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脹病為病證名[1]。指以腹部脹滿為主癥的疾患[1]。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五。簡稱脹[1]。《黃帝內經靈樞·脹論》載有五臟六腑脹病癥狀[1]。
4 脹病的病因病機
其病多由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房勞過度,致脾土受傷,轉輸失職,清濁相混,隧道壅塞,水濕痰瘀積滯不化而成[1]。
5 脹病的分類
《東醫寶鑒·脹滿》論脹病有七,即指寒脹、熱脹、谷脹、水脹、氣脹、血脹、蠱脹等[1]。
6 脹病的辨證分型
7 參考資料
治療脹病的穴位
- 隆扎穴
,相當于足厥陰肝經蠡溝穴部位。主治脾朗頭病(急腹癥),其癥狀如十二肋部劇痛、腹脹、飲冷水而發作等。...
- 池泉
脹滿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唾血,腹脹,腹中諸氣痛,癔病,中風,咳嗽,氣喘,唾血,腰痛...
- 太白
炎,急性腸胃炎,慢性腸胃炎,胃痙攣,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泄瀉,饑不欲食,食而不化,消化不良,腸...
- 中泉
腹中氣痛,癔病,中風,咳嗽,氣喘,唾血,腹痛,腹脹,腰痛,頭痛,急慢驚風,泄瀉等癥,并能發汗祛風熱...
- 海泉
有祛邪開竅,生津止渴的作用。主治舌緩不收,重舌腫脹,舌緩不收,喉閉(喉痹),哮喘,嘔吐,呃逆,腹瀉...
- 更多治療脹病的穴位
治療脹病的方劑
- 扁鵲陷冰丸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腹內脹病,中惡邪氣,飛尸游走,積聚堅結,并蠱注、中惡,蛇...
- 麻黃六合湯
熟地、當歸、芍藥、川芎、麻黃、生姜。功能主治:脈脹病。肺受寒邪,汗孔閉密,汗不得泄,衛強榮弱,毛竅之...
- 寒脹中滿分消湯
皮、黃柏、澤瀉、蓽澄茄、草豆蔻、益智、木香。功能主治:氣虛脹病,形氣虛少寒者。摘錄:《金鑒》卷四十一...
- 棱莪散
。主治:肝氣日久,脾土受戕,氣竭傷血,血瘀阻氣,脹而轉腫,腹中常痛,脈弦細澀,大便滯塞,及癥瘕脹病。...
- 雞屎醴
出火毒,再為極細末,百沸湯3升淋汁。功能主治:鼓脹,氣脹、水脹等證。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東醫寶鑒...
- 更多治療脹病的方劑
治療脹病的中成藥
- 脈絡寧口服液
閉塞癥及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引起的肢體皮膚發涼、酸脹、麻木、燒灼感、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急性和亞急...
- 開郁舒肝丸
能與主治:開郁舒肝,順氣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脹滿,腹痛,噯氣吞酸。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丸,...
- 滋補健身丸
定(附錄8頁)。功能與主治:補腎,理脾,祛濕,消脹。用于脾胃虛弱,水不運化引起的精神倦怠,腰膝酸軟...
- 中滿分消丸
》方之中滿分消丸功能清熱利濕,行氣消脹。治中滿熱脹,鼓脹,氣脹,水脹。用法用量:每服百丸,食遠服。...
- 桂龍藥膏
引起的貧血,失眠多夢,氣短,心悸,多汗,厭食,腹脹,尿頻等癥用法與用量:口服,每支分10次服,丸狀...
- 更多治療脹病的中成藥
脹病相關藥物
- 平胃丸
丸漢語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胃脹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燥濕健脾,寬胸消脹。...
- 經前平顆粒
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疏肝理氣,除脹止痛,佐以和胃。用于(1)經前期緊張綜合征肝氣逆...
- 沉香舒郁丸
丸漢語拼音:【成份】【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胃脹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舒氣開胃,化郁止痛。...
- 解郁肝舒膠囊
功能主治】健脾柔肝,益氣。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痛。【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
- 保和丸(濃縮丸)
【標準來源】部標七冊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藥品名稱】品名:保和丸(...
- 更多脹病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脹病
- 《醫述》:[卷八·雜證匯參]腫脹
,而外形多相似,其可辨者,如先腹大,后四肢腫者為脹病;先頭足腫,后腹大者是水也。但腹大而四肢竟不腫者...
- 《醫門法律》:[卷六]脹病論
喻昌曰∶脹病與水病,非兩病也。水氣積而不行,必至于極脹,脹病亦不外水裹氣結血凝,而以治水諸法施之。百...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四·脾胃部]小腹脹
,色黑骨立而死。楊兄年五十,性嗜酒,病瘧半年,患脹病,自察必死來求治。診其脈弦而澀,重則大。瘧未愈,...
- 《癥因脈治》:[卷首]論《內經》《金匱》水腫腹脹癥因各別治法不同
滿于皮膚;膽脹者,脅痛,口苦太息。此分論五臟六腑脹病,各經之見癥也。《水脹篇》又曰∶腹脹、鼓脹可刺乎...
- 《古今醫案按》:[卷五]腫脹
諱也。丹溪曰。楊兄年近五十。性嗜酒。病瘧半年。患脹病。自察必死。來求治。診其脈弦而澀。重則大。瘧未愈...
- 更多古籍中的脹病