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針刺補瀉法是指針刺臨床為適應虛實兩類不同病癥而采用的不同方法。虛證宜用補法,實證宜用瀉法。自《內經》以來,關于針刺補瀉法有多種論述。《黃帝內經靈樞》分“微旋”“出針按之”為補,“切而轉之~搖大其穴”為瀉;《黃帝內經素問》又結合呼氣進針、吸氣出針為補,吸氣進針、呼氣出針為瀉;《難經》以“得氣,推而納之”為補,“動而伸之”為瀉。以后,《金針賦》提出“慢提緊按”為補,“緊提慢按”為瀉;“左轉”為補,“右轉”為瀉等。歸納其方法,就有進出針過程的徐疾補瀉,運針的捻轉補瀉和提插補瀉,以及出針后的開合補瀉等。[1]
針刺補瀉法一般分補法和瀉法兩類。自《內經》以來,歷代針灸文獻中都有記述。各種補瀉法,大致以進針退針的快慢,提插的輕重緩急,捻轉的左右或角度大小來區別。有的還結合針刺的方向(順逆),運針的次數等作出規定,而刺激量的強弱也與補瀉有關。目前常用的有徐疾補瀉、開闔補瀉、迎隨補瀉、捻轉補瀉、提插補瀉等。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針刺補瀉法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五針灸門(附論)]指法一十四條
乃瀉法也。爪者,以手爪甲掐穴,令氣血散也,方下其針刺入也。切者,以手爪甲極掐其穴,氣血散開,方下針,...
- 《續名醫類案》:[卷二十二針灸刺砭]針灸
人用童男,吹之呵之,反作清涼之氣也。呵吹者,灸之瀉法也。接氣通經法凡欲取偏枯久患榮衛諸疾,多是愈而復...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四·補瀉]真邪補瀉
逢之,按使止而不動,然后以針刺之,不得刺其盛沖,瀉法比之不擊逄逄之陣。平按∶《素問》、《甲乙》夫邪氣...
-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雜癥門推法
,治宜∶推三關,六腑,推脾土,將耳珠揉,用前補瀉法。小便黃赤可清之,治宜治腎水。(從小指尖往上推為...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七]附錄
或悶∶《內經》治病,湯液醪醴為甚少,所載服餌之法才一二,而灸者四五,其他則明針法,無慮十八九。厥后...
- 更多古籍中的針刺補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