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蔗糖(sucrose)又稱白糖、砂糖、紅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縮醛羥基與一分子果糖的半縮醛羥基彼此縮合脫水而成的二糖[1]。
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廣的非還原性二糖,存在于許多植物中,以甘蔗和甜萊中含量最高,因此得名。純凈的蔗糖是無色晶體易溶于水,比葡萄糖、麥芽糖甜,但不如果糖甜。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縮合失去一分子水而成,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和果糖分子中的酮基都被破環,因此沒有還原性,屬非還原性二糖。蔗糖在酸或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因此其水解產物沒有還原性。
蔗糖遇濃硫酸發生脫水反應,生成復雜的混合物,其中有黑色的炭。蔗糖是各種食品的主要甜味劑,也可用于制葡萄糖和果糖。糖是人類基本的糧食之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蔗糖根據純度的高低可分為三種;白糖、砂糖和片糖。
蔗糖容易被酸水解,水解后產生等量的D-葡萄糖和D-果糖。不具還原性。發酵形成的焦糖可以用作醬油的增色劑。
蔗糖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廣泛分布于植物體內,特別是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極高。蔗糖是植物儲藏、積累和運輸糖分的主要形式。
蔗糖在人體消息化系統內經過消化液分解成為果糖和葡萄糖,經過小腸吸收。
4 蔗糖的用途
蔗糖可用來制作甜料:茶、咖啡、藥水、藥丸等 ;汽水 ;糖果; 餅干; 糕點; 臘味; 調味料; 貨物、商品、期貨等。
5 蔗糖適合的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蔗糖被認為會導致某些健康問題,其中最常見是蛀牙,這是由于口腔的細菌可將食物中的蔗糖成份轉換成酸,從而侵蝕牙齒的琺瑯質。
6 蔗糖藥典標準
6.1 品名
6.1.1 中文名
蔗糖
6.1.2 漢語拼音
Zhetang
6.1.3 英文名
Sucrose
6.2 結構式
6.3 分子式與分子量
C12H22O11342.30
6.4 CAS號
[57-30-1]
6.5 來源及含量
本品為β-D-呋喃果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
6.6 性狀
本品為無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的松散粉末;無臭,味甜。
6.6.1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稱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0.1g的溶液,依法測定(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 E),比旋度為+66.3°至+67.0°。
6.7 鑒別
(1)取本品,加0.05mol/L硫酸溶液,煮沸后,用0.1mol/L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再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加熱即生成氧化亞銅的紅色沉淀。
(2)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蔗糖對照品的圖譜一致(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Ⅳ C)。
6.8 檢查
6.8.1 溶液的顏色
取本品5g,加水5m1溶解后,如顯色,與黃色4號標準比色液(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Ⅸ A第一法)比較,不得更深。
6.8.2 硫酸鹽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B),與標準硫酸鉀溶液5.0ml制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5%)。
6.8.3 還原糖
取本品5.0g,置250ml錐形瓶中,加水25ml溶解后,精密加堿性枸櫞酸銅試液25ml與玻璃珠數粒,加熱回流使在3分鐘內沸騰,從全沸時起,連續沸騰5分鐘,迅速冷卻至室溫(此時應注意勿使瓶中氧化亞銅與空氣接觸),立即加25%碘化鉀溶液15ml,搖勻,隨振搖隨緩緩加入硫酸溶液(1→5)25ml,俟二氧化碳停止放出后,立即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終點時,加淀粉指示液2ml,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同時做一空白試驗;二者消耗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的差數不得過2.0ml(0.10%)。
6.8.4 熾灼殘渣
取本品2.0g,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N),遺留殘渣不得過0.1%。
6.8.5 鈣鹽
取本品1.0g,加水25ml使溶解,加氨試液1ml與草酸銨試液5ml,搖勻,放置1小時,與標準鈣溶液(精密稱取碳酸鈣0.125g,置500ml量瓶中,加水5ml與鹽酸0.5ml使溶解,加水至刻度,搖勻。每1ml相當于0.10mg的Ca)5.0ml制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5%)。
6.8.6 重金屬
取熾灼殘渣項下遺留的殘渣,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五。
6.9 類別
6.10 貯藏
6.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7 參考資料
蔗糖藥品說明書
- 八珍顆粒(每袋裝3.5克 無蔗糖)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年修訂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小兒咽扁顆粒(每袋裝4克 無蔗糖)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年修訂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