥骨膀胱宮頸筋膜。在分娩中胎頭經過陰道時,恥骨膀胱宮頸筋膜及恥骨尾骨肌部均不可避免地極度伸張,甚
- 云南白藥保留灌腸治療乙狀結腸和直腸出血
【關鍵詞】云南白藥;乙狀結腸;直腸;出血云南白藥是治療出血的主要藥物之一,現介紹用它來治療乙狀結腸和直腸出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交流一下治療體會。現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自2006年以來,我院用云南白藥治療11例乙狀結腸和直腸潰瘍出血及不明原因出血(一次出血量10~20ml不等,最多可達200~300ml)。其中男7例,女4例;年齡8~65歲。效果滿意。全部患者出血停止,隨訪7例,2~1
- 年齡≥45歲新發直腸出血者應行腸檢
指標為腸檢后確診為結直腸癌或結腸腺瘤患者的百分比。結果表明,隨訪10年期間,共有265例患者報告新發直腸出血。其中15例(5.7%)患者發生結直腸癌,13例(4.9%)發生結腸腺瘤。只有2例癌癥患者出現腹瀉癥狀。BMJ雜志配發評論:以往的研究評價直腸出血患者發生結直腸癌的危險變化范圍很大,從2.4%~11%不等。這導致醫師很難建議這些患者是否需做直腸檢查。duToit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大約1/
- 中下段直腸癌行拖出式結腸肛管(直腸末端)一期吻合術20例
式結腸肛管(直腸末端)一期吻合術治療中下段直腸癌2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1/2周徑6例,<1/2周徑14例。術前病檢均證實為直腸腺癌,術后腫瘤遠端切斷面病檢未見癌殘留,腫瘤均未超出直腸全層,其中腸系膜淋巴結轉移4例,術后行CF方案(四氫葉酸鈣+5-FU)輔助化療3~5周期。 1.2手術方法 1.2.1腹部操作基本同Miss手術取左下腹旁正中切口全面仔細探查腹腔,確定能行根
- B超診斷處女膜閉鎖6例報告
界清晰,形態飽滿,包膜光整,其內可見分布密集的強回聲光點。婦產科檢查:處女膜向外膨隆,無開口,表面呈紫藍色,用食指放入肛門即捫及從陰道向直腸凸出的卵圓形囊性偏實性陰道積血塊,肛腹聯合檢查時,可在腹部捫到卵圓形包塊,有壓痛,如用手往下按壓子宮時,可見到處女膜往外鼓出更明顯。門診手術:先用針穿刺處女膜正中隆起部,抽出褐色積血后,將處女膜中央行“×”字切開,可見處女膜肥厚、血液呈高壓向外迅速流出,流出黑
- 直腸脫垂
【概述】直腸脫垂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脫出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脫出稱完全脫垂。如脫出部分在肛管直腸內稱為脫垂或內套疊;脫出肛門外稱外脫垂。直腸脫垂常見于兒童及老年,在兒童,直腸脫垂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可在5歲前自愈,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較嚴重的,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應以手術治療為
- 第二節 子宮脫垂
后壁膨出。 一、病因 (一)分娩損傷 為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在分娩過程尤其是經陰道助產手術者,骨盆底組織極度伸張,甚至部分筋膜包括宮頸至韌帶及各組肌肉纖維受損。分娩過后有一個康復過程,如果產后較早參加體力勞動,尤其是重體力勞動,勢必使已極度撐脹的盆底組織難以恢復正常張力。此外,在分娩過程,骨盆底及會陰部組織有較重裂傷,未曾縫合或雖縫合但愈合不理想,引起子宮脫垂,且多伴有膀胱或/及直腸膨出。
- 骶中動脈變異與Rehbein改良根治術中異常出血的關系
[摘要]目的探討骶中動脈的解剖變異與先天性巨結腸Rehbein改良根治術中直腸分離異常出血的關系。方法對我院收治的49例先天性巨結腸Rehbein改良根治術中觀察的骶中動脈解剖資料及異常出血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49例病例中骶中動脈解剖變異10例,其中血管外徑達到1.8mm9例,占18.37%;缺如1例,占2.04%。異常出血5例,占8.16%,其中2例伴骶中動脈解剖變異,需作骶中動靜脈結扎
- 注射固脫術治療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
【關鍵詞】注射固脫術;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直腸前突和直腸內套疊是臨床上引起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主要原因,傳統保守治療時間長、效果不明顯,注射固脫術較好地解決了保守治療的缺點,是現階段較好的治療直腸前突和直腸內套疊的方法。1直腸前突直腸前突(RC)是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一種,是指直腸前壁向陰道內突出,直腸腔內高壓的作用方向改變,排便壓力朝陰道方向轉移,導致糞塊陷入其內不能順利向下而排出體外,由于排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不快。婦科檢查時子宮略脹大,子宮骶韌帶或子宮頸后壁有結節觸及時,可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內膜樣囊腫存在時,雙合診可觸及一側或雙側囊性或囊實性腫塊,一般在10cm直徑以內,與周圍有粘連感。直腸、膀胱周期性出血,月經期排便疼痛,首先應考慮直腸、膀胱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必要時可做膀胱鏡或直腸鏡檢查,有潰瘍時還應取組織做病理檢查。腹壁疤痕有周期性硬結、疼痛,病史中有經腹子宮腹壁懸吊術、剖腹產或剖宮手術
- 前列腺肉瘤的診治
除,區域淋巴結鏡檢陽性。④Ⅳ期:遠處轉移。 3前列腺肉瘤的臨床表現 3.1癥狀前列腺肉瘤如海綿狀,可迅速充滿前列腺內并可突入膀胱,隨病情程度不同其臨床癥狀不一,早期無癥狀,當腫瘤增大壓迫尿道和直腸時出現癥狀,以膀胱出口梗阻癥狀最為常見,可高達100%[6],病情發展快者可有進行性排尿困難,并發生急性尿潴留和上尿路積水而影響腎功能。晚期可有骨、肺、縱隔、區域淋巴結和脾臟轉移。其中骨轉移主要為溶骨
- 胞(月直)
胞(月直) 即膀胱和直腸。出《靈樞·淫邪發夢》。作者:
- 推腸生
推腸生 產科學名詞。指分娩時,產婦直腸脫出。見宋·陳選《婦科秘蘭》。即盤腸生。詳該條。作者:
- 低位直腸癌全系膜直腸切除拖出吻合術術后吻合口瘺的預防及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低位直腸癌全系膜切除拖出吻合術吻合口瘺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對52例底位直腸癌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充分的腸道準備,提高患者的營養狀況,吻合口瘺的觀察、預防、護理。結果無1例吻合口瘺的發生。結論做好預防、護理工作,可以預防吻合口瘺的發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關鍵詞】低位;直腸癌;全系膜直腸切除;拖出;吻合;預防及護理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直腸癌的最主要手段。目
- 低位直腸癌拖出式吻合體會
水平以下,無遠處轉移病灶,按直腸癌根治原則行全直腸系膜切除(TME),直視下在骶前間隙進行銳性分離,保持包裹直腸系膜的盆筋膜臟層的完整,以防癌細胞播散、種植和殘留,充分游離直腸后,距癌灶下緣不少于2cm處直角鉗鉗夾,會陰部以碘伏溶液、甲硝唑液沖洗遠端直腸,充分擴肛切斷直腸,移去病變腸段后近端結腸經肛門拖出,與直腸遠端外翻吻合,骶前置膠管引流,自肛旁引出,術后每日擴肛1次,連續3日。 2結果 本
- 直腸前突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
直腸前突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pdf)直腸前突,亦稱直腸前膨出(Rectocele.RC),是因直腸下端前壁、直腸陰道隔以及直腸后壁薄弱,彈性減低,在排便壓力的作用下直腸前壁向陰道方向膨出,使排便力線發生改變。實際是直腸前壁和陰道后壁疝,國外有的學者稱為陰道疝[1]。主要引起排便困難和肛門下墜等癥狀,多見于中、老年婦女。直腸前突是造成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頑固性排便報告的病例中,直腸
- 經肛門直腸黏膜下移治療小兒直腸舟狀窩瘺
經肛門直腸黏膜下移治療小兒直腸舟狀窩瘺(pdf)直腸舟狀窩瘺病理改變復雜,女性發病率高,而且手術后并發癥較多,瘺管復發率高,各家報道在4%~10%[1]。選擇適當的手術術式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近15年來筆者收治了直腸舟狀窩瘺患兒41例,手術治療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41例,均為女性,手術年齡6個月~8歲,出生后均有正常肛門及正常排便。38例發病前曾有外陰部紅腫,破
- 結腸直腸切除直腸后吻合術(Duhamel)
結腸直腸切除直腸后吻合術(Duhamel)轉自37度醫學網 此手術分離范圍小,損傷輕,保留了影響排便反射的直腸下段前壁,使術后有正常的排便和排尿功能。另外此手術方法簡單,手術時間短,比較安全。 [適應證] 先天性巨結腸病兒均采用此手術。 [術前準備、麻醉] 同結腸直腸切除肛門外吻合。 [手術步驟] 1.體位、顯露 同結腸直腸切除肛門外吻合主。顯露巨大腸袢后,提出至切口外,檢查病變結腸
- 低張直腸水灌腸多層螺旋CT檢查診斷直腸癌的價值
【摘要】目的探討低張直腸水灌腸多層螺旋CT在直腸癌CT表現及診斷價值。方法肌注山莨菪堿(645-2)20mg后,直腸灌注溫生理鹽水進行CT掃描,分析經腸鏡取材病理證實及手術證實的25例直腸癌資料。結果多層螺旋CT顯示腫瘤部準確率100%,低張直腸水灌腸多層螺旋CT可見病變腸壁增厚、突出腔內的腫塊、腸腔狹窄及漿膜面毛糙,可見直腸癌侵犯鄰近器官及遠處轉移。結論低張直腸水灌腸多層螺旋CT檢查對直腸癌的
- 研究顯示:鎖孔手術可治療直腸結腸癌
,但是鎖孔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少、痛苦小、康復時間短、并發癥較少、住院時間較短等特點。吉尤教授認為,鎖孔手術治療結腸癌像常規的開放性手術一樣安全,該手術對于低位直腸癌的療效可能也是一樣。但同時也有專家指出,鎖孔手術是否適于所有直腸癌病人還有待驗證。據報道,全世界每年患直腸結腸癌的人超過350萬,該病是導致發達國家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這種病在非洲和亞洲相對少見。如果發現和治療及時,直腸結腸癌患者
- 改良直腸內閉式縫合術治療直腸前突59例體會
清潔灌腸。骶管麻醉,膀胱截石位,碘伏消毒肛周及直腸下端,擴肛后指診探查前突程度,并結合雙合診探明疝囊的厚度,手術分3步進行:(1)荷包縫合修補:術者用左手食指從陰道后壁正中處將直腸前壁粘膜從肛門內頂出,用組織鉗分別縱行夾持直腸粘膜及肌層至前突上端,交助手提起扶持,術者用1-0可吸收腸線在前突上端粘膜肌層正中處縫合1針,留等長腸線2根分別穿針,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直腸和陰道內協助下向左側行針,在肌
- 中低位直腸癌全直腸系膜切除52例臨床分析
周圍組織松解后,離腫瘤遠端2~3cm處切斷直腸壁,管狀吻合器吻合殘端。2結果 本組52例,5例發生吻合口瘺,占9.6%。均發生在術后1周左右,3例行橫結腸袢式造瘺,2例保守治愈。術中無一例骶前靜脈叢出血。術后隨訪6個月~5年,盆腔復發1例。無吻合口狹窄、吻合口瘺復發,40例男性病人中,回訪60歲以下29例,性功能較術前雖有所減弱,但基本正常。尿失禁及排尿困難等癥狀術后普遍存在,隨時間的延長(6個
- 全直腸系膜切除并自主神經保留術治療直腸癌的療效評價
2006年06月22日中華外科雜志2005Vol.43No.23P.1500-15028(廣州)為了評價全直腸系膜切除(TME)并保留盆腔自主神經(PANP)的直腸癌根治術對直腸癌患者術后性功能、復發和生存期的影響。研究者回顧性分析1997年10月至2004年6月共105例行TME并保留自主神經的男性直腸癌患者(保留自主神經組)術后的隨訪資料,并與同期110例TME不保留自主神經的男性直腸癌患者(
- 直腸癌患者行選擇性直腸前切除術后盆腔引流必要嗎?
2005年02月17日AnnalsofSurgery.241(1):9-13,January2005.原發性直腸腫瘤行直腸前切除術后,吻合口漏是一個嚴重的并發癥,死亡率很高。而使用盆腔引流對預防術后吻合口漏的作用還存在爭議。最近,臺灣醫師報道了他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在他們中心,自1995年5月至1998年12月,共有978位患者因原發性直腸腫瘤行選擇性直腸前切除術。是否使用盆腔引流及使用何種引流方式
- 改良直腸內閉式縫合術治療直腸前突59例體會
采用改良Block術式治療直腸前突59例,術后隨訪1年以上,療效滿意,現總結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59例均為已育女性,年齡24~63歲,平均49歲,病程2.5~30年,平均6.8年。生育1~3胎。直腸前突輕度9例,中度35例,重度15例。48例合并直腸粘膜內脫垂,50例合并痔、肛裂等其他肛腸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15min)、排便不盡感明顯、作者:劉昌平
- 肛門直腸手術前灌腸與直腸炎灌腸如何進行?
(1)肛門直腸術前要灌腸清潔腸道,具體操作如下: ①器具:導尿管或肛管6~10cm,膠皮軟管約1m左右,灌腸專用吊筒一個。 ②液體:使用0.9%的溫鹽水,約37℃左右,上下不能超過1℃,量約為500~1000mL。 ③灌腸在術前2~3小時,把吊筒置于高于肛門30~90cm的地方,用導尿管或肛管與膠皮管相連接,然后在導尿管上涂石蠟油,輕輕插入肛門6~10cm,使溫鹽水灌入腸道,讓患者休息一會兒
- 直腸脫垂與直腸息肉等疾病如何鑒別?
直腸脫垂是肛門脫出物中的一種,此外還有直腸息肉、肛乳頭瘤、肛管疣、皮贅外痔等。直腸脫垂與這些脫出肛門外的疾病不難區別。 而肛管皮膚缺損與環切術后引起粘膜外翻,易與直腸粘膜脫垂混淆,前者有痔、肛瘺手術史,脫出的粘膜為片狀或環狀,因長期擦損,可有明顯的充血、水腫和分泌物增多,用手推之不能還納肛中,色鮮紅,而直腸粘膜脫出可還納肛中,色淡紅。 另外,肛管直腸癌晚期,也可出現腫塊隆起脫出肛門外,但有明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